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巨頭鬥法線上票務:貓眼微影估值137億,騰訊為何挑起新的戰爭?

在淘票票的強勢進攻下, 貓眼、微影終於牽手, 不僅共同分享多個票務品牌, 還擁有了巨大的入口流量, 三國殺演變至兩強爭霸,

是誰在背後推波助瀾?

從不打不相識到一笑泯恩仇, 貓眼電影、微影時代終於成為了“一家人”。

9月21日, 微影時代CEO林寧通過內部信宣佈將與貓眼電影共同組建一家新公司“貓眼微影”, 坐實合併一說。

當日晚間, 光線傳媒(300251.SZ)發佈公告稱, 其控股的貓眼文化與微影時代、微格時代、林芝立新、瑞海方圓簽署《增資認購協定》。

依據協議, 微影時代的全資子公司微格時代作價39.74億元分兩次注入貓眼, 首次以37.71億獲貓眼27.59%股份, 第二次的2.03億元視情況而增發;林芝利新的全資子公司瑞海方圓作價8.97億元, 認購貓眼6.56%股份。

交易完成後, “貓眼微影”不僅擁有貓眼、娛票兒、格瓦拉等多個票務品牌, 還擁有騰訊微信、美團、大眾點評的入口流量。

傳聞已久的合併案塵埃落定,

光線向完善電影制、宣、發、放產業鏈目標邁了一步, 但為何卻有業內人士評論說騰訊“為此也花了不少力氣”?

估值137億的貓眼微影

“這對於我們兩家公司以及整個泛娛樂行業, 都是一個巨大的新里程碑。 ”林寧在內部信的開頭如此描述其與貓眼的合作。

根據公告, 此次交易未涉及現金, 關鍵在於貓眼、微影時代、騰訊三方以股換股進行合併。

一方面, 貓眼注入電影和演出票務業務、行業專業服務以及電影投資宣發等全部業務;另一方面, 微影時代將擁有電影、演出票務及相關資產的微格時代剝離、注入新公司;再者, 引入瑞海方圓, 其實際控制方為騰訊旗下產業基金, 擁有電影、演出、賽事的微信入口等業務。

微影時代則徹底離開線上票務市場,

專注於影視投資、製作、發行和體育業務, 並保持與“貓眼微影”的戰略合作。

對於貓眼而言, 把票務業務以及流量資源收入囊中後, 其市場估值隨之提高。 9月5日, 光線傳媒以9.999億元為對價受讓光線控股持有貓眼的11.11%股權, 彼時貓眼整體估值為90億元。 如今, 按照微影時代37.71億獲新貓眼27.59%股份計算, 新貓眼估值約為137億。

從微影時代方面來看, 其核心的電影、演出票務業務僅作價39.74億元, 與其此前所說的70億估值相差甚遠。

對此, 林寧接受財新採訪時表示, 微影時代中要與貓眼合併的部分將分批次注入“貓眼微影”, 實際會有兩到三步完成交割, “分批次注入後, 微影時代注入資產最終估值將超過70億元。 ”

▲貓眼增資擴股前後, 光線系公司始終為第一大股東。

新媒體“壹娛觀察”援引微影時代內部人士說法稱, 完成票務業務總體注入後, 微影時代將占到“貓眼微影”約35%的股份, 並且“雖然還未最終落定, 但是貓眼微影總體估值將落在200億上下, 而不是按照當前股權估算的新貓眼的137億元”。


在新貓眼股權比例方面, 完成上述換股增資交易後, 光線系公司控股比例從原來的77.13%降至50.79%, 但仍為最大股東, 其中非上市公司光線控股占30.96%、上市公司光線傳媒占比19.83%;而微影時代為第二大股東, 持股27.59%, 其背後的華人文化、萬達電影、華誼兄弟等投資者間接持股。

▲貓眼微影高管合影:顧思斌(左二)、王長田(左三)、林甯(左四)、鄭志昊(右三)。

不過光線“控股未控權”,其在新貓眼管理層的7個席位中只占3個。按照內部信的說法,新貓眼董事長由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擔任,微影時代董事長林甯任副董事長,貓眼電影CEO鄭志昊、微影時代總裁顧思斌分別擔任CEO、總裁。

與林寧略顯官方地把雙方戰略合作的最大動因歸結為“抱負相同,能力匹配”相比,王長田對於這筆交易情緒頗為積極,“此次合作是應運而生,是迎接中國電影市場進入新階段的一次主動合作。”

巨頭們的戰爭

“貓眼、微影最終能合併成功,少不了騰訊在裡面‘添磚加瓦’。”不少業內人士一致認為,騰訊是這樁2017年國內互聯網領域第一並購大單的幕後推手。

“很簡單,兩條業務線重合,騰訊便把它們給合併了。”其中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

2014年,微影時代成立(孵化自騰訊內部產品“微信電影票”),依靠著微信的一級入口迅速於線上票務市場站穩腳跟。隨後2年內,微影時代共計獲得50多億元融資,騰訊則是從未缺席其中任何一輪融資。據工商資訊顯示,騰訊旗下產業基金為微影時代第一大股東,持有15.99%股權。

▲微影時代的融資情況。

而貓眼電影身上也流淌著騰訊的血液。騰訊曾多次投資美團,在此次交易前,後者持有貓眼電影12.87%股權、光線傳媒6.4%股權。同時,貓眼作為彼時大眾點評的電影/演出入口,位於在騰訊微信的二級入口處。9月11日,貓眼電影直接植入在微信搜索功能中,用戶通過“搜一搜”便可直接通過貓眼電影小程式購票。

在外界看來,貓眼與微影時代合併有著先天的基因誘導,而此次交易以貓眼為主體整合合併業務,或者說,騰訊選擇貓眼放棄微影時代,與微影時代的經營不善、貓眼的蒸蒸日上不無關係。

2016年,微影時代保底發行多部影片失敗,損失慘重之餘口碑開始下滑,其在票務市場的份額逐步被淘票票超越,D輪融資額進展遲緩則加速了原有資本方的尋求退出。

與之相反的是,貓眼業績轉好獲騰訊青睞。根據光線傳媒公告顯示,2017年1-5 月,貓眼文化扭虧為盈,實現營業收入10.2億、淨利潤7312萬。同時,貓眼開發“即時票房分析”功能、推出衍生品電商業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戶黏性。據比達諮詢《2017年第1季度中國線上電影票市場》報告顯示,貓眼電影以22.96%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貓眼文化2016年度、2017年1-5月營收情況。

但來自阿裡系淘票票的威脅,是騰訊參與促進此次交易更為關鍵的原因。事實上,貓眼與微影合併雖在情理之中,也是無奈之舉。

得益於超50億票房的電影《戰狼2》,作為其獨家互聯網聯合發行平臺的淘票票一躍成為暑期檔佔據市場份額最大的票務平臺,以30.94%的成績超過29.72%的貓眼,打破原來貓眼常居線上票務市場第一的格局。

且在貓眼和微影頻傳合併消息的8月,阿裡影業宣佈作價13.3億元收購淘票票6名股東合計9.12%股權。交易完成後,阿裡影業持有淘票票96.71%股權。按照阿裡影業當時的表態,增持是“要將淘票票打造為電影產業新基礎設施的核心平臺,符合公司圍繞娛樂實業生態進行佈局和業務升級的需求”。

縱觀阿裡影業成立至今的動作,線上票務一直是阿裡影業堅守的陣地之一。

2016年,阿裡影業由於投入巨額票補虧損淨額達9.76億元,業內多有質疑、不解。對此,在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阿裡影業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直言,“阿裡影業現在最大的優勢就是賬上的錢還是百億的規模,對淘票票投入無上限。”

▲貓眼與娛票兒合併後,騰訊、阿裡的電影產業部分佈局及傳統影視公司的資本關係。

除此之外,阿裡影業將淘票票作為一項戰略性投入來對待,對外一律宣稱“公司將全力支持淘票票的發展,未來將繼續加大投入,以強化淘票票的進攻隊形”。

一位元接近此次交易人士認為,淘票票的強勢進攻,讓投資方認識到,即使再投入再長的時間和金錢,貓眼電影和微影時代都無法取得壟斷性地位,且有可能隨著時間推移進一步喪失領先優勢,“所以合併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今新貓眼背靠騰訊、光線,光線、淘票票倚著阿裡,一場大規模的較量即將上演。不過相比起滴滴、快的合併形成的共用出行領域一枝獨秀局面,貓眼、微影時代的合併還只是個開始。

版權聲明:本文由無冕財經原創,版權歸無冕財經所有。轉載時,請注明“轉載自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作者:海枼@廣州”。如有其它需求,請聯繫我們(微信號:xiaomian0504)。

▲貓眼微影高管合影:顧思斌(左二)、王長田(左三)、林甯(左四)、鄭志昊(右三)。

不過光線“控股未控權”,其在新貓眼管理層的7個席位中只占3個。按照內部信的說法,新貓眼董事長由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擔任,微影時代董事長林甯任副董事長,貓眼電影CEO鄭志昊、微影時代總裁顧思斌分別擔任CEO、總裁。

與林寧略顯官方地把雙方戰略合作的最大動因歸結為“抱負相同,能力匹配”相比,王長田對於這筆交易情緒頗為積極,“此次合作是應運而生,是迎接中國電影市場進入新階段的一次主動合作。”

巨頭們的戰爭

“貓眼、微影最終能合併成功,少不了騰訊在裡面‘添磚加瓦’。”不少業內人士一致認為,騰訊是這樁2017年國內互聯網領域第一並購大單的幕後推手。

“很簡單,兩條業務線重合,騰訊便把它們給合併了。”其中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

2014年,微影時代成立(孵化自騰訊內部產品“微信電影票”),依靠著微信的一級入口迅速於線上票務市場站穩腳跟。隨後2年內,微影時代共計獲得50多億元融資,騰訊則是從未缺席其中任何一輪融資。據工商資訊顯示,騰訊旗下產業基金為微影時代第一大股東,持有15.99%股權。

▲微影時代的融資情況。

而貓眼電影身上也流淌著騰訊的血液。騰訊曾多次投資美團,在此次交易前,後者持有貓眼電影12.87%股權、光線傳媒6.4%股權。同時,貓眼作為彼時大眾點評的電影/演出入口,位於在騰訊微信的二級入口處。9月11日,貓眼電影直接植入在微信搜索功能中,用戶通過“搜一搜”便可直接通過貓眼電影小程式購票。

在外界看來,貓眼與微影時代合併有著先天的基因誘導,而此次交易以貓眼為主體整合合併業務,或者說,騰訊選擇貓眼放棄微影時代,與微影時代的經營不善、貓眼的蒸蒸日上不無關係。

2016年,微影時代保底發行多部影片失敗,損失慘重之餘口碑開始下滑,其在票務市場的份額逐步被淘票票超越,D輪融資額進展遲緩則加速了原有資本方的尋求退出。

與之相反的是,貓眼業績轉好獲騰訊青睞。根據光線傳媒公告顯示,2017年1-5 月,貓眼文化扭虧為盈,實現營業收入10.2億、淨利潤7312萬。同時,貓眼開發“即時票房分析”功能、推出衍生品電商業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戶黏性。據比達諮詢《2017年第1季度中國線上電影票市場》報告顯示,貓眼電影以22.96%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貓眼文化2016年度、2017年1-5月營收情況。

但來自阿裡系淘票票的威脅,是騰訊參與促進此次交易更為關鍵的原因。事實上,貓眼與微影合併雖在情理之中,也是無奈之舉。

得益於超50億票房的電影《戰狼2》,作為其獨家互聯網聯合發行平臺的淘票票一躍成為暑期檔佔據市場份額最大的票務平臺,以30.94%的成績超過29.72%的貓眼,打破原來貓眼常居線上票務市場第一的格局。

且在貓眼和微影頻傳合併消息的8月,阿裡影業宣佈作價13.3億元收購淘票票6名股東合計9.12%股權。交易完成後,阿裡影業持有淘票票96.71%股權。按照阿裡影業當時的表態,增持是“要將淘票票打造為電影產業新基礎設施的核心平臺,符合公司圍繞娛樂實業生態進行佈局和業務升級的需求”。

縱觀阿裡影業成立至今的動作,線上票務一直是阿裡影業堅守的陣地之一。

2016年,阿裡影業由於投入巨額票補虧損淨額達9.76億元,業內多有質疑、不解。對此,在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阿裡影業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直言,“阿裡影業現在最大的優勢就是賬上的錢還是百億的規模,對淘票票投入無上限。”

▲貓眼與娛票兒合併後,騰訊、阿裡的電影產業部分佈局及傳統影視公司的資本關係。

除此之外,阿裡影業將淘票票作為一項戰略性投入來對待,對外一律宣稱“公司將全力支持淘票票的發展,未來將繼續加大投入,以強化淘票票的進攻隊形”。

一位元接近此次交易人士認為,淘票票的強勢進攻,讓投資方認識到,即使再投入再長的時間和金錢,貓眼電影和微影時代都無法取得壟斷性地位,且有可能隨著時間推移進一步喪失領先優勢,“所以合併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今新貓眼背靠騰訊、光線,光線、淘票票倚著阿裡,一場大規模的較量即將上演。不過相比起滴滴、快的合併形成的共用出行領域一枝獨秀局面,貓眼、微影時代的合併還只是個開始。

版權聲明:本文由無冕財經原創,版權歸無冕財經所有。轉載時,請注明“轉載自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作者:海枼@廣州”。如有其它需求,請聯繫我們(微信號:xiaomian0504)。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