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直播課堂”值得多方反思

蘭州市西固區福利西路小學二年級語文老師黃超怎麼也沒想到, 因為在網路上直播課堂內容, 自己一夜間成了“網紅”, 迎接他的雖然有鮮花和掌聲, 但也有很多網友的口誅筆伐。 很快, 課堂直播活動被校方緊急叫停, 所有上傳視頻也一併下架。 (9月25日《中國青年報》)

時下, 隨著網路媒體的普及, 線民的陣營也已經轉移, 網路直播平臺成了草根群體的舞臺, 也成為部分線民吸粉生財的天堂。 直播平臺有低門檻和高效率的特點, 借助手機、電腦和網路傳播, 可以瞬間傳遍天下, 凝聚起超高的人氣。 但問題是,

線民素質良莠不齊, 一些無德線民既另類又反常, 違背社會道德, 挑戰法律底線和公序良俗。 比如, 老師直播課堂, 便侵犯了學生的隱私。

從法律層面講, 所謂隱私, 自然是公民不願公開傳播的私人活動, 是受法律保護的。 可如今, 便捷的科技設備和技術條件, 讓個人隱私幾乎無處遁形;特別是在個人道德水準亟待提升和社會準則失範的狀況下, 偷拍似乎已成為某些人的一種生活習慣。 更為可怕的是, 隨著網路直播的興起, 將偷拍的內容在網上傳播, 開始變成了某些人恣意侵犯公民權益的一種手段。 老師直播課堂, 雖然並無惡意, 但同樣涉嫌侵權。

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 發生直播課堂事件, 也暴露出了事發學校在管理上存在漏洞。

儘管校園是對公眾開放的公共場所, 但其屬於一種特殊的公共場所, 教室等室內的設施和場景, 尤其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舉一動, 均屬個人隱私, 應禁止師生及他人直播。 特別是, 2016年11月4日, 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發佈了《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 互聯網直播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直播內容審核平臺, 根據互聯網直播的內容類別別、使用者規模等實施分級分類管理, 對圖文、視頻、音訊等直播內容加注或播報平臺標識資訊, 對互聯網新聞資訊直播及其互動內容實施先審後發管理。 可見, 在直播課堂事件中, 相關網路平臺, 也存在管理缺位的問題, 應承擔相關責任。

因此, 老師直播課堂, 值得多方反思。 首先,

學校除緊急叫停直播課堂、查處當事老師外, 還要反思對師生網路行為的管理。 同時, 網路資訊平臺, 需構建網路直播完善的、行之有效的道德制約體系, 監督網路直播平臺, 始終堅持清醒自律的態度;特別是, 參與直播的平臺及其工作人員, 需要加強職業道德修養, 始終遵循職業道德規範, 將高尚的道德情操內化為職業精神;更重要的是, 網路資訊主管部門, 應該明確網路直播把關人的角色定位, 在政策上做積極的引導, 有必要完善相關法規, 對那些惡意直播行為, 進行相應的懲罰, 提高惡意直播的違法成本。

(汪昌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