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農村金融要姓農、為農、惠農

9月22日, 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相關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專家學者以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各級代表共200余人參加。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出席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

韓長賦指出, 當前, 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 必須下大力氣補上農業農村這塊“短板”, 農業發展進入轉型升級、加快現代化的關鍵時期, 農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金融支援。

會上, 韓長賦做出了六項重要指示。

一、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領域

韓長賦在會上提到, 這些年來, 金融在長足發展, 金融服務經濟也在長足發展, 但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面還有兩個突出軟肋, 一個是小微企業, 一個是“三農”。

韓長賦指出, 現代農業不同于傳統農業, 單靠農民自身投入, 很難有大發展。 推進農業現代化需要外部支撐, 特別是金融的支持。

同時, 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有多重意義, 不僅能增加農業產業投資, 還能促進增強農業經營主體的成本意識、市場意識、風險意識, 推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所以, 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是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依靠, 支持農業現代化建設是金融行業的重要職責。

二、金融服務仍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短板”

韓長賦指出, 近年來, 農村金融的服務能力和水準有了明顯提升, 但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相比, 金融仍是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中的最大短板, 貸款難、貸款貴、保險少、上市少等問題, 仍然是農民和“三農”工作者反映最突出的問題。

韓長賦強調, 當前, 現代農業建設對金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迫切的。

習近平總書記講, 農業還是弱勢產業, 農民還是弱勢群體, 實現“四化同步”, 農業現代化還是“短腿”。 要加快“三農”發展, 要補“短腿”, 各方面資源就應向“三農”傾斜。

就這個角度來講, 農業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 農業金融投入占整個金融投入的比重, 都應該高於農業占整個GDP的比重, 只有這樣, 才能使農業更加快速成長、追趕上來, 才能夠和其他產業行業保持協調。

三、金融服務農業不僅要有經濟上的考量, 還要有社會上的考量

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不僅要講經濟性, 還要講社會性。 金融機構是企業, 所以也要追求利潤。 一些人從經濟上看, 認為農業投資一般具有週期長、回收慢、利潤薄的特點, 還存在主體資訊與金融機構掌握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所以很多金融機構擔心農村金融投入風險大、成本高, 不敢進去。

綜合這些情況, 韓長賦提到了三點:

第一, 農村金融既有經濟性, 也有社會性, 支援服務“三農”, 包括服務普通小農戶, 這對於我們這麼一個人口大國、農民數量眾多大國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 如果通過金融服務的增強和投入, 助力和加快解決好“三農”問題, 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善舉。 農村金融的經濟性和社會性要綜合把握, 金融服務農業也是服務社會, 支援農業也是支援社會經濟發展大局。 所以, 發展農村金融是一項特別需要有責任心、關愛心、事業心的工作, 不能只看經濟效益, 還要考慮社會效益。 如果大家都嫌貧愛富, 農村金融服務就很難從根本上改善。

第二, 農村金融服務雖然成本相對高一點, 但風險小。 農村是個熟人社會, 農民是很講信用的, 農民的理念是父債子還、人不死債不爛。 從以往金融機構的壞賬情況來看, 農業農村形成的損失實際上也是最小的。

第三, 對農村金融工作, 在考核上應該有單獨一套要求和標準, 這樣才能激勵金融機構做好這件事。

會上, 韓長賦強調, 從農業屬性看, “三農”問題涉及國計民生, 涉及十幾億人吃飯, 涉及億萬農民同步進入全面小康, 涉及廣大鄉村的發展改進, 實質是涉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對於農業的這些社會特性, 金融行業要有充分認識。

四、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需要加大金融創新

韓長賦指出, 農村金融不同于工商金融、城市金融,所以很多做法和產品很難簡單“移栽”,要推進產品服務創新和機制創新。

在產品服務創新上,農業信貸,要針對農產品、農機具等不能抵押的情況,完善擔保服務,擴大涉農擔保品範圍,發展“兩權”抵押、大型農機抵押、倉單保單質押,讓農民貸得到、貸得起。農業保險,要針對生產成本不斷增加、自然和市場兩個風險交織疊加的情況,定制設計受農民歡迎的,能夠保成本、保價格甚至保收入的好產品,讓農業保險保得住、賠得到。農業投融資,要針對農業投入需求大、社會資本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建立產業引導基金,大力推行PPP模式,在國家的“三區三園”建設、農村的“雙創”中加大這方面的服務和投入。

在機制創新上,這兩年,中央財政調整優化財政資金支出結構,積極探索將一些補貼政策與金融工具結合使用,調動金融機構支農積極性,放大了財政支農效應,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次論壇還發佈了“金融支農創新十大模式”,這些模式之所以能夠應運而生,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有政府引導和財政撬動,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這是很好的機制創新例子。

韓長賦強調,創新是搞好農村金融的必由之路。

五、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要特別關注新型經營主體和適度規模經營

這兩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先後審議通過了《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和《關於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三個重要文件,這對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和適度規模經營來說是大禮包、是真金白銀。

韓長賦指出,現在,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總量已達到280萬家,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已超過40%,它們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引領力量,也是最活躍的力量。越是規模經營,越需要金融;越是規模經營,越需要規避風險,就越需要保險;規模經營達到一定程度後,有條件的還可以上市融資,所以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和適度規模經營離不開金融。

韓長賦強調,通過金融支援新主體發展規模經營、發展農業新產業新業態,可以引領帶動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變,通過新主體和規模經營再把普通農戶、小農戶組織起來,進入整個產業鏈,這樣發展下去,農業現代化將會迎來嶄新的局面。

六、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大有可為

韓長賦指出,現在,資本、科技、創意、市場、資訊等現代要素在農業領域加快融合,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已成為現代農業建設的主旋律。城市化到了一定階段,農業和農村就會成為稀缺資源。現在工商資本下鄉、農民工回鄉、市民體驗老鄉成了一種時尚,可以設想,將來有一天,當農民可能是一種令人羡慕的職業,這種前景為期不遠。

韓長賦指出,農村現在確實是一個廣闊天地,規模種養業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電子商務、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在蓬勃興起,農村“雙創”勢頭強勁。現在返鄉下鄉創業的人數已經達到700多萬,搞鄉村旅遊的勞動力已經達到850萬。這些產業和業態,對資金需求量大,是金融機構大顯身手的廣闊空間,有眼光的金融機構應該超前佈局,抓住現代農業發展的機遇,看到“三農”發展的美好前景,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贏得自身的發展優勢。

韓長賦強調,當前,農業現代化正在加速推進,農村金融市場正在蓬勃發展,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是我們共同面對的大課題、大任務,這是時代使命,也是歷史責任。做好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這篇大文章,貴在堅持,要紮根農村、服務農民,有足夠的耐心,久久為功;勝在實踐,要大膽創新,大膽實踐,超前佈局,搶佔先機;贏在互惠,農村金融要姓農、為農、惠農,與農民同壯大、與農業同發展、與農村共繁榮。

農村金融不同于工商金融、城市金融,所以很多做法和產品很難簡單“移栽”,要推進產品服務創新和機制創新。

在產品服務創新上,農業信貸,要針對農產品、農機具等不能抵押的情況,完善擔保服務,擴大涉農擔保品範圍,發展“兩權”抵押、大型農機抵押、倉單保單質押,讓農民貸得到、貸得起。農業保險,要針對生產成本不斷增加、自然和市場兩個風險交織疊加的情況,定制設計受農民歡迎的,能夠保成本、保價格甚至保收入的好產品,讓農業保險保得住、賠得到。農業投融資,要針對農業投入需求大、社會資本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建立產業引導基金,大力推行PPP模式,在國家的“三區三園”建設、農村的“雙創”中加大這方面的服務和投入。

在機制創新上,這兩年,中央財政調整優化財政資金支出結構,積極探索將一些補貼政策與金融工具結合使用,調動金融機構支農積極性,放大了財政支農效應,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次論壇還發佈了“金融支農創新十大模式”,這些模式之所以能夠應運而生,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有政府引導和財政撬動,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這是很好的機制創新例子。

韓長賦強調,創新是搞好農村金融的必由之路。

五、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要特別關注新型經營主體和適度規模經營

這兩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先後審議通過了《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和《關於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三個重要文件,這對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和適度規模經營來說是大禮包、是真金白銀。

韓長賦指出,現在,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總量已達到280萬家,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已超過40%,它們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引領力量,也是最活躍的力量。越是規模經營,越需要金融;越是規模經營,越需要規避風險,就越需要保險;規模經營達到一定程度後,有條件的還可以上市融資,所以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和適度規模經營離不開金融。

韓長賦強調,通過金融支援新主體發展規模經營、發展農業新產業新業態,可以引領帶動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變,通過新主體和規模經營再把普通農戶、小農戶組織起來,進入整個產業鏈,這樣發展下去,農業現代化將會迎來嶄新的局面。

六、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大有可為

韓長賦指出,現在,資本、科技、創意、市場、資訊等現代要素在農業領域加快融合,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已成為現代農業建設的主旋律。城市化到了一定階段,農業和農村就會成為稀缺資源。現在工商資本下鄉、農民工回鄉、市民體驗老鄉成了一種時尚,可以設想,將來有一天,當農民可能是一種令人羡慕的職業,這種前景為期不遠。

韓長賦指出,農村現在確實是一個廣闊天地,規模種養業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電子商務、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在蓬勃興起,農村“雙創”勢頭強勁。現在返鄉下鄉創業的人數已經達到700多萬,搞鄉村旅遊的勞動力已經達到850萬。這些產業和業態,對資金需求量大,是金融機構大顯身手的廣闊空間,有眼光的金融機構應該超前佈局,抓住現代農業發展的機遇,看到“三農”發展的美好前景,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贏得自身的發展優勢。

韓長賦強調,當前,農業現代化正在加速推進,農村金融市場正在蓬勃發展,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是我們共同面對的大課題、大任務,這是時代使命,也是歷史責任。做好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這篇大文章,貴在堅持,要紮根農村、服務農民,有足夠的耐心,久久為功;勝在實踐,要大膽創新,大膽實踐,超前佈局,搶佔先機;贏在互惠,農村金融要姓農、為農、惠農,與農民同壯大、與農業同發展、與農村共繁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