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陳善友:拳上有貨,身上有德

榮昌小洪拳是由少林拳基本拳術套路演變而來, 素有“十八拳之母”之說。 清嘉慶年間, 河包鎮王紅(綽號“王狗屎”), 曾到河南少林寺學武后返鄉,

根據少林拳的基本功法, 並結合大洪拳、老洪拳、洪家拳的套路特徵以及自己的習武心得, 創編為獨具地方特色的小洪拳。 之後傳授給河包鎮拳師——陳世道。 直至1921年, 由陳氏族人傳授給河包鎮陳益山(系小洪拳第五代嫡傳), 將小洪拳拳技傳于榮昌境內, 從此, 該拳種在榮昌發揚光大。

小洪拳基本功法的學習是練好基本套路和實戰搏擊的基礎。 其基本拳法共有十個套路, 分別是太祖子千捶、戳地龍、三合身(三角墩)、撕撕拳、鏢翻、六合(六步樁)、掛印、邊掛(又名八步纏絲)、九兌飛(又名九堆灰)、十字樁。

榮昌小洪拳現有陳善友、戴其君、唐茂書3名代表性傳承人, 擔任榮昌昌龍武術學校武術教練, 傳授小洪拳, 帶領學生學習小洪拳套路。 3位傳承人常年開展授徒, 多次帶領徒弟參加各類拳術比賽獲得優異成績, 為傳承、弘揚小洪拳武術文化做出了貢獻。

“武術競技, 就是要靈活運用拳法打倒對方, 其實這裡面還是有很多學問的。 ”陳善友說, 當時練習功夫時, 確實也很苦, 比如練習眼睛的靈敏度,

就要用向眼潑水的方法, 關鍵是眼睛不能閉, “一閉眼對手就會快手打你, 武術中人的眼睛是不能閉的, 時刻要看到對方出拳, 然後想好對策, 這裡面的時間反應只有零點幾秒。 ”

“我教徒弟, 第一是看徒弟的武德, 第二才看他有沒有資質和悟性。

我的理念是‘拳上有貨, 身上有德’。 ” 陳善友說, 現在徒弟好幾千人, 從來沒有在社會上惹是生非。

習武者, 先遵武德, 後領武性, 再練武技。 現在的習武之人, 有機會可路見不平, 還能強身健體、修身養性。 “練武先練德。 ”這是幾十年來陳善友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 他也常常這樣教育弟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