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空中格鬥就是互相扔導彈?技術發展表明機炮仍不過時

現代空戰, 使用中距和近距導彈互毆是主要的作戰模式, 然而隨著反空對空導彈技術的不斷發展, 導彈擊中目標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強。 另一方面, 這也意味著現代空戰仍然沒有辦法擺脫機炮。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呢?讓空對空導彈效能越來越低的技術挑戰有複雜干擾環境和新目標兩類。

一、複雜干擾環境

隨著空對空導彈的升級換代, 以機載干擾技術為主的空對空導彈技術也在不斷更新換代, 而且逐漸有壓倒空對空導彈升級速度的趨勢, 這將給空對空導彈的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 機載干擾技術主要分為電子干擾和光電干擾兩類:

1、電子干擾

電子干擾主要指對空對空導彈制導雷達的干擾方法, 干擾類型包括靈巧雜訊、多假目標、組合干擾、拖曳誘餌、交叉干擾等。 特別是數位射頻記憶體DRFM技術的發展和廣泛運用, 讓射頻干擾變得更加快速靈活,

能夠實現在時域、頻域上的全覆蓋。 DRFM干擾偵測、接收雷達信號, 以數位形式存儲, 經過調製處理後形成高度相參性的干擾信號發射出去, 可以形成多種靈巧式干擾及欺騙與雜訊複合的組合干擾模式。

而固態功放技術的發展使得壓制干擾設備體積小型化,

所搭載的平臺日趨小型化和多樣化, 如美國的E/A-18G電子戰飛機就能攜帶AN/ALQ-99這種功率級別的干擾吊艙, 而以往這種吊艙只能在運輸機平臺上才可安裝。 隨著美國電子設備的進一步發展, F-35飛機可能以更小的體積集成AN/ALQ-99級別的電子干擾設備, 使其幾乎每架飛機一台, 對導彈造成的威脅極大。 在拖曳式誘餌方面, 該飛機上的AN/ALE-55機載拖曳式誘餌和MALD空射伴飛誘餌可以使得干擾在角度上實現與目標分離, 使得雷達系統很難在距離、速度和角度上分辨, 可以說, 一枚現役的中距空對空導彈想擊中E/A-18G幾乎不太可能。

2、光電干擾

近距格鬥彈的主要制導模式是光電制導, 但飛機目前也已經針對性的發展出了多種干擾樣式,

其中以紅外誘餌干擾、紅外干擾機和定向紅外干擾最有名。

機載紅外誘餌彈指通過某一發射物質的劇烈燃燒產生強烈的紅外輻射從而欺騙來襲導彈, 主要有點源、多點源、面源、伴飛、複合和多光譜多種體制, 是世界上主戰飛機普遍配備的干擾系統。

目前全世界最先進的紅外面源干擾系統通過特殊材料發射到空中的快速氧化, 自燃形成大面積的紅外誘餌雲團覆蓋目標, 或者形成與目標類似的目標輻射資訊, 造成導彈難以襲擊真的目標。 導彈的識別體制卻還沒有進步, 8月份, 美軍飛機發射兩枚AIM-9X失效就是因為對手飛機發射紅外誘餌彈造成對焦點位置的誤判, 當時很多人發出大吹特吹的AIM-9X原來不可靠, 所謂的紅外成像體制也不一定靠譜之類言論。

際上是對紅外成像體制導彈的圖像識別演算法不瞭解, 目前能夠在導彈上運行的圖像識別演算法其實很笨, 它只是按照每個格子裡的圖元數值來進行計算, 根本不知道自己識別的是什麼。 只要紅外干擾彈散的夠開, 覆蓋的範圍夠廣,就肯定會識別失敗,更別說追蹤重點部位,當然拿AIM-9X來對付紅外面源干擾就更不靠譜了。

紅外干擾機則是一種主動干擾方式,它可以發射與飛機自身輻射紅外信號類似的波束直接打到來襲導彈的導引頭內,使其阻塞或者飽和,這種波束也可以是鐳射。這種技術幾乎讓近距格鬥導彈無解,美軍“海妖”系統就是此類,該系統推出時間很早但當時不成熟,F-35正在計畫未來配裝最新的鐳射干擾器實現無懈可擊的空戰能力。

二、新目標的挑戰

所謂新目標就是與傳統戰機類目標特性不同的目標,這類目標主要包括隱身飛機、臨近空間飛行器和低慢小目標。隱身飛機的RCS極小,如F-22飛機,其雷達探測距離僅為原來的44%,這使得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根本不能和機載雷達完成交班,即使彈載雷達捕獲到了目標,也會因為距離過近而脫靶。

臨近空間飛行器的速度往往大於5個馬赫數,飛行高度20千米到100千米之間,這種目標現有的空對空導彈既瞄不准、也看不見、還打不了。而低慢小目標往往飛行速度只有幾十米,幾何尺寸小,使用空對空導彈打效費比太低,對於微型無人機,導彈的導引精度根本達不到這一數量級,也就根本打不上了。

綜上所述,空對空導彈未來面臨的挑戰非常多,且這些技術的發展速度快於空對空導彈本身。因此,那種認為機炮已經過時、雙方的空中格鬥只需要互相扔導彈的觀點,其實是存在著誤區的。

覆蓋的範圍夠廣,就肯定會識別失敗,更別說追蹤重點部位,當然拿AIM-9X來對付紅外面源干擾就更不靠譜了。

紅外干擾機則是一種主動干擾方式,它可以發射與飛機自身輻射紅外信號類似的波束直接打到來襲導彈的導引頭內,使其阻塞或者飽和,這種波束也可以是鐳射。這種技術幾乎讓近距格鬥導彈無解,美軍“海妖”系統就是此類,該系統推出時間很早但當時不成熟,F-35正在計畫未來配裝最新的鐳射干擾器實現無懈可擊的空戰能力。

二、新目標的挑戰

所謂新目標就是與傳統戰機類目標特性不同的目標,這類目標主要包括隱身飛機、臨近空間飛行器和低慢小目標。隱身飛機的RCS極小,如F-22飛機,其雷達探測距離僅為原來的44%,這使得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根本不能和機載雷達完成交班,即使彈載雷達捕獲到了目標,也會因為距離過近而脫靶。

臨近空間飛行器的速度往往大於5個馬赫數,飛行高度20千米到100千米之間,這種目標現有的空對空導彈既瞄不准、也看不見、還打不了。而低慢小目標往往飛行速度只有幾十米,幾何尺寸小,使用空對空導彈打效費比太低,對於微型無人機,導彈的導引精度根本達不到這一數量級,也就根本打不上了。

綜上所述,空對空導彈未來面臨的挑戰非常多,且這些技術的發展速度快於空對空導彈本身。因此,那種認為機炮已經過時、雙方的空中格鬥只需要互相扔導彈的觀點,其實是存在著誤區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