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我們需要重新開始?

文/風語發佈於6小時前閱讀72評論0喜歡1

閱讀72

標籤:

職場經驗

重新, 指從頭再開始。

1.重新定義世界

進步就是一個不斷重新定義的過程。

彼得·蒂爾在《從0到1》中說, “企業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個壟斷企業都是靠解決一個獨一無二的問題獲得壟斷地位;而企業失敗的原因卻相同:它們都無法逃脫競爭。 ”(All happy companies are different: each one earns a monopoly by solving a unique problem. All failed companies are the same: they failed to escape competition. )

穀歌的Page Rank演算法重新定義了搜索, 把龐大的互聯網裝到了那個小小的搜索框裡, 使得谷歌成了人和互聯網之間的樞紐, 而谷歌也成了互聯網時代的標杆。

蘋果重新定義了手機並開啟了移動互聯網的紀元,

讓手機從一個通訊工具變成了最核心的終端, 在屬於約伯斯的時代, 蘋果的每一個產品都令人驚歎, 要不是天妒英才, 不知道又有多少東西會被他重新定義。

在穀歌, 提倡一種“10倍思維”, 即每一項優化的目標要比現有產品提高10倍, 聽起來不可思議吧。 Google X的負責人阿斯特羅·泰勒便是10倍思維的信徒, 他說“把一件事情做到10倍好, 往往比做到10%還要更容易”。

“嘗試做一樣新東西或是更好的東西, 做法最終不外乎那麼兩種風格, ”泰勒說, “一種是小幅變動, 不會嚇人一跳的版本改進, 比如改變生產模式。 從程度上來說, 你往往得到的就是10%的改進。 ”

“但如果要獲得真正的巨大革新, 一般來說你就得重新開始, 嘗試另一種方式或很多種方式。

你必須打破一些基本的假設, 當然, 你不可能未卜先知, 你只能去摸索, 去試。 顯然, 這個時候就得打破常規, 違背常理。 ”

——沙恩•斯諾《出奇制勝》

循序漸進式的進步依靠的是苦幹、是更多的資源、是更多的努力。 而10倍的進步, 則建立在勇氣和創造力之上, 是巧幹。 換言之, 10倍的目標逼著你走智慧捷徑。

這種捷徑便是去拋開過去, 重新定義。

2.重新定義自己

對自身的不斷定義便是不斷地自我突破。

騰訊曾經是一家封閉自保、以抄襲著稱的企業, 但經歷了2010年末的“3Q大戰”後, 騰訊決心重新定義自己。 “騰訊過去的夢想是希望建立一個一站式的線上生活平臺, 今天想把這個夢想往前推進一步, 就是一起打造一個沒有疆界, 開放共用的互聯網新生態”。

馬化騰在3Q大戰半年後說道。 而如我們現在看到的, “連接一切”的新戰略也把這家企業推向了新的高度。

反觀那些固步自封的企業:不願意更換作業系統的諾基亞, 仍然相信膠捲拍照的柯達, 從巔峰到沒落, 快得讓人難以接受。

不僅是企業, 人也是一樣。 不斷地重新定義自己, 是迎接改變, 是不給自己設限, 是嘗試新的事物, 是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一部分人把固執當做獨特, 把無知當做清高, 把偏見當做不隨波逐流, 對於看不起的東西從來都是嗤之以鼻, 哪怕自己根本就不瞭解。 這都是從前的我, 內心的驕傲(或者是傲嬌)讓我拒絕這一切聽起來很低端的東西。

直到我看到的世界越來越大, 才發現自己曾經一直在井底欣賞所謂的風景。

“存在即合理”, 包容是一個人強大的本源。 有時候拒絕不是因為你更高明, 而是對未知的恐懼在阻止你。 勇敢地去包容每一種思想, 勇敢地去做沒有做過的事, 勇敢地踏進新的領域, 你會不斷反覆運算自己的認知, 不斷定義自己, 使自己更強大。

這便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理由, 強行給自己定義一個寫作的新技能, 萬一有人看呢對不對?哈哈哈!但願自己可以長期堅持下去!

文/風語, 微信公眾號:windgogogo。 歡迎關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