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問世間什麼最苦?

內容簡介:近代禪門泰斗虛雲老和尚, 其一生志大氣剛, 悲深行苦, 解行並進, 嚴淨毗尼, 行頭陀行, 弘法演教, 建樹卓著。 身肩五宗法脈,

慧日重光, 禪風再振。 佛音大家唱工作室最新推出有聲書《虛雲和尚方便開示》, 由佛音主持人陽光虔心錄製, 供養三寶, 利益眾生。

古人說:“勿待老來方學道, 孤墳多是少年人。 ”人到老時, 百般痛苦, 耳不聰, 眼不明, 四肢無力, 吃不得, 睡不得, 行不得, 這種苦處, 年輕人是不曉得的。 我年輕時和你們一樣, 看見老來呆, 總不願意。 說話他聽不到, 經常淌著眼淚水和鼻涕, 看見就噁心, 怕和老人一塊住。 現在我老了, 才知道老的苦。 人老了就一天不如一天。 我從雲門鬧事後, 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久已是一朝臥疾在床, 眾苦縈纏逼迫。 朝夕思忖, 前路茫茫, 道業未成, 生死不了, 一口氣不來, 又要投生。 “萬般將不去, 惟有業隨身。 ”少年不修, 晚年就會如此。

你我現在都是堂堂僧相, 容貌可觀, 皆是宿值善根, 感斯異報, 就不要把這善根種子打失了。

洞山問僧:“世間什麼物最苦?”僧雲:“地獄最苦。 ”山雲:“不然, 向此衣線下不明大事始是苦。 ”能明大事, 即無地獄因, 故地獄未為苦, 而不了自心最為苦。 想明大事, 就要努力精進, 不要悠悠忽忽, 兀兀度時。 白天應緣, 遇事要做得主。 白天能作主。 夢中才作得主, 以至病中作得主, 則臨命終時才做得主。 這幾樣作得主, 是由平常能強作主宰而來的。 能強作主宰, 就易悟道了生死。 不悟道, 生死不能了。 悟道不難, 總要生死心切, 具長遠堅固向道之心, 至死不退。 今生能不退, 雖未悟, 來生再努力, 何有不悟之理?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 位位都是經過久遠劫來, 長期修習才成功的。

我們生死心不切, 不發長遠心。 病來知念生死, 病好道念就退了。 所以《楞嚴經》說凡夫修行如隔日瘧, 病時有道, 病退無道, 無明起時如瘧, 退則好人。 故要努力精進, 生懺悔心、堅固心, 不要今日三明日四。 修行要一門深入, 一門為正, 諸門為助。 各修一門, 彼此不互謗。 謗法、輕法、慢法都不對。 欲想佛法興, 除非僧贊僧。 互謗, 是佛法的衰相。 佛子專心向道, 痛念生死, 衣不足, 食不足, 睡不足。 昔裴修丞相,送子出家。 子是翰林, 拜溈山佑祖, 名法海。 溈山訓以警策箴雲:”衣食難, 非容易, 何必千般求細膩。 清齋薄粥但尋常, 粗布麻衣隨分際。 別人睡時你休睡, 三更宿盡五更初, 好向釋迦金店內。 ”溈山老人要他每天挑水供養大眾。 有一天, 他挑水挑得太累了,
心裡說:“和尚吃水翰林挑, 縱然吃了也難消。 ”回來時, 溈山老人問他:“你今天說什麼話?”法海答曰:“沒有說什麼。 ”後來溈山老人揭穿他心裡的話, 並說:“老僧一打坐, 能消萬擔糧。 ”所以出家人不管你出身怎樣富貴, 到了佛門, 就要放下一切, 專心向道, 才算是本色禪和。

六月初三日

視頻:

http://dwz.cn/6yvcxw

直播:

http://www.skamrta.cn/live/

公眾微信平臺:

聖空甘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