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運動休閒好去處!太原汾河景區要再建8公里塑膠步道

原標題:汾河景區打造生態文化健身長廊

9月24日, 記者從太原市汾河景區管理委員會獲悉, 太原市將啟動汾河景區提質改造工程——中隔堤改造項目,

範圍是北起勝利橋, 南到長風橋, 將投入5000萬元, 在滿足中隔堤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將其改造成景觀化的生態文化健身長廊。 完成後, 中隔堤上不僅綠蔭環繞, 而且會新建一條長度為8公里的塑膠跑道, 成為汾河景區又一處靚麗景致, 為市民運動休閒再添好去處。

預計明年底完工

太原汾河景區, 也就是汾河太原城區段治理美化工程, 建於1998年10月, 設計為人工複式河槽, 由中隔堤分成東西兩渠。 其中, 東側為清水渠、寬220米, 西側為渾水渠、寬80米, 主要用途是排泄上游洪水以及為水庫灌溉輸水。

所謂中隔堤, 是景區勝利橋至長風橋段用來分隔清水渠和渾水渠的一道長約8公里, 寬約4米的鋼筋混凝土隔牆, 它的主要功能是確保小流量洪水不與景區大蓄水池中的蓄水產生交叉污染,

影響景區景觀水質。

中隔堤勝利橋到長風橋的長度為8公里, 寬約4米。 其中, 南內環橋以南的中隔堤長約2公里, 南內環橋至勝利橋中隔堤長約6公里。

此次對中隔堤改造, 就是要在滿足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將其打造成一條南北向的景觀化的生態文化健身長廊。 據悉, 改造工程正在辦理前期手續, 預計年內開工, 明年年底完工。

再建8公里塑膠步道

在汾河景區內, 每天有眾多市民遊玩或健身。 不過, 隨著景區面積不斷擴大, 周邊市民、遊客的需求也越來越多, 現有的運動場地已不能滿足市民健身需求。 對此, 為了不斷豐富市民體育文化生活, 增強市民身體素質,

同時按照汾河景區提檔升級全面從遊客需求出發的要求, 景區今年新建了一條體育健身步道。 該健身步道全長2.5公里, 寬1.5米, 占地面積3750平方米, 由中國平安人壽保險公司捐贈, 該工程起點為景區東岸的迎澤橋北500米超越時空廣場, 終點為南內環橋以北500米汾河晚渡廣場。 目前, 該健身步道已經基本完工, 即將正式移交。

此次中隔堤改造, 同樣會修建一條塑膠健身步道, 長度為8公里, 到時候, 愛好晨跑和夜跑的市民, 可以告別堅硬的石材路面, 到這條健身步道上肆意揮灑汗水。 由於採用了防滑的塑膠材質, 運動中還可以降低運動損害、保護踝關節。

不僅如此, 中隔堤上還將栽種行道樹, 同時佈置城市傢俱、太陽能燈、標識、垃圾箱等配套設施。

完工後, 遊客漫步在綠意濃濃的中隔堤上, 東西兩側均能見到汾河水景, 必定愜意無比。

環境更美更宜人

據瞭解, 為了給市民提供一個更加舒適、愜意的環境, 汾河景區的提質改造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止過, 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不僅遊客更多, 各種豔麗小鳥的種類也更加豐富。

“突然發現汾河沿線的小鳥比以前明顯多了, 有很多鳥還叫不來名字。 聽著鳥兒們清脆的啼叫, 咱心裡也很高興。 ”市民劉大爺每天都要到汾河景區晨練, 一年四季從不間斷。 他說, 這幾年, 汾河景區的環境越來越好, 水域面積也越來越大, 無論是晨練或暮歸, 總能在河畔、枝頭上看見小鳥的身影。

太原汾河景區管委會的有關負責人表示,

汾河景區在建設之初, 為了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恢復河道的自然生態系統, 特意保留了原來汾河水域中的綠洲、鳥島, 用來作為水生生物、鳥類的棲息地。 通過這些年不間斷的建設與治理, 汾河生態環境有了極大改善, 形成了北起柴村橋, 南至祥雲橋, 寬500米, 長20.5公里的碧水綠色景觀長廊。

環境好了, 到汾河景區築巢棲息的鳥類也多了, 由原來治理前的主要是麻雀、喜鵲等不到10種, 到現在的160多種, 其中有瀕臨絕跡的紫背葦鳽, 還有以前從來沒有發現過的黃斑葦鳽、花鳧、灰頭麥雞、高蹺鴴等珍稀鳥類。 中隔堤改造完成後, 汾河景區的環境會更加宜人。 (記者李濤 通訊員侯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