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傳統婚戀網站的焦慮:下半場誰在用免費擊中它的命脈?

9月18日, 民政部等三部委聯合要求推動實名認證和實名註冊在婚戀交友平臺的嚴格執行, 依法整頓婚介服務市場, 嚴厲打擊婚托、婚騙等一些違法的婚介行為。

加之一眾整頓婚戀交友平臺的呼聲下, 行業顯然迎來了轉型的“下半場”。

“婚戀行業看似有很多需求, 但這些需求並不是資訊不對稱所造成的, 而且越做口碑越差。 ”05年就涉足婚戀市場的創業者阿勇告訴我們, 看似需求巨大前景無限的婚戀市場, 事實卻是在“透支”未來。

“熊出墨請注意”在《婚戀服務這麼好的市場 國內公司是如何把它打成一手爛牌的》一文中也提到, 過重的模式需要持續燒錢、盈利模式單一、使用者體驗不好等問題一直是婚戀網備受詬病的地方。 不交錢寸步難行, 交了錢也可能會遇到飯托、酒托, 套路重重。

“打個王者榮耀都有可能找到對象, 為什麼非要付費給婚戀機構找對象?”阿勇覺得,

隨著社交管道的日益多樣化, 認識異性的管道也變得更多, 這些對於口碑漸差的婚戀市場來說是“雪上加霜”, 對於婚戀機構和網站來說, 轉型或許就成了必然, 而對於社交對於婚戀交友來說, 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但這個過程中, 可能不再是照片和文字, 可能不再是傳統紅娘一對一。

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更青睞通過社交方式尋找“另一半”的時代來臨, 社交產品究竟能不能解決適婚人群的需求?在面臨危機與需求並存的局面下, 轉型社交是否能夠再次盤活低迷的婚戀服務呢?

文/楚楚(熊出墨請注意)

商務合作、約稿等, 請加QQ:6991084

從海外到國內 “荷爾蒙”都是第一驅動力

作為長在互聯網的95後甚至00後來說, 在24歲以前, 社交對於他們來說, “好玩”比“找對象”更重要。

首先我們來看看在國外大受歡迎的Tinder, 這款針對年輕群體的社交軟體, 通過Facebook關係鏈導入, 優先了二度人脈的匹配, 也就是所謂的“半熟圈”。

此外, Tinder還將通過個性、愛好等個人標籤, 通過大資料進行最優匹配推薦,

讓有相同興趣和愛好的人走在一起, 也提高了匹配的成功率。

向左滑是不喜歡, 向右滑是喜歡, 這是Tinder的基本玩法。 由於通過Facebook登錄, 所以對方照片多得是, 也能更深入的瞭解對方的生活點滴。 倆人同時刷了“向右”就可以聊天, 社交匹配便成功了。

因為是“半熟圈”, 所以Tinder為雙方線下見面帶來了可能, 由於都有共同的“熟人”所以信任度也更高。 號稱每天匹配超過150萬社交關係的Tinder近日又“火”上了Appstore的暢銷排行榜, 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其東家Match集團估值更是一度高達30億美元, 並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

然而, 也有許多國外的95後, 00後並不滿足“圖片”這樣的社交方式, 也擔心“P圖技術”欺騙感情, 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視頻聊一聊, 會更有趣些。 所以當Monkey這款視頻聊天軟體上線後,

就受到了許多年輕一族的追捧。

相比文字、圖片, Monkey通過視頻聊天的方式, 帶給使用者更“真實”存在的感受, 而且雙方的交流也更加有趣, 看“對眼”了之後, 線下再約會, 減少被騙的風險。 如今這款社交軟體風靡全美國, 在Appstore的社交應用中也取得了Top5的極好成績。

在國內, 探探就是Tinder的模仿者之一, 但它更強調陌生人社交以及好玩的屬性, 滿足年輕人的“交友”調性。

而作為老牌的“社交聖手”, 陌陌在轉型視頻社交之後可謂更受歡迎。 有通過對方所發佈的視頻, 可以更清楚地瞭解個人的生活, 而不再是簡單的文字和模糊的印象。 對於感興趣的物件再進一步聊天。

而一直定位於視頻聊天社交的Tiki自從推出之後, 人氣也十分強大。“除了真實以外,視頻聊天會直觀很多,長相、聲線、秉性都能夠從視頻中體現出來。”通過Tiki與男友相識的Grace說,視頻聊天能夠增進彼此的信任感,而且比文字交流更有意思。

除了這些主打社交的應用之外,諸如抖音、小咖秀、快手般的短視頻平臺,都可以“虜獲芳心”。這些都是因為應用的社交性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十分直觀和真實。

婚戀社交產品仍有巨大缺口

然而,滿足了95後、00後“交朋友”的社交需求後,25-34歲適婚人群的婚戀社交服務市場仍然沒有得到滿足。

“視覺化”的交友社交模式也漸漸受到年輕群體的追捧。加之大資料匹配也正在讓平臺越來越懂用戶,正在為用戶提供一系列既有趣又精准的社交“玩法”。

在國內,也有機構瞄準了短視頻社交婚戀這一垂直領域。喜喜就是其中一家。打開喜喜的App,應用會跟你的資料智慧推薦匹配相應的人選。平臺的推薦也會根據個人流覽的喜好進行調整匹配。

“這個背後有一整套機制,比如你的年齡、你用什麼手機,你在什麼城市等等。”喜喜聯合創始人兼CEO李華珍表示,優秀的大資料匹配演算法,是喜喜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推薦品質的保障。

有別于傳統的婚戀機構先交費後匹配的模式,喜喜採用的是免費模式。喜喜更看重25到34歲的單身人群在未來3-5年裡高頻使用帶來的流量價值,並不需要通過收會員費來圈住用戶,類似Tinder的附加功能付費也是很好的商業變現模式。

“交流的方式是視頻,我們認為視頻比照片更真實。”李華珍表示,視頻社交是喜喜的特色,相比傳統文字和照片,能夠增進配對雙方之前的真實感受,在短時間內快速的瞭解彼此。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杜絕騙子、酒托、飯托等等不安全因素。

而對於用戶的真實性,李華珍則表示,喜喜在用戶使用的第三天就會要求連結芝麻信用作認證,以確保使用者的資訊真實有效。

而在另一家婚戀APP“1號媒婆”上,我們又發現了一種新的婚戀社交“玩法”。那就是“媒婆”人脈背書。除了尋偶之外,任何人都可以註冊成為“媒婆”,並可以為自己所熟悉的單身用戶寫下“媒妁之言”以推薦給平臺上其他擇偶的用戶。

相對於喜喜來說,1號媒婆並沒有芝麻信用的驗證,但它卻提供了另一種認證的方式--人脈擔保,通過二度人脈為單身用戶作真實性的擔保,也確保了婚戀欺詐事件的發生。更有“名人媒婆”為平臺和用戶做背書。

但不難發現,1號媒婆雖然“好玩”,但玩法比較複雜,而且對於首次使用的用戶,找個“媒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推薦人也必須是註冊用戶才行,而且推薦的的流程也十分繁瑣。這一點或許會讓1號媒婆“減分”不少。

除了社交平臺之外,喜喜與1號媒婆已經開始垂直婚戀社交領域,這是否就說明了年輕群體的婚戀交友市場依然有很大的缺口呢?

來看下CBNWeekly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50%的人認為26-30才是適婚,超過20%的人認為31-34歲才是適婚年齡。所以這一部分的群體將在未來的一到兩年之間迎來結婚潮,而現在是“適婚”人群的婚戀需求爆發期。

另外一個統計是,在2億單身人口中,探探有近1億用戶,而且80%是25歲以下。這意味著,在如今適婚人群的婚戀需求爆發期中,另外1億25歲以上的單身用戶就是喜喜、一號媒婆們的物件。

傳統婚戀網站意識到這一市場巨大的空缺,也在謀求轉型。百合網、世紀佳緣都引入“VR相親”技術,但仍然沒有逃不開“先付費”的模式。

社交雖然能夠拓展人脈圈,為用戶帶來一定的婚戀交友需求,但歸根結底在資料匹配上並不是那麼的精准,可以說是比較“隨緣”的。婚戀匹配僅僅通過地理位置已經不能滿足使用者,通過使用者屬性做到千人千面才是懂使用者的社交產品。而類似於喜喜這一類垂直婚戀平臺的誕生,正好就彌補了社交“精准”的缺失,甚至準確到“五官”的匹配,提供給用戶更準確的需求推薦。可以說匹配能力已經成為了婚戀交友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隨著85、90後進入適婚年齡,婚戀服務行業依發展空間巨大,市場的缺口也十分的明顯。但顯然這並不包括傳統的“先付費後匹配”的婚介服務模式,許多傳統婚戀介紹機構也面臨著轉型甚至推翻重構的局面。

相反圍繞真實、誠信以及安全交友方向的創業產品迎來了新的紅利。免費模式可以說是對傳統婚戀產品的顛覆,而在此基礎上,大資料需求匹配、視頻聊天社交等等“玩法”無疑成了婚戀交友發展的必然趨勢。

雖然在這一領域還有很多的未知可能,但婚戀社交符合年輕一族不受約束、展現自我的思維方式,或將成為婚戀市場未來的主流形態,值得憧憬與期待。

文/楚楚(熊出墨請注意)

商務合作、約稿等,請加QQ:6991084

人氣也十分強大。“除了真實以外,視頻聊天會直觀很多,長相、聲線、秉性都能夠從視頻中體現出來。”通過Tiki與男友相識的Grace說,視頻聊天能夠增進彼此的信任感,而且比文字交流更有意思。

除了這些主打社交的應用之外,諸如抖音、小咖秀、快手般的短視頻平臺,都可以“虜獲芳心”。這些都是因為應用的社交性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十分直觀和真實。

婚戀社交產品仍有巨大缺口

然而,滿足了95後、00後“交朋友”的社交需求後,25-34歲適婚人群的婚戀社交服務市場仍然沒有得到滿足。

“視覺化”的交友社交模式也漸漸受到年輕群體的追捧。加之大資料匹配也正在讓平臺越來越懂用戶,正在為用戶提供一系列既有趣又精准的社交“玩法”。

在國內,也有機構瞄準了短視頻社交婚戀這一垂直領域。喜喜就是其中一家。打開喜喜的App,應用會跟你的資料智慧推薦匹配相應的人選。平臺的推薦也會根據個人流覽的喜好進行調整匹配。

“這個背後有一整套機制,比如你的年齡、你用什麼手機,你在什麼城市等等。”喜喜聯合創始人兼CEO李華珍表示,優秀的大資料匹配演算法,是喜喜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推薦品質的保障。

有別于傳統的婚戀機構先交費後匹配的模式,喜喜採用的是免費模式。喜喜更看重25到34歲的單身人群在未來3-5年裡高頻使用帶來的流量價值,並不需要通過收會員費來圈住用戶,類似Tinder的附加功能付費也是很好的商業變現模式。

“交流的方式是視頻,我們認為視頻比照片更真實。”李華珍表示,視頻社交是喜喜的特色,相比傳統文字和照片,能夠增進配對雙方之前的真實感受,在短時間內快速的瞭解彼此。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杜絕騙子、酒托、飯托等等不安全因素。

而對於用戶的真實性,李華珍則表示,喜喜在用戶使用的第三天就會要求連結芝麻信用作認證,以確保使用者的資訊真實有效。

而在另一家婚戀APP“1號媒婆”上,我們又發現了一種新的婚戀社交“玩法”。那就是“媒婆”人脈背書。除了尋偶之外,任何人都可以註冊成為“媒婆”,並可以為自己所熟悉的單身用戶寫下“媒妁之言”以推薦給平臺上其他擇偶的用戶。

相對於喜喜來說,1號媒婆並沒有芝麻信用的驗證,但它卻提供了另一種認證的方式--人脈擔保,通過二度人脈為單身用戶作真實性的擔保,也確保了婚戀欺詐事件的發生。更有“名人媒婆”為平臺和用戶做背書。

但不難發現,1號媒婆雖然“好玩”,但玩法比較複雜,而且對於首次使用的用戶,找個“媒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推薦人也必須是註冊用戶才行,而且推薦的的流程也十分繁瑣。這一點或許會讓1號媒婆“減分”不少。

除了社交平臺之外,喜喜與1號媒婆已經開始垂直婚戀社交領域,這是否就說明了年輕群體的婚戀交友市場依然有很大的缺口呢?

來看下CBNWeekly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50%的人認為26-30才是適婚,超過20%的人認為31-34歲才是適婚年齡。所以這一部分的群體將在未來的一到兩年之間迎來結婚潮,而現在是“適婚”人群的婚戀需求爆發期。

另外一個統計是,在2億單身人口中,探探有近1億用戶,而且80%是25歲以下。這意味著,在如今適婚人群的婚戀需求爆發期中,另外1億25歲以上的單身用戶就是喜喜、一號媒婆們的物件。

傳統婚戀網站意識到這一市場巨大的空缺,也在謀求轉型。百合網、世紀佳緣都引入“VR相親”技術,但仍然沒有逃不開“先付費”的模式。

社交雖然能夠拓展人脈圈,為用戶帶來一定的婚戀交友需求,但歸根結底在資料匹配上並不是那麼的精准,可以說是比較“隨緣”的。婚戀匹配僅僅通過地理位置已經不能滿足使用者,通過使用者屬性做到千人千面才是懂使用者的社交產品。而類似於喜喜這一類垂直婚戀平臺的誕生,正好就彌補了社交“精准”的缺失,甚至準確到“五官”的匹配,提供給用戶更準確的需求推薦。可以說匹配能力已經成為了婚戀交友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隨著85、90後進入適婚年齡,婚戀服務行業依發展空間巨大,市場的缺口也十分的明顯。但顯然這並不包括傳統的“先付費後匹配”的婚介服務模式,許多傳統婚戀介紹機構也面臨著轉型甚至推翻重構的局面。

相反圍繞真實、誠信以及安全交友方向的創業產品迎來了新的紅利。免費模式可以說是對傳統婚戀產品的顛覆,而在此基礎上,大資料需求匹配、視頻聊天社交等等“玩法”無疑成了婚戀交友發展的必然趨勢。

雖然在這一領域還有很多的未知可能,但婚戀社交符合年輕一族不受約束、展現自我的思維方式,或將成為婚戀市場未來的主流形態,值得憧憬與期待。

文/楚楚(熊出墨請注意)

商務合作、約稿等,請加QQ:6991084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