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興縣蔡家崖鄉:山村覆蓋了經濟林 貧困戶增收笑盈盈

深秋時節, 走進興縣蔡家崖鄉, 美麗的村落讓人心曠神怡。 蔡家崖村依託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 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生態建設, 打造“綠色經濟”, 助力貧困戶增收。

“你家孩子還在外打工嗎?過得怎麼樣?”蔡家崖張家梁村民竇雙平和弓乃禿在聊天。 “我讓我家孩子回來了, 現在政府政策好, 家門口就可以打工掙錢”。

近年來, 如何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走好生態脫貧之路?蔡家崖鄉積極探索綜合“綠色經濟”開發之路, 大力推進生態經濟型林業工程建設, 促進生態建設與鄉村旅遊開發相結合。 蔡家崖鄉生態經濟型林業扶貧工程區涉及張家梁、旭谷和王家山三個村,

共有440戶1397人, 貧困戶90戶316人。 該區域是典型的黃土丘陵溝壑區, 耕地以山地為主, 生態十分脆弱, 是新一輪退耕還林重點村。

專案區總規劃面積7294畝, 其中:2015年已實施優質核桃、杏樹1280畝, 今年實施6014畝。 退耕還林主要栽植樹種為核桃。 其中核心區栽植地徑4釐米以上、苗高2.5米以上的大核桃苗620畝, 2年內即可掛果受益。 在退耕還林工程區四周荒山荒坡全部綠化, 根據立地條件, 荒山造林以混交林設計, 主要設計栽植樹種為油松、竹柳、香花槐、山桃、山杏、仁用杏, 地埂及邊坡種植連翹, 林下種植黃芪、黃芩等中藥材, 實現綜合治理。 工程總投資 2500萬元, 其中利用上級投資124萬元, 市縣財政配套資金2376萬元。

實現生態治理的同時, 帶動貧困戶增收。 該工程採取議標形式, 確定了由專業綠化公司領辦的8個扶貧造林專業合作社參與規劃區內建設, 工程於今年3月15日開工建設, 4月底全部結束。 該工程參與的合作社社員有386人, 其中貧困人口236人。 按照每人每天120元的務工收入測算, 人均勞務收入可達到6000元以上。

“今年我參加植樹造林, 掙了8000多塊”, “我也參加了, 掙了6000多, 賣杏, 也掙了1000多塊。 ”老溫和老竇笑呵呵地聊天。

興縣蔡家崖鄉生態經濟型林業扶貧工程項目全面達產後, 將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以核桃種植為例, 全部為6年生大苗, 2年掛果, 3年盛果期, 按人均 2畝,每畝 33株,每株產 10斤,每斤 6元計算, 貧困人口人均年收入 3960元;同時,

試種黃芪、連翹等林下中藥材, 按人均 1畝, 每畝最低產量 500公斤, 每公斤 1.8元計算, 貧困人口人均年保底收益900元, 兩項可達4860元。

呂梁日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