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贊!首支城市級古都旅遊大資料指數《中國大同旅遊發展指數報告(2017)》在京發佈!

26日, 大同市政府和中國經濟資訊社聯合發佈《中國大同旅遊發展指數報告(2017)》, 該指數是首支城市級古都旅遊大資料指數, 以遊客為中心,

通過監測遊客游前、游中和遊後行為資料, 科學反映特定時點和一定時期大同旅遊景氣情況, 為遊客出行提供便利參照, 為旅遊資源優化配置提供分析工具, 以助力我市旅遊業轉型升級。 這是記者27日從市旅遊發展委員會獲悉的。

據瞭解,

中國大同旅遊發展指數模型架構, 從遊客流量熱度、旅遊消費熱度和關注潛力熱度三個維度展開, 遊客流量熱度主要用大同遊客流量和駐留時間衡量, 旅遊消費熱度主要用遊客刷卡頻度和消費潛力等級衡量, 關注潛力熱度主要用互聯網搜索量及增長趨勢潛力衡量。

《中國大同旅遊發展指數報告(2017)》顯示, 2017年5月至8月作為指數重要觀察期, 我市的旅遊發展指數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 特別是6月以來, 指數持續上揚, 旅遊熱度不斷提升, 8月2日迎來大同旅遊熱度高峰, 旅遊熱度值達1364.22, 較基期上升36.4%。 指數波動規律精准刻畫了旅遊旺季特徵。 同時報告顯示, 2016年我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85.79%, 是京津冀平均水準的兩倍多。 “大同藍”已經成為大同市生態環境的金字招牌, 預計大張高鐵通車後將吸引更多遊客享受大同的藍天。 每年11、12月是大同旅遊傳統的淡季, 而近幾年大同的冬季旅遊呈現出淡季不淡的特點。 相關統計顯示, 省外遊客主要來自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區, 以觀光遊覽、健康療養為出遊目的的遊客占多數。

報告認為, “大同藍”的出現, 離不開大同市發展理念的轉變和系統性的治理措施。 近年來, 我市堅決破除“以煤興市”的老路, 積極轉變發展思路, 並採取多項舉措, 比如新增綠化投入, 消減污染總量, 以高端產業鏈條搭建城市發展新的生態骨架。

近年來, 中國旅遊產業迎來黃金髮展期, 據國家旅遊局發佈的《2017年上半年旅遊統計資料包告》顯示, 2017年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25.37億人次, 比上年同期增長13.5%;國內旅遊收入2.17萬億元, 增長15.8%。 同期, 我市國內旅遊人數和國內旅遊收入分別同比增長32.84%、24.30%, 高速增長趨勢顯示出大同旅遊的巨大潛力。 據山西省重點監測的36個景區資料顯示, 我市古城牆景區接待人次同比增長130%, 為全省最高。 旅遊門票收入方面, 恒山景區增幅最高, 同比增長80.22%,大同旅遊供給側改革成效初顯。

記者 高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