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山丹:文化旅遊相映紅

近年來, 山丹縣充分發揮歷史沉澱深厚、文化資源豐富的區位優勢, 立足區域文化特質, 堅持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落實到文化旅遊發展的全過程, 走出了一條彰顯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創新發展道路。

整合資源 提升文化旅遊品位

該縣結合實際情況, 塑造“焉支風、馬場夢、長城魂、艾黎情、佛山緣”五大特色文化旅遊品牌;開發玉雕、木雕、根雕、陶藝、麥稈畫、刺繡、香包、剪紙、文物複製、肉食(羊肉)等十大特色旅遊商品, 實現文化旅遊“強強聯合”, 全縣文化旅遊發展勢頭強勁。 整合宣傳、文化、教育、旅遊等部門資源,

建立黨委統一領導、宣傳文化部門牽頭、其他部門各負其責、群眾團體積極配合的工作機制, 各鄉鎮黨委、政府把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列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 納入財政預算, 將文化旅遊工程建設納入鄉鎮年終工作考評。 同時, 通過實施優惠政策, 鼓勵、引導、扶持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文化項目建設, 形成資金投入管道的多元化和長效化。 深挖歷史文化資源, 在自然景觀區, 讓建設融入自然;在人文景區, 最大限度地凸顯人文因素, 實現旅遊業和文化產業的有效對接。 編著出版“焉支風”“馬場夢”等文化旅遊系列叢書, 成功拍攝電影《黃天厚土》、紀錄片《路易·艾黎》《河西走廊》《絲路古鎮上的文化秀餐》《享受焉支山》等20多部優秀作品。
加快麥杆畫、剪紙、烙畫、繡球、文物複製品等民俗文化的挖掘、傳承, 深入挖掘特色鮮明、雅俗共賞的胡騰舞、太平車、舞獅、山丹寶卷等演藝節目, 打響山丹炒撥拉、撥魚子等風味小吃知名度, 刺激文化帶動旅遊發展。 充分發揮以周玉梅、劉瑰華、張志光等為代表的“文化使者”輔導員的傳幫帶作用, 為新一代文藝愛好者傳經送寶, 悉心指導, 促進了縣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借助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重大機遇, 不斷加大城鄉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至目前, 全縣共建成“鄉村舞臺”92個。 重點推進城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文化創意大廈投入使用, 建成8個鄉鎮高標準綜合文化站、141個農家書屋、121個農村文化資訊站、81個文化小廣場,
李橋鄉上寨村農耕文化展覽館等一批“鄉村記憶博物館”建成使用。

借力發力 巧使文化旅遊發展外力

該縣打破政府包辦、主辦模式, 創新發展思路, 建立“政府牽頭、市場主導、部門協作、群眾參與”的文化旅遊發展機制, 鼓勵企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通過冠名贊助、租賃承包、土地置換等方式參與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推動文化旅遊健康發展。 目前, “山丹四珍”“山丹羊肉”等特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實現文化旅遊與經濟雙贏。 以文招商, 依託歷史文化資源、生態基礎和品牌優勢, 將整個縣域作為一個互補互動的“大景區”來打造, 精心培育焉支山和大佛寺兩大精品景區, 旅遊產業得到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焉支山景區遊客中心、觀景佛塔和隋煬帝行宮、焉支風情小鎮項目, 滑道、滑索、CS電子對抗場和高坡登山石梯等引資項目。 建成艾黎大道、五彩山丹文化旅遊休閒廣場、絲路文化小廣場、李橋水庫觀景平臺、山丹馬場驃騎將軍大營和賽馬場, 增加山丹旅遊的對外吸引力。

如今, 該縣正借助新聞媒體、節慶會展、旅遊等外部力量, 錘煉文化、包裝文化、輸出文化, 將山丹太平車、胡騰舞、高檯子舞獅等獨特的民間文化推向外界, 揚名域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