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單車獵人”活躍在社區小巷 手機是其打獵工具

手機是“打獵”工具, 目標是共用單車 ——

“單車獵人”活躍在社區小巷

曾聰將倒在路邊的單車扶起來。 本報實習生 周悅磊 本報記者 葛妍攝

共用單車火了, 也催生了一個新職業——“單車獵人”。 手機是他們“打獵”的工具, 而“獵物”是那些被深藏在背街小巷、居民社區裡的共用單車。 他們不拿“賞金”, 大多是志願者, 來自各行各業。 南京林業大學化工系學生曾聰就是其中的一名獵人。 3月27日, 記者隨他一同上路“打獵”。

21歲的曾聰是一名大學生, 而當他穿上藍色背心, 拿上手機, 就成了“解救”被困共用單車的“小藍俠”。 曾聰對自己“小藍俠”的身份很是驕傲, 幹起活來, 真有些“俠客風範”, 站在張府園地鐵站, 打開GPS, 手機螢幕上很快就跳出許多停放了小藍單車的地點。 “有輛單車‘被困’社區內, 我們現在就去解救它。 ”曾聰說。

記者和曾聰按照地圖顯示的位置, 來到位於白衣庵附近一處拆遷社區。

社區內早已人去樓空, 僅住著一些收舊貨的外來人員。 曾聰在社區尋找了一會兒, 終於在一堆廢鐵中找到了“癱倒”的小藍單車。 正當他將車扶起時, 幾名操著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上前阻攔。 曾聰向他們說明了來意以及共用單車的用途, 幾番交涉後, 這幾名男子才甘休。 曾聰將單車騎出社區, 停放在馬路邊非機動車停泊區內。

曾聰和記者說起了他加入“小藍俠”的故事。 “共用單車環保綠色, 我很喜歡。 但有不少人亂停亂放, 害得需要它的人經常找不到車。 ”曾聰說, 有時看到巷子裡有亂停的單車, 他就會主動開鎖將它們騎到路邊。 後來, 他聽說有個志願者團隊叫做“小藍俠”就是幹這些事情的, 索性加入了“組織”。 從此,

每天在路上邊逛邊找。 “最多的一天, 我找到了58輛車, 讓這些被占為己有或是藏在巷內的車輛重新為更多的人服務。 ”曾聰說。

說話間, 記者隨曾聰來到絨莊街社區的停車庫大門口。 “這裡有一輛小藍車。 ”曾聰手機GPS顯示有一輛車就在身邊, 但是環顧四周卻沒有發現。 曾聰分析, 它很可能藏在社區地下車庫。 當曾聰準備下車庫一探究竟時, 門衛卻將他拒之門外:“這是私人社區, 你們是幹什麼的?不准進去。 ”曾聰擺擺手, 顯得有些無奈, 示意就此甘休。 “一般碰到阻攔, 我們也沒有辦法, 不能硬上。 登記一下該車的所在地點, 說明被困情況, 等專業的單車回收工作人員來處理。 ”

“小藍俠”南京地區負責人陳佳鳴介紹, “小藍俠”組建至今才1個月,

已有200多位志願者出沒在南京的街頭巷尾, 履行著他們的“解救”使命。 “‘小藍俠’來自各行各業, 有像曾聰這樣的大學生, 也有公司職員。 ”陳佳鳴說, “小藍俠”沒有“賞金”, 但為了鼓勵, 單車公司會發放一些騎車優惠劵, 還會定期舉辦“解救比賽”, 上周的比賽中, 15位“小藍俠”半天解救了58輛單車。

南京除了“小藍俠”, 還有“摩族獵人”等公益性的“單車獵人”組織。 其中, “摩族獵人”在全國已有2000人規模。 當然, 共用單車的管理不能僅靠“單車獵人”。 近日公佈的《南京市促進網約自行車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規定, 故意破壞、違規停放共用單車的, 其違法違規資訊將納入個人信用記錄。 期盼有一天, “單車獵人”逐漸“失業”。

本報記者 葛妍 本報實習生 周悅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