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改變雲計算的極客少年

3月29日, 熱衷雲計算的極客少年們, 在天池大賽官網上, 看到了新發佈的天池醫療AI大賽賽題, 大賽第一季將向早期肺癌診斷發起挑戰。 這一賽季的總獎金池將達100萬元, 但對極客少年們來說, 自己的演算法能夠通過大賽, 在醫療實踐中被運用、從而為人類健康造福, 似乎是更有意義的事。

阿裡雲聯合數家合作夥伴, 為大賽提供了幾千份經過脫敏的肺部CT片, 這些片子已經由富有經驗的專業醫生按照一定規則進行標識——哪些是腫瘤, 哪些是結節, 尺寸有多大。 而選手們要做的是, 讓電腦通過演算法, 學習人類醫生如何看片子,

並作出準確判斷。

天池大賽由阿裡雲主辦, 始於2014年, 是面向全球新生代力量的高端演算法競賽。 通過開放海量資料和阿裡雲分散式運算平臺, 大賽讓所有參與者有機會運用其設計的演算法解決各類社會生活問題和商業世界中的實際問題。 大賽過程中參賽者獨立開發的成果(包括但不限於演算法、資料等)的智慧財產權歸參賽者所有。 已有多場比賽的演算法成果被業務方所採納, 用於自身業務優化, 為業務方帶來真實價值。 比如, 天貓大賽中冠軍選手產出的品牌推薦演算法被用於當年“雙11”, 用實際流量檢驗推薦轉化率, 比天貓團隊高16%。 而這一冠軍團隊成員只是幾位大學生, 這一結果曾在阿裡內部引起反思。

天池平臺負責人、阿裡巴巴高級專家一婷說, “我們鼓勵跨界組隊”, 據她介紹, 在過往的比賽中, 湧現出許多極客天才少年, 雲計算也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 許多獲獎選手入職阿裡、騰訊、滴滴等大型互聯網公司從事資料或演算法類工作, 這在應屆選手中是主流;還有一些加入快速成長的創業型公司, 擔任公司的技術骨幹或技術負責人;一些學生通過比賽不斷明確自己的興趣方向, 往這個領域方向繼續深造。 比如2015年天池阿裡移動推薦演算法大賽冠軍隊伍選手李翔, 目前在南京理工大學就讀博士, 主攻模式識別方向。 2015年天池資金流入流出預測大賽季軍隊伍選手孫浩博, 本科階段通過參加天池大賽找到自己的興趣方向,

目前被北京大學錄取, 將主攻大資料平臺技術和推薦系統。

另一些獲獎選手則選擇了創業。 2014年天池智慧交通演算法大賽亞軍選手劉哲, 目前在深圳從事電商的智慧倉庫存儲系統方向的創業, 通過提供核心演算法, 為倉庫和硬體商定制最合理最高效的軟體系統;2016天池公益雲圖視覺化大賽選手宋桂祥, 參賽後和通過比賽認識的隊友一起創業, 主要進行大資料視覺化分析決策系統, 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IJCAI16 實體商戶推薦賽冠軍”“最後一公里極速配送演算法大賽冠軍”兩個頭銜加身後, 姚易辰的人生軌跡改變了方向。 此前, 姚易辰已經在清華航太航空學院學了9年的流體物理專業, 演算法研究只是日常的興趣愛好。

姚易辰和學習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專業的女友, 一起參加了由天池平臺舉辦的比賽, 為支付寶用戶接觸到的商戶及產品口碑推廣研究演算法。 這是他們第一次觸碰到真實的資料分析, 此前他們對演算法的認知, 都僅限於課本上的案例。

以非專業研究者的身份取得比賽的冠軍, 姚易辰說, 這主要得益於他們的演算法對目標使用者的特徵抓取得更好, 他們把老用戶和新用戶的購買行為進行了詳細區分, 可以更加準確地進行商戶口碑的投放。 “我們將自己的學科專業知識運用到大資料問題剖析和理解方面, 碰撞出了與眾不同的火花。 ”比賽結束後, 姚易辰拿到了菜鳥網路的校園直通名額,

今年博士畢業後, 他將加入菜鳥網路成為一名演算法工程師, 繼續在演算法類機器方向進行研究。

2014年夏天從牛津大學博士畢業回國後, 徐磊一直在深圳一家公司從事資料方面的創新創業。 2016年11月, 徐磊和來自華盛頓大學的朱立祥、北京科技大學的王昱一起參加了天池公益雲圖資料視覺化大賽並奪冠。 那次參賽主題是通過資料視覺化的方式展現氣象和空氣污染的規律。 徐磊說, 他們團隊獲勝主要得益於3個優勢, “我們處理的資料量十分龐大, 資料展示的角度和方法很創新和多元, 視覺化兼具科學性和藝術感”。

徐磊說, 在參賽過程中, 他們最大的創新點是在資料缺失的情況下, 用現有的資料進行衍生, 用擴容的資料進行展示。“這是視覺化和機器學習演算法完美結合的一種創新方法,目前在國內很少有人使用。”奪冠後,中國氣象局和中國天氣網都曾對他們的成果表達了興趣,徐磊說,“大資料的發展還有無限可能,現在大資料的社會接納,商業用途和法律規範等還沒完全跟上,大資料的變現通道,營利模式還仍在探索階段。”

釗魁和團隊的想法,也得到了風投公司的注意,但釗魁還是毅然選擇就業,入職阿裡巴巴成為演算法工程師,從一名普通的企業員工做起。“我們還年輕,要抓住去大公司工作的寶貴機會學習”,面對“人工智慧”的風口,釗魁採取了冷靜而謙虛的態度,“風過了,基礎不牢還會掉下來,打鐵還需自身硬”。

責編:黃易清

用擴容的資料進行展示。“這是視覺化和機器學習演算法完美結合的一種創新方法,目前在國內很少有人使用。”奪冠後,中國氣象局和中國天氣網都曾對他們的成果表達了興趣,徐磊說,“大資料的發展還有無限可能,現在大資料的社會接納,商業用途和法律規範等還沒完全跟上,大資料的變現通道,營利模式還仍在探索階段。”

釗魁和團隊的想法,也得到了風投公司的注意,但釗魁還是毅然選擇就業,入職阿裡巴巴成為演算法工程師,從一名普通的企業員工做起。“我們還年輕,要抓住去大公司工作的寶貴機會學習”,面對“人工智慧”的風口,釗魁採取了冷靜而謙虛的態度,“風過了,基礎不牢還會掉下來,打鐵還需自身硬”。

責編:黃易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