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自動駕駛環境感知技術,90%的利潤在後市場產品中

據CNBC網站北京時間9月18日報導, 在美國匹茲堡蓬勃發展的自動駕駛汽車市場, 一場人才爭奪戰正在上演。 這場爭奪戰首先由Uber發起, 現在又有福特汽車旗下Argo AI、創業公司Aurora Innovation加入。 面對如此巨大的人才需求, 匹茲堡知名研究機構——卡耐基梅隆大學(CMU)——成為了香餑餑。 該校電腦視覺專業畢業生能夠拿到20萬美元薪酬。 自動駕駛汽車競爭的效應之一就是掌握了機器人工程技能的人的薪酬大幅提升, 除了Uber、Argo以及Aurora外, 匹茲堡還有第四家自動駕駛汽車公司, 這家公司尚未公開討論過他們的業務。 現在感覺匹茲堡非常像一個淘金熱城鎮。

點評:人的需求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自動駕駛人才就更不用說了, 要的基本就是兩件事情:一是能夠改變世界的機會, 二就是錢。 雖然並非每個人都是唯利是圖, 也不用把每個人都想得太過純粹。 但那些沒有把無人車作為核心業務的公司,

即便現在競爭到了人才, 也將留不住人, 因為它既不能滿足人才錢的欲望, 也沒法滿足他們讓車上路的欲望。

2

當前, 提到自動駕駛汽車環境感知技術, 很多人會首先想到雷射雷達。 的確, 相較於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車載感測器, 雷射雷達具有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優勢, 但這種技術也有其無法忽略的缺點——成本高, 因此, 在已有雷射雷達方案之餘, 如何找到一種成本更低的環境感知解決辦法成了很多企業關心的問題。 針對這個難題, 在日前召開的第四屆APEC車聯網研討會上, 來自中國工程院的高文院士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視覺導航。 在他看來, 不管企業如何優化雷射雷達成本, 要想把其價格降至譬如1000美元甚至更低,

都面臨較大的挑戰。 比較而言, 以“攝像頭+軟體”的視覺導航技術, 更容易達到。

點評:話說雷射雷達是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 雷射雷達的演算法相當於自動駕駛汽車的小腦。 未來自動駕駛的技術路線肯定是多感測器的融合, 就像人一樣,

各個器官一個都不能少。 雷射雷達, 視覺導航技術, 毫米波雷達, 超聲波雷達, 攝像頭, 各種感測器的合理組合使用, 讓自動駕駛汽車的各個器官發揮最大效率運用, 減少技術上的浪費, 通過合理的方案組合, 降低自動駕駛汽車的製造成本。

3

眾多汽車品牌和供應商在法蘭克福車展上都展示了自動駕駛技術及應用。 大陸集團和博世集團表示看好自己駕駛技術的前景。 大陸集團表示2025年自動駕駛技術的市場將會達到300億歐元。 博世集團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業務增長強勁, 到2019年博世駕駛輔助系統預計將有超過20億歐元的銷售額。 此外博世還將投資10億歐元在德國累斯頓新建工廠, 用於生產汽車自動、互聯技術的晶片。

點評:軟體是自動駕駛技術的關鍵驅動力量, 複雜的軟體將很快會成為車輛標配。 另外, 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對 AI 系統進行驗證。 博世在過去兩三年裡招聘了大量有 AI 背景的研發人員, 這可能是博世業務強勁的原因, 不過目前招聘 AI 專家並不容易, 由於整個行業都在搶人,業內的 AI 人才處於嚴重短缺。

行業熱點

新能源汽車這個詞已經不為人所陌生,從新能源汽車的分類上,主要分為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完全使用電能發動,混合動力汽車則為燃料與電能兼用。相對于燃油車來說,純電動汽車有幾個弊端:續航能力不足、充電時間長。如果使用家用220V電源,充電時長達24小時以上,即使擁有超級充電站的特斯拉也需要40分鐘才能充滿。新能源汽車缺乏燃油車快速補充能源動力的特點,因此充電設施的建設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至關重要的一環。

自《關於加快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發佈以後,各地紛紛加大投入力度建設充電樁,充電樁業務企業也紛紛宣佈將在北上廣佈局數萬充電樁,這也給汽車服務行業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新能源汽車與燃油汽車除了在續航能力、能源動力上有所差異,在零部件構成方面也大有不同,比如電動車動力驅動裝置與普通汽油車的區別,傳統蓄電池和燃料電池的區別。隨著國家鼓勵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在快速發展同時也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入局,帶動了上游鋰電池產業的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蓄電池行業迎來新一輪的發展契機。

此外,新能源汽車中逐步增加智慧硬體的使用,其專業工具屬性和可操作性的屬性發生改變,因此新能源車的後續維護維修非常專業。維修人員如果沒有經過培訓貿然上崗,將會直接帶來眾多問題。對於整車廠商來說,他們更願意與有較強實力的獨立維修廠及協力廠商維修連鎖合作,拓寬售後授權管道,從而保證新能源汽車售後的服務水準。無論是政策的支持,還是技術的創新,新能源汽車的最終使用者是車主,如何提高新能源車的保養維修服務是後市場未來要攻破的關鍵環節。

由於整個行業都在搶人,業內的 AI 人才處於嚴重短缺。

行業熱點

新能源汽車這個詞已經不為人所陌生,從新能源汽車的分類上,主要分為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完全使用電能發動,混合動力汽車則為燃料與電能兼用。相對于燃油車來說,純電動汽車有幾個弊端:續航能力不足、充電時間長。如果使用家用220V電源,充電時長達24小時以上,即使擁有超級充電站的特斯拉也需要40分鐘才能充滿。新能源汽車缺乏燃油車快速補充能源動力的特點,因此充電設施的建設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至關重要的一環。

自《關於加快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發佈以後,各地紛紛加大投入力度建設充電樁,充電樁業務企業也紛紛宣佈將在北上廣佈局數萬充電樁,這也給汽車服務行業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新能源汽車與燃油汽車除了在續航能力、能源動力上有所差異,在零部件構成方面也大有不同,比如電動車動力驅動裝置與普通汽油車的區別,傳統蓄電池和燃料電池的區別。隨著國家鼓勵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在快速發展同時也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入局,帶動了上游鋰電池產業的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蓄電池行業迎來新一輪的發展契機。

此外,新能源汽車中逐步增加智慧硬體的使用,其專業工具屬性和可操作性的屬性發生改變,因此新能源車的後續維護維修非常專業。維修人員如果沒有經過培訓貿然上崗,將會直接帶來眾多問題。對於整車廠商來說,他們更願意與有較強實力的獨立維修廠及協力廠商維修連鎖合作,拓寬售後授權管道,從而保證新能源汽車售後的服務水準。無論是政策的支持,還是技術的創新,新能源汽車的最終使用者是車主,如何提高新能源車的保養維修服務是後市場未來要攻破的關鍵環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