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週末露營秀山香菌之鄉——婆婆山

帳篷戶外·畫裡秀山(12)

——週末露營秀山香菌之鄉, 婆婆山

我們露營目的地選擇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水, 這次我們做了個相反的選擇, 來到一個十分缺水的香菌之鄉——龍池茶園的婆婆山。

這裡無溪流、不臨河, 灌溉望天。 如果說龍池是我縣最缺水的鄉鎮之一, 茶園具有典型性。

走訪了茶園周邊的幾個寨子, 道路暢通、滿是樓房, 這地方不窮。

我想, 這也是拜打工經濟所賜, 從而也折射出這裡勤勞樸實的鄉親們為改變而努力的成果。

讓我們驚奇的是, 這裡出香菌, 據說, 秀山有一半的香菌來自對面這座巍峨而陡峭的山——婆婆山。

只要是生長香菌的季節, 上山隨時都可以撿到香菌;運氣好的話, 一早晨可以撿一挑, 一早晨撿幾千塊的神話大概就出自這裡。

香菌是講氣候、土壤、溫度、濕度等各種因素綜合的, 人工栽培一直沒有成功, 說明環境要求太高了, 而婆婆山就盛產這個東西,

這個環境值得研究。

我們看到, 他們為了砍上婆婆山的路, 水是從山下塘裡用車拉上去;

請來專家勘察,準確找出打水井的地方,打出水來;他們對水的珍惜,哪怕一麻絲的野水,他們都要圍塘攔截起來,以備使用。

可見,水對他們來講是何等的重要。茶園的改變,從水做起,無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我們這些“城裡人”,實實在在有必要去鄉村走一走,認識一下我們老百姓不容易的生活。

我們創建“秀山百姓網汽車帳篷樂途戶外群”近兩個月,我參加了10期戶外露營活動,有些心得值得總結。

最初的想法是,幾個趣味相投的家庭結伴出行,週末出去擁抱自然,放鬆自我,不張揚、不擾民,僅滿足於自身的內在感受。

因為生活是多元的,人們各有愛好,沒有哪種生活方式敢說最為優越。有的愛打牌、有的愛喝酒、有的擅長酒桌“會所”的聯誼積累人脈、有的愛上網聊天,有的愛K歌,等等,而我們愛吹山風、洗野澡、聽鳥語聞花香…..,於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本群活動以來,來的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凡夫俗子,都是兄弟姐妹,和諧共處,沒有誰在群規下可以托大、可以擺譜;唯一可以大顯身手的,就是展示自己的修養、展示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的奉獻,多多益善。

確實,本群建立以來,我們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出行,隨著活動次數的增多,家庭出“故事”的狀況是越來越少——性格急躁的放慢了速度,脾氣火爆的降低了溫度,忍度放大了,耐性增強了,這也算是成就吧!于此,感到欣慰。

出行人數最多的一次是到膏田的清水塘,40多人,20車。有人說,你們太浪費了。

其實,這是沒外出露營的人所不瞭解的,一個車,帶走的是一個家庭日常生活用具,帳篷、墊子、桌椅、灶具、餐具、生活用品等,一大堆呢!

所以,參加帳篷戶外,最基礎的條件,就是要有車,可以擠一點,一個車最多能夠拉兩個家庭的用具。

隨著規模的擴大,我們的思路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三五家人隨便選個氹氹姑下來的方式顯然不行了,得考慮停20車,40來人的地方;選了大點的地方,不擾民也不行了,我們的群體,還必須得與當地鄉親們互動。

上周在清水塘的時候,茅坡的陳德州書記帶來了他們的文藝隊,廣場舞跳得嫺熟流暢、金錢杆打得有板有眼,薅草鑼鼓唱得在山谷迴響。

而我們,什麼都不會,只有鼓掌的份,搞得我們很汗顏;這次在茶園之行,晚上來了很多鄉親們看我們的鬧熱,結果是我們一個節目沒有,弄得我們很尷尬。

這一次,我們所有的群員都覺得,我們出洋相了!

群員王衛直接批評我們注重個人感受、鬆散的自由自在的群理念太狹隘了,他說,既然出來代表秀山百姓網,群友也是沖秀山百姓網來的,這支隊伍就應該是秀山百姓網的臉面,我們出來宣傳這個地方、推廣這個地方,我們還要做到,給這裡的鄉親們帶來什麼?

他的話不是他個人的意思,幾乎是全體群員的想法,幾乎是一種正能量的使命感。

同時,也讓我這個群頭不得不思考,不得不和群員們一起帶著一種使命感去思考,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與當地的鄉親們怎麼互動,怎麼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怎麼給他們送去健康和快樂!

所以,我們要招兵買馬,歡迎大量有文藝細胞的朋友進群,打造秀山百姓網的宣傳隊!

這次去茶園,15車、30人,17個帳篷,也算熱熱鬧鬧,來了七八個新朋友,跨進門檻就留下來不想走了,我代表群裡70名正式會員歡迎他們!

群裡不乏廚藝高手,群裡“兩衛”(王衛、洪衛)會吊打秀山許多廚師,至於武陵山珍創始人之一的楊軍大廚還沒出手呢!

洪衛掌廚、王衛燒火,在太陽壩曬了一下午。

沒得圍腰、沒得毛巾,汗水來了,豆拿衣襟揩一把,搞了一餐垂涎欲滴的美味湯鍋。

美味的背後是汗水,他們辛苦了!

請來專家勘察,準確找出打水井的地方,打出水來;他們對水的珍惜,哪怕一麻絲的野水,他們都要圍塘攔截起來,以備使用。

可見,水對他們來講是何等的重要。茶園的改變,從水做起,無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我們這些“城裡人”,實實在在有必要去鄉村走一走,認識一下我們老百姓不容易的生活。

我們創建“秀山百姓網汽車帳篷樂途戶外群”近兩個月,我參加了10期戶外露營活動,有些心得值得總結。

最初的想法是,幾個趣味相投的家庭結伴出行,週末出去擁抱自然,放鬆自我,不張揚、不擾民,僅滿足於自身的內在感受。

因為生活是多元的,人們各有愛好,沒有哪種生活方式敢說最為優越。有的愛打牌、有的愛喝酒、有的擅長酒桌“會所”的聯誼積累人脈、有的愛上網聊天,有的愛K歌,等等,而我們愛吹山風、洗野澡、聽鳥語聞花香…..,於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本群活動以來,來的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凡夫俗子,都是兄弟姐妹,和諧共處,沒有誰在群規下可以托大、可以擺譜;唯一可以大顯身手的,就是展示自己的修養、展示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的奉獻,多多益善。

確實,本群建立以來,我們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出行,隨著活動次數的增多,家庭出“故事”的狀況是越來越少——性格急躁的放慢了速度,脾氣火爆的降低了溫度,忍度放大了,耐性增強了,這也算是成就吧!于此,感到欣慰。

出行人數最多的一次是到膏田的清水塘,40多人,20車。有人說,你們太浪費了。

其實,這是沒外出露營的人所不瞭解的,一個車,帶走的是一個家庭日常生活用具,帳篷、墊子、桌椅、灶具、餐具、生活用品等,一大堆呢!

所以,參加帳篷戶外,最基礎的條件,就是要有車,可以擠一點,一個車最多能夠拉兩個家庭的用具。

隨著規模的擴大,我們的思路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三五家人隨便選個氹氹姑下來的方式顯然不行了,得考慮停20車,40來人的地方;選了大點的地方,不擾民也不行了,我們的群體,還必須得與當地鄉親們互動。

上周在清水塘的時候,茅坡的陳德州書記帶來了他們的文藝隊,廣場舞跳得嫺熟流暢、金錢杆打得有板有眼,薅草鑼鼓唱得在山谷迴響。

而我們,什麼都不會,只有鼓掌的份,搞得我們很汗顏;這次在茶園之行,晚上來了很多鄉親們看我們的鬧熱,結果是我們一個節目沒有,弄得我們很尷尬。

這一次,我們所有的群員都覺得,我們出洋相了!

群員王衛直接批評我們注重個人感受、鬆散的自由自在的群理念太狹隘了,他說,既然出來代表秀山百姓網,群友也是沖秀山百姓網來的,這支隊伍就應該是秀山百姓網的臉面,我們出來宣傳這個地方、推廣這個地方,我們還要做到,給這裡的鄉親們帶來什麼?

他的話不是他個人的意思,幾乎是全體群員的想法,幾乎是一種正能量的使命感。

同時,也讓我這個群頭不得不思考,不得不和群員們一起帶著一種使命感去思考,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與當地的鄉親們怎麼互動,怎麼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怎麼給他們送去健康和快樂!

所以,我們要招兵買馬,歡迎大量有文藝細胞的朋友進群,打造秀山百姓網的宣傳隊!

這次去茶園,15車、30人,17個帳篷,也算熱熱鬧鬧,來了七八個新朋友,跨進門檻就留下來不想走了,我代表群裡70名正式會員歡迎他們!

群裡不乏廚藝高手,群裡“兩衛”(王衛、洪衛)會吊打秀山許多廚師,至於武陵山珍創始人之一的楊軍大廚還沒出手呢!

洪衛掌廚、王衛燒火,在太陽壩曬了一下午。

沒得圍腰、沒得毛巾,汗水來了,豆拿衣襟揩一把,搞了一餐垂涎欲滴的美味湯鍋。

美味的背後是汗水,他們辛苦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