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人工智慧AI的十個里程碑事件:AlphaGo戰勝李世石開啟新紀元

所有人都深信不疑的認為, 未來是屬於人工智慧的時代。

人工智慧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 近年來穀歌、蘋果、百度等公司都開始佈局AI領域,

甚至是全面轉型成為AI公司。 而在街頭小巷中, 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夠說出一兩句關於人工智慧的專屬名詞或相關新聞, 人工智慧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但有趣的是, 人工智慧AI是2016年才開啟新的紀元廣為人知。 但實際上, 人工智慧卻並非是一個新詞, 早在上個世紀40年代就已經出現並且受到眾人關注。 我們可以在一些科幻小說、科幻電影或遊戲裡面, 經常可以看見普通人對於人工智慧的形態的一種憧憬, 例如超級機器人、超級電腦、光腦等等。

隨著21世紀的到來, 科技進步速度飛躍, 人工智慧開始真正的落地走進生活中, 讓人們可以看得見摸得著。 例如智慧手機中的語音助手、雲計算、各種機器人都有使用人工智慧演算法,

尤其是穀歌AlphaGo和李世石的世紀圍棋人機大戰更是讓全球都開始關注人工智慧AI, 推動著風口的到來。

但歸根到底, 人工智慧依然是一個複雜和重要的領域, 想要進一步瞭解人工智慧, 其一路走過來的歷程, 那麼下面這十個里程碑的事件就必須要知道!

1.神經網路

一切的元始都歸於“神經網路”, 它誕生於1943年, 是由Warren McCulloch和Walter Pitts兩位科學家提出的這個概念, 當時卻僅是一個數學理論。 然而正是這個理論讓人們瞭解到電腦可以如人類大腦一樣進行“深度學習”, 描述了如何讓人造神經元網路實現邏輯功能, AI的大門才正是打開。

2.人工智慧(AI)

神經網路概念提出之後, 人工智慧才真正意義上誕生, 1955年8月31日, John McCarthy、Marvin Minsky、Nathaniel Rochester和Claude Shannon四位科學家提交了一份《人工智慧研究》的提案, 首次提到了人工智慧(AI)的概念, 而其中的John McCarthy更是被後人尊稱為“人工智慧之父”。

3.反向傳播演算法(BACKPROP)

儘管已經知道了機器可以進行學習, 但是演算法依然是最大的難題。 1969首次提出了反向傳播(英語:Backpropagation, 縮寫為BP), 並且在80年代成為主流, 它是機器學習歷史上最重要的演算法之一, 奠定了人工智慧的基礎。 這種演算法的獨特之處在於映射、非線性化, 具有很強的函數複現能力, 可以更好地訓練人工智慧的學習能力。

4.語音助手

時至今日, 語音助手已經並不陌生, 智慧手機裡面幾乎都會帶有語音助手功能,

例如知名的有亞馬遜Alexa、谷歌助手和蘋果Siri, 語音助手可以識別使用者的語言進行簡單的系統操作, 某種程度上來說, 語音助手賦予了人工智慧“說話”和“交流”的能力。

語音助手最早提出是在20世紀60年代, 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名研究人員就發明了一個名為ELIZA的電腦心理治療師, 可以説明使用者和機器對話, 緩解壓力和抑鬱。

5.奇點理論

這裡的“奇點理論”指的是人工智慧的奇點, 並非是廣義上的奇點, 1993年作家兼電腦科學家Vernor Vinge發表了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首次提到了人工智慧的“奇點”。

他認為未來莫一天人工智慧AI會超越人類, 並且終結人類社會, 主宰人類世界, 被其稱為“即將到來的技術奇點”。 嗯, 他算的上是最早的人工智慧威脅論提出者, 後來者還有霍金和特斯拉CEO馬斯克。

6.自動駕駛汽車

無人駕駛汽車已經是當下的熱門風口之一,無數科技企業都在研究這個領域。但你知道第一台自動駕駛汽車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嗎?並非是眾人以為的穀歌,而是早在1986年,德國聯邦國防軍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在一輛賓士麵包車上安裝了攝像頭和智慧感測器,成功地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行駛。

當然相比起現在的無人駕駛技術,那時候的自動駕駛顯得非常小兒科,但至少它證明了無人駕駛是可以實現的。

而無人駕駛其實就是人工智慧的一次落地實驗,它表明了人工智慧在未來的重要性和實用性。

7.IBM“深藍”戰勝國際象棋冠軍

1997年,對於人工智慧領域來說,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一年,這一年IBM的“深藍”超級電腦戰勝了國際象棋冠軍Garry Kasparov。儘管它並不能證明人工智慧是否可以像人一樣思考,但它證明了人工智慧在推算方面處理資訊比人類更快。

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慧戰勝人類,比谷歌AlphaGo戰勝李世石早了19年。

8.IBM“沃森”再度戰勝人類

深藍戰勝人類像是開啟了一片新的天地,此後人工智慧就以戰勝人類為樂趣...2011,IBM“沃森在著名的智力競賽節目“Jeopardy”中擊敗了對手布拉德·拉特和肯·詹甯斯,成功贏取了100萬美元的大獎。

9.深度學習演算法

2012年6月,谷歌研究人員Jeff Dean和吳恩達從YouTube視頻中提取了1000萬個未標記的圖像,訓練了一個由16,000個電腦處理器組成的龐大神經網路。除此之外,並沒有給出任何識別資訊,然而人工智慧準確的通過深度學習演算法識別出了貓科動物的照片。

而這也是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第一次“出手”,它意味著人工智慧開始有了某種程度上人類的“思考”能力。

10.谷歌AlphaGo戰勝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

圍棋被譽為最好腦力的棋類運動,圍棋的每一步走法變化據科學推算理論上是無窮盡,而圍棋在過去也被認為是人工智慧不可能攻克的一道關卡。

然而,2016年3月,穀歌AlphaGo和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的世紀人機大戰,吸引了全球眾多人士的觀看,引起的話題熱度前所未有。最終結果是穀歌AlphaGo4:0拿下了李世石,通過這次事件,才真正的掀起了人工智慧AI熱潮,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

後來者還有霍金和特斯拉CEO馬斯克。

6.自動駕駛汽車

無人駕駛汽車已經是當下的熱門風口之一,無數科技企業都在研究這個領域。但你知道第一台自動駕駛汽車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嗎?並非是眾人以為的穀歌,而是早在1986年,德國聯邦國防軍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在一輛賓士麵包車上安裝了攝像頭和智慧感測器,成功地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行駛。

當然相比起現在的無人駕駛技術,那時候的自動駕駛顯得非常小兒科,但至少它證明了無人駕駛是可以實現的。

而無人駕駛其實就是人工智慧的一次落地實驗,它表明了人工智慧在未來的重要性和實用性。

7.IBM“深藍”戰勝國際象棋冠軍

1997年,對於人工智慧領域來說,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一年,這一年IBM的“深藍”超級電腦戰勝了國際象棋冠軍Garry Kasparov。儘管它並不能證明人工智慧是否可以像人一樣思考,但它證明了人工智慧在推算方面處理資訊比人類更快。

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慧戰勝人類,比谷歌AlphaGo戰勝李世石早了19年。

8.IBM“沃森”再度戰勝人類

深藍戰勝人類像是開啟了一片新的天地,此後人工智慧就以戰勝人類為樂趣...2011,IBM“沃森在著名的智力競賽節目“Jeopardy”中擊敗了對手布拉德·拉特和肯·詹甯斯,成功贏取了100萬美元的大獎。

9.深度學習演算法

2012年6月,谷歌研究人員Jeff Dean和吳恩達從YouTube視頻中提取了1000萬個未標記的圖像,訓練了一個由16,000個電腦處理器組成的龐大神經網路。除此之外,並沒有給出任何識別資訊,然而人工智慧準確的通過深度學習演算法識別出了貓科動物的照片。

而這也是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第一次“出手”,它意味著人工智慧開始有了某種程度上人類的“思考”能力。

10.谷歌AlphaGo戰勝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

圍棋被譽為最好腦力的棋類運動,圍棋的每一步走法變化據科學推算理論上是無窮盡,而圍棋在過去也被認為是人工智慧不可能攻克的一道關卡。

然而,2016年3月,穀歌AlphaGo和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的世紀人機大戰,吸引了全球眾多人士的觀看,引起的話題熱度前所未有。最終結果是穀歌AlphaGo4:0拿下了李世石,通過這次事件,才真正的掀起了人工智慧AI熱潮,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