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英媒稱內容付費在中國漸成風潮 企業紛紛“靠知識賺錢”

英媒稱, 隨著中國人為優質內容付費的意願日益增強, 靠知識賺錢的新媒體開始興起, 科技寡頭也把內容變現列為優先任務。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31日報導, 每天早晨, 在James Lu驅車上班時, 他都會收聽他從“得到”(iGet)購買的經濟播客。 “得到”是中國最知名的媒體人物之一羅振宇推出的一款手機應用。

他解釋說:“在大城市, 人們太忙了, 沒有時間看書和看電影。 名人可以教你知識, 讓你覺得自己仿佛讀了這本書或看了這部電影。 ”

“得到”是數量日益增多的用品牌知識賺錢的新興媒體初創公司之一, 中國科技集團正押注於這種業務,

民眾正顯示出越來越強的為內容付費的意願。

數字行銷公司China Channel聯合創始人馬修•布倫南表示:“人們相信個人品牌, 這裡存在一個真實資訊真空。 所有人都知道, 媒體是要購買, 要花錢的。 這些人以真實的方式講給你聽, 並通過提供真實的資訊積累了大批粉絲, 這種模式顯然將吸引(中國)很多人。 ”

報導稱, 隨著新使用者數量的增長放緩, 中國的科技寡頭(百度、阿裡巴巴和騰訊)把數位內容變現列為了優先任務。

社交媒體公司騰訊將QQ音樂與中國音樂集團合併之後, 現在經營著中國規模最大的音樂流服務。 百度將其在內容創作以及購買流媒體播放權和轉播權方面的支出增加了逾一倍, 從2015年的9.145億元人民幣增至2016年的22.1億元人民幣。

報導稱, 然而, 與中國人氣最旺的社交媒體應用的數億註冊使用者相比, 數字娛樂付費使用者的數量非常少。 科技公司正尋找新的方法利用使用者原創內容和它們支援的專家分析賺錢, 目前, 這些內容基本上是免費提供。

“在中國, 人們現在有錢了, 但時間少了, 這對於內容是個好事, ”布倫南表示, “如今, 知識變現的成功例子很多, 一個比美國健康得多的內容創作者生態系統開始建立。 ”

中國科技新聞和教育網站果殼網和中國最老牌互聯網公司之一網易今年1月針對互聯網用戶的調查發現, 75%的用戶表示他們願意為優質內容付費, 52%的使用者認為優質內容提供者是值得付費的。

北京諮詢公司艾媒諮詢分析師婁梅靜表示:“在互聯網早期,

科技公司更多地依賴免費消費者模式。 但隨著內容數量的增加, 品質沒有跟上, 用戶不得不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去篩選。 他們願意為能夠保證提供優質內容的內容管理者支付更高費用。 ”

一些最大的知識平臺已開始利用主講人的名聲來收費。 在基於Reddit“隨便問”模式的分答, 使用者付費聽取名人和專家回答用戶提交的問題。 由果殼網創辦的分答吸引了來自騰訊以及小米和聯想創始人的早期投資。 答案越受歡迎, 答者和問者獲得的收入越高。

最為成功的平臺是知乎, 它擁有逾6500萬用戶, 是騰訊和中國互聯網集團搜狐支援的類Quora的免費服務, 它是第一家估值逾10億美元的知識平臺。

去年, 他們推出了知乎Live, 使用者可以付費在設備上即時與專家一對一問答。 普通主講人每場可以獲得大約8300元人民幣的收入。

本月, 流行文化網站豆瓣出了自己的即時產品, 希望受過良好教育的千禧一代, 將會付費聽取他們青睞的公共知識份子和藝術家對從時事到音樂和詩歌趨勢等主題的討論, 最初價格為128元人民幣。

北卡羅來納大學傳播學教授、研究中國媒體的蔣敏表示:“中國消費者出了名的不僅對瞭解資訊感興趣, 而且還對瞭解觀點感興趣。 ”

“你可以閱讀報紙, 但如何解讀新聞故事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解讀有時比簡單地瞭解事實更重要。 ”

資料圖:地鐵上閱讀手機內容的中國人。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