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荒漠區煤炭基地生態保障技術研究啟動

本報訊近日, “煤炭基地生態安全保障技術”研究正式啟動。 該項目被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畫, 獲經費1384萬元。 項目主持人、北京林業大學教授趙廷甯稱, 研究將針對國家大型煤炭基地的生態修復問題展開, 重點分析煤炭開發對區域生態安全影響途徑和機制, 圍繞礦區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植被恢復、沙塵控制、水土資源保護利用以及采排複一體化等關鍵技術環節, 並在內蒙古烏海與寧夏靈武兩地開展研究與示範。

據瞭解, 我國14個大型煤炭基地中有3個建在西北乾旱荒漠區。 該區乾旱風大、水資源缺乏、植被退化、土地沙化、鹽漬化嚴重,

生態系統脆弱。 煤炭開發易加劇生態損壞, 影響區域生態安全、經濟發展、社會穩定。

趙廷寧說, 研究區地處西北乾旱荒漠區東緣, 位於我國主要的風沙移動路徑中, 分佈有神東、寧東兩大煤炭基地。 其沙塵對京津冀地區大氣環境品質影響嚴重。 長期、大規模煤炭開採, 導致空氣污染、沙丘活化等一系列生態問題, 迫切需要開展生態安全保障與生態恢復相關理論與技術研究。

據趙廷寧介紹, 研究將重點解決兩個科學問題:一是解決礦區生態安全保障機制問題, 以滿足保護性開發的需求;二是解決採煤跡地近自然地形重塑、土體重構和植被近自然恢復理論問題, 滿足近自然生態修復技術的理論需求。

具體研究內容包括, 煤炭開發對區域生態系統的影響特徵、區域生態影響範圍界定、生態風險識別與評價、生態系統損毀累積效應與監測預警、採煤跡地微立地特徵與植被演替規律、適生抗逆樹草種篩選、植被優化配置模式與快速營建技術、植被保育技術研究等。 (鐵錚)

《中國科學報》 (2017-09-27 第6版 科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