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楊秀雲:一直在路上的“牛”書記

奔走於村寨之間, 一心一意為村民謀取福利, 不辭勞苦,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他就是關嶺自治縣沙營鎮黨委書記——楊秀雲。

還沒到上班時間,

楊秀雲就在辦公室忙碌的整理資料, 準備進村實地瞭解沙營鎮危房改造工作開展情況。 安排好辦公室相關工作後, 楊秀雲出發來到了官家地組貧困戶何頂才家中。

“老房子是在那邊吧?這是新房子對不對?現在就是三個孩子讀書, 一個讀中職,

兩個在這邊讀書嗎?”還沒坐下, 楊書記就關心起孩子讀書的事來了。

詳細瞭解何頂才的家庭情況後, 楊秀雲鼓勵他發展產業, 早日摘掉貧困的帽子。

沙營村官家地組村民何頂才:“楊書記親自上門來幫扶我家, 他說以後孩子讀書有什麼困難就去找他,

我們感到非常踏實和高興, 現在得到政府的幫助, 房子也修好了, 各方面條件比原來好得多了。 ”

從何頂才家出來, 楊秀雲又來到其他幾戶實施危房改造的村民家中查看危房改造進展情況, 為大家發展產業增收致富想辦法、出主意。 瞭解危房改造情況後,

楊秀雲又來到官家地組“關嶺牛”養殖場查看“關嶺牛”養殖情況。

“把‘五戶聯保’的名字打出來, 你這個圈舍是哪幾家組合在一起養殖的, 你做這個事情, 給他把名單全部打出來, 然後掛個牌子。 ”楊秀雲在指導貧困戶如何規範“五戶聯保”發展模式。

沙營村官家地組村民彭丹:因為養牛需要大量資金, 我沒有這麼多本錢墊, 自從有“五戶聯保”發展模式以後, 我就尋思著與其他貧困戶一起實行“五戶聯保”抱團發展, 於是我們這5戶就組合在一起了, 這樣既減輕了大家的壓力, 又增強了我們抗風險的能力, 我們這個圈舍將近能養120頭牛左右。

2016年底,沙營鎮通過不斷調研摸索,創造性提出了“五戶聯保”關嶺牛產業發展新模式,有效解決了群眾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目前全鎮10個村已實現全覆蓋,參與農戶170戶,養殖“關嶺牛”852頭,“五戶聯保”經驗在全縣推廣,為關嶺產業脫貧翻開了新篇章,大家也親切的稱楊秀雲書民為“牛”書記。

據沙營鎮黨委書記楊秀雲介紹,在實施“關嶺牛振興計畫”過程中,沙營鎮也推行了“關嶺牛”養殖,在養殖當中,貧困農戶的內生動力不足,不積極主動的配合做產業,另外就是非貧困戶想發展,但是又沒有專案支撐,鑒於這兩個原因,他們就推出了“五戶聯保”發展模式,把非貧困戶和貧困戶組合起來,通過“關嶺牛”產業發展來帶動貧困農戶致富。

從官家地組出來,一路崎嶇,楊秀雲來到紙廠村指導村支兩委人員收集、完善相關檔案資料,實地查看該村庭院硬化進展情況。

沙營鎮黨委書記楊秀雲說:“全鎮基礎設施建設以庭院硬化、串戶路修建為主,目前六個村已經全部啟動,庭院硬化的面積將近6000個平方,串戶路的面積近8000個平方,目前正在加班加點實施中。”

夕陽西下,在小寨村水果種植基地,楊秀雲詳細瞭解種植和收成情況,看著嬌豔欲滴的新鮮提子和農民忙碌的身影,楊秀雲的心裡充滿了喜悅,同時更加堅定了他帶領群眾脫貧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沙營鎮黨委、政府有信心、有決心在2020年以前實現所有深度貧困村出列,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沙營鎮黨委書記楊秀雲斬釘截鐵地說。

夜幕降臨,楊秀雲又來到了沙營鎮前進村群眾會現場,楊秀雲就移民搬遷相關政策為村民做宣講,消除部分群眾的顧慮。

夜深人靜,忙碌的一天終於結束,一心一意撲在崗位上,奔走於村寨和群眾之間,這就是楊秀雲擔任沙營鎮黨委書記以來的工作常態。

“為群眾謀福利、謀發展,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帶人,無私方能感人”,這是楊秀雲始終不變的工作準則。

沙營鎮政府工作人員左鋼:“楊書記到沙營鎮以後,工作非常認真負責,經常下到基層一線調研,對我們沙營的幹部和貧困群眾都非常的關心,在楊書記的帶領下,沙營鎮幹部職工的精神面貌有了極大的改觀,經濟及產業發展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沙營鎮共有人口2.4萬餘人,其中貧困人口4611人,為了幫助這些貧困人口早日脫貧,在楊秀雲的帶領下,沙營鎮按照中央、省、市、縣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安排部署,不斷發展壯大“關嶺牛”養殖、蔬菜和茶葉種植等多種產業,使群眾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寬闊。

沙營鎮黨委書記楊秀雲:“鄉鎮和村是脫貧攻堅的前沿陣地,鄉鎮幹部特別是我們黨委書記必須要有擔當,只有擔當,才能打贏這場輸不起的脫貧攻堅戰。”

我們這個圈舍將近能養120頭牛左右。

2016年底,沙營鎮通過不斷調研摸索,創造性提出了“五戶聯保”關嶺牛產業發展新模式,有效解決了群眾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目前全鎮10個村已實現全覆蓋,參與農戶170戶,養殖“關嶺牛”852頭,“五戶聯保”經驗在全縣推廣,為關嶺產業脫貧翻開了新篇章,大家也親切的稱楊秀雲書民為“牛”書記。

據沙營鎮黨委書記楊秀雲介紹,在實施“關嶺牛振興計畫”過程中,沙營鎮也推行了“關嶺牛”養殖,在養殖當中,貧困農戶的內生動力不足,不積極主動的配合做產業,另外就是非貧困戶想發展,但是又沒有專案支撐,鑒於這兩個原因,他們就推出了“五戶聯保”發展模式,把非貧困戶和貧困戶組合起來,通過“關嶺牛”產業發展來帶動貧困農戶致富。

從官家地組出來,一路崎嶇,楊秀雲來到紙廠村指導村支兩委人員收集、完善相關檔案資料,實地查看該村庭院硬化進展情況。

沙營鎮黨委書記楊秀雲說:“全鎮基礎設施建設以庭院硬化、串戶路修建為主,目前六個村已經全部啟動,庭院硬化的面積將近6000個平方,串戶路的面積近8000個平方,目前正在加班加點實施中。”

夕陽西下,在小寨村水果種植基地,楊秀雲詳細瞭解種植和收成情況,看著嬌豔欲滴的新鮮提子和農民忙碌的身影,楊秀雲的心裡充滿了喜悅,同時更加堅定了他帶領群眾脫貧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沙營鎮黨委、政府有信心、有決心在2020年以前實現所有深度貧困村出列,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沙營鎮黨委書記楊秀雲斬釘截鐵地說。

夜幕降臨,楊秀雲又來到了沙營鎮前進村群眾會現場,楊秀雲就移民搬遷相關政策為村民做宣講,消除部分群眾的顧慮。

夜深人靜,忙碌的一天終於結束,一心一意撲在崗位上,奔走於村寨和群眾之間,這就是楊秀雲擔任沙營鎮黨委書記以來的工作常態。

“為群眾謀福利、謀發展,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帶人,無私方能感人”,這是楊秀雲始終不變的工作準則。

沙營鎮政府工作人員左鋼:“楊書記到沙營鎮以後,工作非常認真負責,經常下到基層一線調研,對我們沙營的幹部和貧困群眾都非常的關心,在楊書記的帶領下,沙營鎮幹部職工的精神面貌有了極大的改觀,經濟及產業發展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沙營鎮共有人口2.4萬餘人,其中貧困人口4611人,為了幫助這些貧困人口早日脫貧,在楊秀雲的帶領下,沙營鎮按照中央、省、市、縣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安排部署,不斷發展壯大“關嶺牛”養殖、蔬菜和茶葉種植等多種產業,使群眾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寬闊。

沙營鎮黨委書記楊秀雲:“鄉鎮和村是脫貧攻堅的前沿陣地,鄉鎮幹部特別是我們黨委書記必須要有擔當,只有擔當,才能打贏這場輸不起的脫貧攻堅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