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臨沂臨港人,你村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快來村史裡找找答案吧!

鄉村記憶——

臨沂臨港區坪上鎮部分村村志

坪上

曾是坪上一村、二村、三村三個生產大隊駐地。 相傳該村建於元朝, 幾戶陳姓先來此定居。 明洪武年間(1368至1398年)又有陳姓遷來。 據《重修莒志·民社志》載:“十區坪上陳氏, 始祖于明洪武年間, 由淮東廟灣莊遷莒坪上。 ”又據《李氏族譜》載:“吾族李配繍自明洪武年間, 由日照安東衛遷坪上。 ”因村北、南、東三面環河, 西面依嶺, 中間約一平方公里的地方低窪平坦, 慣稱坪場, 故名坪場;後演化為坪上。

小龍溝

據《重修莒志·輿地志》載:“東石河鄉, 小鹿(龍)莊”。 相傳, 嚴姓于明朝崇禎年間(1628至1644年)遷此建村,

因村莊座落在小龍山西側的溝旁, 始稱小龍莊, 後改稱為小龍溝。

龍山

1966年前屬小龍溝生產大隊。 1966年在小龍溝村前建龍山水庫, 將60戶、260名社員搬遷到水庫壩外七華里處, 因其北面有小龍山, 1982年1月7日, 經縣人大常委會批准, 以自然地理實體命名為龍山。

大山空

1913年薄姓從大山公社山底村遷來幾戶看山, 後逐漸發展成村, 因村莊建在大山、小龍山兩座山空中間, 故名大山空。

麻峪子

據《徐氏族譜》載:“明洪武年間 (1368至1398年), 吾祖自江南東海遷莒居麻汪。 ”徐姓遷此定居時村有一水汪, 村民多在此汪漚麻, 而取名麻汪。 清朝初年, 水汪被洪水沖成溝峪, 遂改稱麻峪子。

後下寨 前下寨

後下寨 據“王氏祖塋碑文”記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 王氏族從江南東海縣螳螂村遷居莒州東南鄉下寨村。 ”相傳, 唐朝將領劉金定在此紮過兵寨, 村莊建在兵寨西面的下窪地裡, 取名下寨。

後分為前後兩村, 該村在後, 故名後下寨。

前下寨 建置年代、名稱來歷和歷史沿革見後下寨村名條。 此村在前, 故名前下寨。

東石河 西石河

東石河 據《薑氏族譜》記載:“吾族明景泰年間(1450至1456年), 從莒州東南鄉朱蘆村遷居東石河立村。 ”姜氏建村時, 以村西南石鼓嶺上的虎狀石頭取名石虎村。 後嫌此名不雅, 以村西的一條石頭很多的小河, 改稱石河。 爾後分為東、西兩村, 此村居東, 稱為東石河。

西石河 據《李氏支譜》記載:“李氏……舊譜考之出自明崇禎年間(1628至1644年), 離亂之際徒居此地。 ”村名來歷及歷史沿革見東石河村名條。 此村居西, 稱為西石河。

院前

據《重修莒志·民社志》載:“夏氏原籍東海, 明初遷居日照縣, 後又遷莒, 分三支, 長支居院前。 ”夏姓將村建在姑安嶺上尼姑廟院前邊,

故名院前。

溫家村

據《重修莒志·輿地志》載:“人和鎮, 溫家村”。 相傳建于明朝洪武年間(1368至1398年), 溫姓來此建村時, 村後有一池塘, 池水清澈見底, 且溫和, 故名溫水村。 明朝中期, 池塘被泥沙淤平, 遂改稱溫家村。 後溫姓無, 薄姓於明崇禎年間(1628至1644年), 從山底村遷此落居, 仍沿用原名稱。

其他村的臨港人, 你村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歡迎和大家一起分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