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極簡育兒: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請教會他這些

絕大部分家長談到“自我保護”的第一反應是:我該怎麼保護好孩子, 我要怎麼幫助他才能讓他不受傷害?其實對於孩子來說, 最重要的是學會自我保護, 就是說, 讓孩子自己保護自己。

一、一個人要想在這個社會上生存, 必須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

很多家長總是認為孩子太小了, 不能保護他自己, 需要成年人去保護。 從大事說是這樣, 但是從個人本能來講, 就不是這樣的了。 自我保護, 是在社會中生存的個體生命的最基本能力。 舉個簡單的例子:別人推你一把, 把你推倒了, 你站不起來, 不知道怎麼樣站, 這就是你沒有自我保護的能力。 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怎麼生存呢?我在幼稚園工作了幾十年, 最近十年的孩子基本上是不具備這個能力的。 我們總是認為孩子小, 他摔倒了我去把他拉起來;他不知道這個板凳會擋著他, 我去把板凳挪開;其實不是這樣的,

要讓孩子知道前面有障礙物時要繞開或者跨過這個障礙, 這樣才能保護自己, 這就是一種條件反射, 自我保護能力的條件反射。 這種條件反射是所有動物都具備的, 包括我們人類。 為什麼現在孩子的表現會差了呢?其實這和我們教養孩子的方式息息相關。

20年前, 我工作的幼稚園裡沒有發生過一起骨折事件;但是最近10年, 幾乎年年都有, 甚至有的幼稚園月月都有,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大家回憶一下, 自己小時候摔跟頭的時候, 第一反應是什麼?一定是雙手扶地對吧。 絕對不會是摔個大馬趴, 手也不扶, 頭朝下就栽地上去了。 為什麼現在這些孩子不會做這樣的動作?就是因為在孩子1歲左右學走路的時候家長們過度保護。

擔心孩子摔折了腿、胳膊, 摔傷了, 不敢讓孩子自己去走, 家長總在後面護著或在前面擋著, 用什麼東西拽著孩子, 還有的家長用學步車圈著孩子。

孩子在學走路的時候沒有把人摔跟頭時雙手扶地的保護本能激發出來, 過了這個階段以後,

這個本能就已經在他身上消失了。 等他兩三歲以後, 你放手讓他走, 他走不穩、不會繞障礙物, 摔跟頭的時候, 就臉沖下直撲撲地趴下去了, 結果不是把臉給刮了就是把胳膊肘摔傷了。 現在孩子容易骨折的另一個原因是運動能力差、骨骼品質低。 雖然不缺鈣, 但是運動少、太陽曬得少, 所以骨頭不夠結實, 稍微摔一下、碰一下就骨折。

所以, 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應該是先天具備的, 是人的本能。 我想跟家長們說, 當你認為孩子爬高上低很危險, 當你看到孩子在做一個很危險的動作時, 你一定要冷靜, 千萬千萬不要大聲嚷嚷, 不要嚇著孩子, 更不要緊張, 你要相信孩子這個時候是具備保護自己的能力和意識的。 如果你大聲一喊,

孩子受到驚嚇, 他的注意力已經不集中在那個地方, 他當時哪怕剛激發出來了一點點的自我保護的本能也被你嚇回去了, 這個時候反而是最危險的。 這你可以悄悄地走過去, 把他抱下來, 然後你再告訴他這個地方危險。 這樣你既不會驚到他、也不會嚇著她, 也不會把他自我保護的本能給嚇回去。

二、我們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最重要的是授之以漁, 而不是授之以魚

前面我們談了消極保護帶來的一些後果, 你們應該很清楚自己的孩子目前的表現。 很多沒有自我保護意識的孩子, 椅子在眼前, 旁邊有個桌子, 在他眼裡就像沒看見一樣, 該撞撞、該碰碰、該被絆倒依然會被絆倒, 就算你喊他兩嗓子他該絆的還得絆。 建議家長從現在開始,一定要重視對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

一般情況下,3歲以後,人從母體帶來的本能反應基本上已經全部消失了,我們做什麼,都是在後天教他去學習這些行為。如果再大一點再去培養,可能會比現在更難。有些問題甚至會影響到孩子一生,讓他一生都沒有安全感,都沒有自我保護的能力。現在常聽說校園霸淩事件,那些老被欺負的孩子,一定跟他的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或處事模式息息相關。

三、怎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1.加強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實際上就是體能鍛煉。我們每天都應該帶著孩子做一些有挑戰性的運動,散步不叫運動,一定是有挑戰性的。但是選擇的運動項目的難度應該是讓孩子蹦蹦高就能夠得著,太難了孩子也不願意做,難以堅持。三四歲的孩子,跑、跳、鑽、爬都是沒有問題的。有些商場裡有攀岩、跨越障礙物或走平衡木(窄一點的平衡木,不是現在公園裡的那種挺寬的兩個腳都能站上去的那種)等設施,都可以讓孩子去嘗試。

還可以踢球、跳繩或走馬路牙子。很多家長覺得走馬路牙子不安全,怕他摔倒,實際上這是最好的感覺統合訓練的方法。很多社區裡都有滑滑梯等小型兒童運動器械,建議家長帶孩子滑滑梯的時候,只要保證孩子的安全,不用管他是怎麼玩的,但每次必須要玩20次以上,才能起到鍛煉作用。現在大家常說感覺統合訓練、培養平衡感,滑滑梯就是很好的訓練方式。

還有拍皮球、踢球,建議爸爸們多帶孩子出去踢球,讓孩子盡情地跑,這種大運動就是培養孩子的大肢體平衡能力。如果大運動做不好,精細運動做好的可能性也不大。踢球的場地比較大,容易摔跟頭,如果孩子摔了個大馬趴,不知道雙手去扶地,家長應該等孩子自己爬起來以後告訴他摔倒了雙手扶地,最好給他示範一下雙手扶地是怎麼個扶法,然後再讓他自己做一遍,這樣孩子才能理解自己應該怎麼做。多做一些大運動類遊戲,培養孩子的平衡能力、培養孩子的本能。

2.利用情境來教育孩子

6歲之前的孩子,你跟他講道理,枯燥地告訴他應該怎麼做,他一般是聽不進去的。最好是找一些有情境的東西或者讓孩子親自體驗一次。只有讓孩子感同身受滴體驗危險帶來的後果,他們才會記住。比如說我們帶孩子逛公園的時候,你藏起來,然後觀察孩子怎麼辦。有的孩子會哭,有的孩子會自己到處跑著去找,有的孩子可能會大聲喊,還有的孩子可能會去找路人求助。等孩子轉了一圈找不到你的時候,你再告訴他應該怎麼做,這種時候孩子就會記住了,因為他“丟”了一次。我們都知道:你聽來的可能你記住了,你看到的可能你知道了,但是你做過了這個技能就長到你身上了。尤其是這個學齡前的孩子。建議家長們可以做一些這樣的嘗試。還可以給孩子們看一些類似的視頻,拐賣呀、安全事故呀、火災事故呀的一些視頻資料及圖書,都可以給孩子看,一邊看一邊跟聲情並茂地去講解,他才能感同身受地去體會。現在最大的安全隱患就是兒童拐賣問題。家長們一定要給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拐賣的新聞視頻也挺多,可以拿來和孩子一起看一看。然後讓孩子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聽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講話、不吃陌生人的東西。

家長們要給孩子看一些自我保護主題的故事、圖書、視頻、動畫片,主題都是孩子如何自己保護自己的,讓孩子有信心,一旦沒有大人的時候我也可以自己保護好自己,這樣對孩子安全感的培養更有益。你可以自己試一下,假裝哪天出去把孩子自己關在家裡,中途悄悄地返回來敲門,別說話。絕大多數孩子的第一反應就是立刻跑去開門。還有你跟孩子說爸爸媽媽不在家時電話響了不許接,然後你也試著打一次,孩子肯定第一時間就去接電話,90%以上的孩子都會這樣。不管你怎麼教他,因為他不知道後果,所以他肯定就記不住。只要有這個情境發生,他立刻要按照自己下意識的行為去做。

在這裡我也建議家長們,現在的孩子小,千萬不要把孩子自己關在家裡或者把他託付給你認為你信任的熟人,一定不能,除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其他人都不建議託付。80%以上被性侵兒童的施暴者都是他身邊的熟人或親戚,有的是學校老師、有的是叔叔、姑姑,還有一部分就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對待這些人,孩子是不防範的。而且幼年期的孩子不知道性侵是怎麼回事,不知道這件事是對他有傷害的。

美國的一個心理學雜誌曾經報導過,被性侵的兒童裡,女孩占絕大多數,男孩的比例現在也很高,但相比女孩還是要少一些。女孩當中60%的性侵行為發生在4-5歲期間,也就是說,在14歲以下被性侵的兒童當中,發生率最高的是在4-5歲這個階段。所以家長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孩子,這些方面是他不能自我保護的。家長一定切記,不要輕易把孩子託付給別人,也不要把孩子自己關在家裡。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孩子不受傷害。

3.全家人共同制定一個《家庭安全公約》

為什麼這麼看重這個?因為這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你會覺得他不願意被你管,但等孩子到了3歲半或4歲往後,他是特別願意你給他一個約定的,他會特別願意自己給自己定個約法三章,也特別願意給家長們定規矩。這個時期是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候孩子特別願意被人管,也願意去管別人。建議帶著孩子制定一個《家庭安全公約》,全家人一起執行,家長一定要起到榜樣作用,因為安全沒有小事。

這裡我們也做了一個安全公約的範本分享給大家,你們可以根據自己家裡的情況或孩子的具體情況來制定一個類似的安全公約。

一、孩子能夠熟練說出父母的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

二、不跟陌生人講話,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

三,當陌生人跟自己說話時要大聲說我不認識你,請你走開。

四、未經大人允許不給陌生人開門,大人不在家的時候不接電話、不開門。

五、在公共場所不離開家長單獨活動。

六、不允許陌生人觸摸自己的身體。我們常跟孩子時候不要讓陌生人觸摸自己的隱私部位。但是對於孩子現在來說,我建議家長要告訴孩子不要讓陌生人接觸自己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不允許陌生人靠近,除了醫生看病的時候或者自己的爸爸媽媽給自己洗澡的時候——這一點,對於男孩和女孩一樣重要。

七、在運動的時候要會自己保護自己,這一點前面我已經詳細講過,就不再重複了。另外,也不要給別人造成危險。要自己保護自己,還要會保護別人的安全。

八、自覺遵守公共場所,包括各種安全規則和交通規則。

九、危險的時候要知道大聲呼救找員警、找保安,走失了要在人多的地方等待家長。大一點的孩子,要讓他知道110、120和119等求助電話。

十、教會孩子一些防災的常識,比如防火、防水、防電、防震,等等。現在媒體很發達,互聯網上這些東西都有,家長可以找到相關的視頻跟孩子一起看。因為我們的孩子很小,你不要教他怎樣去救別人,就教他保護自己,會求助別人保護自己,就可以了。

十一、八九歲之前的孩子不可以把他一個人鎖在家裡。或者交給你認為的熟人照看,一定要自己帶或者是由自己的父母幫忙照看。這一點希望家長們記住。

十二、成年人不會像比自己弱小的人求助。現在一些騙子會假裝自己很可憐,向小孩子求助。家長們可以告訴孩子:“你太小了,你不具備幫助別人的能力,你可以不理他。比如他問你什麼地方在哪裡,你只給他指一下就行啦,千萬切記,不能帶他去。”

最後補充一點,會有一些媽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在懷孕前期產生不想要這個孩子的情緒,糾結了一番之後又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讓你把這個孩子生了下來。我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是全心全意要把孩子撫養好的,但是懷孕期在母體經歷過這樣的過程的人,長大了以後有相當大概率會安全感極其的不足、膽子極其的小、自我保護能力極其的差。他從母體裡帶來的這種被遺棄、被拋棄的情緒會讓他在內心裡潛在地求關注、求保護。這種人往往也是校園霸淩事件中被欺負的那一方。所以,如果是有這樣懷孕經歷的家長,建議你們在孩子的幼年期更要重視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更要多給他一些自信,多讓他做事,讓他在摔摔打打中成長。

建議家長從現在開始,一定要重視對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

一般情況下,3歲以後,人從母體帶來的本能反應基本上已經全部消失了,我們做什麼,都是在後天教他去學習這些行為。如果再大一點再去培養,可能會比現在更難。有些問題甚至會影響到孩子一生,讓他一生都沒有安全感,都沒有自我保護的能力。現在常聽說校園霸淩事件,那些老被欺負的孩子,一定跟他的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或處事模式息息相關。

三、怎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1.加強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實際上就是體能鍛煉。我們每天都應該帶著孩子做一些有挑戰性的運動,散步不叫運動,一定是有挑戰性的。但是選擇的運動項目的難度應該是讓孩子蹦蹦高就能夠得著,太難了孩子也不願意做,難以堅持。三四歲的孩子,跑、跳、鑽、爬都是沒有問題的。有些商場裡有攀岩、跨越障礙物或走平衡木(窄一點的平衡木,不是現在公園裡的那種挺寬的兩個腳都能站上去的那種)等設施,都可以讓孩子去嘗試。

還可以踢球、跳繩或走馬路牙子。很多家長覺得走馬路牙子不安全,怕他摔倒,實際上這是最好的感覺統合訓練的方法。很多社區裡都有滑滑梯等小型兒童運動器械,建議家長帶孩子滑滑梯的時候,只要保證孩子的安全,不用管他是怎麼玩的,但每次必須要玩20次以上,才能起到鍛煉作用。現在大家常說感覺統合訓練、培養平衡感,滑滑梯就是很好的訓練方式。

還有拍皮球、踢球,建議爸爸們多帶孩子出去踢球,讓孩子盡情地跑,這種大運動就是培養孩子的大肢體平衡能力。如果大運動做不好,精細運動做好的可能性也不大。踢球的場地比較大,容易摔跟頭,如果孩子摔了個大馬趴,不知道雙手去扶地,家長應該等孩子自己爬起來以後告訴他摔倒了雙手扶地,最好給他示範一下雙手扶地是怎麼個扶法,然後再讓他自己做一遍,這樣孩子才能理解自己應該怎麼做。多做一些大運動類遊戲,培養孩子的平衡能力、培養孩子的本能。

2.利用情境來教育孩子

6歲之前的孩子,你跟他講道理,枯燥地告訴他應該怎麼做,他一般是聽不進去的。最好是找一些有情境的東西或者讓孩子親自體驗一次。只有讓孩子感同身受滴體驗危險帶來的後果,他們才會記住。比如說我們帶孩子逛公園的時候,你藏起來,然後觀察孩子怎麼辦。有的孩子會哭,有的孩子會自己到處跑著去找,有的孩子可能會大聲喊,還有的孩子可能會去找路人求助。等孩子轉了一圈找不到你的時候,你再告訴他應該怎麼做,這種時候孩子就會記住了,因為他“丟”了一次。我們都知道:你聽來的可能你記住了,你看到的可能你知道了,但是你做過了這個技能就長到你身上了。尤其是這個學齡前的孩子。建議家長們可以做一些這樣的嘗試。還可以給孩子們看一些類似的視頻,拐賣呀、安全事故呀、火災事故呀的一些視頻資料及圖書,都可以給孩子看,一邊看一邊跟聲情並茂地去講解,他才能感同身受地去體會。現在最大的安全隱患就是兒童拐賣問題。家長們一定要給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拐賣的新聞視頻也挺多,可以拿來和孩子一起看一看。然後讓孩子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聽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講話、不吃陌生人的東西。

家長們要給孩子看一些自我保護主題的故事、圖書、視頻、動畫片,主題都是孩子如何自己保護自己的,讓孩子有信心,一旦沒有大人的時候我也可以自己保護好自己,這樣對孩子安全感的培養更有益。你可以自己試一下,假裝哪天出去把孩子自己關在家裡,中途悄悄地返回來敲門,別說話。絕大多數孩子的第一反應就是立刻跑去開門。還有你跟孩子說爸爸媽媽不在家時電話響了不許接,然後你也試著打一次,孩子肯定第一時間就去接電話,90%以上的孩子都會這樣。不管你怎麼教他,因為他不知道後果,所以他肯定就記不住。只要有這個情境發生,他立刻要按照自己下意識的行為去做。

在這裡我也建議家長們,現在的孩子小,千萬不要把孩子自己關在家裡或者把他託付給你認為你信任的熟人,一定不能,除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其他人都不建議託付。80%以上被性侵兒童的施暴者都是他身邊的熟人或親戚,有的是學校老師、有的是叔叔、姑姑,還有一部分就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對待這些人,孩子是不防範的。而且幼年期的孩子不知道性侵是怎麼回事,不知道這件事是對他有傷害的。

美國的一個心理學雜誌曾經報導過,被性侵的兒童裡,女孩占絕大多數,男孩的比例現在也很高,但相比女孩還是要少一些。女孩當中60%的性侵行為發生在4-5歲期間,也就是說,在14歲以下被性侵的兒童當中,發生率最高的是在4-5歲這個階段。所以家長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孩子,這些方面是他不能自我保護的。家長一定切記,不要輕易把孩子託付給別人,也不要把孩子自己關在家裡。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孩子不受傷害。

3.全家人共同制定一個《家庭安全公約》

為什麼這麼看重這個?因為這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你會覺得他不願意被你管,但等孩子到了3歲半或4歲往後,他是特別願意你給他一個約定的,他會特別願意自己給自己定個約法三章,也特別願意給家長們定規矩。這個時期是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候孩子特別願意被人管,也願意去管別人。建議帶著孩子制定一個《家庭安全公約》,全家人一起執行,家長一定要起到榜樣作用,因為安全沒有小事。

這裡我們也做了一個安全公約的範本分享給大家,你們可以根據自己家裡的情況或孩子的具體情況來制定一個類似的安全公約。

一、孩子能夠熟練說出父母的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

二、不跟陌生人講話,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

三,當陌生人跟自己說話時要大聲說我不認識你,請你走開。

四、未經大人允許不給陌生人開門,大人不在家的時候不接電話、不開門。

五、在公共場所不離開家長單獨活動。

六、不允許陌生人觸摸自己的身體。我們常跟孩子時候不要讓陌生人觸摸自己的隱私部位。但是對於孩子現在來說,我建議家長要告訴孩子不要讓陌生人接觸自己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不允許陌生人靠近,除了醫生看病的時候或者自己的爸爸媽媽給自己洗澡的時候——這一點,對於男孩和女孩一樣重要。

七、在運動的時候要會自己保護自己,這一點前面我已經詳細講過,就不再重複了。另外,也不要給別人造成危險。要自己保護自己,還要會保護別人的安全。

八、自覺遵守公共場所,包括各種安全規則和交通規則。

九、危險的時候要知道大聲呼救找員警、找保安,走失了要在人多的地方等待家長。大一點的孩子,要讓他知道110、120和119等求助電話。

十、教會孩子一些防災的常識,比如防火、防水、防電、防震,等等。現在媒體很發達,互聯網上這些東西都有,家長可以找到相關的視頻跟孩子一起看。因為我們的孩子很小,你不要教他怎樣去救別人,就教他保護自己,會求助別人保護自己,就可以了。

十一、八九歲之前的孩子不可以把他一個人鎖在家裡。或者交給你認為的熟人照看,一定要自己帶或者是由自己的父母幫忙照看。這一點希望家長們記住。

十二、成年人不會像比自己弱小的人求助。現在一些騙子會假裝自己很可憐,向小孩子求助。家長們可以告訴孩子:“你太小了,你不具備幫助別人的能力,你可以不理他。比如他問你什麼地方在哪裡,你只給他指一下就行啦,千萬切記,不能帶他去。”

最後補充一點,會有一些媽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在懷孕前期產生不想要這個孩子的情緒,糾結了一番之後又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讓你把這個孩子生了下來。我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是全心全意要把孩子撫養好的,但是懷孕期在母體經歷過這樣的過程的人,長大了以後有相當大概率會安全感極其的不足、膽子極其的小、自我保護能力極其的差。他從母體裡帶來的這種被遺棄、被拋棄的情緒會讓他在內心裡潛在地求關注、求保護。這種人往往也是校園霸淩事件中被欺負的那一方。所以,如果是有這樣懷孕經歷的家長,建議你們在孩子的幼年期更要重視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更要多給他一些自信,多讓他做事,讓他在摔摔打打中成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