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沿著地中海自駕,從法國到義大利,奔向羅馬

沿著地中海自駕, 從法國到義大利, 奔向羅馬

接著講:從佩皮尼昂出發, 心情異常的好。 我們沿著利翁灣走了一段回頭路到貝濟耶轉入國道。

從阿格德到塞特港兩邊都是水, 搞不清哪邊是湖哪邊是海。 當時風很大, 我們幾次下車看海都幾乎沒法順暢呼吸。

這張施主拍攝

有個海邊空地我們還是堅持停留了一會兒, 因為我沒見過那麼多人玩帆板衝浪的景象。 深蘭色的海水中千萬隻紅紅白白的“翅膀”,

象彩蝶飛舞。 一路上都看見玩滑的年輕人和騎單車的老老少少。 在一個路口見到一家人, 爸爸騎單車後面馱著兩歲左右含奶嘴的小女兒, 五六歲的兒子騎著小單車跟在後面, 媽媽背著大包壓軸在最後。

這張下載自網路

在阿爾勒城時下大雨, 沒下車, 兜了一圈。 知道梵古從寒冷的荷蘭到來陽光充沛的阿爾勒, 在這裡畫下了向日葵、麥田、咖啡館, 還有精神病院。 遠遠地紀念了一下這位藝術家。

這張下載自網路

中午我們趕到了法國第二大城市馬賽。 到了馬賽我們就傻眼了,

滿地飛著垃圾袋, 破舊的街道上各種膚色的人熙熙攘攘。 “馬賽進行曲”“基督山伯爵”“馬賽公寓”這些概念和我眼前的景象完全套不到一塊。 匆匆在中餐館吃了一頓飯以後, 我們離開了馬賽。

這張下載自網路

在土倫拍了一些照片以後, 我們傍晚時分到了著名的電影城嘠納。

住到二星的“ibis”。 嘎納是個名副其實美麗的港口城市, 海邊停滿了白色的小油艇。 到處可見休閒度假的人。 如果不考慮錢的因素讓我選擇居住城市, 我會首選這裡。 二十度的陽光之下不管是散步還是在海邊曬太陽, 都是天堂般的享受。

為了迎接幾天後的電影節,電影城周圍在搭檯子,看見鞏利的海報。下載一張美照。

尼斯的海比嘎納更漂亮,因為看多了,我開始變得不那麼貪婪。尼斯的建築是典型的地中海風格。磚紅色的屋頂,淡紅色的牆,幾乎沒有什麼裝飾。有一些半島伸到海裡,奢侈的別墅就建在島嶼上,怎樣的無敵海景啊。地中海真是上天賜給人類的禮物。

我拍的別墅

進到摩納哥的區域我們就感覺到這個國家有錢,建築明顯的高大漂亮。我們在找那個著名的賭場時誤進了一級方程式賽道,他說這種地方開車感覺不錯。

出了摩納哥很快就來到了義大利,沿著地中海海岸線到熱那亞,從熱那亞沒下高速直接奔菲諾港。咱們深圳華僑城的豪宅區波托菲諾就是按照那裡建造的,所以我一定要去看看原版。

經過一個小鎮以後在海邊圍著山兜了幾個彎,景色越來越純淨起來,海水由藍變綠。把車停在此行最貴的地下停車場內,我們來到港灣邊的廣場上。

回頭看建築,我們華僑城的波托菲諾真的和它很象,只是我們的建築更精緻,這裡的牆上的裝飾都是畫上去的,建築也顯陳舊。他說華僑城該出點錢給這裡修修,免得中國人來了失望。

港灣很漂亮,三面圍合,海水是深綠色的,有幾十條白色的油艇停泊在裡面。鎮上的商店賣的都是世界頂級名牌貨,這讓我們沒敢留宿就開回熱那亞。

到熱那亞天已經快黑了。資料上說老火車站附近旅館多,我們就從擁擠的車流中擠過去,看到的卻是破久的建築下站著很多流浪漢。我們決定繼續放棄尋找著名的海港會議中心,向米蘭方向開,開到哪裡算哪裡。終於在快接近米蘭的地方找到一家汽車旅館,一層的平房,紅色牛仔布白色粗麻繩的窗簾讓我感覺到義大利的藝術氣息,電視裡有一個台專門演時裝,那夜我做了個美夢。

早上八多點我們就到了米蘭。米蘭是義大利第二大城市,最大經濟、金融中心。米蘭有全世界男人和女人最喜歡的兩樣東西:足球和服裝。

我們在市中心區看了資料上有介紹的點,就來到杜莫主教堂。據說這個教堂是歐洲知名的教堂之一,拿破倫1805年在此加冕。哥特式的杜莫主教堂高高聳立,它是歐洲最著名的三大教堂之一。米蘭主教堂充滿著世紀末節淒美婉約和對新世紀的憧憬和迷蒙幻想,表現出人類浪漫柔情和對未來嚮往的賓士。

下載bjqiqi的米蘭大教堂的屋頂,哥特式建築的典型,向上的線條,通向蒼天。

米蘭位於阿爾卑斯山南麓,東鄰威尼斯,西靠都靈,南部是熱那亞,北部是科莫湖。米蘭是義大利第二大城市,全國最重要的經濟中心,有“經濟首都”之稱。

米蘭(Milan,意: Milano)這座主導義大利經濟、工業的現代都市,現今已是歐洲最受矚目的城市之一。我覺米蘭在義大利的地位相當於上海對於中國,難怪米蘭和上海結成了姐妹城市。

廣場正北是一組拱式建築物,稱維克托.埃馬努埃爾拱廊,呈“十”字形,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00米,建於1887年。頂部由玻璃覆蓋,地面用大理石鋪砌。這裡是米蘭最繁華的地區,每一流的商店集中於此。華燈初上,最為熱鬧,故又稱埃馬努埃爾夜廊。

斯福爾采斯科城堡 Castelo Sforzesco, 城堡式14世紀修建的,但是15世紀時候米蘭公爵Sforzeco把它改建成自己的住處, 從此就叫這個名字了。

天就是這麼藍

說到米蘭就不能不提足球和服裝。到米蘭才知道錢少,你所能知道的世界名牌,這裡全有。最新服裝發佈會的款式,這裡就會第一時間展出和出售。街上行人穿得很不搶眼,但是看得出價格不菲。每個人都有一副非常適合的太陽鏡。

如果你是名牌貨的蹙擁者,去米蘭吧。

路過米蘭地標建築:兩個大玉米

義大利大部分地區處於山地,所以從米蘭到威尼斯是難得的平原。一馬平川後我們來到維琴察,找到帕拉第奧母題的市政廳。

帕拉第奧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理論家、建築師。生於帕多瓦,在維琴察當過泥瓦匠。曾到羅馬學習和研究古代建築。他的建築活動大部分在威尼斯和維琴察。他熟悉古羅馬建築,在復興古羅馬建築對稱佈局與和諧比例方面做出貢獻。

他的建築作品風格嚴謹而富有節奏感,表現了手法主義的一種特徵。他的建築作品很多,有代表性的如改建的義大利維琴察巴西利卡 (1549)。這是在一座原有大廳(1444)的四面增加券柱外廊的建築,由於處理手法巧妙,被稱為帕拉第奧券柱式母題,對後來許多大型建築設計很有影響。雙柱、拱券和圓洞是帕拉第奧母題的基本元素。

歐洲文藝復興發源於義大利,而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的發源地是佛羅倫斯。人們一般把佛羅倫斯主教堂穹頂的建成看作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的起點,而這種嶄新風格建築的發展又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一.15世紀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發展的早期,這一時期的主要建築大師有布魯奈萊斯奇和阿爾伯蒂,其活動地點主要在佛羅倫斯,代表作有佛羅倫斯大教堂中央穹隆頂、育嬰院、美第奇府邸、魯切拉府邸和聖瑪利亞大教堂。

二.15世紀末至16世紀上半葉,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進入盛期,其中心也轉移到了羅馬。活躍在這一時期的建築大師有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伯拉孟特等,代表作有羅馬的坦比哀多神堂、聖彼得大教堂、卡比多廣場、法爾尼斯府邸和佛羅倫斯的美第奇陵墓、勞侖奇阿納圖書館和潘道非尼府邸等。

三.16世紀中葉和末葉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的晚期。帕拉第奧是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大師,維琴察的巴西利卡和圓廳別墅是其代表作。

傍晚到達帕多瓦,這裡不同於義大利其它城市,它沒有旅遊點,商業很繁榮,商場幾乎比米蘭還多。有幾棟房子在建設中,這在義大利是很少見的。這裡的建築、廣場太古老美麗。這裡有達帕多瓦大學,是義大利最大的大學,世界最古老的三個大學之一。

到達威尼斯是早上九點多,把車停好後我們買了水上巴士的通票上了船。威尼斯就象電影中看到那樣是一個以水道為主要交通的城市。和我們周莊不同,威尼斯的房子都長在水裡,沒有船根本沒法出門。

大半天我們就在裡面走來走去,反正買的是通票,隨意上下船。有一點意見要提:上廁所太難了!

穿著黑白條衣服的船夫撐著岡果拉,和遊客談笑著,岡果拉相當於豪華的水上的士。船上有各種膚色的人,女孩子都很自信地笑,不管是什麼樣子什麼身材,快樂的人都很美麗。

我們到聖馬可廣場下了船。廣場上人多鴿子更多。廣場成梯形,加強了透視效果。從廣場往前走,一條路一條河,真是奇特。

公爵府立面上的圖案全部用淡紅色和白色小石片拼貼的。鐘塔磚紅色塔身和粉綠色塔頂色彩依舊鮮豔。

聖馬可大教堂矗立於威尼斯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上。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的驕傲,是基督教世界最負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出發地。威尼斯的榮耀,威尼斯的富足,當然,還有威尼斯的歷史和信仰,盡在於此。大教堂是東方拜占庭藝術、古羅馬藝術、中世紀哥德式藝術和文藝復興藝術多種藝術式樣的結合體。

下載了BJQIQI幾張照片:

接著貼我拍的:

隨時停靠上岸。半河半路也是威尼斯規劃的一種,最多的是一條河一條路間隔,房子前面是河後面是路。

下午我們戀戀不捨地從威尼斯離開,到了費拉拉,一個安詳的小城市,民風質樸。不知道他們有沒見到過中國人,我們在街上吃東西買手工藝品,引得當地人的目光。房東老先生性格急躁卻也和善。這裡和我的家鄉的感覺有幾分相似,我覺得很親切。房東叫我“簡妮娃”(我的名字拼音讀法怎麼象東歐人?),暈!

早上我們就趕往佛羅倫斯,全世界的地名我最喜歡的就是“佛羅倫斯”。有個電影“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就講這裡。主教堂的穹隆頂是文藝復興的報春花。可惜教堂的觀賞面很窄,只能看到主立面。立面綠底白色線條,非常複雜精美。我買了幾張明信片,鳥瞰下的佛羅倫斯色彩統一,全是紅頂白牆的房子,可以說是義大利最漂亮的城市。

去義大利之前我看過一本<托斯卡納的藍>,加上托斯卡納的首府佛羅倫斯這個極陽光的名字,我想像這個“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該是陽光照耀下,藍天綠草,紅頂建築的大型文藝復興博物館。我帶著無限嚮往靠近它。 可是到佛羅倫斯剛好下著小雨,讓我想起徐志摩的《翡冷翠一夜》,頓時有了詩人般的憂鬱和浪漫。而此時把這裡叫做翡冷翠更合適。一個地方因為天氣有著不同的氣質。

中午我們趕往另一個重要的地方:比薩。見到了比薩斜塔和比薩大教堂,建築是淡紅色的牆白色的裝飾,立在翠綠的草地上,色彩極漂亮。

比薩城(Pisa),位於佛羅倫斯西北方向,歷史上是個海濱城市。隨著陸地的擴展,比薩距海越來越遠了,但這並不能使人遺忘比薩曾作為海上共和國威鎮八方的歷史和它作為聯結東西方紐帶曾起的重要作用。而且,正因為它的歷史,它的建築藝術,今日比薩已成為著名的旅遊城市。

比薩的名氣,很大程度上是受惠於比薩斜塔。該塔竣工於1350年,但是工程早於1174年就開始了。當年,工程進行到第三層時,人們就發現,由於地基、建築結構等原因,塔身出現了傾斜。於是工程中斷了。後來,當政者變了,又延請了新建築師繼續了此工程。隨著時間的推移,比薩塔的傾斜程度不斷增大,目前已達到4.5米,而且傾斜度還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繼續增加。可能正是由於它的斜,和別人不一樣,名氣應了“歪打正著”。”

斜塔基礎有結構支援著,它好象真的不能再歪下去了。

從比薩返回佛羅倫斯沿高速直向我們嚮往的地方:羅馬。每一個看過“羅馬假日”的人都不會忘記公主說的一句話:我到過的城市各有千秋,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羅馬。不知道是電影成就了一個城市,還是城市成就了一部電影。

晚上九點多我們才在羅馬找到了一家兩星的酒店住下,羅馬的酒店是我們到過的城市最貴的。

一早就興高采烈地到了市中心,沿著主幹道很容易就到了埃馬努埃萊二世紀念堂。剛好有什麼國家的外賓來訪,在紀念堂的大臺階上舉行閱兵儀式。傻看了一會以後,向東南方向走了十幾分鐘,到了著名的羅馬鬥獸場。

記者帶著公主騎電車飛馳而過。

牆上是羅馬帝國版圖擴展過程,白色的是羅馬帝國曾經的疆土。羅馬對於世界歷史的影響有多大。

雖然剩下殘壁,可以想像當初的雄偉與奢侈。據說奴隸就是從下面的籠子裡趕到中央的廣場上你死我活拼殺的,而貴族們在上面觀賞下賭,何等的殘忍。站在鬥獸場的觀眾席上,我有點恍惚。

公主和記者在這裡參觀過

看完圖拉真紀念柱,我們千方百計地轉到了萬神廟。

萬神廟的頂真是懸妙,半球形,中間是一個大洞,一束天光灑下來,我站在光束下,閉上眼睛,感覺離上帝很近。

公主和記者在旁邊的咖啡座喝咖啡的。

bjqiqi的聖彼得大教堂全景

羅馬的西邊有條河,過了河我們就來到梵蒂岡。很小的國家,但是最著名的有聖彼得大教堂,聽說教皇就住在裡面。懷著崇敬的心情,我們進去參觀。什麼叫做金壁輝煌,在這裡我才體會到,中國的皇宮也遠不及它。

室內柱子上掛滿雕塑,天花上鑲嵌黃金。地上的大理石拼花美倫美幻。正前方上面是窗,窗的圖案是一隻白鴿在萬丈光芒中,應該是象徵和平、平等、自由吧。

本來想看看卡拉卡浴場,它廢棄掉了。我們乾脆直接往羅馬外開,去那波利。經過卡塞塔晚上到達那不勒斯,那不勒斯和其它歐洲城市一樣,晚上商店不開門,但是櫥窗裡開著燈。沒想到這是個人氣很旺的海邊旅遊城市,酒店價格不比羅馬低。我們只好返回卡塞塔,在市郊的一家四星級酒店住下,很幸運的是那天的週末價幾乎是平時的一半,只有90歐元,還包括早餐。

經過那波利到了龐貝,龐貝是一個考古挖堀出的城市,曾經一夜之間被維蘇維火山的岩漿吞沒。遠遠地可以看見紅色的維蘇維火山。

我記得看過一幅油畫,畫火山爆發那天夜裡居民想逃命的慘狀。在廢墟上可以清楚地看出那時候村落的樣子,當初這個村好象生活得還挺富裕。

又去了趟二世紀念堂的第二段臺階,有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坎皮多裡奧廣場。按電影裡面的景點去了“許願泉”。

公主來過台伯河上那最美的聖天使橋。

聖天使堡也是羅馬假日的取景地之一,公主和喬伊在下麵的河上參加船上party。公主大鬧舞會後,兩人在台伯河畔一吻定情,這裡見證了公主的幸福,但或許也是別離的開始吧。

晚上我們去了西班牙大階梯,這是“羅馬假日”裡公主和美國記者“不期而遇”的地方,看過電影的人都會記得。是我這次歐洲之行最想到的地方。燈光下好多情侶坐在臺階上竊竊私語。

早上九點前趕到機場還車,手續很簡單,五分鐘檢查完畢。整個行程我們開了七千五百四十八公里,羅馬飛到香港才九千多公里。

再見,羅馬!再見,歐洲!

圖文:施主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遠。

為了迎接幾天後的電影節,電影城周圍在搭檯子,看見鞏利的海報。下載一張美照。

尼斯的海比嘎納更漂亮,因為看多了,我開始變得不那麼貪婪。尼斯的建築是典型的地中海風格。磚紅色的屋頂,淡紅色的牆,幾乎沒有什麼裝飾。有一些半島伸到海裡,奢侈的別墅就建在島嶼上,怎樣的無敵海景啊。地中海真是上天賜給人類的禮物。

我拍的別墅

進到摩納哥的區域我們就感覺到這個國家有錢,建築明顯的高大漂亮。我們在找那個著名的賭場時誤進了一級方程式賽道,他說這種地方開車感覺不錯。

出了摩納哥很快就來到了義大利,沿著地中海海岸線到熱那亞,從熱那亞沒下高速直接奔菲諾港。咱們深圳華僑城的豪宅區波托菲諾就是按照那裡建造的,所以我一定要去看看原版。

經過一個小鎮以後在海邊圍著山兜了幾個彎,景色越來越純淨起來,海水由藍變綠。把車停在此行最貴的地下停車場內,我們來到港灣邊的廣場上。

回頭看建築,我們華僑城的波托菲諾真的和它很象,只是我們的建築更精緻,這裡的牆上的裝飾都是畫上去的,建築也顯陳舊。他說華僑城該出點錢給這裡修修,免得中國人來了失望。

港灣很漂亮,三面圍合,海水是深綠色的,有幾十條白色的油艇停泊在裡面。鎮上的商店賣的都是世界頂級名牌貨,這讓我們沒敢留宿就開回熱那亞。

到熱那亞天已經快黑了。資料上說老火車站附近旅館多,我們就從擁擠的車流中擠過去,看到的卻是破久的建築下站著很多流浪漢。我們決定繼續放棄尋找著名的海港會議中心,向米蘭方向開,開到哪裡算哪裡。終於在快接近米蘭的地方找到一家汽車旅館,一層的平房,紅色牛仔布白色粗麻繩的窗簾讓我感覺到義大利的藝術氣息,電視裡有一個台專門演時裝,那夜我做了個美夢。

早上八多點我們就到了米蘭。米蘭是義大利第二大城市,最大經濟、金融中心。米蘭有全世界男人和女人最喜歡的兩樣東西:足球和服裝。

我們在市中心區看了資料上有介紹的點,就來到杜莫主教堂。據說這個教堂是歐洲知名的教堂之一,拿破倫1805年在此加冕。哥特式的杜莫主教堂高高聳立,它是歐洲最著名的三大教堂之一。米蘭主教堂充滿著世紀末節淒美婉約和對新世紀的憧憬和迷蒙幻想,表現出人類浪漫柔情和對未來嚮往的賓士。

下載bjqiqi的米蘭大教堂的屋頂,哥特式建築的典型,向上的線條,通向蒼天。

米蘭位於阿爾卑斯山南麓,東鄰威尼斯,西靠都靈,南部是熱那亞,北部是科莫湖。米蘭是義大利第二大城市,全國最重要的經濟中心,有“經濟首都”之稱。

米蘭(Milan,意: Milano)這座主導義大利經濟、工業的現代都市,現今已是歐洲最受矚目的城市之一。我覺米蘭在義大利的地位相當於上海對於中國,難怪米蘭和上海結成了姐妹城市。

廣場正北是一組拱式建築物,稱維克托.埃馬努埃爾拱廊,呈“十”字形,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00米,建於1887年。頂部由玻璃覆蓋,地面用大理石鋪砌。這裡是米蘭最繁華的地區,每一流的商店集中於此。華燈初上,最為熱鬧,故又稱埃馬努埃爾夜廊。

斯福爾采斯科城堡 Castelo Sforzesco, 城堡式14世紀修建的,但是15世紀時候米蘭公爵Sforzeco把它改建成自己的住處, 從此就叫這個名字了。

天就是這麼藍

說到米蘭就不能不提足球和服裝。到米蘭才知道錢少,你所能知道的世界名牌,這裡全有。最新服裝發佈會的款式,這裡就會第一時間展出和出售。街上行人穿得很不搶眼,但是看得出價格不菲。每個人都有一副非常適合的太陽鏡。

如果你是名牌貨的蹙擁者,去米蘭吧。

路過米蘭地標建築:兩個大玉米

義大利大部分地區處於山地,所以從米蘭到威尼斯是難得的平原。一馬平川後我們來到維琴察,找到帕拉第奧母題的市政廳。

帕拉第奧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理論家、建築師。生於帕多瓦,在維琴察當過泥瓦匠。曾到羅馬學習和研究古代建築。他的建築活動大部分在威尼斯和維琴察。他熟悉古羅馬建築,在復興古羅馬建築對稱佈局與和諧比例方面做出貢獻。

他的建築作品風格嚴謹而富有節奏感,表現了手法主義的一種特徵。他的建築作品很多,有代表性的如改建的義大利維琴察巴西利卡 (1549)。這是在一座原有大廳(1444)的四面增加券柱外廊的建築,由於處理手法巧妙,被稱為帕拉第奧券柱式母題,對後來許多大型建築設計很有影響。雙柱、拱券和圓洞是帕拉第奧母題的基本元素。

歐洲文藝復興發源於義大利,而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的發源地是佛羅倫斯。人們一般把佛羅倫斯主教堂穹頂的建成看作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的起點,而這種嶄新風格建築的發展又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一.15世紀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發展的早期,這一時期的主要建築大師有布魯奈萊斯奇和阿爾伯蒂,其活動地點主要在佛羅倫斯,代表作有佛羅倫斯大教堂中央穹隆頂、育嬰院、美第奇府邸、魯切拉府邸和聖瑪利亞大教堂。

二.15世紀末至16世紀上半葉,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進入盛期,其中心也轉移到了羅馬。活躍在這一時期的建築大師有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伯拉孟特等,代表作有羅馬的坦比哀多神堂、聖彼得大教堂、卡比多廣場、法爾尼斯府邸和佛羅倫斯的美第奇陵墓、勞侖奇阿納圖書館和潘道非尼府邸等。

三.16世紀中葉和末葉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的晚期。帕拉第奧是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大師,維琴察的巴西利卡和圓廳別墅是其代表作。

傍晚到達帕多瓦,這裡不同於義大利其它城市,它沒有旅遊點,商業很繁榮,商場幾乎比米蘭還多。有幾棟房子在建設中,這在義大利是很少見的。這裡的建築、廣場太古老美麗。這裡有達帕多瓦大學,是義大利最大的大學,世界最古老的三個大學之一。

到達威尼斯是早上九點多,把車停好後我們買了水上巴士的通票上了船。威尼斯就象電影中看到那樣是一個以水道為主要交通的城市。和我們周莊不同,威尼斯的房子都長在水裡,沒有船根本沒法出門。

大半天我們就在裡面走來走去,反正買的是通票,隨意上下船。有一點意見要提:上廁所太難了!

穿著黑白條衣服的船夫撐著岡果拉,和遊客談笑著,岡果拉相當於豪華的水上的士。船上有各種膚色的人,女孩子都很自信地笑,不管是什麼樣子什麼身材,快樂的人都很美麗。

我們到聖馬可廣場下了船。廣場上人多鴿子更多。廣場成梯形,加強了透視效果。從廣場往前走,一條路一條河,真是奇特。

公爵府立面上的圖案全部用淡紅色和白色小石片拼貼的。鐘塔磚紅色塔身和粉綠色塔頂色彩依舊鮮豔。

聖馬可大教堂矗立於威尼斯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上。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的驕傲,是基督教世界最負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出發地。威尼斯的榮耀,威尼斯的富足,當然,還有威尼斯的歷史和信仰,盡在於此。大教堂是東方拜占庭藝術、古羅馬藝術、中世紀哥德式藝術和文藝復興藝術多種藝術式樣的結合體。

下載了BJQIQI幾張照片:

接著貼我拍的:

隨時停靠上岸。半河半路也是威尼斯規劃的一種,最多的是一條河一條路間隔,房子前面是河後面是路。

下午我們戀戀不捨地從威尼斯離開,到了費拉拉,一個安詳的小城市,民風質樸。不知道他們有沒見到過中國人,我們在街上吃東西買手工藝品,引得當地人的目光。房東老先生性格急躁卻也和善。這裡和我的家鄉的感覺有幾分相似,我覺得很親切。房東叫我“簡妮娃”(我的名字拼音讀法怎麼象東歐人?),暈!

早上我們就趕往佛羅倫斯,全世界的地名我最喜歡的就是“佛羅倫斯”。有個電影“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就講這裡。主教堂的穹隆頂是文藝復興的報春花。可惜教堂的觀賞面很窄,只能看到主立面。立面綠底白色線條,非常複雜精美。我買了幾張明信片,鳥瞰下的佛羅倫斯色彩統一,全是紅頂白牆的房子,可以說是義大利最漂亮的城市。

去義大利之前我看過一本<托斯卡納的藍>,加上托斯卡納的首府佛羅倫斯這個極陽光的名字,我想像這個“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該是陽光照耀下,藍天綠草,紅頂建築的大型文藝復興博物館。我帶著無限嚮往靠近它。 可是到佛羅倫斯剛好下著小雨,讓我想起徐志摩的《翡冷翠一夜》,頓時有了詩人般的憂鬱和浪漫。而此時把這裡叫做翡冷翠更合適。一個地方因為天氣有著不同的氣質。

中午我們趕往另一個重要的地方:比薩。見到了比薩斜塔和比薩大教堂,建築是淡紅色的牆白色的裝飾,立在翠綠的草地上,色彩極漂亮。

比薩城(Pisa),位於佛羅倫斯西北方向,歷史上是個海濱城市。隨著陸地的擴展,比薩距海越來越遠了,但這並不能使人遺忘比薩曾作為海上共和國威鎮八方的歷史和它作為聯結東西方紐帶曾起的重要作用。而且,正因為它的歷史,它的建築藝術,今日比薩已成為著名的旅遊城市。

比薩的名氣,很大程度上是受惠於比薩斜塔。該塔竣工於1350年,但是工程早於1174年就開始了。當年,工程進行到第三層時,人們就發現,由於地基、建築結構等原因,塔身出現了傾斜。於是工程中斷了。後來,當政者變了,又延請了新建築師繼續了此工程。隨著時間的推移,比薩塔的傾斜程度不斷增大,目前已達到4.5米,而且傾斜度還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繼續增加。可能正是由於它的斜,和別人不一樣,名氣應了“歪打正著”。”

斜塔基礎有結構支援著,它好象真的不能再歪下去了。

從比薩返回佛羅倫斯沿高速直向我們嚮往的地方:羅馬。每一個看過“羅馬假日”的人都不會忘記公主說的一句話:我到過的城市各有千秋,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羅馬。不知道是電影成就了一個城市,還是城市成就了一部電影。

晚上九點多我們才在羅馬找到了一家兩星的酒店住下,羅馬的酒店是我們到過的城市最貴的。

一早就興高采烈地到了市中心,沿著主幹道很容易就到了埃馬努埃萊二世紀念堂。剛好有什麼國家的外賓來訪,在紀念堂的大臺階上舉行閱兵儀式。傻看了一會以後,向東南方向走了十幾分鐘,到了著名的羅馬鬥獸場。

記者帶著公主騎電車飛馳而過。

牆上是羅馬帝國版圖擴展過程,白色的是羅馬帝國曾經的疆土。羅馬對於世界歷史的影響有多大。

雖然剩下殘壁,可以想像當初的雄偉與奢侈。據說奴隸就是從下面的籠子裡趕到中央的廣場上你死我活拼殺的,而貴族們在上面觀賞下賭,何等的殘忍。站在鬥獸場的觀眾席上,我有點恍惚。

公主和記者在這裡參觀過

看完圖拉真紀念柱,我們千方百計地轉到了萬神廟。

萬神廟的頂真是懸妙,半球形,中間是一個大洞,一束天光灑下來,我站在光束下,閉上眼睛,感覺離上帝很近。

公主和記者在旁邊的咖啡座喝咖啡的。

bjqiqi的聖彼得大教堂全景

羅馬的西邊有條河,過了河我們就來到梵蒂岡。很小的國家,但是最著名的有聖彼得大教堂,聽說教皇就住在裡面。懷著崇敬的心情,我們進去參觀。什麼叫做金壁輝煌,在這裡我才體會到,中國的皇宮也遠不及它。

室內柱子上掛滿雕塑,天花上鑲嵌黃金。地上的大理石拼花美倫美幻。正前方上面是窗,窗的圖案是一隻白鴿在萬丈光芒中,應該是象徵和平、平等、自由吧。

本來想看看卡拉卡浴場,它廢棄掉了。我們乾脆直接往羅馬外開,去那波利。經過卡塞塔晚上到達那不勒斯,那不勒斯和其它歐洲城市一樣,晚上商店不開門,但是櫥窗裡開著燈。沒想到這是個人氣很旺的海邊旅遊城市,酒店價格不比羅馬低。我們只好返回卡塞塔,在市郊的一家四星級酒店住下,很幸運的是那天的週末價幾乎是平時的一半,只有90歐元,還包括早餐。

經過那波利到了龐貝,龐貝是一個考古挖堀出的城市,曾經一夜之間被維蘇維火山的岩漿吞沒。遠遠地可以看見紅色的維蘇維火山。

我記得看過一幅油畫,畫火山爆發那天夜裡居民想逃命的慘狀。在廢墟上可以清楚地看出那時候村落的樣子,當初這個村好象生活得還挺富裕。

又去了趟二世紀念堂的第二段臺階,有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坎皮多裡奧廣場。按電影裡面的景點去了“許願泉”。

公主來過台伯河上那最美的聖天使橋。

聖天使堡也是羅馬假日的取景地之一,公主和喬伊在下麵的河上參加船上party。公主大鬧舞會後,兩人在台伯河畔一吻定情,這裡見證了公主的幸福,但或許也是別離的開始吧。

晚上我們去了西班牙大階梯,這是“羅馬假日”裡公主和美國記者“不期而遇”的地方,看過電影的人都會記得。是我這次歐洲之行最想到的地方。燈光下好多情侶坐在臺階上竊竊私語。

早上九點前趕到機場還車,手續很簡單,五分鐘檢查完畢。整個行程我們開了七千五百四十八公里,羅馬飛到香港才九千多公里。

再見,羅馬!再見,歐洲!

圖文:施主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