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上海的公交站很多都是「路 + 路」這樣的命名?

上海公交全面使用“XX 路 XX 路”式站名也就是近十幾年的事。 在那之前近百年的時間裡, 上海市區的大部分公交站名是“XX 路”的形式。

例如, 圖為 2006 年 2 月拍攝的一塊 25 路電車的站牌。 全程除唐山路大連路站外, 全部為“XX”路式站名。 唐山路大連路站之所以要用兩條路命名, 是為了和該線位於平涼路上的大連路站區分。

顯然這種站名的定位能力較弱, 乘客僅根據站牌很難判斷線路走向(即使瞭解站牌上每一條路的位置都未必能猜對), 而且大量存在異站同名的現象。 例如 25 路和 28 路都存在連續的隆昌路 - 甯武路 - 臨青路三站, 22 路存在連續的甯武路 - 臨青路兩站, 那麼不知情的乘客很可能誤以為這三條線路在那一段是重合的, 然而實際情況是 28 路走楊樹浦路, 25 路走平涼路, 22 路走長陽路。

為了解決異站同名的問題, 自大約 2005 年起, 上海公交的站名逐漸改為定位更精確的座標式,

並且一律以第一個路名表示車站所在的道路(在那之前少量存在的雙路名式站名是有反例的, 例如 17 路的北京東路江西中路站在江西中路上)。 這項改革經歷了漫長的過渡期:起初, 如果某條線路進行走向調整, 則該線沿途所有站名改為雙路名式, 沿途站所有站牌也相應更新;2007 年起, 新式站牌開始逐漸取代上圖所示的老式鐵皮站牌, 一旦某組站牌更換為新式站牌, 則該站所有線路的站牌均顯示新式站名, 而 2005 年之後未調整過走向的線路, 沿途的老式站牌仍顯示老式站名, 車內線路圖和電子報站也沒有和站牌同步更新, 司售人員口頭報站時也大多使用老式站名。 那段時間上海公交的站名相當混亂, 大量存在一站多名的現象。
直到 2010 年世博會召開, 市內的老式站牌基本消失, 各條線路的車內線路圖和電子報站也基本都進行過更新, 過渡期才算基本結束, 但仍不乏漏網之魚, 甚至某些新式站牌也曾使用老式站名。

至於不大量使用點式站名的原因, 一方面是部分回答已經提及的上海的點式地名資源不足, 我覺得還有另一方面:上海紙質地圖不標注公交站名的編排習慣導致部分點式站名的定位能力極弱。 在沒有智慧手機和電子地圖的年代, 紙質地圖是最重要的出行參考資料, 上海的地圖卻在公交線路標注方面做得很不到位。 我收藏有從 1950 年代到 2010 年代的很多張正規途徑發行的上海紙質地圖, 沒有一張標注公交站名,

早期的一些地圖還會標注站位但不寫站名, 後期直接連站位都不畫了, 再後來連代表線路走向的細線都不畫了。 例如, 下圖為一張 2005 年出版的《上海外環城區圖》的一部分, 僅在道路上用數位標注公交線路的走向:

在這張圖上, 像大柏樹、運光新村、復旦大學、五角場這樣的點式站名還能看出個大概位置,

但我告訴你, 在這張圖的範圍裡, 70 路有個站叫陳家頭, 不熟悉該線路、該區域的人能猜出這站的位置嗎?這個或許可以根據前後兩站(新華醫院和長陽路)猜個大概, 然而 59 路有連續的新華一村、運光新村、電力所、復旦大學、五角場、浣紗浜、蘭花村、沈家行、翔殷路橋、虯江橋、虯江新鎮這麼多點式站名, 這可怎麼猜?而當時的“XX 路”式站名, 儘管理論上定位精度不及點式站名, 但在這種地圖上卻比點式站名好用, 例如從圖中可以看出 25 路沿平涼路 - 大連路 - 唐山路行駛, 不難推斷出臨青路站在平涼路臨青路交口附近、長陽路站在大連路長陽路交口附近。 另外, 這張地圖完全沒有標注專線車(4XX、5XX、6XX、8XX、9XX 路)、郊區文字線路、夜宵線路(3XX 路)、高峰線路(2XX 路, 部分已轉為全日線路)的走向,讀者也想瞭解這些線路的走向就更難了,幸虧還有《上海公交換乘指南》之類出行參考書籍發行。

為了解決上述定位不便的問題,在 2005 年開始的站名大改革中,部分點式站名也被革了命,改成了座標式。例如 59 路沿途站名被改得比較多,2008 年 3 月線路調整後,運光新村站更名邯鄲路運光路(這站改得稍晚),電力所站更名邯鄲路松花江路,復旦大學站保留,五角場站細化為五角場(翔殷路)【另外西向東還增設了五角場(邯鄲路)站,之前該站僅東向西單向停靠,名為國定路】,浣紗浜站更名翔殷路國和路,蘭花村站更名翔殷路沙崗路,沈家行站已於那之前取消,翔殷路橋站更名翔殷路國順東路,虯江橋站更名軍工路佳木斯路,虯江新鎮站更名軍工路松花江路。而 70 路那個陳家頭站,目前僅被細化成了江浦路陳家頭。

而在北京等城市,因為紙質地圖上標注公車站的位置和站名,加之點式地名深入人心,所以明顯是簡短易記的點式站名更受歡迎。西單兩個字,已經可以定位到一個具體的路口,信息量相當於上海至少 6 個字的站名,而且前些年北京公交又把西單站細化成了西單路口東、西單路口西、西單路口南,進一步提高了定位精度。另外北京的路名普遍長,改成座標式站名往往不止 6 個字,比如西單路口南要改成宣武門內大街西長安街(復興門內大街表示不服),甘家口北要改成三裡河路阜成門外大街路口北,這不是有病麼?(還有就是北京的路名的存在感相對不那麼強,比如誰都知道西單,但很多人並不清楚西單路口南邊的路到底是叫“宣武門內大街”還是叫“西單南大街”。)在地圖標注站名的前提下,即使車站命名不那麼科學(比如使用知名度較低的點式地名或者使用定位精度較低的“XX 路”式站名),通常也不會對讀者造成很大的障礙,因為站名畢竟只是個代號,簡潔易記也是很大的優點,對外地乘客來說同樣如此。

至於智慧手機 + 電子地圖的時代,站名的定位精度沒有過去那麼重要了,因為定位工作基本由手機代勞了;但是,異站同名造成的麻煩比過去更大了。

部分已轉為全日線路)的走向,讀者也想瞭解這些線路的走向就更難了,幸虧還有《上海公交換乘指南》之類出行參考書籍發行。

為了解決上述定位不便的問題,在 2005 年開始的站名大改革中,部分點式站名也被革了命,改成了座標式。例如 59 路沿途站名被改得比較多,2008 年 3 月線路調整後,運光新村站更名邯鄲路運光路(這站改得稍晚),電力所站更名邯鄲路松花江路,復旦大學站保留,五角場站細化為五角場(翔殷路)【另外西向東還增設了五角場(邯鄲路)站,之前該站僅東向西單向停靠,名為國定路】,浣紗浜站更名翔殷路國和路,蘭花村站更名翔殷路沙崗路,沈家行站已於那之前取消,翔殷路橋站更名翔殷路國順東路,虯江橋站更名軍工路佳木斯路,虯江新鎮站更名軍工路松花江路。而 70 路那個陳家頭站,目前僅被細化成了江浦路陳家頭。

而在北京等城市,因為紙質地圖上標注公車站的位置和站名,加之點式地名深入人心,所以明顯是簡短易記的點式站名更受歡迎。西單兩個字,已經可以定位到一個具體的路口,信息量相當於上海至少 6 個字的站名,而且前些年北京公交又把西單站細化成了西單路口東、西單路口西、西單路口南,進一步提高了定位精度。另外北京的路名普遍長,改成座標式站名往往不止 6 個字,比如西單路口南要改成宣武門內大街西長安街(復興門內大街表示不服),甘家口北要改成三裡河路阜成門外大街路口北,這不是有病麼?(還有就是北京的路名的存在感相對不那麼強,比如誰都知道西單,但很多人並不清楚西單路口南邊的路到底是叫“宣武門內大街”還是叫“西單南大街”。)在地圖標注站名的前提下,即使車站命名不那麼科學(比如使用知名度較低的點式地名或者使用定位精度較低的“XX 路”式站名),通常也不會對讀者造成很大的障礙,因為站名畢竟只是個代號,簡潔易記也是很大的優點,對外地乘客來說同樣如此。

至於智慧手機 + 電子地圖的時代,站名的定位精度沒有過去那麼重要了,因為定位工作基本由手機代勞了;但是,異站同名造成的麻煩比過去更大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