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絲博覽會舉行,中泰農業農資領域經貿合作加強!東盟一帶一路農業發展基金會將在泰國打造“中國糧倉”

“隨著中國城市化步伐的不斷加快, 我發現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將原本衣食來源的農田商業化、工業化, 導致糧食安全矛盾日益突出, 建設中國糧倉的進程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刻。 ”9月24日, 為期4天的2017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落下帷幕, 受邀參會的東盟“一帶一路”農業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農發基金會)主席陳安偉深有感觸。

促進農業農資等合作

打造溝通平臺是關鍵

據悉, 本次海絲博覽會共有79個國家和地區參展, 參展範圍、規模、影響力日漸擴大。 同時, 海絲博覽會已成為重要的國際經濟貿易合作平臺。

22日上午, 海絲博覽會產融合作發展高端論壇在廣州舉行, 圍繞“共商共建共用產融合作發展”的主題, 論壇凝聚更廣泛的合作共識, 達成更積極的合作意向, 促進廣東與沿線國家的互利合作。

作為受邀嘉賓之一,

農發基金會主席陳安偉告訴記者, 今後將繼續大力推進中泰雙方農業農資領域經貿合作。 眾所周知, 泰國作為糧食生產大國, 每年輸出全球優質稻米不計其數, 農業在泰國的地位舉足輕重。 然而, 不少泰國農民長期受日本農業的影響, 對農業投入品的認識還停留在僅考慮品牌與國家的初認識層面上, 增加了不少中國優質農業投入品在泰國的推廣的難度。

陳安偉認為, 如果雙方沒有一個充分的溝通平臺, 中國農業企業想在泰國發展, 將舉步維艱。

“不可否認, 泰國作為世界糧食生產大國, 既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 也有種植管理技術成熟、種植成本較低等優勢。 ”陳安偉指出, 在泰國, 農民越年長往往代表資歷、經驗更豐富,

就像中國常說的“老中醫”一樣, 經過長年累月的時間沉澱, 擁有更加權威的行業話語權。

陳安偉出席2017海上絲綢博覽會產融合作發展高端論壇

引進泰國眾先進產品

讓優質農資走出國門

陳安偉結合中泰兩國實際情況分析, 泰國擁有豐富的糧食生產資源,

但受制於理念落後、技術傳統、資金不足、先進投入品匱乏, 發展勢頭已處於瓶頸期, 亟需新資源源源不斷地進駐;近年來, 中國農業迎來井噴式地發展, 大資本不斷流入、新型肥料如雨後春筍爆發, 只差能大展拳腳的舞臺。 對此, 他提出我國企業要借助一帶一路的熱潮, 通過推進產融合作, 以金融帶動實體經濟的發展, 搭建兩國合作的農化基金會平臺, 在泰國投建中國的糧倉。

“一帶一路政策的關鍵點是如何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平衡。 ”陳安偉一直心系中國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 為促進兩國互惠共促, 2016年9月28日, 他成立了農發基金會, 目前已擁有12名來自中泰兩國的農資企業佼佼者。

陳安偉回憶著過去一年多基金會的發展進程說,

為撬動泰國農業, 第一步尤為重要, 因此他選擇了以泰國農資產品為敲門磚, 先將泰國最先進的肥料產品帶到中國, 並成功贏得眾多農戶的信賴。

“農發基金會的使命是為東南亞地區引入先進的農業技術、優質的農資產品以及優秀的種植技術, 實現中國-東盟農業跨界聯合, 優勢互補, 互惠互利, 雙贏與多贏。 ”陳安偉說道。 目前, 農發基金第一步“引進來”已大獲成功, 除了引進成立深圳市漢泰巴威化肥有限公司引進泰國優質農資外, “生態產業園”後備糧倉也密鑼緊鼓進行中, 下一步計畫引進東盟農業研究院農作物疾病防治中心, 為接下來做好“走出去”做好充足準備。

陳安偉指出, “走出去”可以從三大方面推行。 一是加快優秀農技的融合,加大兩國種植技術的交流、分享、學習和應用;二是積極引導企業帶著資本、技術到泰國,他將不遺餘力地為赴泰發展的企業牽橋搭線,介紹政策、提供支援;三是將國內先進的肥料帶到泰國。“以有機肥為例,泰國對有機肥的應用許多還停留在原始不經發酵就使用的水準,更別說微生物菌肥的應用,產能較低。然而,通過產融結合,在泰國投建糧食生產基地,就能名正言順地應用生物菌肥。基地同時還兼具試驗示範的功能,為微生物菌肥走出國門走俏泰國提供實踐論證。

一是加快優秀農技的融合,加大兩國種植技術的交流、分享、學習和應用;二是積極引導企業帶著資本、技術到泰國,他將不遺餘力地為赴泰發展的企業牽橋搭線,介紹政策、提供支援;三是將國內先進的肥料帶到泰國。“以有機肥為例,泰國對有機肥的應用許多還停留在原始不經發酵就使用的水準,更別說微生物菌肥的應用,產能較低。然而,通過產融結合,在泰國投建糧食生產基地,就能名正言順地應用生物菌肥。基地同時還兼具試驗示範的功能,為微生物菌肥走出國門走俏泰國提供實踐論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