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圍觀丨錦鯉炎病如何防治?

錦鯉炎病又名爛腸瘟, 是一種流行很廣的細菌性疾病。 能危害各種觀賞魚類及常規養殖魚類, 也是對魚類危害最為嚴重的細菌性疾病之一。 此病常和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併發。 症狀識別病魚食欲降低, 行動緩慢, 常離群獨遊, 錦鯉魚體發黑或體色減退, 腹部膨大, 肛門外突紅腫, 擠壓腹壁有黃紅色腹水流出。 撥開腸管, 可見腸壁局部充血發炎, 腸內無食物, 粘液較多。

發病後期, 全腸呈紅色, 腸壁彈性差, 充滿淡黃色黏液。 由腸型點狀氣單胞菌引起。 該菌是條件致病菌, 在普通水體及池底淤泥中常有大量存在病原因, 也存在于健康魚體的腸道中, 但是數量不多。

當錦鯉生活環境條件惡化, 魚體抵抗力下降時, 該菌則可以在腸道內大量繁殖, 導致發病。 病原菌隨病魚及帶菌魚的糞便排到水中, 污染飼料, 經口感染。

流行及危害

此病在水溫18℃以上開始流行, 流行高峰在水溫25—30℃, 錦鯉發病嚴重時死亡率可高達90%以上。

防治方法

1、發病初期用1毫克/升漂白粉遍灑, 或10毫克/升濃度的漂白粉液浸泡, 消毒魚體及飼魚工具。

2、在餌料中拌入藥物投喂錦鯉病魚, 用量為:每千克餌料加入0.2克磺腤脒或5~10克呋喃唑酮, 連續5天, 每天投餌量占魚體重的1%左右。

3、對於發病嚴重已不攝食的魚, 可每天腹腔注射卡那黴素500—1000國際單位, 連續3~5天或直至症狀消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