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魯能泰山七年之癢痛點何在?

七年之癢, 三年之痛。 無論是愛情還是事業總會有他的規律和運行的方式, 這是人的生理和心理以及情感的自然軌跡。

疲倦了,

要麼順其自然的接受;要麼尋求新的刺激點, 找到新的平衡。

魯能泰山自從2010年伊萬率領球隊拿到自己最後一個聯賽冠軍到現在整整7年與聯賽冠軍無緣, 本賽季依然是遠離冠軍爭奪, 7年已無冠軍之實, 甚至已無冠軍之心。

魯能泰山7年的痛點何在?

說起來很複雜, 從俱樂部的管理層的進進出出, 到教練和隊員的出出進進, 這七年的魯能泰山是動盪頻繁的七年;從全面巴西化到否定巴西路線再到力主魯能製造, 歐洲風格, 這七年是魯能泰山最為舉棋不定的七年。 從大國企的厚重到被土豪金元革命模式顛覆的質疑, 魯能泰山的這七年之癢是在忍辱負重的被邊緣化的危險中走過來的。

就這七年結果看, 魯能泰山失去了很多,

似乎等待重新崛起的時間有些漫長, 成本和代價也超出了預期。

把魯能泰山的這七年放在一個週期來判斷, 很清楚的事實是在新的中國足球環境和職業化的轉軌時刻, 魯能泰山足球缺少的是一種使命感, 一種引領中國足球的使命感。 1999年魯能泰山成在職業化足球魯能創造的管理模式的創新;2006年代的圖巴成在魯能對於中國職業足球戰術體系的全面創新;而如今的魯能泰山這7年可以說是無論在足球的職業化模式到技戰術的體系打造, 還有人才培養上都全面的目標流失, 也造就了整體的被動。

2017是魯能泰山七年之癢的一個時間週期的結束, 但是目前的魯能泰山似乎仍然處在盡力而為卻無全力以赴的豪邁。

當下球隊的困境到未來下一個年度甚至下一個7年, 魯能寄希望的青訓模式反哺球隊引領的氣場並不容樂觀。 看看逐漸平庸的小將變老將, 還有頂上來卻才華趨向平淡的被寄予厚望的新人, 甚至越來越不容樂觀的梯隊, 未來的7年何日輝煌再現, 確實有些沉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