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識字量極小的孩子,如何為一年級的語文做準備?

今年, 童書媽媽的辦公室有四位一年級家長。 我也是其中一個。

我們四家的孩子分別就讀北京西城、海澱、朝陽和順義的小學。

孩子剛入學的頭一個月, 我們也牽腸掛肚了一個月。

學校每天發生的任何小事, 在我們眼裡都變成了大事。 每次湊在一起, 我們就會聊起孩子剛上一年級的那些事。

我們的孩子都在堪稱“優越”的閱讀氛圍中成長, 但四個孩子在上學前都沒刻意練習過識字。 這幾個孩子都是在生活中、閱讀中因為興趣而自然認識了一些漢字, 當然, 識字量並不可觀, 多的在一二百, 少的甚至不超過20個漢字。

上個星期, 我們聊起來:孩子識字量太小, 上小學會不會很吃力?

翻開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材, 前面幾課的確很簡單, 識字量和難度都不大。 其中一課是象形字, 很容易讓孩子對漢字產生興趣。 後面慢慢加大了閱讀量, 但大多數一年級的孩子完全可以勝任。

再打開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材, 數學概念從最簡單的開始教起, 大部分的題目都是用圖畫呈現的, 孩子理解起來難度不大。

但也有少量題目需要孩子有一定的文字積累, 比如這樣的題目:

要讀懂這道題, 就要認得圖上幾個小朋友的名字,

然後還需要知道“前”“後”這樣的漢字是怎麼寫的。

對於這種以文字敘述方式呈現的題目, 數學老師通常會考慮到孩子的識字量, 幫孩子讀題, 引導孩子回答。

看過了小學一年級的語文和數學教材, 我們不難判斷, 孩子即使識字量很小, 如果能把課堂的內容跟住了, 及時複習和預習, 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但換個角度想一下, 如果孩子儲備了一定的識字量, 在做數學題時是不是會更得心應手一點呢?畢竟, 我們不想讓識字障礙成為孩子讀數學題的攔路虎。

現在學校的老師都鼓勵孩子多閱讀。 一些一年級的孩子已經開始自己看書了, 而沒有識字積累的孩子只能對著優質的兒童讀物望洋興嘆了。

有沒有方法, 讓沒有識字積累的孩子早日走進閱讀的世界?

下面是我們四位家長總結出來的“識字攻略”。 按照下面的方法, 孩子不但識字量、閱讀能力可以大大提升, 還會對漢字文化乃至華夏文明產生濃厚的興趣。

第一步

聽故事就是在為閱讀做準備

一般意義上講, 一年級是孩子正式識字的開端。 但孩子識字的興趣和熱情不會都按照這個時間點來。

有的孩子在4歲時就喜歡認字, 比如同事舒老師的女兒可哥。 可哥也是在超級重視閱讀的環境中長大, 在5歲時已經開始自主閱讀圖畫書, 讀完了全套的神奇校車繪本。

小丸子因為聽讀了很多遍的《不一樣的卡梅拉》, 幾乎能一字不差地背下來。 後來, 她自己看著書念念有詞地讀卡梅拉的故事,

自然學會了閱讀。 5歲時的小丸子識字量就達到2000字。

孩子識字的敏感期來得早或是晚, 沒有對錯之分。 當孩子想識字時, 家長擋也擋不住。

有些孩子在6歲時才認識寥寥的幾個字, 這也無妨, 如果用恰當的方法和資源, 孩子可以很快迎來一個識字爆發期。

朋友的孩子悅悅在幼稚園裡沒有識字。 家長在給她講故事時, 也很少指讀。 悅悅爸爸非常喜歡給孩子讀書, 悅悅也非常享受聽爸爸講故事。

到了幼稚園大班, 繪本故事已經跟不上悅悅想聽更精彩、更複雜故事的需求了。 悅悅爸爸開始給她讀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 他們花了兩周的時間讀完一本《木偶奇遇記》, 又如饑似渴地讀了《秘密花園》《夏洛的網》。 五六歲的孩子,雖然識字量非常小,但他們的理解能力已經足以支撐他們聽這樣複雜的故事了。

就在很多孩子讀繪本認字時,悅悅和爸爸一起讀了不少章節書。這些書以字為主,指讀起來並不方便。

等悅悅上小學時,她的識字量非常小,大約只認識50個字。

但因為有了大量的聽故事的積累,悅悅剛一開始認字就非常快。當她在紙面上讀出腦海中早已出現很無數次的詞彙時,她有著強烈的驚奇感,甚至有一種“我們終於見面了”的相見恨晚的感覺。

識字以前,她就會在夜晚時指著月亮說“明月高懸”。當她剛剛學會“明”“月”“高”這三個字時,她在書上指著讀出“明月高懸”這個詞時,驚喜萬分。也因為“明月高懸”早已是她詞彙庫的一部分,她可以借助“明”“月”“高”三個字,確信地讀出最後一個“懸”字。這就是識字的滾雪球效應。

她的詞彙庫裡早就有了“有容乃大”“豁然開朗”的詞彙,當她在書裡讀出來時,她驚奇地說“原來這幾個字長成這樣啊!”

雖然開始認字比較晚,但因為悅悅有著大量聽故事的積累,她現在有著濃厚的興趣去認識更多的字,讀出那些早已爛熟於心的詞彙和句子。

有的孩子在沒有閱讀積累的基礎上就開始識字,雖然讀得出字的音,但未見得懂得這個字的含義及用途。就像有的孩子讀得懂題目的每一個字,卻理解不了題目的含義,那是因為他的閱讀理解基礎太薄弱。

聽故事,一直是在為閱讀做準備。它是孩子閱讀的重要形式,是智力構建的主要途徑。

第二步

在生活中,識字可以自然地發生

在孩子入學前的半年裡,我開始有意識地讓孩子多接觸漢字。

在進公園門口時,門口立了兩個標牌,右邊一個寫著“入口Entrance”,左邊一個寫著“出口Exit”。我讓昕寶帶路,讓她決定從哪裡進,從哪裡出。幾次之後,她已經自信地讀出“入口”和“出口”了。

坐地鐵時,我讓她判斷哪個方向是回家的方向。在地鐵站等車時,常常有幾分鐘的無所事事的時間,也是孩子最愛和大人互動的時間。我借這個時機讓她觀察地鐵站的標識。找一些比較簡單的詞句帶著她讀出來。

我們生活的環境,是一個被漢字包裹的環境。我們所在的空間,就是一個立體的大百科全書。

帶孩子行走在這本大書中,走走停停,隨時可以指讀,隨時可以有驚奇和發現。

在生活環境這本大書中,識字可以自然而然地發生。

第三步

親子共讀是最溫馨的時光,

也是識字最微妙的時機

在昕寶不到一歲時,我們夫妻二人就開始給她講故事。

打開親子共讀這扇大門之後,我們發現要讀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我們常常需要搶奪孩子的時間,甚至因為講故事時間太長耽誤孩子睡覺而引發家庭矛盾。

每讀一本書,我們非常喜歡讀封面。很多書名都蘊含了很多資訊,讀起來耐人尋味,樂趣十足。

昕寶最早期的漢字啟蒙乃至英文閱讀都來自於指讀封面。

在給孩子讀繪本時,我很少逐字逐句地指讀給孩子。但如果繪本裡出現幾個很大的字,我會帶著孩子讀出來,她也非常樂意跟讀。

故事書裡出現的一些由簡單字片語成的句子,也可以帶著孩子重複讀一遍。

我還發現,孩子非常喜歡優美的語句。如果在讀故事的過程中,讀到美到令人屏住呼吸的句子,可以帶孩子多讀幾遍。

享受文字的藝術之美,孩子會非常樂意。

在和父母一起享受閱讀的過程中,也是孩子對漢字,對詞語、優美的句子產生濃厚興趣的時刻。這樣的時刻,是帶孩子探索漢字和漢字語言之美最微妙的時機。

第四步

識字前,探索漢字的來源

我小時候學語文時,很少考慮過一個問題:漢字是什麼?

漢字,乃至文字,是怎樣產生的?說起來,這恐怕是一個很長的故事,但這會是孩子非常喜愛聽的故事。

古代的人們,是如何記錄事情的呢?

本土繪本《記事情》或許可以幫孩子回答這個問題。這本書用幽默的方式呈現了人類幾千年來如何記錄事情的歷史。結繩記事,在岩壁上刻畫,再到甲骨等文字記錄的方式。

《學問貓教漢字》通過獵人留下的一組符號,演繹了從最早期的原始圖像的記錄方式,到逐漸簡化成甲骨文、金文、篆書,讓孩子理解漢字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演變成今天的樣子的。

中國頗具原創實力的動漫公司青青樹創作了《學問貓教漢字》。青青樹的創始人武寒清畢業於北大中文系。這套寓教於樂的國產動漫系統化地講解了漢字的由來和演變,漢字是如何一步步簡化的,為孩子解密每個漢字背後潛藏的故事。

父母在陪孩子看學問貓時,也能看得津津有味,把自己當年缺失的那部分漢字知識體系補上來。

▲作為知識類的國產動畫,儘管《學問貓教漢字》的視覺效果並不完美,但知識結構嚴謹,非常有利於孩子將漢字的理解和認識體系化。

▲從原始圖像,到甲骨文,到金文,到篆書……這就是漢字的歷史演變。

知道了漢字的前世今生,再看今天的簡體字時,就知道每個漢字背後蘊含的深意,以及它經歷的歷史變遷。

第五步

從圖片到文字過渡,

象形字或許是最好的方式

今年,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發生了令人驚喜的變化。孩子不用一開始就學習拼音,而是先認識一些漢字,讓孩子對漢字產生興趣。

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教材中,第四課專門帶孩子接觸象形字。

▲小學一年級上學期的語文課本第四課的內容。

從幼稚園過渡到小學,除了生活習慣的轉變,還有思維習慣和閱讀習慣的轉變——從圖畫閱讀,過渡到文字閱讀。

象形字,因為是由實物演化而來的,可以借助圖片、文字結合的方式識別。在識字初期,多接觸象形字,或許可以成為孩子識字最輕鬆的方式。

少數象形字的字形結構比較複雜,但大多數都比較簡單,屬於比較容易認的字。

▲林西莉編著的《給孩子的漢字王國》通過大量的圖片,詮釋漢字的源頭和歷史演變,讓孩子徹底理解這些漢字。

象形字讓漢字變得活生生的,極容易理解。有了象形字做基礎,還可以進一步延伸出更多的會意字,如看、香、臭、休、息。

這樣做不但不會讓孩子產生畏難情緒,還能激發出孩子更大的好奇心,讓孩子對識字、閱讀更加自信滿滿,動力十足。

第六步

學以致用,

從簡單讀物開始閱讀

識字如同認人,見得多了,自然就叫上名字了。

認字以後,需要通過閱讀來強化認字的效果,將初步認識的字運用到語句當中,真正活學活用。

最初開始閱讀的孩子很容易受挫,那是因為大部分兒童讀物並不是為初學自主閱讀的孩子準備的。這時,不妨試試拿起兒時的繪本。

▲那些閒置多年、未來得及送人的繪本,這時可以派上用場了。把熟悉的內容通過文字敘述出來,對孩子而言也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三段式重複結構,讓新識別的字詞得以練習,現學現用。

家裡的這些繪本,父母已經講過很多遍了,孩子對其中的內容非常熟悉。稍微引導一下,孩子就能讀出來。再加上繪本往往是三段重複式的結構,非常有利於孩子把重複的語句讀出來。

一位書友告訴我,她的孩子是通過《丁丁歷險記》的漫畫開始自主閱讀的。以漫畫為代表的輕鬆讀物,幽默、有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興趣。他們會非要下定決心自己讀才覺得過癮。

還有一些專為初學閱讀的幼童設計的入門讀本,比如專門面向一年級孩子的《日有所誦》,為幼童設計的《開明幼童國語讀本》。

▲適合小學一年級孩子晨讀晚誦的《日有所誦》,選取文字優美、趣味盎然的歌謠、詩歌,讓孩子愛上誦讀。

▲為初入學堂的幼童編寫的《開明幼童國語讀本》。大號字體,很容易讓孩子對識字感興趣。

這些初級的讀物,只需父母稍加引導,孩子就能很快上手,不但不會讓孩子受挫,還能讓孩子享受自己閱讀的滿足感。

熊亮創作的有關漢字的書《好玩的漢字》設計得很有趣。通過有表情的字、有感覺的字、正反字,讓孩子和漢字玩起遊戲來。每個漢字配一句簡短、有趣又有料的文字,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開始閱讀這本書。

第七步

突破高頻字,

讓識字像雪球一樣滾起來

英語閱讀中有個術語叫“sight words”,意思是高頻詞,那些你看一眼就要立刻讀出來的詞。英語讀物中有大量的書是專門針對sight words設計的。

雖然一些sight words是符合拼讀規律的,但在英文閱讀中,要求孩子不拼讀而是一口讀出來。

熟練掌握這些出現頻率極高的詞,就能在閱讀任何讀物時掃清15%以上的閱讀障礙,大大提高閱讀效率。

不管是哪種語言,閱讀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中文的閱讀中也有高頻字,這些字在構詞中最常被用到。

比如,一些虛詞、副詞,在字形上不如象形字好認,在字意上又不如會意字容易理解,但在閱讀中的出現頻率又極高。掌握這些字、詞最好借助一定的工具,也需要父母多一些耐心循循善誘,讓孩子深入思考、觸類旁通。

如果熟練掌握這些在構詞中最常用到的高頻字、詞,就能在閱讀中帶動其它生字的掌握,真正實現識字帶動識字的滾雪球效果。

▲北師大的錢志亮老師編著的《急用先學的140個漢字》《百尺竿頭的140個漢字》專為孩子識字難而設計。從字頻的角度選用最常用的高頻字詞,收錄最重要的虛詞、副詞,幫孩子擊破閱讀路上的攔路虎。

為了方便閱讀,我將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歸納為以上七個步驟。但在實際中,無需嚴格按照這些步驟的先後順序,而應該根據孩子的情況靈活應對。

在小學一年級的課本裡,每一課都會有兩部分生字,一部分是要求孩子會“認”的字,一部分是要求孩子會“寫”的字。要求會認的字,比需要會寫的字要多,字形也更簡單。

識字不需要死記硬背,而應該是自然而然的過程,更不需要一認字就要求孩子寫出來。用得多了,自然就學會觀察漢字的結構,進而寫出來了。“認”是第一步,在使用漢字的過程中,“寫”是水到渠成的事。

林西莉在《給孩子的漢字王國》一書中寫道:我驚奇地發現,即使一些受過很高教育的中國人對自己的語言的根也知之甚少。人們在小學、中學和大學機械地進行著漢語教學,卻很少加以解釋。

漢字,不應該只是機械的背記、書寫。每個漢字背後,有著無窮的奧秘。

會識字,僅僅是閱讀的一個方面。大量的親子共讀,看似高投入、低產出,實際則是磨刀不誤砍柴工,讓孩子受益無窮的無價財富。

___END___

童書媽媽三川玲

Teresa 做過記者、圖書翻譯、全職媽媽,CKDP志願者,目前為童書媽媽編輯,家有六歲女兒小昕寶兒(Cindy)。

五六歲的孩子,雖然識字量非常小,但他們的理解能力已經足以支撐他們聽這樣複雜的故事了。

就在很多孩子讀繪本認字時,悅悅和爸爸一起讀了不少章節書。這些書以字為主,指讀起來並不方便。

等悅悅上小學時,她的識字量非常小,大約只認識50個字。

但因為有了大量的聽故事的積累,悅悅剛一開始認字就非常快。當她在紙面上讀出腦海中早已出現很無數次的詞彙時,她有著強烈的驚奇感,甚至有一種“我們終於見面了”的相見恨晚的感覺。

識字以前,她就會在夜晚時指著月亮說“明月高懸”。當她剛剛學會“明”“月”“高”這三個字時,她在書上指著讀出“明月高懸”這個詞時,驚喜萬分。也因為“明月高懸”早已是她詞彙庫的一部分,她可以借助“明”“月”“高”三個字,確信地讀出最後一個“懸”字。這就是識字的滾雪球效應。

她的詞彙庫裡早就有了“有容乃大”“豁然開朗”的詞彙,當她在書裡讀出來時,她驚奇地說“原來這幾個字長成這樣啊!”

雖然開始認字比較晚,但因為悅悅有著大量聽故事的積累,她現在有著濃厚的興趣去認識更多的字,讀出那些早已爛熟於心的詞彙和句子。

有的孩子在沒有閱讀積累的基礎上就開始識字,雖然讀得出字的音,但未見得懂得這個字的含義及用途。就像有的孩子讀得懂題目的每一個字,卻理解不了題目的含義,那是因為他的閱讀理解基礎太薄弱。

聽故事,一直是在為閱讀做準備。它是孩子閱讀的重要形式,是智力構建的主要途徑。

第二步

在生活中,識字可以自然地發生

在孩子入學前的半年裡,我開始有意識地讓孩子多接觸漢字。

在進公園門口時,門口立了兩個標牌,右邊一個寫著“入口Entrance”,左邊一個寫著“出口Exit”。我讓昕寶帶路,讓她決定從哪裡進,從哪裡出。幾次之後,她已經自信地讀出“入口”和“出口”了。

坐地鐵時,我讓她判斷哪個方向是回家的方向。在地鐵站等車時,常常有幾分鐘的無所事事的時間,也是孩子最愛和大人互動的時間。我借這個時機讓她觀察地鐵站的標識。找一些比較簡單的詞句帶著她讀出來。

我們生活的環境,是一個被漢字包裹的環境。我們所在的空間,就是一個立體的大百科全書。

帶孩子行走在這本大書中,走走停停,隨時可以指讀,隨時可以有驚奇和發現。

在生活環境這本大書中,識字可以自然而然地發生。

第三步

親子共讀是最溫馨的時光,

也是識字最微妙的時機

在昕寶不到一歲時,我們夫妻二人就開始給她講故事。

打開親子共讀這扇大門之後,我們發現要讀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我們常常需要搶奪孩子的時間,甚至因為講故事時間太長耽誤孩子睡覺而引發家庭矛盾。

每讀一本書,我們非常喜歡讀封面。很多書名都蘊含了很多資訊,讀起來耐人尋味,樂趣十足。

昕寶最早期的漢字啟蒙乃至英文閱讀都來自於指讀封面。

在給孩子讀繪本時,我很少逐字逐句地指讀給孩子。但如果繪本裡出現幾個很大的字,我會帶著孩子讀出來,她也非常樂意跟讀。

故事書裡出現的一些由簡單字片語成的句子,也可以帶著孩子重複讀一遍。

我還發現,孩子非常喜歡優美的語句。如果在讀故事的過程中,讀到美到令人屏住呼吸的句子,可以帶孩子多讀幾遍。

享受文字的藝術之美,孩子會非常樂意。

在和父母一起享受閱讀的過程中,也是孩子對漢字,對詞語、優美的句子產生濃厚興趣的時刻。這樣的時刻,是帶孩子探索漢字和漢字語言之美最微妙的時機。

第四步

識字前,探索漢字的來源

我小時候學語文時,很少考慮過一個問題:漢字是什麼?

漢字,乃至文字,是怎樣產生的?說起來,這恐怕是一個很長的故事,但這會是孩子非常喜愛聽的故事。

古代的人們,是如何記錄事情的呢?

本土繪本《記事情》或許可以幫孩子回答這個問題。這本書用幽默的方式呈現了人類幾千年來如何記錄事情的歷史。結繩記事,在岩壁上刻畫,再到甲骨等文字記錄的方式。

《學問貓教漢字》通過獵人留下的一組符號,演繹了從最早期的原始圖像的記錄方式,到逐漸簡化成甲骨文、金文、篆書,讓孩子理解漢字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演變成今天的樣子的。

中國頗具原創實力的動漫公司青青樹創作了《學問貓教漢字》。青青樹的創始人武寒清畢業於北大中文系。這套寓教於樂的國產動漫系統化地講解了漢字的由來和演變,漢字是如何一步步簡化的,為孩子解密每個漢字背後潛藏的故事。

父母在陪孩子看學問貓時,也能看得津津有味,把自己當年缺失的那部分漢字知識體系補上來。

▲作為知識類的國產動畫,儘管《學問貓教漢字》的視覺效果並不完美,但知識結構嚴謹,非常有利於孩子將漢字的理解和認識體系化。

▲從原始圖像,到甲骨文,到金文,到篆書……這就是漢字的歷史演變。

知道了漢字的前世今生,再看今天的簡體字時,就知道每個漢字背後蘊含的深意,以及它經歷的歷史變遷。

第五步

從圖片到文字過渡,

象形字或許是最好的方式

今年,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發生了令人驚喜的變化。孩子不用一開始就學習拼音,而是先認識一些漢字,讓孩子對漢字產生興趣。

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教材中,第四課專門帶孩子接觸象形字。

▲小學一年級上學期的語文課本第四課的內容。

從幼稚園過渡到小學,除了生活習慣的轉變,還有思維習慣和閱讀習慣的轉變——從圖畫閱讀,過渡到文字閱讀。

象形字,因為是由實物演化而來的,可以借助圖片、文字結合的方式識別。在識字初期,多接觸象形字,或許可以成為孩子識字最輕鬆的方式。

少數象形字的字形結構比較複雜,但大多數都比較簡單,屬於比較容易認的字。

▲林西莉編著的《給孩子的漢字王國》通過大量的圖片,詮釋漢字的源頭和歷史演變,讓孩子徹底理解這些漢字。

象形字讓漢字變得活生生的,極容易理解。有了象形字做基礎,還可以進一步延伸出更多的會意字,如看、香、臭、休、息。

這樣做不但不會讓孩子產生畏難情緒,還能激發出孩子更大的好奇心,讓孩子對識字、閱讀更加自信滿滿,動力十足。

第六步

學以致用,

從簡單讀物開始閱讀

識字如同認人,見得多了,自然就叫上名字了。

認字以後,需要通過閱讀來強化認字的效果,將初步認識的字運用到語句當中,真正活學活用。

最初開始閱讀的孩子很容易受挫,那是因為大部分兒童讀物並不是為初學自主閱讀的孩子準備的。這時,不妨試試拿起兒時的繪本。

▲那些閒置多年、未來得及送人的繪本,這時可以派上用場了。把熟悉的內容通過文字敘述出來,對孩子而言也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三段式重複結構,讓新識別的字詞得以練習,現學現用。

家裡的這些繪本,父母已經講過很多遍了,孩子對其中的內容非常熟悉。稍微引導一下,孩子就能讀出來。再加上繪本往往是三段重複式的結構,非常有利於孩子把重複的語句讀出來。

一位書友告訴我,她的孩子是通過《丁丁歷險記》的漫畫開始自主閱讀的。以漫畫為代表的輕鬆讀物,幽默、有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興趣。他們會非要下定決心自己讀才覺得過癮。

還有一些專為初學閱讀的幼童設計的入門讀本,比如專門面向一年級孩子的《日有所誦》,為幼童設計的《開明幼童國語讀本》。

▲適合小學一年級孩子晨讀晚誦的《日有所誦》,選取文字優美、趣味盎然的歌謠、詩歌,讓孩子愛上誦讀。

▲為初入學堂的幼童編寫的《開明幼童國語讀本》。大號字體,很容易讓孩子對識字感興趣。

這些初級的讀物,只需父母稍加引導,孩子就能很快上手,不但不會讓孩子受挫,還能讓孩子享受自己閱讀的滿足感。

熊亮創作的有關漢字的書《好玩的漢字》設計得很有趣。通過有表情的字、有感覺的字、正反字,讓孩子和漢字玩起遊戲來。每個漢字配一句簡短、有趣又有料的文字,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開始閱讀這本書。

第七步

突破高頻字,

讓識字像雪球一樣滾起來

英語閱讀中有個術語叫“sight words”,意思是高頻詞,那些你看一眼就要立刻讀出來的詞。英語讀物中有大量的書是專門針對sight words設計的。

雖然一些sight words是符合拼讀規律的,但在英文閱讀中,要求孩子不拼讀而是一口讀出來。

熟練掌握這些出現頻率極高的詞,就能在閱讀任何讀物時掃清15%以上的閱讀障礙,大大提高閱讀效率。

不管是哪種語言,閱讀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中文的閱讀中也有高頻字,這些字在構詞中最常被用到。

比如,一些虛詞、副詞,在字形上不如象形字好認,在字意上又不如會意字容易理解,但在閱讀中的出現頻率又極高。掌握這些字、詞最好借助一定的工具,也需要父母多一些耐心循循善誘,讓孩子深入思考、觸類旁通。

如果熟練掌握這些在構詞中最常用到的高頻字、詞,就能在閱讀中帶動其它生字的掌握,真正實現識字帶動識字的滾雪球效果。

▲北師大的錢志亮老師編著的《急用先學的140個漢字》《百尺竿頭的140個漢字》專為孩子識字難而設計。從字頻的角度選用最常用的高頻字詞,收錄最重要的虛詞、副詞,幫孩子擊破閱讀路上的攔路虎。

為了方便閱讀,我將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歸納為以上七個步驟。但在實際中,無需嚴格按照這些步驟的先後順序,而應該根據孩子的情況靈活應對。

在小學一年級的課本裡,每一課都會有兩部分生字,一部分是要求孩子會“認”的字,一部分是要求孩子會“寫”的字。要求會認的字,比需要會寫的字要多,字形也更簡單。

識字不需要死記硬背,而應該是自然而然的過程,更不需要一認字就要求孩子寫出來。用得多了,自然就學會觀察漢字的結構,進而寫出來了。“認”是第一步,在使用漢字的過程中,“寫”是水到渠成的事。

林西莉在《給孩子的漢字王國》一書中寫道:我驚奇地發現,即使一些受過很高教育的中國人對自己的語言的根也知之甚少。人們在小學、中學和大學機械地進行著漢語教學,卻很少加以解釋。

漢字,不應該只是機械的背記、書寫。每個漢字背後,有著無窮的奧秘。

會識字,僅僅是閱讀的一個方面。大量的親子共讀,看似高投入、低產出,實際則是磨刀不誤砍柴工,讓孩子受益無窮的無價財富。

___END___

童書媽媽三川玲

Teresa 做過記者、圖書翻譯、全職媽媽,CKDP志願者,目前為童書媽媽編輯,家有六歲女兒小昕寶兒(Cindy)。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