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安監之星」張傑:在印鈔公司管安全是怎樣的體驗?

安監之星·北京榜樣

九月月星人物

張傑, 現任北京印鈔公司安全保衛部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國家註冊安全工程師。 北鈔公司作為設計和印製人民幣的國有大型企業,

其安全生產工作事關社會經濟穩定和國家形象聲譽。 用張傑的話說, 做好印鈔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猶如一項政治保障任務, 不能出現任何差錯。

作為企業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副主任, 他每年組織開展涉及5000人次以上的安全教育培訓;每年審批、審核並查驗涉及2000人次以上的各類施工維修作業;每年有涉及300項以上的各類安全隱患在他的組織協調下得到有效排查和治理;他牽頭開展企業各項安全管理創新工作, 讓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成為了自己的工作“習慣”, 讓專心、專注、專業, 成為了自己的工作“標籤”。 北京電視臺《北京新聞》、金融時報、中國安全生產報等媒體先後對其進行專題報導和採訪。

張傑效應, 正由北鈔公司向社會蔓延, 正如雷軍所說:“投一顆石子向大海, 水深處, 波瀾不可估量。 ”

紮根“安全管理”的堅毅之選

如果說印鈔企業生產的產品——人民幣, 被稱為“國家名片”, 那麼張傑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 “國家名片”安全生產守護者。 一轉眼, 他在企業安全生產戰線上已經奮力拼搏了12個年頭。 由於表現突出, 2008年, 他被評為“印製行業青年崗位能手”;2012年, 榮獲“北鈔公司最佳職工”;2015年, 他榮獲“北京市第二屆青年安全生產管理大師賽銀獎”、“北鈔公司首屆十佳青年”, 並成為行業安全生產管理領域最年輕的“高級工程師”;2016年, 他勇奪“北京市第四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北京市第三屆青年安全生產管理大師賽金獎”, 個人榮獲“北京市技術能手”、“北京市青年崗位能手”;2017年,

他擔任北京市安全生產青年人才促進會副秘書長, 為首都的安全生產工作貢獻自己更多的力量;此外, 他非常重視理論研究, 先後在《中國安全科學學報》、《安全》等國家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著作。

在生產一線檢查印鈔專用設備輸紙部安全狀態

在載獲各種榮譽與認可的同時, 張傑還在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 4年前, 他參加全國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 取得比清華大學當年錄取線整整高10分的好成績, 那是他兒時的夢想, 在清華園如茵的綠草上走一走, 過一段雲淡風輕的學習生活。 可是, 想到在安全管理領域擁有學術權威地位的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安全與環境工程學院, 張傑動搖了。

“後悔過嗎?”

“有猶豫, 但是沒有後悔。 ”

在問及這段選擇時, 張傑回答:“紙面上的文憑對我來說不過是一種私欲, 我現在的選擇肯定要以工作需要為首。 ”

都說知道自己要什麼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然而, 之于張傑, 知道該放棄什麼才彰顯了一個人的品格。

精益求精的創新之路

正如張傑接受北京電視臺採訪時所說:“安全管理需要工匠精神, 這要求我們必須精益求精。 ”在企業安全管理工作中, 他就是這樣一個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匠人”。

從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都知道, 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的重要性。 這個事, 要做不難, 可要想做好、做細、做實, 可就難了。 經過他的精心設計和反復修正, 提出了“對公司22個部門160類共682項工作職責逐一分解, 開展安全風險分析, 確定安全職責”的工作思路。 工作量之大、難度之高、內容要求之精細可想而知。 在他的“精心雕琢”下, 北鈔公司從崗位安全生產職責、任職要求、責任人員、責任範圍、考核標準等11個維度出發, 創建了兩級安全生產責任制, 完善了400餘個崗位的安全生產職責,細化編制並逐級簽訂了447個版本2200余份全員安全生產“一崗雙責”目標責任書,實現了企業安全目標、安全責任和“一崗雙責”要求的完美融合,企業各崗位的具體安全生產職責得到了進一步明確。在北京市安委會第九督導組專項檢查、市安全生產標準化檢查和行業年度安評檢查中博得“滿堂彩”。

連續兩屆獲北京市“安全管理大師”稱號,自然有其“獨到之處”。

在生產一線檢查印鈔專用設備輸紙部安全狀態

在北鈔特色安全自主化管理模式的創建過程中,張傑以創新的思維提出將“安全風險”和“安全工作品質”作為安全管理關鍵績效指標KPI。一個部門、一個崗位安全風險的大小,決定了安全績效獎勵額度的高低,但是這個獎勵能不能拿到手,還要取決於安全工作的完成品質。張傑通過建立安全風險的科學評價方法和安全工作品質的動態評價標準,最終實現了各級安全風險和安全工作完成品質與安全收益的“雙掛鉤”,創造性地建立了“眾”獎與“重”罰相結合的安全績效評價模型。“做好安全工作多收益,出現安全問題有聯責”,現如今這句話已經成為了北鈔職工的口頭禪,正是這樣一個激勵約束機制的持續運轉,激發了員工做好安全工作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使安全績效納入了“按勞分配”和科學化與定量化軌道。

向外方檢查組講解企業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情況

2016年,北鈔公司被指定為北京市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試點企業。對於“摸著石頭過河”這種事,大家一時找不到方向。關鍵時刻,又是張傑挺身而出,基於對海恩裡西法則的深刻理解,提出了基於風險管理理念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的工作思路。他以安全風險為出發點,確定排查責任主體、推導隱患排查內容、明確排查重點部位,建立了企業隱患排查的全週期管理模式,使公司在北京市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試點企業建設中形成了自身特色,取得了豐碩成果。

張傑作為北鈔公司安全管理體系的“首席設計師”,先後打造了“眾”獎與“重”罰相結合的安全績效考評體系、安全生產“一崗雙責”目標責任體系和基於風險管理理念的企業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等眾多“大師作品”,先後獲得2次北鈔公司管理創新專案一等獎、1次管理創新專案二等獎,讓北鈔公司安全管理專業走在了企業管理創新的最前沿,也促進企業安全生產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

嚴格管理的無私之舉

有人說,和安全生產沾邊的大多都是找麻煩和得罪人的事。很多基於安全上的設置看起來是對便捷性的“故意挑釁”。進入化學品庫前手機要存到指定地點,麻煩;使用臨時用電線路前要先進行申報審批,麻煩;某些危險化學品領用前還需要安保主任簽字,麻煩……起初,職工的怨憤讓剛剛從事安全管理工作的張傑一陣陣臉熱。

好在,罵聲沒有讓他退去初心,反倒催生了他的壯志。

他主抓安全績效考評工作,始終堅持按制度辦、按標準辦。部門的同事說:“張主任給求情的人會送兩種禮:軟釘子或者硬釘子。”

談到這個問題,張傑引述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頓的一項試驗:如果有人打壞建築上的一塊窗戶玻璃,而沒有及時修復,別人就會受到暗示性縱容,打爛更多玻璃。久而久之,這種現象就會滋生、蔓延,這就是管理學上的“破窗理論”。在安全管理領域也是如此,由於個人違章沒有及時糾正和考核,會造成示範效應,其結果就是形成局部或整體的習慣性違章。因此,安全工作中沒有“差不多”,也不能講“情面”。無論誰出現問題,不管年齡大小、親疏遠近,必須嚴格檢查和考核,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破窗效應”的發生。

有人說,工作這麼幹是要“得罪人”的。張傑卻說:既然從事安全管理工作,這個“得罪人的事”就得幹!漸漸地,大家深深懂得了張傑的苦心——“甯為安全聽罵聲,不為事故聽哭聲!” 連續九年,張傑的年終評議結果都是“優秀”,足見大家對他深深的認可。

在生產一線檢查配電箱櫃電氣安全狀態

每當“春節”、“兩會”等特殊時段及抗戰勝利70周年、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等重大活動期間,張傑都負責牽頭策劃並制定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方案。他無數次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親自參與各種值班、指揮、值守與巡視任務,近兩年因各類值班等任務的存休已達376小時。正是在無數個節假日“只存不休”的忘我工作,確保了“國家名片”的安全印製和企業各重點時期政治保障任務的圓滿完成。面對各種榮譽與認可,難得年輕的張傑舉重若輕:“安全工作不容出錯,做好了是盡我的本分。”

往期精彩:

本期編輯: 鄭羽莎 花又

點擊“閱讀原文”

完善了400餘個崗位的安全生產職責,細化編制並逐級簽訂了447個版本2200余份全員安全生產“一崗雙責”目標責任書,實現了企業安全目標、安全責任和“一崗雙責”要求的完美融合,企業各崗位的具體安全生產職責得到了進一步明確。在北京市安委會第九督導組專項檢查、市安全生產標準化檢查和行業年度安評檢查中博得“滿堂彩”。

連續兩屆獲北京市“安全管理大師”稱號,自然有其“獨到之處”。

在生產一線檢查印鈔專用設備輸紙部安全狀態

在北鈔特色安全自主化管理模式的創建過程中,張傑以創新的思維提出將“安全風險”和“安全工作品質”作為安全管理關鍵績效指標KPI。一個部門、一個崗位安全風險的大小,決定了安全績效獎勵額度的高低,但是這個獎勵能不能拿到手,還要取決於安全工作的完成品質。張傑通過建立安全風險的科學評價方法和安全工作品質的動態評價標準,最終實現了各級安全風險和安全工作完成品質與安全收益的“雙掛鉤”,創造性地建立了“眾”獎與“重”罰相結合的安全績效評價模型。“做好安全工作多收益,出現安全問題有聯責”,現如今這句話已經成為了北鈔職工的口頭禪,正是這樣一個激勵約束機制的持續運轉,激發了員工做好安全工作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使安全績效納入了“按勞分配”和科學化與定量化軌道。

向外方檢查組講解企業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情況

2016年,北鈔公司被指定為北京市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試點企業。對於“摸著石頭過河”這種事,大家一時找不到方向。關鍵時刻,又是張傑挺身而出,基於對海恩裡西法則的深刻理解,提出了基於風險管理理念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的工作思路。他以安全風險為出發點,確定排查責任主體、推導隱患排查內容、明確排查重點部位,建立了企業隱患排查的全週期管理模式,使公司在北京市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試點企業建設中形成了自身特色,取得了豐碩成果。

張傑作為北鈔公司安全管理體系的“首席設計師”,先後打造了“眾”獎與“重”罰相結合的安全績效考評體系、安全生產“一崗雙責”目標責任體系和基於風險管理理念的企業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等眾多“大師作品”,先後獲得2次北鈔公司管理創新專案一等獎、1次管理創新專案二等獎,讓北鈔公司安全管理專業走在了企業管理創新的最前沿,也促進企業安全生產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

嚴格管理的無私之舉

有人說,和安全生產沾邊的大多都是找麻煩和得罪人的事。很多基於安全上的設置看起來是對便捷性的“故意挑釁”。進入化學品庫前手機要存到指定地點,麻煩;使用臨時用電線路前要先進行申報審批,麻煩;某些危險化學品領用前還需要安保主任簽字,麻煩……起初,職工的怨憤讓剛剛從事安全管理工作的張傑一陣陣臉熱。

好在,罵聲沒有讓他退去初心,反倒催生了他的壯志。

他主抓安全績效考評工作,始終堅持按制度辦、按標準辦。部門的同事說:“張主任給求情的人會送兩種禮:軟釘子或者硬釘子。”

談到這個問題,張傑引述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頓的一項試驗:如果有人打壞建築上的一塊窗戶玻璃,而沒有及時修復,別人就會受到暗示性縱容,打爛更多玻璃。久而久之,這種現象就會滋生、蔓延,這就是管理學上的“破窗理論”。在安全管理領域也是如此,由於個人違章沒有及時糾正和考核,會造成示範效應,其結果就是形成局部或整體的習慣性違章。因此,安全工作中沒有“差不多”,也不能講“情面”。無論誰出現問題,不管年齡大小、親疏遠近,必須嚴格檢查和考核,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破窗效應”的發生。

有人說,工作這麼幹是要“得罪人”的。張傑卻說:既然從事安全管理工作,這個“得罪人的事”就得幹!漸漸地,大家深深懂得了張傑的苦心——“甯為安全聽罵聲,不為事故聽哭聲!” 連續九年,張傑的年終評議結果都是“優秀”,足見大家對他深深的認可。

在生產一線檢查配電箱櫃電氣安全狀態

每當“春節”、“兩會”等特殊時段及抗戰勝利70周年、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等重大活動期間,張傑都負責牽頭策劃並制定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方案。他無數次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親自參與各種值班、指揮、值守與巡視任務,近兩年因各類值班等任務的存休已達376小時。正是在無數個節假日“只存不休”的忘我工作,確保了“國家名片”的安全印製和企業各重點時期政治保障任務的圓滿完成。面對各種榮譽與認可,難得年輕的張傑舉重若輕:“安全工作不容出錯,做好了是盡我的本分。”

往期精彩:

本期編輯: 鄭羽莎 花又

點擊“閱讀原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