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文案創作,99﹪的文案人,一開始就搞錯了方向!

“10萬+”, 無疑是無數文案和新媒體運營者渴望到達的金字塔頂尖, 然而在閱讀量火爆的背後, 其實很多新媒體的從業者也正在面臨“如何提升文案轉化率”的難題。 文案“叫好”能讓文案作者有面子, 但文案能“叫座”才能有裡子, 而這也正是文案創作的本質和終極目的。

事實上, 要實現“高轉化率”需要的不僅是文案這一個環節作用力, 實際上與整個行銷策略, 產品策略, 銷售策略密不可分;文案就好比是足球場上的臨門一腳, 而這臨門一腳的背後卻有著教練的排兵佈陣, 夥伴的傳球, 助攻等。

對於一名文案而言, 想要寫出“高轉化率”的文案, 就不得不將你的工作往上游延伸, 通過三個步驟, 運用更多策略分析, 提煉出更具銷售力的文字。

一:分析產品屬性, 選對溝通策略

是不是文案只要走心, 就能打動用戶, 讓讓用戶心甘情願的掏出他們的血汗錢呢?

事實上,

如果你們不去運用有銷售力的文案去引導顧客成交, 有時候即便你把顧客感動哭了都沒用;記得聽一位市場行銷界的前輩曾經這樣說過;同樣是做行銷的, 如果你採用的是有銷售的策略那運用到極致, 你就會成為雕爺;如果你採用有情懷的文案, 運用到了極致你就成為了老羅;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也許願意看到汽車、時裝品牌等宣揚自己的態度和個性, 但並不想聽到一片創可貼、一塊電池和一隻微波爐也大談情懷, 大部分情況下, 消費者對它們的需求只是做好一款本分的產品而已。

不同類型的產品, 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去與消費者進行溝通。 對此, 美國學者羅斯特和珀希曾根據消費者面對不同商品時的心理動機,

及決策過程中的參與度, 將商品分為四大象限。

對於那些位於積極動機象限的產品, 消費者在決策時通常會摻雜許多感性的訴求, 而對位於消極動機象限的產品, 在決策時則多為理性的分析為主。

對於不同象限的產品, 文案需要採取不同的溝通策略。

對於“低參與—積極動機”象限的產品, 文案需要著重感性訴求, 喚起用戶對廣告的情感偏愛, 即適合訴求情感需求;對於“高參與—積極動機”象限的產品, 文案要創造出與品牌個性強相關的、較為深刻和牢固的情感, 並讓它成為用戶生活價值觀的一部分即訴求彰顯價值和自我實現的價值。

總的來說, 越靠近“高參與—消極動機”的產品, 理性成分越多越有效;越靠近“低參與—積極動機”的產品,

情感訴求成分越多越有效。

比如寶馬MINI就位於“高參與-積極動機”的象限, 其廣告文案也注重創造品牌個性, 並且注重品牌個性與消費者情感的連接, 在其一組“我屬MINI”的廣告戰役中, 將產品塑造成一個鬼馬機靈、我行我素同時性情直爽、好友善交的人格化形象,

讓目標客群能在這一形象中產生自我映射, 引起消費者的共鳴。

而位於““低參與-積極動機”象限的可口可樂, 則一直以“昵稱瓶”、“社交瓶”等策略, 更巧妙地參與到消費者的內心世界, 加深與它們的情感連接, 並通過“hello happiness“電話亭裝置等, 塑造出快樂又溫馨的品牌形象, 喚起用戶對品牌的情感偏愛。

二 、洞察用戶心理, 提升溝通效率

在分析完產品, 選對溝通策略之後, 你的大方向就不會出錯了。 接下來, 你需要解決的就是洞察使用者心理從而提升溝通效率的問題。

在上一個步驟中, 你知道了對於不同類型的產品, 在廣告在影響用戶決策時滿足的訴求是不同的, 可分為理性訴求和感性訴求兩種, 那麼利用不同方式說服使用者時,都有哪些提升效率的要點呢?

理性訴求

理性訴求的關鍵是給用戶提供有價值的、具體的資訊,這些資訊必須客觀、可信、有邏輯性,並且主要是側重於對功能性、實用性的描述。對於文案而言,針對這一訴求,在寫作中有以下原則,可以提升轉化效果:

(1)多用資料,忌含糊

如果想要更好地說服理性的用戶,不妨在“深受歡迎”後,加上“100萬用戶的共同選擇”;在“銷量火爆”後,加上“平均每分鐘售出100瓶”;在“極致口感”後,加上“給每只作為食材的章魚按摩40分鐘”……資料的存在會讓含糊的概念擁有客觀的衡量標準,增強文案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2)尋找協力廠商背書

“中立的協力廠商是公眾感知理性化的關鍵因素。”比起廣告商,用戶顯然更願意相信客觀中立、沒有直接利益關係的協力廠商機構。

從效果來看,協力廠商機構的可信度和其說服力呈正相關。目前,各類測評日益流行,不僅有手機測評、電吹風測評、潔面儀測評,甚至還有薯片測評、粽子測評……深受用戶歡迎,利用的也是相同的原理。此外,吸引力長盛不衰的“明星同款”、“國外爆款”、“國人瘋搶”,也是同理。

(3)歸納資訊點,降低使用者理解成本

你要盡可能地整合相似的資訊,分成3組左右之後再進行講述。這樣的過程就好像你在將理由進行打包、裝箱,把你的資訊分門別類地裝進去,讓用戶可以一目了然地識別、接受。

感性訴求

感性訴求主要通過影響用戶的情感、情緒,引起他們的共鳴,進而產生認同。感性訴求又分為正面情感訴求和負面情感訴求。

正面情感訴求主要利用人的正面情感,比如愛情、友情、親情、夢想的非陰暗面和小確幸、治癒系等風格,喚起用戶的愉悅,並將這種愉悅延伸至產品上,形成好感。

而負面情感訴求則相反,它主要利用人的憤怒、恐懼、不安等情感,容易吸引眼球,並產生強烈的衝擊力,讓用戶形成深刻的印象。

對文案而言,利用正面情感訴求的風險較小,負面情感訴求雖然發揮空間較大,但不太容易拿捏尺度,尺度過大就容易挑戰用戶的心理承受力,招致用戶的反感,和預期結果背道而馳。

三 、提供競爭性利益,打磨文案技巧

要理解“競爭性利益”,首先要區分產品屬性和產品利益的區別,產品利益是指“產品對消費者意味著什麼”。一般而言,消費者並不關心你的產品裡有什麼,而是關心“它對我有什麼作用”。就像一個廣告人曾總結的那樣:“在商場裡,我們賣給女人們的不是化妝品,而是青春”。

就像小米手機6在其線下廣告中,與大眾消費者溝通的“競爭性利益”就是“拍人更美”,而非“變焦雙攝”或“性能怪獸”。因為對於更廣泛的用戶更多關注手機能給自己帶來什麼,而不是產品本身具備什麼優勢。

結語

只有對產品、使用者、競爭產品等各個要素進行了透徹的分析,選對溝通策略,確定訴求方式,文案才可能提煉出直指人心的“競爭性利益”,完成漂亮的臨門一腳,促進轉化率的提升。

那麼利用不同方式說服使用者時,都有哪些提升效率的要點呢?

理性訴求

理性訴求的關鍵是給用戶提供有價值的、具體的資訊,這些資訊必須客觀、可信、有邏輯性,並且主要是側重於對功能性、實用性的描述。對於文案而言,針對這一訴求,在寫作中有以下原則,可以提升轉化效果:

(1)多用資料,忌含糊

如果想要更好地說服理性的用戶,不妨在“深受歡迎”後,加上“100萬用戶的共同選擇”;在“銷量火爆”後,加上“平均每分鐘售出100瓶”;在“極致口感”後,加上“給每只作為食材的章魚按摩40分鐘”……資料的存在會讓含糊的概念擁有客觀的衡量標準,增強文案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2)尋找協力廠商背書

“中立的協力廠商是公眾感知理性化的關鍵因素。”比起廣告商,用戶顯然更願意相信客觀中立、沒有直接利益關係的協力廠商機構。

從效果來看,協力廠商機構的可信度和其說服力呈正相關。目前,各類測評日益流行,不僅有手機測評、電吹風測評、潔面儀測評,甚至還有薯片測評、粽子測評……深受用戶歡迎,利用的也是相同的原理。此外,吸引力長盛不衰的“明星同款”、“國外爆款”、“國人瘋搶”,也是同理。

(3)歸納資訊點,降低使用者理解成本

你要盡可能地整合相似的資訊,分成3組左右之後再進行講述。這樣的過程就好像你在將理由進行打包、裝箱,把你的資訊分門別類地裝進去,讓用戶可以一目了然地識別、接受。

感性訴求

感性訴求主要通過影響用戶的情感、情緒,引起他們的共鳴,進而產生認同。感性訴求又分為正面情感訴求和負面情感訴求。

正面情感訴求主要利用人的正面情感,比如愛情、友情、親情、夢想的非陰暗面和小確幸、治癒系等風格,喚起用戶的愉悅,並將這種愉悅延伸至產品上,形成好感。

而負面情感訴求則相反,它主要利用人的憤怒、恐懼、不安等情感,容易吸引眼球,並產生強烈的衝擊力,讓用戶形成深刻的印象。

對文案而言,利用正面情感訴求的風險較小,負面情感訴求雖然發揮空間較大,但不太容易拿捏尺度,尺度過大就容易挑戰用戶的心理承受力,招致用戶的反感,和預期結果背道而馳。

三 、提供競爭性利益,打磨文案技巧

要理解“競爭性利益”,首先要區分產品屬性和產品利益的區別,產品利益是指“產品對消費者意味著什麼”。一般而言,消費者並不關心你的產品裡有什麼,而是關心“它對我有什麼作用”。就像一個廣告人曾總結的那樣:“在商場裡,我們賣給女人們的不是化妝品,而是青春”。

就像小米手機6在其線下廣告中,與大眾消費者溝通的“競爭性利益”就是“拍人更美”,而非“變焦雙攝”或“性能怪獸”。因為對於更廣泛的用戶更多關注手機能給自己帶來什麼,而不是產品本身具備什麼優勢。

結語

只有對產品、使用者、競爭產品等各個要素進行了透徹的分析,選對溝通策略,確定訴求方式,文案才可能提煉出直指人心的“競爭性利益”,完成漂亮的臨門一腳,促進轉化率的提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