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死越調魂 梅香照千秋 · 申鳳梅

唱越調, 寫越調, 音遏行雲, 鞠躬盡瘁, 煌煌藝術傳百代;

演諸葛, 法諸葛, 德通高山, 死而後已, 炳炳人品照千秋。

——申鳳梅大師挽聯

有人說, 她演唱的曲調長短跌宕, 揮灑自如, 堪似黃庭堅的書法。

也有人說, 她把諸葛亮“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的精神演繹到了極致, 用自己的藝德和人品在中國戲劇界留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她被周總理親切地稱為“活諸葛”, 是把自己的雙腳深深紮在田間地頭、紮在老百姓中間的人民藝術家。

二十二哉情思悠悠, 終不斷人們對於越調一代宗師申鳳梅的懷念!

▲ 周總理接見申鳳梅

辛酸人生哭伴唱, 輝煌藝術笑中說!

申鳳梅的出身和大多數同時代的藝人一樣窮苦, 為了逃脫童養媳的命運, 入了小科班學習越調, 從此輾轉流離, 開始了江湖流浪藝人的生活。

申鳳梅初學旦角, 但有了第一次鬚生的嘗試, 便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 “鐵嗓子”似乎更適合坤生, 《天水關》裡的諸葛亮、《戰長沙》裡的趙雲、《戰洛陽》裡的李世民......

申鳳梅在藝術實踐中, 逐漸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越調, 雖然歷史悠久, 以“繁促淒緊, 聽之哀傷”而著稱, 但是它始終沒有脫離地方戲小劇種的範疇。 少年時代的申鳳梅曾親眼看到豫東南一帶羅戲的日漸衰微, 下決心要改革越調。

▲ 申鳳梅與馬金鳳

為了革除越調中尖子腔等弊病, 申鳳梅向京劇學習韻白,

向豫劇學習唱腔, 研究昆曲的唱詞, 品味曲劇的韻律, 領會川劇的做功, 力圖擺脫越調戲的土氣。

古調今彈, 廣收博取, 申鳳梅改革後的唱腔時而緩緩流淌, 時而飛瀑直下, 使人物情感的宣洩酣暢淋漓, 震撼人心。 表演上更加大氣莊重, 適合歷史劇的厚重滄桑。

▲ 《智收姜維》

申鳳梅的初步改革贏得了觀眾的認可,而在1963年,她迎來了演繹生涯的一個高峰。經京劇名家袁世海推薦,申鳳梅帶領劇團進京演出《李天保弔孝》和《收薑維》,並把越調唱進了中南海。

一個年輕的地方劇種女演員演諸葛亮,很快在京城轟動起來。而更為意外的是,京劇四大鬚生之一的馬連良先生收了這位地方戲女演員為徒。

▲ 馬連良與申鳳梅(1963)

她善於博採眾長,為我所用,更懂得學習兄弟劇種的長處,擇善而從。原來粗糙的地方戲小劇種經過她的改革加工,打造得美輪美奐。

戲比天大,鞠躬盡瘁越調魂!

我一生最大的快樂是在舞臺上能為成千上萬的觀眾演戲,只要觀眾愛看我的戲,我寧願死在練功場上、排練場上、舞臺上。

——申鳳梅

▲ 申鳳梅與羅雲(1981年)

申鳳梅大師的細胞裡有著對於藝術和觀眾濃烈真誠地摯愛,她的脈搏跳動著戲的節奏,血管裡湧動著戲的韻律,嚴於律己,鍥而不捨。

▲ 《明鏡記》

1980年夏,申鳳梅剛接受到排演新編歷史劇《明鏡記》的任務,噩耗便接踵而至,與她同甘共苦一生的伴侶李大勳猝然病逝,對於她來說也是重大打擊。

然而她卻婉言謝絕別人的好意,毅然回到排練場,不顧炎炎夏日的汗流浹背,帶上髯口,系上大帶,一遍一遍地走位演唱......她把悲傷的淚水化作顆顆汗珠揮灑在排練場上,令年輕演員們肅然起敬。

▲ 《諸葛亮弔孝》

▲ 《諸葛亮出山》

1994年,多病纏身的申鳳梅多方籌措,拍攝7部13集越調《諸葛亮》系列藝術片。

忍受著高達300多的血糖,已有4個“+”號的糖尿病和嚴重心臟病給她帶來的痛苦,夜以繼日地投入工作。嗓子唱啞了就先拍畫面,拍完畫面再補唱腔,這種高強度的重壓使申鳳梅的身體難以為繼,她不但服下了大量的止痛藥,還以煙來振奮精神。

面對排風扇的強大風力,站立“船頭”的諸葛亮揮羽扇從容不迫,呈現在觀眾面前的仍然是一位蘊藉深邃的三國蜀相。

▲ 《智收薑維》

▲ 《諸葛亮出山》

在申鳳梅走過的57年藝術人生中,有46年與諸葛亮神交與舞臺,一生研讀《三國志》《三國演義》,漫長的歲月裡不斷求索,嚴於律己,塑造了不同時期的諸葛亮。

而更多的人也是通過這些諸葛亮的形象瞭解到越調可以承載大氣滄桑的人生感喟。她以一己之力將越調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 申鳳梅在南陽臥龍崗為群眾演唱

申鳳梅傾盡一生塑造了血肉豐滿的諸葛亮的藝術形象,並深受諸葛亮精神的濡染。一生為越調鞠躬盡瘁,不正是諸葛亮死而後已的寫照嗎?

▲ 《扒瓜園》

▲ 《楊門女將》

斯人遠去,但精神永存。一大批她培養的越調後人已然扛起越調大旗,發揚鳳梅精神,將越調唱響巍巍山巔、滔滔大河。

越韻流芳梅報春,羽扇輕搖歌大風!

▲ 《智收姜維》

申鳳梅的初步改革贏得了觀眾的認可,而在1963年,她迎來了演繹生涯的一個高峰。經京劇名家袁世海推薦,申鳳梅帶領劇團進京演出《李天保弔孝》和《收薑維》,並把越調唱進了中南海。

一個年輕的地方劇種女演員演諸葛亮,很快在京城轟動起來。而更為意外的是,京劇四大鬚生之一的馬連良先生收了這位地方戲女演員為徒。

▲ 馬連良與申鳳梅(1963)

她善於博採眾長,為我所用,更懂得學習兄弟劇種的長處,擇善而從。原來粗糙的地方戲小劇種經過她的改革加工,打造得美輪美奐。

戲比天大,鞠躬盡瘁越調魂!

我一生最大的快樂是在舞臺上能為成千上萬的觀眾演戲,只要觀眾愛看我的戲,我寧願死在練功場上、排練場上、舞臺上。

——申鳳梅

▲ 申鳳梅與羅雲(1981年)

申鳳梅大師的細胞裡有著對於藝術和觀眾濃烈真誠地摯愛,她的脈搏跳動著戲的節奏,血管裡湧動著戲的韻律,嚴於律己,鍥而不捨。

▲ 《明鏡記》

1980年夏,申鳳梅剛接受到排演新編歷史劇《明鏡記》的任務,噩耗便接踵而至,與她同甘共苦一生的伴侶李大勳猝然病逝,對於她來說也是重大打擊。

然而她卻婉言謝絕別人的好意,毅然回到排練場,不顧炎炎夏日的汗流浹背,帶上髯口,系上大帶,一遍一遍地走位演唱......她把悲傷的淚水化作顆顆汗珠揮灑在排練場上,令年輕演員們肅然起敬。

▲ 《諸葛亮弔孝》

▲ 《諸葛亮出山》

1994年,多病纏身的申鳳梅多方籌措,拍攝7部13集越調《諸葛亮》系列藝術片。

忍受著高達300多的血糖,已有4個“+”號的糖尿病和嚴重心臟病給她帶來的痛苦,夜以繼日地投入工作。嗓子唱啞了就先拍畫面,拍完畫面再補唱腔,這種高強度的重壓使申鳳梅的身體難以為繼,她不但服下了大量的止痛藥,還以煙來振奮精神。

面對排風扇的強大風力,站立“船頭”的諸葛亮揮羽扇從容不迫,呈現在觀眾面前的仍然是一位蘊藉深邃的三國蜀相。

▲ 《智收薑維》

▲ 《諸葛亮出山》

在申鳳梅走過的57年藝術人生中,有46年與諸葛亮神交與舞臺,一生研讀《三國志》《三國演義》,漫長的歲月裡不斷求索,嚴於律己,塑造了不同時期的諸葛亮。

而更多的人也是通過這些諸葛亮的形象瞭解到越調可以承載大氣滄桑的人生感喟。她以一己之力將越調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 申鳳梅在南陽臥龍崗為群眾演唱

申鳳梅傾盡一生塑造了血肉豐滿的諸葛亮的藝術形象,並深受諸葛亮精神的濡染。一生為越調鞠躬盡瘁,不正是諸葛亮死而後已的寫照嗎?

▲ 《扒瓜園》

▲ 《楊門女將》

斯人遠去,但精神永存。一大批她培養的越調後人已然扛起越調大旗,發揚鳳梅精神,將越調唱響巍巍山巔、滔滔大河。

越韻流芳梅報春,羽扇輕搖歌大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