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創頭條觀察」共用單車其實是“不負責任”的產物

不管你信不信, 我堅持認為, 當下的共用單車不僅沒能達到預期目的, 而且也失去了平穩著陸的可能性。

現在的共用單車早就偏離軌道,

既不共用, 也沒有盈利, 而且已經被BAT(主要是AT)所不顧了。 朱嘯虎說合併才是唯一出路, 但是和滴滴不同, 即便共用單車全都合併了, 也沒有任何出路。 ——相反, 沒有合併之前, 大家熱烈的競爭, 還掩蓋了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根本不成立的真相;一旦合併, 這個行業立刻就會“死掉”。

這個原因我在此前創頭條(Ctoutiao.com)的文章中也分析過:因為潮汐效應, 目前幾乎所有地鐵口的共用單車都是由創業企業雇人搬運回來的, 我認為每天的搬運成本已經超過了共用單車的潛在盈利。

既然共用單車需要人工搬運才能到達目標使用者那裡, 就意味著養活了很多“懶人”在充當企業流量——送上門、不收錢當然會有活躍度, 但是一旦取消這些福利,

用戶也就隨即消失。

這個邏輯在不斷滾動融資的時候、在競爭激烈投資人不管商業模式的FOMO時候是管用的, 但是一旦大家冷靜下來, 這個市場就不存在了。

滴滴現在也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最新的一件新聞是滴滴投資2億美元到一家汽車創業公司。 滴滴現在自身的主業也模糊不清了, 更像是佔據了這個行業制高點的投資機構, 依靠海量的融資去投資和維續生存。 至於滴滴打車的主業, 大家有多久沒有用過了?

但是滴滴的幸運在於:當時阿裡和騰訊急於推廣線下支付, 所以他們大量的投資加注, 其實看重的是線下支付這一市場。 滴滴當時的方式剛好可以聚集一批線下支付用戶, 而線下拓展——凡是做垂直領域的創業者都知道,

用戶是最難獲取的——是很寶貴的, 騰訊和阿裡用幾億美元投資就獲得了幾億線下支付的用戶, 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成功的拓展到線下, 這是把行銷費用變成了投資的絕好案例。

至於投資是否成功, 這對於阿裡和騰訊重要嗎?當然, 如果之後還能成功那是最好的。 不成功自己也早就取得了成功——想想看, 如果京東支付能獲得微信支付線上線下現在的規模, 劉強東會不會願意投資10億美元甚至幾十億美元去做這件事?

所以雖然不知道前景和商業模式, 阿裡和騰訊還是義無反顧的投資了。 他們的投資又會帶動下一輪投資人的跟進, 最終看起來好像每個人都賺到了。

現在, 這一模式在自行車領域重演,

但是效果明確不如過去。 為什麼?我想是因為這一波人和此前滴滴的用戶是高度重合的, 投資會帶來使用量, 但對於促進日常使用效果不明顯。 現在阿裡和騰訊集中精力去做新零售了, 也就是拓展更硬的線下場景, 我認為後續不會再跟進類似的創業模式了——簡單點說, 就是投資滴滴的時候, 這是冷開機最好的行銷和投資;但是當冷開機已經完成後, 繼續大筆的行銷獲取同一批用戶就不是好主意了。

我認為共用充電、共用xx無論說什麼共用, 最後都指望AT買單, 他們放棄買單, 這個模式就沒有了。

所以, 共用單車從來沒有形成閉環, 甚至投資人也沒有想過形成閉環。 創業者也沒有想過閉環。 所以才為了爭奪市場不擇手段,

寧可每天人工耗費鉅資把自行車運到地鐵站, 也不去想怎樣讓自行車運轉得更高效更完善。 因為他們本來就希望做到更大讓大咖接盤。

但是投資對於BATJ這樣的大佬來說, 就是完善供應鏈、鞏固護城河和強化自身業務行銷等幾大塊內容, 他們不會在這些地方持續下重注。 產業為資本買單的時間視窗已經過去了——準確的說, 是產業從中學會了很多教訓, 也達到下一個階段了。

政府原本推出的綠色出行的自行車其實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而現在願意騎共用單車出行的人, 家裡原本也有單車。 為啥大家現在騎單車更普遍而且把自家單車放起來了?因為自己的自行車出門很不方便, 而且存放也不便, 現在這個騎了就走, 不管不顧,隨便騎、隨便扔,還有人專門把車送到你手裡,這才是共用單車能火起來的根本所在。

不用負任何責任,你就騎就好,這難道不是共用單車火的本質嗎?他們的虧損最終因為用戶量的擴張,而得到了更多的投資來補償。這種激發了人性的惡,來加速滾動的繁榮,最後一定因為規範處理而逐漸式微。因為一旦規範,這些不用負責任的用戶就不存在了。他們就是薅完羊毛轉身就走的人,去薅其他羊毛去了。

當然,作為普通用戶,也可以利用這種惡,比如大家都自動自覺的幫助行業的老二老三老四和老五,不要讓行業加快聚合,多使用他們的產品,多説明他們改進,爭取行業始終處於混亂。千萬不要用腳投票一股獨大,最終我們就能持續享受到無限的競爭紅利。在這種貼錢競爭中,我們要不斷的變換自己的位置,就會持續給我們自己紅利。一旦我們幫一家贏了,我們就沒有任何紅利了。而我們爭取紅利的代價,就是偶爾幾次幫助稍弱的企業而已。

其實,現在很多行業都是這樣在做大。比如拼多多,大家都以為一起拼,但是呢,大家並沒有都從中受益,而且類似於傳銷或者賭博的方式在拉人頭(這個不是我說的,官方機構的論斷)。這種方式,再加上類似於世紀佳緣那種線下拉人頭等一起,成為這個追求快速成功的注腳。

哦,差點忘了,還有一件事。隨著共用單車等行業的衰退,自以為無所不能的投資行業也開始回歸本質,資金可以加速,可以提高生存概率,可以增加創新試錯幾率,但是投資人的資金改變不了本質問題,該怎麼樣的事,資本無力扭轉。

本文首發創頭條,作者:趙博思,轉載請標明來源和原文連結;

不管不顧,隨便騎、隨便扔,還有人專門把車送到你手裡,這才是共用單車能火起來的根本所在。

不用負任何責任,你就騎就好,這難道不是共用單車火的本質嗎?他們的虧損最終因為用戶量的擴張,而得到了更多的投資來補償。這種激發了人性的惡,來加速滾動的繁榮,最後一定因為規範處理而逐漸式微。因為一旦規範,這些不用負責任的用戶就不存在了。他們就是薅完羊毛轉身就走的人,去薅其他羊毛去了。

當然,作為普通用戶,也可以利用這種惡,比如大家都自動自覺的幫助行業的老二老三老四和老五,不要讓行業加快聚合,多使用他們的產品,多説明他們改進,爭取行業始終處於混亂。千萬不要用腳投票一股獨大,最終我們就能持續享受到無限的競爭紅利。在這種貼錢競爭中,我們要不斷的變換自己的位置,就會持續給我們自己紅利。一旦我們幫一家贏了,我們就沒有任何紅利了。而我們爭取紅利的代價,就是偶爾幾次幫助稍弱的企業而已。

其實,現在很多行業都是這樣在做大。比如拼多多,大家都以為一起拼,但是呢,大家並沒有都從中受益,而且類似於傳銷或者賭博的方式在拉人頭(這個不是我說的,官方機構的論斷)。這種方式,再加上類似於世紀佳緣那種線下拉人頭等一起,成為這個追求快速成功的注腳。

哦,差點忘了,還有一件事。隨著共用單車等行業的衰退,自以為無所不能的投資行業也開始回歸本質,資金可以加速,可以提高生存概率,可以增加創新試錯幾率,但是投資人的資金改變不了本質問題,該怎麼樣的事,資本無力扭轉。

本文首發創頭條,作者:趙博思,轉載請標明來源和原文連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