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顛覆常識:恐龍雄性和雌性區分不是看性☆禁☆器官

數十年來, 在恐龍研究中存在這樣一個理論:某些恐龍可以根據骨骼形狀來確定其性別。 近日,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的一位古生物學家對這一理論提出了質疑。

喬丹馬倫博士是該博物館的恐龍專家, 他認為, 這些恐龍骨骼化石上的差別證據並沒有充分的說服力, 因此, 現在或許是時候“重寫教科書”了。 他的報告發表在線上期刊《古生物學》上, 關注的焦點是兩性異形——一個物種的雄性和雌性可以根據性器官之外的生理特徵來進行區分——的生物學原理。

“我並沒有說恐龍不是兩性異形, 而是說沒有證據顯示它們是兩性異形。

事情尚未有定論, ”喬丹馬倫說道。 馬倫對以往有關恐龍兩性異形的研究結果進行了分析, 然後做出了這一判斷。 他解釋道, 問題在於, 這些研究中有一些隻依賴很少量的樣本, 更重要的是, 他們並沒有合理地分析統計資料, 從而得出了站不住腳的結論。

“本質上, 如果你回顧並重新分析這些研究的原始資料, 利用混合模型等合適的統計檢驗, 你會發現並不存在兩性異形, ”馬倫解釋道, “儘管有其他人已經對恐龍化石中的兩性異形證據提出過質疑, 但這是第一篇發表出來表明這一情況的報告。 ”

喬丹馬倫回顧了9個物種的資料, 包括角龍類、劍龍類和食肉恐龍等。 其中一些資料來自1976年一篇有重大影響的論文,

文中對大約20件安氏原角龍(學名:Protoceratops andrewsi)標本進行了兩性異形區分。 該文作者分析稱, 雄性安氏原角龍與雌性的區別在於, 它們具有更寬的頭盾, 鼻子上的突起也更大。 儘管該研究採用了較大的樣本量, 但馬倫對資料進行重新檢驗後發現, 根據骨骼形狀將這些標本分為兩組的證據並不充分。

馬倫指出, 的確有一些區分恐龍雄性和雌性的方法, 但截至目前, 這類資料都十分零散, 而且無法提供這些恐龍內部解剖結構是否存在差異的資訊。 “有一些方法可以確定雌性個體的性別, 比如, 一些化石中, 恐龍蛋就保存在恐龍體內, ”馬倫解釋道。

馬倫還指出, 研究者可以尋找恐龍化石中的髓質骨。 這是一塊海綿狀的骨頭,

位於產卵雌性恐龍的長骨中。 該組織富含鈣質, 能為蛋殼的生成貯存原料。 今天的鳥類也具有髓質骨。

“我們要做的, 就是分析那些能夠確定鑒別為雌性的恐龍化石, 如果你能分析足夠數量的樣本, 那你就能說, 這就是我們所認為的雌性恐龍應該的模樣。 然後, 在對剩餘樣本的研究中, 我們可以比較哪些與已知雌性恐龍化石比較像, 哪些不像, 不像的那些就應該是雄性恐龍的化石, ”馬倫說道。

馬倫還表示, 如果兩性異形確實存在於某些恐龍物種中, 他並不感到奇怪, 因為在現生的許多動物身上都可以看到這種現象, 比如鳥類和鱷魚, 這兩者是最接近恐龍的現生動物。 舉例來說, 雄性鱷魚要比雌性大得多, 而鳥類中的兩性異形則更加明顯,

雄孔雀長著巨大的豔麗尾羽, 而雌孔雀則樸實無華得多。

古生物學家面臨的挑戰在於找到足夠數量屬於某個恐龍物種的化石, 並且這些恐龍應當處於相似的年齡階段, 從而才能進行合理的統計分析。 正如馬倫所指出的, 目前的研究都在這方面有很大不足。

“我在這篇論文中想要表達的是, 如果我們想要獲得恐龍兩性異形問題的答案, 那利用傳統的方法將會非常困難, ”馬倫解釋道, “我們還需要繼續搜尋。 ”

文章出處:新浪科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