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Hao趕大集」一口鐵鍋還能做成爐子?中年夫妻孫家莊大集上賣吊爐燒餅,奈何遇上壞天氣

9月26日上午不到九點, 天空中烏雲密佈下起了陣雨。 位於芝罘區楚玉路的孫家莊大集上, 不見了往日的熙熙攘攘。

在大集西側靠北的鼎城2008社區東門口, 有一個白色半球狀的爐子特別顯眼, 一看就是自己專門製作用來烘烤食物的。 攤主是一對中年夫妻, 攤主辛大姐負責在案板上和麵, 再用擀麵杖將面擀成餅狀, 撒上糖或者椒鹽, 辛大姐的丈夫則負責將餅放入他們自製的烤爐裡, 經過一段時間的烘烤, 撒上芝麻, 辛大姐將餅取出, 放到籃子裡, 用白布蓋好, 以防被雨淋到, 同時保證餅的熱度。

“你要不要來點燒餅?這是我們那的特色, 叫菏澤燒餅, 也叫吊爐燒餅。 ”辛大姐介紹, “我們老家是菏澤的, 現在在煙臺這邊住, 專門過來賣燒餅的, 你看到的這個白色的爐子就是吊爐。 ”這個吊爐就是用一個普通的鐵鍋, 外面再用草、泥和白灰的混合物糊上厚厚的一層,

在鍋的一邊開一個十五公分左右的口, 把鍋扣過來, 下面用木炭燒, 等把鍋燒到一定的溫度, 再把裡面放有椒鹽或者糖稀, 外面撒了芝麻的餅貼上烘烤即可。

“我們平時就是在這邊擺攤賣燒餅, 今天下雨, 來趕集的人不多, 我們這一籃子都是今天早晨做的燒餅,

都熱乎著, 一大早到現在還沒賣出去幾個。 ”辛大姐掀開籃子的白布, 裡面堆滿了燒餅。 我們這種流動著的攤位, 受天氣影響比較大, 雨天趕集的人少, 就賣不動, 辛大姐很無奈。

相關連結:

吊爐燒餅是什麼呢?

它又有怎樣的歷史背景?

吊爐燒餅, 菏澤市單縣地方傳統名吃, 製作精良、用料考究、外酥裡嫩, 香酥可口, 外型美觀, 其用具、做工、造型、口味與其它“麵食”類不同, 被工商部門命名為“傳統名吃”。

單縣的徐家吊爐燒餅, 始創于二十世紀初, 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創始人徐向清(1893—1973)在不斷探索和改進麵食製作工藝和選料方法的基礎上, 結合自己多年的經驗, 推出了兼具其它麵食特點而又不同於其它麵食的“吊爐燒餅”。 其製作工具“吊爐”, 頗有特色。 一般製作燒餅的工具是燒餅在上面, 火在下面烤, 而吊爐則是燒餅在下面, 火在上面, 先用火將爐烤熱, 然後利用扛杆將火爐吊起放入燒餅, 上燒下烘而成。 其外觀呈圓形, 比一般燒餅直徑小很多。 選用精白粉、精油、核桃、花生仁、肉丁、芝麻鹽及各種佐料面精製而成。

采寫/攝影丨實習生 姜志浩

來源丨土生金週刊

責編丨胡晶晶

校對丨徐小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