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還在羡慕“別人家的孩子嗎”?他們的這些表現可不一定是好事

每個家長都想要自己的孩子勝人一籌, 成為真正的人生贏家。 但觀察身邊的例子, 許多小時候討人喜歡的孩子長大後卻不盡如人意, 還有的成了現實版傷仲永。 作為家長就一定要警惕起來, 及時發現孩子性格當中的缺陷。 幫助孩子長大後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1.孩子特別聽話會壓抑個性

寶媽聚在一起聊到孩子時, 經常會互相比較哪家孩子最聽話。 這也可以理解, 媽媽們帶孩子非常辛苦, 自然想要自己寶寶聽話、順從一些, 但太聽話卻不一定是好事。 人在幼年時期都很敏感, 當他們覺察到父母老師會為他的聽話而開心, 為他的錯誤而發火時, 他就可能會壓抑自己的個性, 形成討好性人格。 這種孩子長大後要麼唯唯諾諾, 缺少魄力。 要麼就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 放蕩不羈愛自由。

2.完美小孩抗壓能力可能更差

我們可以發現, 一些小學時候班裡表現特別好的孩子, 長大後表現平平。 因為幼年時期身邊環繞著掌聲和鮮花, 顯少經歷挫折。 長大之後見識到“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 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就容易變得自卑, 進而有強烈的挫敗感。 因此, 適當引導孩子進行一些挫折教育也是有必要的。

樹立正確的挫折觀也是孩子成長必經的一部分。

3.孩子人小鬼大是早熟的徵兆

寶媽們經常會帶孩子參加些私人聚會, 久而久之寶寶們學到了些成人之間的遊戲規則。 認識一個兩歲的女寶寶, 還沒上學就玩轉微信, 逢年過節還會挨個管親戚長輩索要紅包。

一旁的家長還覺得孩子特別聰明伶俐。 且不說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對兒童眼睛不好, 過早接觸金錢絕對不是好事。 適當的年齡做適當的事情更利於孩子三觀的養成。

4.學的太多可能物極必反

望子成龍的心情我們都能理解, 尤其現代社會壓力大,

人人都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早教班、才藝班輪番上陣, 把本該享受快樂童年時光的孩子塑成“小大人”的樣子。 表面上看起來個個能歌善舞, 口齒伶俐堪比成年人。 但學的太多容易造成一個不好的現象就是“什麼都會一點, 什麼都不精通”, 所以, 與其填鴨式灌輸多種知識, 不如讓他自己選擇真正感興趣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