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錦江區聚力“一個目標”、率先實施“七大工程” 努力探索社區治理體系“錦江”路徑

9月26日, 錦江區召開社區發展治理大會。 “在5年內, 實施舊城改造項目39個、改造總面積31萬平方米、惠及4400戶家庭;推進262個老舊院落改造, 持續用力做好全區308條背街小巷集中整治工作, 打造29個歷史文化特色街區;每個社區都有一個高標準的社區綜合服務體, 社區公建配套設施建成率要達到70%”。

昨日, 錦江區召開社區發展治理工作推進會, 出臺社區發展治理25條, 聚力“一個目標”、實施“七大工程”, 全面提升領導城鄉社區發展治理能力, 推動全市社區發展治理大會精神在轄區內精准落地。

聚力“一個目標”, 勇爭社區發展治理先進示範區

錦江區圍繞“中優”戰略部署, 結合 “品位錦江” 建設實際, 制定爭創“社區發展治理先進示範區”總體目標, 並細化兩個階段任務。 到2018年, 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元參與、共同治理、共促發展的社區發展治理體系, 形成一批治理體系較為完善,

社區服務功能完備, 治理成效明顯的社區發展治理示範典型, 社區發展治理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到2020年, 社區治理體系更加成熟完善, 社區治理能力更加精准全面, 所有社區建設成為舒心美好、安居樂業、綠色生態、蜀風雅韻、良序善治的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 社區發展治理達到全國領先水準。

推進“七大工程”, 下足社區發展治理“繡花”功夫

錦江區堅持把轉理念、轉職能、轉方式、轉機制、轉形態貫穿社區發展治理全過程, 以老舊城區改造行動、背街小巷整治行動特色街區創建行動、社區服務提升行動、平安社區創建行動“五大行動”為基點, 擴大工作範圍和內容, 推進“七大工程”:

一是聚焦党在社區的執政基礎,

實施“社區黨建引領工程”。 堅持“四個引領”(政治引領、組織引領、能力引領、機制引領), 擴大基層黨組織在商務樓宇、產業園區、商圈市場、互聯網業等新興領域的覆蓋面;深化“五有院落”、社會組織“紅色領航”、非公企業“黨建組團”三大行動, 切實築牢党在社區的執政基礎。

二是聚焦社區人居環境改善, 實施“社區形態更新工程”。 推進老舊城區改造行動、背街小巷整治行動、特色街區創建行動, 力爭用三年時間, 推進262個老舊院落改造, 打造29個歷史文化街區, 完成308條背街小巷集中整治工作。

三是聚焦宜居宜業生活環境建設, 實施“社區服務品質提升工程”。 推進社區服務提升行動, 並堅持以社區單位和居民需求為導向, 不斷完善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

豐富社區配套服務設施, 力爭到2020年, 公建配套設施建成率達到70%;全面落實“僅跑一次”“不得說不”“延時服務”等要求, 持續優化政務服務環境;積極培育社區服務新業態、新模式, 加快推進社區生活服務業提檔升級。

四是聚焦體制機制改革, 實施“社區治理體系優化工程”。 深化街道綜合管理體制改革, 強化街道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 賦予街道對部門派駐機構的日常管理及考核權、對重大規劃調整和重要民生事項的建議權、對轄區事務的綜合管理權;完善居民自治體系, 落實社區工作事項准入制度, 促進法治、德治、自治有機融合;完善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發展治理的工作機制、社會組織發展和監管機制,

培育發展政府需要、群眾需求的社會組織。

五是聚焦社區人文精神培育, 實施“社區文化振興工程”。 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生活, 打造社區文化家園品牌。 弘揚開放、包容、友善精神, 以院落、鄰里為紐帶, 打造“守望相助、鄰里相親、出入相友”的社區生活共同體;推廣“時間銀行”、“積分兌換”等激勵機制, 廣泛開展社區志願服務活動。

六是聚焦社區和諧穩定, 實施“和諧平安社區創建工程”。 開展平安社區創建行動, 建設錦江區社區矯正中心, 推進“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全覆蓋, 促進社區矯正社會化、智慧化;深化“大聯動、微治理”體系建設, 提升網格化管理服務水準, 推進社區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 構建多方聯動、多網融合、多元參與的工作格局。 完善社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廣矛盾糾紛調解“錦江路徑”,切實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深化社區警務建設,落實社區警務實崗制度,推行“1+3+N”專群聯動機制,提高社區應急處置能力。

七是聚焦人力資源要素支撐,實施“社區人才隊伍建設工程”。深化“人才小高地”建設工程,以高層次社工專業人才為主體,構建錦江社區人才聚集窪地;完善激勵保障機制,出臺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選拔任用、設置專用事業編制等激勵政策,建立選拔機關事業單位優秀年輕幹部和新提拔的街道科級幹部到社區掛職鍛煉的常態機制;依託轄區內的成都社會組織學院,打造“立足錦江、服務成都”的社區人才培訓基地,到2020年每萬人持證社工人數達到9人以上,達到全國領先水準。

據悉,近年以來,錦江區率先成立區委社會建設工作委員會,先後實施了社會治理“三大改革”(街道管理體制改革、社區治理機制改革、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和“四大基礎工程”(基層黨組織建設工程、社區民生服務工程、社區院落自治工程、社工人才隊伍建設工程),探索形成了 “四治三化”(法治、自治、共治、德治,資訊化、網格化、系統化)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先後被民政部評為首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全國社會組織創新示範區”、“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範區”。錦江區在社區發展治理中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也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作為唯一的區(市)縣代表在全市社區發展治理大會上作了交流發言。

完善社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廣矛盾糾紛調解“錦江路徑”,切實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深化社區警務建設,落實社區警務實崗制度,推行“1+3+N”專群聯動機制,提高社區應急處置能力。

七是聚焦人力資源要素支撐,實施“社區人才隊伍建設工程”。深化“人才小高地”建設工程,以高層次社工專業人才為主體,構建錦江社區人才聚集窪地;完善激勵保障機制,出臺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選拔任用、設置專用事業編制等激勵政策,建立選拔機關事業單位優秀年輕幹部和新提拔的街道科級幹部到社區掛職鍛煉的常態機制;依託轄區內的成都社會組織學院,打造“立足錦江、服務成都”的社區人才培訓基地,到2020年每萬人持證社工人數達到9人以上,達到全國領先水準。

據悉,近年以來,錦江區率先成立區委社會建設工作委員會,先後實施了社會治理“三大改革”(街道管理體制改革、社區治理機制改革、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和“四大基礎工程”(基層黨組織建設工程、社區民生服務工程、社區院落自治工程、社工人才隊伍建設工程),探索形成了 “四治三化”(法治、自治、共治、德治,資訊化、網格化、系統化)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先後被民政部評為首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全國社會組織創新示範區”、“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範區”。錦江區在社區發展治理中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也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作為唯一的區(市)縣代表在全市社區發展治理大會上作了交流發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