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金華山探秘 ⑦︱金華市區僅存的古代書院 朱熹曾來此講學

【編者按】金華山除了有雙龍洞、黃大仙祖宮、尖峰山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景點, 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境”, 他們或許是一處古宅, 深藏于山林之中, 或許是一種生活, 惻隱於市井之內, 金華山的故事還有太多太多, 你沒有聽過。 浙江新聞用戶端《金華山探秘》帶你一起重新發現金華山。

鹿田村是金華山半山腰上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山村, 村子的一個僻靜角落, 坐落著一座白牆黑瓦小庭院, 它就是歷史上有著“八婺儒宗”之名的鹿田書院, 也是目前金華市區僅存的古代書院。

9月27日上午, 伴隨著朗朗的誦讀聲和敲鐘聲, 沉寂了多年的書院迎來重光, 並舉行祭孔典禮。

活動邀請到了北京拓維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王毅先生, 北京大學書畫研究院研究員沈保華先生, 山東孔子學會、北京香山書院著名書畫家張彥玲女士, 以及金華市機關多個部門領導, 共同見證鹿田書院重見天光的重要時刻。

一個小小的書院為何引起如此重視?被稱為“八婺儒宗”的它在金華文化史上地位如何?本期《金華山探秘》, 我們就來講講這個神秘的書院。

有著“八婺儒宗”之名的古代書院, 朱熹曾來此講學

修葺一新的鹿田書院為院落式建築群體, 占地面積792平方米。 沿中軸線第一進為大門, 第二進穿廊, 第三進為正廳(樓屋), 面闊均為三開間, 每進兩側各置廂房7間(樓屋)。

看似普通的院落, 在金華儒學發展史上卻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瞭解, 鹿田書院始建于宋, 修復於清, 原址為鹿田寺,

以玉女驅鹿耕田得名。

朱熹算是在鹿田書院講學人中最有名氣的, 他的“公開課”曾吸引了許多書生, 座無虛席。

書院曾毀損,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金華八縣名流複建鹿田書院, 內供奉金華“七賢”, 並由金華太守繼良題額“八婺儒宗”。

鹿田書院是金華“小鄒魯”文化的重要歷史遺跡,

上世紀30年代, 著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還將其編入中國營造學社《建築設計參考圖集》一書的第八集和第九集。

鹿田書院四周群山環抱, 景色秀麗。 古代文人墨客游此, 題詠頗多。 宋代潘良貴曾讚賞:“自是評吾鄉山水以此為第一。 ”南宋謝翱在該地寫有《聽雨記》。 南宋方鳳、元代許謙、吳師道、戴良、葉謹翁, 明代王思任, 清代王崇炳、鄭鶴齡等均有題詩。

將在婺文化的傳承中發揮重要作用

鹿田書院是金華市區現存僅有的一座古代書院,也是浙江省保存最完整的書院之一,1997年評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要說鹿田書院的文物價值,並不在建築上,更在其體現的學術精神上。

金華市政協文史委主任吳遠龍認為,作為江南鄒魯之地,金華歷來崇文重教,呂祖謙、陳亮、唐中友、宋濂、方鳳、方孝儒及“北山四先生”等均興辦過書院,共同推動了婺文化的傳承發展。

“書院之興盛是金華文化之厚重的重要表徵之一,這也是我們保持足夠的文化自信的重要源頭。”

金華山文化研究院院長施懷德則認為,沉寂多年的鹿田書院得以恢復原貌,重見天光,進一步確立了金華山“三源匯流、五聖鼎力”的文化定位,凸顯金華山儒釋道三教和會之文化氣象,豐富了金華山的內涵,期待它在傳承婺州文化、促進小鄒魯文化以及金華山國際研學游文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將在婺文化的傳承中發揮重要作用

鹿田書院是金華市區現存僅有的一座古代書院,也是浙江省保存最完整的書院之一,1997年評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要說鹿田書院的文物價值,並不在建築上,更在其體現的學術精神上。

金華市政協文史委主任吳遠龍認為,作為江南鄒魯之地,金華歷來崇文重教,呂祖謙、陳亮、唐中友、宋濂、方鳳、方孝儒及“北山四先生”等均興辦過書院,共同推動了婺文化的傳承發展。

“書院之興盛是金華文化之厚重的重要表徵之一,這也是我們保持足夠的文化自信的重要源頭。”

金華山文化研究院院長施懷德則認為,沉寂多年的鹿田書院得以恢復原貌,重見天光,進一步確立了金華山“三源匯流、五聖鼎力”的文化定位,凸顯金華山儒釋道三教和會之文化氣象,豐富了金華山的內涵,期待它在傳承婺州文化、促進小鄒魯文化以及金華山國際研學游文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