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白雲區全面啟動城鄉“三變”改革

■以“梵華共用”專案為試點, 優先使1500餘戶最困難群體變股東

■陸續推出共用項目, 覆蓋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9000元的困難群體

■各鄉鎮社區因地制宜發展共用項目, 最終實現對全區人民全覆蓋

“沒想到這回加入合作社, 我真成了股東啦”;

“聽說今年年底開始就能有分紅, 十年平均下來每年能有7500塊嘞”;

“這個投資專案是政府全程參與, 發展肯定有保障”;

……

9月19日, 在白雲區紅雲社區的大會議室裡, 群眾在台下熱鬧地議論著, 這裡正在進行的是白雲區紅雲社區梵華共用合作社代持協定簽署暨股民證發放大會。

隨著白雲區下轄5個鄉鎮的“梵華共用合作社”陸續成立, 通過前期政策宣講動員會, 各鄉鎮、社區的農村低收入困難群體、城市低保戶簽訂協定、按下手印, 加入鄉鎮梵華共用合作社, “變身”股東, “梵華共用”專案又邁進一步。

為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共用發展新體系,

讓全區困難群體公平共用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今年9月, 白雲區正式啟動“梵華共用”項目, 在“梵華里”商業小鎮打造以困難群體為主要參與對象的共用經濟試點, 讓全區1500餘戶困難群體通過入股合作社方式參與到商業專案運營中獲益。

以“梵華共用”項目作為試點, 白雲區推進城鄉“三變”改革, 打造公平共用創新型中心城市示範區, 推動百姓共用發展的大幕正式開啟。

轄區困難群體領取股民證

從農村“三變”到城鄉“三變” 對困難群體進行優先幫扶

白雲區位于貴陽市中心城區北部, 是貴陽北部區域同城化發展的“核心區”和前沿陣地。 作為曾經的傳統工礦區, 近年來, 白雲區以大資料為引領, 不斷推進經濟產業轉型升級, 推動社會治理能力提升, 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亮眼成績。 如何讓市民, 特別是全區困難群體參與到城鄉發展建設中, 共用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一直是白雲區改革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來, 借鑒農村“三變”改革辦法, 白雲區結合自身實際, 全力推動從農村“三變”到城鄉“三變”的遞進,

努力構建城鄉一體共用發展新體系。 “我們不僅要在農村實施‘三變’改革, 還要把‘三變’的思路用到推進城市建設中, 在全區範圍內選取試點專案, 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市民變股東’, 讓農村低收入困難戶、城市低保戶、下崗職工、城市幹居民等這些缺乏勞動創業能力、收入低的困難群體, 參與到項目投資平臺中, 入股分紅, 實現扶貧幫困增收致富。 ”白雲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工作人員為行動不便的困難戶上門發放股民證

整合城鄉資源要素 構建公平共用創新型中心城市新體系

上述負責人介紹, 白雲區在全區範圍內推動“共用發展”的總體目標, 就是要整合城鄉資源要素, 構建“以黨委政府為領導核心, 以企業為龍頭, 以產業為平臺, 以股權為紐帶, 以人民為主體, 以共用為目標”的公平共用創新型中心城市新體系。 “通過實施各類‘共用發展’專案, 在推動白雲城市轉型升級的同時, 解決對全區低收入困難群體‘高一格快一步深一層’精准扶貧的問題, 解決保障被徵收群眾長久生計問題、解決城市開發專案建設中空間不足的問題,培育壯大區內實體經濟和村集體經濟,讓全區人民實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實現發展資源分享、發展機遇共用、發展紅利共用、發展資料共用,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新成效。”

“目前,我們正在支持區內大型國有企業和我們引進的龍頭企業合作,做一些專案的開發,讓困難群體參與進來,‘梵華共用’專案就是其中之一。”該負責人說,同時,白雲區將根據居民群眾生產生活服務的需求,整合轄區優質優勢資源,不斷推出新的共用項目,在區級層面的統籌下,優先覆蓋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9000元的困難群體,通過建立新的經濟實體,鼓勵困難居民以實物或其他資源入股,以分紅的方式獲取經營利潤,帶動貧困居民脫貧增收。在優先解決困難群體增收致富的問題後,各鄉鎮、社區再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發展共用專案,最終實現對全區人民的全覆蓋。

實施“梵華共用”專案打造共用經濟試點 推進共用發展

“‘梵華里’商業小鎮是我們區推進城市轉型升級,引領泉湖片區開發的一項重要工程,由區城投集團和幸福時代集團共同實施,項目市場預期收益高,市場前景好。”白雲城投集團總經理任紅軍說,選擇在“梵華里”打造這個以城市低保戶和農村低收入困難群體為主要參與對象的共用經濟試點,能夠有效保障共用專案的收益,讓全區最貧困的群體共用發展成果,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參與感和幸福感。

“梵華共用”專案,將充分運用擔保、融資、信託、貼息等金融手段,讓城市低保戶和農村低收入困難群體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市民變股東”,通過整合財政資金,發揮區屬國有平臺公司的帶動作用,有效解決困難群體無力脫貧、無業可扶等問題。

“梵華共用”項目只是白雲區推進城鄉“三變”改革的開篇,白雲區將繼續搭建“共用發展”平臺,不斷打造新的“共用項目”,帶動全區群眾參與到城市開發建設、產業發展中去,促進全區資源要素有效整合,讓全區人民共用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白雲新篇章。

■特寫

低保戶楊師傅入股記

“沒想到我也成股東啦。”9月19日,在白雲區紅雲社區梵華共用合作社代持協定簽署暨股民證發放大會現場,紅雲社區低保戶楊雲超(化名)發了個資訊到朋友圈,沒幾分鐘便獲得了好幾個點贊。

“真是沒想到,我也能成股東。還是在咱們白雲區泉湖公園旁邊那個商業小鎮項目上。我們也是跟著大夥享受到發展成果啦。”楊雲超剛剛領到了紅色的股民證。

今年近50歲的楊雲超是白雲區紅雲社區的城市低保戶,患有三級聽障殘疾的他,還有腰椎間盤突出、高血壓等疾病,每個月靠著低保和住房補貼等維持生計。“我身體不好,沒啥勞動力,社區之前也幫忙推薦過好幾次工作,協調公益性崗位讓我去試試,但最後因為身體原因都沒辦法堅持。”他說。

前幾天,楊雲超接到居委會通知,有一個專門提供讓低保戶參加的共用發展項目的動員會。“會上社區說,這個項目就是讓我們低收入戶自願入股鄉鎮合作社,投資梵華里這個項目,我們當股東,每年按照收益領分紅。”楊雲超回憶起參加動員會的情景,社區介紹,這個專案從投資到經營全程政府都參與,“政府搞這個,有保底,我們信得過。”

9月19日當天,楊雲超早早就來到了協定簽署大會現場。鄭重地簽上自己的名字、蓋上鮮紅的拇指印,在全程錄影下,楊雲超從工作人員的手中接過了屬於自己的股民證,正式成為都拉合作社的社員股東。

■共用模式

“五重保障”

確保收益惠民

【資金來源】

區屬各鄉鎮分別成立由困難群體組成的“梵華共用合作社”。

由農商行向“梵華共用合作社”發放“專項貸款”(合作社作為貸款主體),按合作社困難群體的人數確定每個合作社的貸款額度;期限5年,利息為4.75%(區財政貼息)。

通過貸款讓困難群體獲得投資資金。

參與“梵華共用”項目的困難群體認定截止時間為2017年9月30日。截至2017年8月白雲區戶籍在冊城市低保戶734戶1118人;農村低收入困難群體803戶1682人(其中農村低保戶481戶805人);以上困難群體共計1537戶2800人。為了能夠讓新增的困難群體也可以進入“梵華共用”專案,計畫按照1800戶進行貸款,未落實到人的貸款資金由政府平臺公司作為合作社股東持有,共計貸款額度為3.6億元。

【投資方式】

獲得資金後,“梵華共用合作社”將資金委託信託公司設立單一資金信託計畫,形成投資管道。

信託公司按照合作社的意願,將合作社交付的信託資金以信託公司的名義進行投資,投資對象為國有獨資的白雲區梵華共用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梵華共用有限公司”)。

“梵華共用有限公司”獲得收益後,通過信託公司向合作社進行分配信託投資收益,最終分配到每戶困難群體。

【保障措施】

貸款保障。貸款由白雲區融資信用擔保公司及白雲區城投公司提供全額貸款保證擔保,擔保公司積極向上爭取省級“4321”的擔保代償政策落地,區財政計畫300萬元擔保風險補償金,保障“專項貸款”順利發放。

貼息保障。由區財政每年整合相關財政資金1000萬元對“專項貸款”貼息,緩解困難群體的利息壓力。

投資保障。梵華里專案不僅擁有優質的商業資源與潛力,而且由白雲區城投公司入股開發,確保開發有序,順利完工,避免市場風險,保障投資安全。

運營保障。由政府平臺公司入股的商業管理公司運營,確保高效運營,產生收益。

收益保障。由政府平臺公司全範圍參與開發、投資、運營,政府提供擔保、貼息,確保收益穩定,困難群體得到收入。

【共用收益】

通過“梵華共用”專案的實施,“梵華共用有限公司”10年內可為參加“梵華共用”項目的困難群體獲得投資總收益每戶約126500元,10年內用收益支付“專項貸款”未貼息部分的利息約47500元;支付信託公司管理費用約4000元;扣除相關費用分配到每戶困難群體10年的投資收益約75000元,年均收益約7500元。困難群體投資收益將按照一年分配一次的方式進行分配。

【困難群體參與方式】

加入“梵華共用合作社”的必須是白雲區戶籍在冊城市低保戶和農村低收入困難群體,以戶為單位加入;

新的困難群體在認定審核後,可加入“梵華共用”專案,由政府平臺公司持有合作社的股份轉讓給新加入的困難群體,需約6個月的時間;

困難群體可自願退出;

進入合作社的困難群體每隔五年進行一次評估,政府審核困難群體的情況,合作社社員不再屬於困難群體的需退出合作社;

項目運行未到五年,合作社社員不再屬於困難群體的也需退出合作社,但可根據困難群體收入的情況,對退出的困難群體進行一段時間的過渡期扶持,最長到貸款期限為止;

困難群體違反《梵華共用合作社社員規定》等相關規定的需退出合作社;

困難群體退出後可由新的困難群體替換加入,如沒有新的困難群體參加“梵華共用”專案,由政府平臺公司收購困難群體在合作社的股份,償還“專項貸款”。

■新聞名詞

【“梵華里”商業小鎮】

“梵華里”商業小鎮是由貴陽白雲城投集團攜手幸福時代集團打造的貴陽全新城市精神地標。總占地119畝,總建面約13萬方。以“東華里”“西華里”“梵街”構成主體空間佈局。專案以“文旅商”為主體定位,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打造融文態、生態、商態三位一體的共用空間,滿足人們在消費中對物質與文化的雙重需求。項目周邊彙聚多個高端住宅社區,佔據白雲區與觀山湖區核心位置,坐擁地鐵2號線,打造貴陽首個“地鐵上蓋+休閒街區”的商業新模式。

【“梵華共用”項目】

“梵華共用”項目是以“梵華里”商業專案為依託,打造共用經濟試點,讓白雲區最困難群體在參與“梵華里”項目的商業運營中獲得收益,解決困難群體零收入、低收入的問題。專案計畫執行時間為10年,“梵華共用”專案讓困難群體有資金可投資,讓投資有收益,讓收益有保障。

解決保障被徵收群眾長久生計問題、解決城市開發專案建設中空間不足的問題,培育壯大區內實體經濟和村集體經濟,讓全區人民實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實現發展資源分享、發展機遇共用、發展紅利共用、發展資料共用,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新成效。”

“目前,我們正在支持區內大型國有企業和我們引進的龍頭企業合作,做一些專案的開發,讓困難群體參與進來,‘梵華共用’專案就是其中之一。”該負責人說,同時,白雲區將根據居民群眾生產生活服務的需求,整合轄區優質優勢資源,不斷推出新的共用項目,在區級層面的統籌下,優先覆蓋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9000元的困難群體,通過建立新的經濟實體,鼓勵困難居民以實物或其他資源入股,以分紅的方式獲取經營利潤,帶動貧困居民脫貧增收。在優先解決困難群體增收致富的問題後,各鄉鎮、社區再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發展共用專案,最終實現對全區人民的全覆蓋。

實施“梵華共用”專案打造共用經濟試點 推進共用發展

“‘梵華里’商業小鎮是我們區推進城市轉型升級,引領泉湖片區開發的一項重要工程,由區城投集團和幸福時代集團共同實施,項目市場預期收益高,市場前景好。”白雲城投集團總經理任紅軍說,選擇在“梵華里”打造這個以城市低保戶和農村低收入困難群體為主要參與對象的共用經濟試點,能夠有效保障共用專案的收益,讓全區最貧困的群體共用發展成果,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參與感和幸福感。

“梵華共用”專案,將充分運用擔保、融資、信託、貼息等金融手段,讓城市低保戶和農村低收入困難群體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市民變股東”,通過整合財政資金,發揮區屬國有平臺公司的帶動作用,有效解決困難群體無力脫貧、無業可扶等問題。

“梵華共用”項目只是白雲區推進城鄉“三變”改革的開篇,白雲區將繼續搭建“共用發展”平臺,不斷打造新的“共用項目”,帶動全區群眾參與到城市開發建設、產業發展中去,促進全區資源要素有效整合,讓全區人民共用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白雲新篇章。

■特寫

低保戶楊師傅入股記

“沒想到我也成股東啦。”9月19日,在白雲區紅雲社區梵華共用合作社代持協定簽署暨股民證發放大會現場,紅雲社區低保戶楊雲超(化名)發了個資訊到朋友圈,沒幾分鐘便獲得了好幾個點贊。

“真是沒想到,我也能成股東。還是在咱們白雲區泉湖公園旁邊那個商業小鎮項目上。我們也是跟著大夥享受到發展成果啦。”楊雲超剛剛領到了紅色的股民證。

今年近50歲的楊雲超是白雲區紅雲社區的城市低保戶,患有三級聽障殘疾的他,還有腰椎間盤突出、高血壓等疾病,每個月靠著低保和住房補貼等維持生計。“我身體不好,沒啥勞動力,社區之前也幫忙推薦過好幾次工作,協調公益性崗位讓我去試試,但最後因為身體原因都沒辦法堅持。”他說。

前幾天,楊雲超接到居委會通知,有一個專門提供讓低保戶參加的共用發展項目的動員會。“會上社區說,這個項目就是讓我們低收入戶自願入股鄉鎮合作社,投資梵華里這個項目,我們當股東,每年按照收益領分紅。”楊雲超回憶起參加動員會的情景,社區介紹,這個專案從投資到經營全程政府都參與,“政府搞這個,有保底,我們信得過。”

9月19日當天,楊雲超早早就來到了協定簽署大會現場。鄭重地簽上自己的名字、蓋上鮮紅的拇指印,在全程錄影下,楊雲超從工作人員的手中接過了屬於自己的股民證,正式成為都拉合作社的社員股東。

■共用模式

“五重保障”

確保收益惠民

【資金來源】

區屬各鄉鎮分別成立由困難群體組成的“梵華共用合作社”。

由農商行向“梵華共用合作社”發放“專項貸款”(合作社作為貸款主體),按合作社困難群體的人數確定每個合作社的貸款額度;期限5年,利息為4.75%(區財政貼息)。

通過貸款讓困難群體獲得投資資金。

參與“梵華共用”項目的困難群體認定截止時間為2017年9月30日。截至2017年8月白雲區戶籍在冊城市低保戶734戶1118人;農村低收入困難群體803戶1682人(其中農村低保戶481戶805人);以上困難群體共計1537戶2800人。為了能夠讓新增的困難群體也可以進入“梵華共用”專案,計畫按照1800戶進行貸款,未落實到人的貸款資金由政府平臺公司作為合作社股東持有,共計貸款額度為3.6億元。

【投資方式】

獲得資金後,“梵華共用合作社”將資金委託信託公司設立單一資金信託計畫,形成投資管道。

信託公司按照合作社的意願,將合作社交付的信託資金以信託公司的名義進行投資,投資對象為國有獨資的白雲區梵華共用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梵華共用有限公司”)。

“梵華共用有限公司”獲得收益後,通過信託公司向合作社進行分配信託投資收益,最終分配到每戶困難群體。

【保障措施】

貸款保障。貸款由白雲區融資信用擔保公司及白雲區城投公司提供全額貸款保證擔保,擔保公司積極向上爭取省級“4321”的擔保代償政策落地,區財政計畫300萬元擔保風險補償金,保障“專項貸款”順利發放。

貼息保障。由區財政每年整合相關財政資金1000萬元對“專項貸款”貼息,緩解困難群體的利息壓力。

投資保障。梵華里專案不僅擁有優質的商業資源與潛力,而且由白雲區城投公司入股開發,確保開發有序,順利完工,避免市場風險,保障投資安全。

運營保障。由政府平臺公司入股的商業管理公司運營,確保高效運營,產生收益。

收益保障。由政府平臺公司全範圍參與開發、投資、運營,政府提供擔保、貼息,確保收益穩定,困難群體得到收入。

【共用收益】

通過“梵華共用”專案的實施,“梵華共用有限公司”10年內可為參加“梵華共用”項目的困難群體獲得投資總收益每戶約126500元,10年內用收益支付“專項貸款”未貼息部分的利息約47500元;支付信託公司管理費用約4000元;扣除相關費用分配到每戶困難群體10年的投資收益約75000元,年均收益約7500元。困難群體投資收益將按照一年分配一次的方式進行分配。

【困難群體參與方式】

加入“梵華共用合作社”的必須是白雲區戶籍在冊城市低保戶和農村低收入困難群體,以戶為單位加入;

新的困難群體在認定審核後,可加入“梵華共用”專案,由政府平臺公司持有合作社的股份轉讓給新加入的困難群體,需約6個月的時間;

困難群體可自願退出;

進入合作社的困難群體每隔五年進行一次評估,政府審核困難群體的情況,合作社社員不再屬於困難群體的需退出合作社;

項目運行未到五年,合作社社員不再屬於困難群體的也需退出合作社,但可根據困難群體收入的情況,對退出的困難群體進行一段時間的過渡期扶持,最長到貸款期限為止;

困難群體違反《梵華共用合作社社員規定》等相關規定的需退出合作社;

困難群體退出後可由新的困難群體替換加入,如沒有新的困難群體參加“梵華共用”專案,由政府平臺公司收購困難群體在合作社的股份,償還“專項貸款”。

■新聞名詞

【“梵華里”商業小鎮】

“梵華里”商業小鎮是由貴陽白雲城投集團攜手幸福時代集團打造的貴陽全新城市精神地標。總占地119畝,總建面約13萬方。以“東華里”“西華里”“梵街”構成主體空間佈局。專案以“文旅商”為主體定位,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打造融文態、生態、商態三位一體的共用空間,滿足人們在消費中對物質與文化的雙重需求。項目周邊彙聚多個高端住宅社區,佔據白雲區與觀山湖區核心位置,坐擁地鐵2號線,打造貴陽首個“地鐵上蓋+休閒街區”的商業新模式。

【“梵華共用”項目】

“梵華共用”項目是以“梵華里”商業專案為依託,打造共用經濟試點,讓白雲區最困難群體在參與“梵華里”項目的商業運營中獲得收益,解決困難群體零收入、低收入的問題。專案計畫執行時間為10年,“梵華共用”專案讓困難群體有資金可投資,讓投資有收益,讓收益有保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