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丹麥版「熔爐」,看完讓你想殺人

丹麥, 絕對是一個讓人嚮往的童話王國, 公主、王子、城堡、遊樂園...丹麥成了所有孩子們的夢想。

於是, 矗立在海邊的小美人魚雕塑成為丹麥永遠的真善美代表。

叔記得中丹建交65周年的那會, 丹麥小女孩讓叔看見了天使的模樣。

但是誰能想到, 在這個幸福指數超高的國度裡也存在著黑暗的種子。 《總有一天》是丹麥真人真事改編, 是韓國《熔爐》的翻版。

《熔爐》已經不止於是一部電影, 更是一部帶著政治色彩, 全民團結取得勝利的作品, 《熔爐》的成功直接促成韓國《熔爐法》的誕生。

叔永遠也忘不了校長從廁所隔板上往下窺探的動作, 簡直成了叔心中的陰影。

與《熔爐》題材類似, 《總有一天》講述的也是關於孩子們的悲劇。 在豆瓣上高達8.7分的佳片, 橫跨三個國家才下完這部電影, 絕對值得。

在丹麥的一間著名的寄宿學校裡, 新來了兩位男孩, 哥哥艾爾瑪和弟弟艾瑞克, 因為媽媽去世無人照顧, 兄弟兩人被送進這間寄宿學校。

沒人知道這間名譽滿載的寄宿學校內的噁心黑暗制度, 校長一言不合就打人, 兄弟兩第一天沒能得到關心和愛, 得到的卻是校長冰冷的耳光。

這裡的每一個老師都是暴力的執行者。 他們的骨子裡刻著“暴力能解決一切”的觀念。

更可怕的是他們永遠拿“我這麼做是為你好”的藉口, 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孩子們, 那些體罰受傷的學生來到校醫處, 無論傷的多重, 保證孩子不會死就是校醫的唯一標準。

“體罰制度被取消了這麼多年也沒有什麼顯著的效果”。

用自以為是的高尚行為麻痹著自己的神經,也把孩子們變成行屍走肉的怪物。

孩子們在這種變態的制度下,心裡嚴重扭曲,沒有同情只有冷漠,一擁而上的瘋狂搶食,大孩子欺負小孩子,將所有的壓抑宣洩在年齡更小,更弱的孩子身上。

在自我受傷之後將傷痛轉嫁給別人,這是在這煉獄般的地方唯一的釋放方式。

每一個孩子都小心翼翼的在這個地方生活。

艾爾瑪和艾瑞克因為逃跑,被全校男孩輪流打。孩子們的眼睛裡沒有憐惜,只有惡狠狠的眼神和毫不留情的拳頭。

“如果你想在這裡生存,你需要放棄思想,變成鬼魂。”Rede告訴兄弟倆。

Rede是兄弟倆在這裡認識的僅有的朋友之一。當弟弟艾瑞克滿懷期待的告訴Rede,我們只需堅持到耶誕節,叔叔就會接我們回去。Rede說兩年前他也是那麼認為的。

這裡的孩子們或父母去世,或被拋棄,就像一件商品一樣,不要了,就丟棄了。其實很多不負責任的父母也是這條罪惡鏈的一部分,只有無辜的孩子是這條罪惡鏈的受害者。

Rede在寄宿學校最開心的事就是等待父親的信,他希望父親能夠想起他,關心他或許可以帶他走,可是一次次失望之後Rede漸漸不抱希望,只希望或許能知道妹妹最近的狀況。

弟弟艾瑞克在莉莉安老師的幫助下,被安排做郵遞員的工作,每天給校長和老師送報紙,給孩子信封。

為了讓Rede不再難過,他編了一封Rede父親的信,聽著這封“不一樣”的信,Rede終於露出了笑容。

哥哥艾爾瑪總是默默的關心弟弟。

因為弟弟腿因為意外摔斷而不方便做重體力活,哥哥勇敢的直面校長,請求他給弟弟另一份工作,校長為此對他一陣毒打他也一聲不吭的扛下來了。

看著弟弟因為尿床被老師要求脫光褲子,舉著尿濕的床單罰站在冰天雪地中的時候,哥哥艾爾瑪都默默的記在心裡。

當有戀童癖的變態老師借著半夜查房的名義,再一次來到男孩們的宿舍,選擇弟弟艾瑞克時,哥哥堅定的抓住老師的手,讓他選擇他。

宿舍裡沉默,沒有一個人反抗,沒一個孩子都假裝睡著的樣子觀察著這一切。弟弟沒有反抗,不想讓哥哥再受傷,戰戰兢兢的跟著老師來到了值班室。

因為哥哥被校長打傷昏睡在病床上,弟弟為了哥哥決定做點什麼,弟弟爭取了一次難得的外出機會,找到離職的莉莉安,莉莉安老師是唯一一個正常的老師,因為忍受不了學校的制度離職。

其實叔挺氣憤的,為什麼她走之前不舉報學校,或者為深受毒害的孩子們做點什麼。

可是仔細想下,她或許能力不夠,或許她深知學校勢力與外部勢力的勾結,沒有勝算的她只好選擇像普通人一樣,懦弱的苟且的活下去下去。

可是當艾瑞克找到她時她不再退縮,她帶著艾瑞克來到檢查員的辦公室舉報。

因為每一次的拜訪檢察官都不在,以為沒有希望的時候,這位新上任的檢察官如救世主一樣,終於現身寄宿學校,正義不受賄,果斷查封了這所人間煉獄。

終於,當檢察官說艾瑞克因為勇敢的舉手堅定離開已經離開了這個地方的時候,所有的小孩都慢慢的舉起了自己的手...

或許《熔爐》是那種極致的抑鬱片,《總有一天》還能給我們描繪出一些些希望與溫暖,特別是最後全片高潮,哥哥病重,弟弟為哥哥的鋌而走險。

兄弟倆在這個殘忍的地方惺惺相惜,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卻更加反襯出寄宿學校的陰暗,再次面對校長冷酷威嚴的撲克臉的時候,叔覺得他應該馬上下地獄,或者他需要電一電。

拋開一些理想化主義,確實,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兒童,社會原因,父母個人原因,教育制度等各種原因。

但是自由的邊界在哪裡,法制的邊界又在哪裡?矯正行為本身沒有錯,而是矯正過程中那些違規和失范行為讓人憤怒。

影片最後: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在次之前的學生,大部分人至今,都在依靠藥物緩解抑鬱與恐懼。

讓人生氣的是,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以及此時此刻又有多少看不見的痛苦正在繼續。

好在電影雖然沉重到令人落淚,但也飽含溫暖與希望,光明總會以無限大的力量抵禦無盡的黑暗。

喜歡就關注下吧,又不會懷孕~

關注並回復“總有一天”,即可獲取新鮮汁源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電影費洛蒙,一個影迷做給影迷的電影小雜誌。

“體罰制度被取消了這麼多年也沒有什麼顯著的效果”。

用自以為是的高尚行為麻痹著自己的神經,也把孩子們變成行屍走肉的怪物。

孩子們在這種變態的制度下,心裡嚴重扭曲,沒有同情只有冷漠,一擁而上的瘋狂搶食,大孩子欺負小孩子,將所有的壓抑宣洩在年齡更小,更弱的孩子身上。

在自我受傷之後將傷痛轉嫁給別人,這是在這煉獄般的地方唯一的釋放方式。

每一個孩子都小心翼翼的在這個地方生活。

艾爾瑪和艾瑞克因為逃跑,被全校男孩輪流打。孩子們的眼睛裡沒有憐惜,只有惡狠狠的眼神和毫不留情的拳頭。

“如果你想在這裡生存,你需要放棄思想,變成鬼魂。”Rede告訴兄弟倆。

Rede是兄弟倆在這裡認識的僅有的朋友之一。當弟弟艾瑞克滿懷期待的告訴Rede,我們只需堅持到耶誕節,叔叔就會接我們回去。Rede說兩年前他也是那麼認為的。

這裡的孩子們或父母去世,或被拋棄,就像一件商品一樣,不要了,就丟棄了。其實很多不負責任的父母也是這條罪惡鏈的一部分,只有無辜的孩子是這條罪惡鏈的受害者。

Rede在寄宿學校最開心的事就是等待父親的信,他希望父親能夠想起他,關心他或許可以帶他走,可是一次次失望之後Rede漸漸不抱希望,只希望或許能知道妹妹最近的狀況。

弟弟艾瑞克在莉莉安老師的幫助下,被安排做郵遞員的工作,每天給校長和老師送報紙,給孩子信封。

為了讓Rede不再難過,他編了一封Rede父親的信,聽著這封“不一樣”的信,Rede終於露出了笑容。

哥哥艾爾瑪總是默默的關心弟弟。

因為弟弟腿因為意外摔斷而不方便做重體力活,哥哥勇敢的直面校長,請求他給弟弟另一份工作,校長為此對他一陣毒打他也一聲不吭的扛下來了。

看著弟弟因為尿床被老師要求脫光褲子,舉著尿濕的床單罰站在冰天雪地中的時候,哥哥艾爾瑪都默默的記在心裡。

當有戀童癖的變態老師借著半夜查房的名義,再一次來到男孩們的宿舍,選擇弟弟艾瑞克時,哥哥堅定的抓住老師的手,讓他選擇他。

宿舍裡沉默,沒有一個人反抗,沒一個孩子都假裝睡著的樣子觀察著這一切。弟弟沒有反抗,不想讓哥哥再受傷,戰戰兢兢的跟著老師來到了值班室。

因為哥哥被校長打傷昏睡在病床上,弟弟為了哥哥決定做點什麼,弟弟爭取了一次難得的外出機會,找到離職的莉莉安,莉莉安老師是唯一一個正常的老師,因為忍受不了學校的制度離職。

其實叔挺氣憤的,為什麼她走之前不舉報學校,或者為深受毒害的孩子們做點什麼。

可是仔細想下,她或許能力不夠,或許她深知學校勢力與外部勢力的勾結,沒有勝算的她只好選擇像普通人一樣,懦弱的苟且的活下去下去。

可是當艾瑞克找到她時她不再退縮,她帶著艾瑞克來到檢查員的辦公室舉報。

因為每一次的拜訪檢察官都不在,以為沒有希望的時候,這位新上任的檢察官如救世主一樣,終於現身寄宿學校,正義不受賄,果斷查封了這所人間煉獄。

終於,當檢察官說艾瑞克因為勇敢的舉手堅定離開已經離開了這個地方的時候,所有的小孩都慢慢的舉起了自己的手...

或許《熔爐》是那種極致的抑鬱片,《總有一天》還能給我們描繪出一些些希望與溫暖,特別是最後全片高潮,哥哥病重,弟弟為哥哥的鋌而走險。

兄弟倆在這個殘忍的地方惺惺相惜,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卻更加反襯出寄宿學校的陰暗,再次面對校長冷酷威嚴的撲克臉的時候,叔覺得他應該馬上下地獄,或者他需要電一電。

拋開一些理想化主義,確實,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兒童,社會原因,父母個人原因,教育制度等各種原因。

但是自由的邊界在哪裡,法制的邊界又在哪裡?矯正行為本身沒有錯,而是矯正過程中那些違規和失范行為讓人憤怒。

影片最後: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在次之前的學生,大部分人至今,都在依靠藥物緩解抑鬱與恐懼。

讓人生氣的是,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以及此時此刻又有多少看不見的痛苦正在繼續。

好在電影雖然沉重到令人落淚,但也飽含溫暖與希望,光明總會以無限大的力量抵禦無盡的黑暗。

喜歡就關注下吧,又不會懷孕~

關注並回復“總有一天”,即可獲取新鮮汁源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電影費洛蒙,一個影迷做給影迷的電影小雜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