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先發制人混合戰?外媒稱美韓對朝秘密作戰計畫浮出水面

參考消息網3月13日報導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3月11日刊發邁克爾·佩克的文章《“5015作戰計畫”——摧毀朝鮮的秘密計畫》稱, 朝鮮領導人有很多方法對鄰國開戰, 比如派遣突擊隊, 使用網路武器, 或威脅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但朝鮮領導人也可能遭到美國和韓國特種部隊的生命威脅。 智能炸彈或許會拔除朝鮮的戰地指揮所與核設施。 至少, 這似乎是美國進行下一次朝鮮戰爭的計畫。 隨著朝鮮從事新一波彈道導彈測試, 以及美國和韓國軍隊演練如何摧毀朝鮮核設施, 該計畫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5015作戰計畫”究竟包含什麼內容,

這是機密。 日本和韓國媒體報導過一些零星消息。 但已經報導過的一些細節顯示, 2015年, 有關方面已經採取了一種新的方式, 以解決如何打擊朝鮮及其巨大的常規與非常規武庫的問題。

報導稱, 多年來, 一直有人預計, 第二次朝鮮戰爭將類似於第一次朝鮮戰爭。 它將會是一次大規模的常規戰爭, 美國和韓國軍隊將首先阻止敵人, 然後反攻進入朝鮮。

但據報導, 5015作戰計畫會採取更符合21世紀的方式, 它將包括局部戰爭、特種部隊和精確打擊武器。 據日本《朝日新聞》2015年的報導, 該計畫類似於遊擊戰, 其中包括特種部隊刺殺和對關鍵設施的定向打擊。 其目標是加強較早時候的一些戰爭計畫, 把戰爭傷亡降到最低。

最重要的是, 5015作戰計畫設想了對朝鮮採取先發制人打擊的可能性。

全球安全網站說:“據說, 這項新計畫旨在適應安全環境中的各種變化, 它比以前的5027作戰計畫更強調作出快速有力的軍事反應, 它結合了先發制人打擊的概念。 ”

報導稱, 隨著朝鮮在本地區採取更頻繁的挑釁行動, 事態升級的可能性在增加。 5015作戰計畫說明了以美韓聯軍應對這些威脅的方法, 以及在事態升級的情況下應對朝鮮導彈與核武器威脅的方法。

目前, 從美韓“禿鷲2017”聯合軍演也能看到這方面的情況。 在這項軍演中, 30多萬人將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實兵和電腦類比訓練。 《華盛頓郵報》援引韓聯社的消息說, 美韓聯軍還將演練它們新的“4D”作戰計畫,

該計畫擬定了美韓先發制人軍事行動的細節, 這些行動的目的是探查、干擾、摧毀和防禦朝鮮核武器與導彈系統。

問題在於要如何看待5015作戰計畫。

美國退役陸軍特種部隊上校大衛·麥斯威爾說, 不要按照字面意思去看5015作戰計畫。 他對記者說:“我建議, 不要過分解讀這個計畫。 ”

雖然這個新計畫據稱注重局部戰爭而不是全面戰爭, 但先發制人打擊可能從一場小衝突升級為大規模戰爭。 難以理解的是, 萬一戰爭開始, 韓國不會有軍事作戰控制權, 那麼韓國軍隊將如何發揮主導作用。

如果這意味著

【延伸閱讀】彩色的朝鮮戰爭:更生動也更殘酷血腥

圖為美軍步兵觀看遠處炮擊效果, 前方可見一輛坦克在推進。

美軍狙擊手使用M1步槍射擊, 上方的瞄準具還帶有紅外探照燈。

美軍陸戰隊士兵攻堅戰。

美國女影星赴前線勞軍。

美軍狙擊手。

美軍炮兵在風雪中開火。

美軍噴火坦克突擊。

美軍使用無後坐力炮開火。

美軍士兵搭乘坦克推進。

美軍士兵們在戰地教堂進行禱告。

美軍士兵使用BAR輕機槍依託坦克開火。

美軍士兵在埋設磁性地雷。

美軍士兵在戰場小憩。

美軍士兵在戰鬥間隙大快朵頤。

美軍坦克在田地中推進。

美陸戰隊士兵進行攻堅戰,一旁建築物上可見史達林等領導人的畫像。

美軍裝甲兵乘M4坦克作戰。

仁川登陸彩照。

使用布倫式輕機槍的“聯合國軍”士兵。

土耳其士兵在檢查繳獲的蘇制重機槍。

戰壕中的美軍士兵。

英軍士兵使用“超級巴祖卡”火箭炮。

駐守高地的美軍士兵,一旁是勃朗寧機槍。

(2016-01-26 08:12:00)

【延伸閱讀】老炮兒!B-52戰略轟炸機飛臨朝鮮半島

2016年1月10日,一架美空軍B-52H戰略轟炸機從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起飛,中午前後飛入韓國領空,在首爾以南的烏山空軍基地上空低空飛行,基地各派出一架F-15E戰鬥轟炸機和F-16戰鬥機為其護航,該編隊距朝韓邊界最近時約100公里。駐韓美軍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次飛行任務是“對朝鮮挑釁行為的回應”。

這是B-52最新一次在媒體上露面,本圖集將詳解這種“寶刀未老”的轟炸機的傳奇歷程。

圖為2016年1月10日,B-52H轟炸機在駐韓美軍F-15E和F-16戰機伴飛下,在烏山空軍基地上空編隊飛行。

據美國《軍隊時報》網站6月6日報導,美空軍已將3架B-52H戰略轟炸機部署至英國費爾福德空軍基地,時間為期一個月,期間參加了“波羅的海行動-2015”和“軍刀出擊-2015”等多國軍事演習。這是B-52最新一次在媒體上露面,下面我們將回顧這種“寶刀未老”的轟炸機的傳奇歷程。圖為2015年6月,在英國費爾福德基地降落的B-52H。

B-52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戰末期的1945年6月,當時對日作戰尚未結束,美國陸軍航空隊(美國空軍的前身)就要求開始研發戰後的新一代轟炸機,其性能要強於正在研發、還未首飛的B-36遠端轟炸機(強調跨大西洋戰略轟炸能力),要具備跨洲際戰略轟炸能力,圖為飛行中的B-36轟炸機。

在歷經多輪競爭後,波音公司於1951年2月14日成功獲得了為美國空軍生產13架B-52A轟炸機的訂單。波音公司共製造了2架原型機,第一架代號XB-52,第二架為YB-52。但因首飛前,XB-52遭遇嚴重事故,YB-52成為了第一架首飛的原型機,該機於1952年4月15日完成首飛。 圖為試飛中的YB-52原型機,可見這時的座艙樣式還採用類似B-47的氣泡式座艙佈局,與後來量產型的B-52區別較大。

圖為XB-52原型機(B-52首架原型機)和B-36轟炸機的合影,這張圖片較為罕見。

1954 年 3 月 18 日,第一架 B-52A(52-0001 號機)被緩緩推出西雅圖工廠。1953 年 6 月 30 日,美空軍總參謀長的南森•特維甯將軍向與會者致詞,他說:“線膛槍曾是過去時代的偉大武器,B-52 就是今日航空時代裡的線膛槍。”注意圖中量產型的B-52A已改為與後來B-52相同的並列式座艙,這是波音公司聽取李梅將軍的要求後,做出的改動。首架B-52A於1955年2月服役,美軍為其取了“同溫層堡壘”這一綽號。

從B-52A開始正式奠定了B-52系列的座艙佈局,B-52A採用6人機組,分別是正、副駕駛員、領航員、雷達操作員、電子戰軍官和尾炮手。座艙整體分上、下兩層,除領航員和雷達導航員位於下層外,其餘人員均位於上層。圖為B-52G 的乘員佈置圖,現役B-52H由於取消了炮手,為5人機組。

圖為2015年6月拍攝的B-52H的駕駛艙,可見儀錶板上保留的大量傳統儀錶,正是這種新老結合,為B-52這員“老將”增添了不少魅力。

圖為2013年8月拍攝的B-52H位於下層座艙的轟炸導航艙,這是導航官和雷達操作官的工位。

圖為B-52早期型的彈射系統示意圖,緊急狀態下,座艙蓋可以被吹掉,正、副駕駛向上彈射;領航員和雷達操作員向下彈射逃生,斜線部分為教員,實戰中不會搭載。

早期型B-52的自衛武器系統主要是位於機尾的四聯裝12.7毫米M3航空機槍,各備彈600發,B-52G之前的B-52尾炮手都需要坐在機尾的炮塔中(G型炮手可以坐在駕駛艙中遙控),他可以利用配備搜索跟蹤雷達的火控系統,自動控制機槍瞄準和開火。圖為B-52D型尾炮塔的結構圖,小圖為B-52D的尾炮塔。

儘管B-52尾炮手的工作環境十分惡劣,但他們在越戰中取得了不俗的戰果,共擊落了2架越共空軍的米格-21戰機,這也使B-52成為了歷史上用機槍擊落敵機的最大戰機。圖為首次擊落米格-21的編號為55-0676的B-52D轟炸機,現陳列在費爾柴爾德空軍基地。小圖為首次取得空戰記錄的B-52尾炮手薩繆爾.特納,他被授予了銀星勳章。

從最後一個型號B-52H開始,B-52將尾炮換裝為一門20毫米M61A1型六管加特林航炮,備彈1200發,炮手可以在前部座艙內進行遙控射擊。1994年,所有仍在役的B-52均將尾炮拆除,只保留了相應的武器介面。

由於B-52系列的服役時間達到了創紀錄的60年,其經歷了從“遠端戰略核轟炸機”到“常規炸彈卡車”,再到“精確制導武器攻擊平臺”的3次重大轉變,所能搭載的彈藥也幾乎涵蓋了整個美空軍武器庫。圖為B-52H剖面圖。

本圖直觀反映了B-52H的載彈量和載彈種類,從無制導航彈到精確制導炸彈、隱身巡航導彈應有盡有,甚至還包括戰術和戰略級核武器。可見其具備較強的作戰靈活性,可根據作戰需要搭載不同種類的彈藥。

圖為2006年,在美軍巴克斯戴爾空軍基地進行武器展示的B-52H轟炸機,位於機體右前方的GBU-28“掩體粉碎機”鑽地彈(重2.3噸,可穿透30米土層或6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十分醒目。

儘管冷戰後期,B-1B超音速轟炸機和B-2隱身轟炸機陸續投入服役,但仍無法撼動B-52系列轟炸機在美國空軍中的主力地位,其參加了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多場局部戰爭,是美空軍現役軍機中“資歷最老”,同時也是服役時間最長的戰機。

B-52首次參戰是在1965年6月開始的“弧光”行動中,弧光(Arc Light)是使用B-52轟炸機執行CAS(近距空中支援)任務的代號,越戰期間最著名的“弧光”任務是在1968年的支援美軍溪山要塞行動。圖為越戰期間,B-52D在密集投彈。

圖為“弧光”行動期間進行編隊投彈的B-52機群。

正是在“弧光”行動期間,“地毯式轟炸”(指像在地板上鋪地毯一樣地使用大量無制導炸彈覆蓋轟炸某一地域,殺傷和摧毀該地域的人員)成為了B-52的代名詞,圖為美軍戰機拍攝的B-52地毯式轟炸的壯觀場面。

圖為B-52地毯式轟炸後,幾乎被炸成月球表面的越共控制區。

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後,隨著精確制導武器技術的發展,B-52與時俱進,從過去的“炸彈卡車”變成了遠端精確制導武器打擊平臺。例如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的首輪空襲中,美軍B-52G機群在伊拉克防空區外發射了35枚AGM-86C遠程巡航導彈,打擊了8個伊軍要害目標。此戰開創了B-52全新作戰方式,後在1998年針對伊拉克的“沙漠之狐”行動和1999年的空襲科索沃行動中,B-52均採用類似戰法。圖為B-52H發射AGM-86C導彈。

一架B-52H最多可以掛載20枚AGM-86C導彈,其中8枚可裝入B-52H彈艙的旋轉式武器掛架,另12枚掛載在翼下。 圖為2014年3月4日,美軍邁諾特空軍基地武器掛載演練中,對旋轉武器掛架的特寫。

AGM-86C巡航導彈採用GPS+慣性複合制導方式,最大射程110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0.7馬赫,可搭載450千克高爆戰鬥部,圓概率誤差小於20米。小圖為AGM-86C命中目標瞬間。

進入21世紀後,B-52的作戰方式又有了新變化,在2001年的阿富汗反恐戰爭中,憑藉最新的GPS衛星制導武器技術,以及新型瞄準吊艙,B-52H可以在塔利班“毒刺”導彈的最大射高外,投放JDAM制導炸彈,支援前線作戰的美軍,與弧光行動時的採用面積轟炸的B-52不同,此時的B-52已能進行精確點狀轟炸,且由於載彈量大,滯空時間長,反倒比F-15E更適合執行CAS任務。

近年來,針對伊朗核問題,作為後備方案,美軍一直在進行打擊伊朗地下核設施的準備,為此波音公司專門研發了名為“巨型鑽地彈”(MOP)的重型炸彈,使用該彈可在穿透61米深的土層後,引爆2.4噸重的高爆戰鬥部摧毀目標。儘管實戰中,美軍可能會使用B-2搭載MOP,但B-52已完成了MOP的空投試驗,可見在需要時,B-52也可執行打擊伊朗核設施任務。

美國女影星赴前線勞軍。

美軍狙擊手。

美軍炮兵在風雪中開火。

美軍噴火坦克突擊。

美軍使用無後坐力炮開火。

美軍士兵搭乘坦克推進。

美軍士兵們在戰地教堂進行禱告。

美軍士兵使用BAR輕機槍依託坦克開火。

美軍士兵在埋設磁性地雷。

美軍士兵在戰場小憩。

美軍士兵在戰鬥間隙大快朵頤。

美軍坦克在田地中推進。

美陸戰隊士兵進行攻堅戰,一旁建築物上可見史達林等領導人的畫像。

美軍裝甲兵乘M4坦克作戰。

仁川登陸彩照。

使用布倫式輕機槍的“聯合國軍”士兵。

土耳其士兵在檢查繳獲的蘇制重機槍。

戰壕中的美軍士兵。

英軍士兵使用“超級巴祖卡”火箭炮。

駐守高地的美軍士兵,一旁是勃朗寧機槍。

(2016-01-26 08:12:00)

【延伸閱讀】老炮兒!B-52戰略轟炸機飛臨朝鮮半島

2016年1月10日,一架美空軍B-52H戰略轟炸機從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起飛,中午前後飛入韓國領空,在首爾以南的烏山空軍基地上空低空飛行,基地各派出一架F-15E戰鬥轟炸機和F-16戰鬥機為其護航,該編隊距朝韓邊界最近時約100公里。駐韓美軍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次飛行任務是“對朝鮮挑釁行為的回應”。

這是B-52最新一次在媒體上露面,本圖集將詳解這種“寶刀未老”的轟炸機的傳奇歷程。

圖為2016年1月10日,B-52H轟炸機在駐韓美軍F-15E和F-16戰機伴飛下,在烏山空軍基地上空編隊飛行。

據美國《軍隊時報》網站6月6日報導,美空軍已將3架B-52H戰略轟炸機部署至英國費爾福德空軍基地,時間為期一個月,期間參加了“波羅的海行動-2015”和“軍刀出擊-2015”等多國軍事演習。這是B-52最新一次在媒體上露面,下面我們將回顧這種“寶刀未老”的轟炸機的傳奇歷程。圖為2015年6月,在英國費爾福德基地降落的B-52H。

B-52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戰末期的1945年6月,當時對日作戰尚未結束,美國陸軍航空隊(美國空軍的前身)就要求開始研發戰後的新一代轟炸機,其性能要強於正在研發、還未首飛的B-36遠端轟炸機(強調跨大西洋戰略轟炸能力),要具備跨洲際戰略轟炸能力,圖為飛行中的B-36轟炸機。

在歷經多輪競爭後,波音公司於1951年2月14日成功獲得了為美國空軍生產13架B-52A轟炸機的訂單。波音公司共製造了2架原型機,第一架代號XB-52,第二架為YB-52。但因首飛前,XB-52遭遇嚴重事故,YB-52成為了第一架首飛的原型機,該機於1952年4月15日完成首飛。 圖為試飛中的YB-52原型機,可見這時的座艙樣式還採用類似B-47的氣泡式座艙佈局,與後來量產型的B-52區別較大。

圖為XB-52原型機(B-52首架原型機)和B-36轟炸機的合影,這張圖片較為罕見。

1954 年 3 月 18 日,第一架 B-52A(52-0001 號機)被緩緩推出西雅圖工廠。1953 年 6 月 30 日,美空軍總參謀長的南森•特維甯將軍向與會者致詞,他說:“線膛槍曾是過去時代的偉大武器,B-52 就是今日航空時代裡的線膛槍。”注意圖中量產型的B-52A已改為與後來B-52相同的並列式座艙,這是波音公司聽取李梅將軍的要求後,做出的改動。首架B-52A於1955年2月服役,美軍為其取了“同溫層堡壘”這一綽號。

從B-52A開始正式奠定了B-52系列的座艙佈局,B-52A採用6人機組,分別是正、副駕駛員、領航員、雷達操作員、電子戰軍官和尾炮手。座艙整體分上、下兩層,除領航員和雷達導航員位於下層外,其餘人員均位於上層。圖為B-52G 的乘員佈置圖,現役B-52H由於取消了炮手,為5人機組。

圖為2015年6月拍攝的B-52H的駕駛艙,可見儀錶板上保留的大量傳統儀錶,正是這種新老結合,為B-52這員“老將”增添了不少魅力。

圖為2013年8月拍攝的B-52H位於下層座艙的轟炸導航艙,這是導航官和雷達操作官的工位。

圖為B-52早期型的彈射系統示意圖,緊急狀態下,座艙蓋可以被吹掉,正、副駕駛向上彈射;領航員和雷達操作員向下彈射逃生,斜線部分為教員,實戰中不會搭載。

早期型B-52的自衛武器系統主要是位於機尾的四聯裝12.7毫米M3航空機槍,各備彈600發,B-52G之前的B-52尾炮手都需要坐在機尾的炮塔中(G型炮手可以坐在駕駛艙中遙控),他可以利用配備搜索跟蹤雷達的火控系統,自動控制機槍瞄準和開火。圖為B-52D型尾炮塔的結構圖,小圖為B-52D的尾炮塔。

儘管B-52尾炮手的工作環境十分惡劣,但他們在越戰中取得了不俗的戰果,共擊落了2架越共空軍的米格-21戰機,這也使B-52成為了歷史上用機槍擊落敵機的最大戰機。圖為首次擊落米格-21的編號為55-0676的B-52D轟炸機,現陳列在費爾柴爾德空軍基地。小圖為首次取得空戰記錄的B-52尾炮手薩繆爾.特納,他被授予了銀星勳章。

從最後一個型號B-52H開始,B-52將尾炮換裝為一門20毫米M61A1型六管加特林航炮,備彈1200發,炮手可以在前部座艙內進行遙控射擊。1994年,所有仍在役的B-52均將尾炮拆除,只保留了相應的武器介面。

由於B-52系列的服役時間達到了創紀錄的60年,其經歷了從“遠端戰略核轟炸機”到“常規炸彈卡車”,再到“精確制導武器攻擊平臺”的3次重大轉變,所能搭載的彈藥也幾乎涵蓋了整個美空軍武器庫。圖為B-52H剖面圖。

本圖直觀反映了B-52H的載彈量和載彈種類,從無制導航彈到精確制導炸彈、隱身巡航導彈應有盡有,甚至還包括戰術和戰略級核武器。可見其具備較強的作戰靈活性,可根據作戰需要搭載不同種類的彈藥。

圖為2006年,在美軍巴克斯戴爾空軍基地進行武器展示的B-52H轟炸機,位於機體右前方的GBU-28“掩體粉碎機”鑽地彈(重2.3噸,可穿透30米土層或6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十分醒目。

儘管冷戰後期,B-1B超音速轟炸機和B-2隱身轟炸機陸續投入服役,但仍無法撼動B-52系列轟炸機在美國空軍中的主力地位,其參加了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多場局部戰爭,是美空軍現役軍機中“資歷最老”,同時也是服役時間最長的戰機。

B-52首次參戰是在1965年6月開始的“弧光”行動中,弧光(Arc Light)是使用B-52轟炸機執行CAS(近距空中支援)任務的代號,越戰期間最著名的“弧光”任務是在1968年的支援美軍溪山要塞行動。圖為越戰期間,B-52D在密集投彈。

圖為“弧光”行動期間進行編隊投彈的B-52機群。

正是在“弧光”行動期間,“地毯式轟炸”(指像在地板上鋪地毯一樣地使用大量無制導炸彈覆蓋轟炸某一地域,殺傷和摧毀該地域的人員)成為了B-52的代名詞,圖為美軍戰機拍攝的B-52地毯式轟炸的壯觀場面。

圖為B-52地毯式轟炸後,幾乎被炸成月球表面的越共控制區。

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後,隨著精確制導武器技術的發展,B-52與時俱進,從過去的“炸彈卡車”變成了遠端精確制導武器打擊平臺。例如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的首輪空襲中,美軍B-52G機群在伊拉克防空區外發射了35枚AGM-86C遠程巡航導彈,打擊了8個伊軍要害目標。此戰開創了B-52全新作戰方式,後在1998年針對伊拉克的“沙漠之狐”行動和1999年的空襲科索沃行動中,B-52均採用類似戰法。圖為B-52H發射AGM-86C導彈。

一架B-52H最多可以掛載20枚AGM-86C導彈,其中8枚可裝入B-52H彈艙的旋轉式武器掛架,另12枚掛載在翼下。 圖為2014年3月4日,美軍邁諾特空軍基地武器掛載演練中,對旋轉武器掛架的特寫。

AGM-86C巡航導彈採用GPS+慣性複合制導方式,最大射程110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0.7馬赫,可搭載450千克高爆戰鬥部,圓概率誤差小於20米。小圖為AGM-86C命中目標瞬間。

進入21世紀後,B-52的作戰方式又有了新變化,在2001年的阿富汗反恐戰爭中,憑藉最新的GPS衛星制導武器技術,以及新型瞄準吊艙,B-52H可以在塔利班“毒刺”導彈的最大射高外,投放JDAM制導炸彈,支援前線作戰的美軍,與弧光行動時的採用面積轟炸的B-52不同,此時的B-52已能進行精確點狀轟炸,且由於載彈量大,滯空時間長,反倒比F-15E更適合執行CAS任務。

近年來,針對伊朗核問題,作為後備方案,美軍一直在進行打擊伊朗地下核設施的準備,為此波音公司專門研發了名為“巨型鑽地彈”(MOP)的重型炸彈,使用該彈可在穿透61米深的土層後,引爆2.4噸重的高爆戰鬥部摧毀目標。儘管實戰中,美軍可能會使用B-2搭載MOP,但B-52已完成了MOP的空投試驗,可見在需要時,B-52也可執行打擊伊朗核設施任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