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美“海麻雀”艦空導彈的唯一戰果,命中了盟友驅逐艦!

隨著技術進步, 艦空導彈越來越不安於本職, 尤其是以美國標準艦空導彈為甚, 反艦、反導、對地都想兼職, 而且在1988年的“螳螂行動”中, 美軍的標準防空導彈成功擊沉過伊朗導彈艇。 而美軍另一種大名鼎鼎的艦空導彈——海麻雀, 也曾成功命中並重創過驅逐艦, 只是鮮為人知。

海麻雀艦空導彈源自美軍第一種機載中距空對空導彈——麻雀空對空導彈, 因為採用半主動雷達制導, 發射後載機要保持雷達照射而不能大幅機動,

加上早期型號導彈性能平平, 在實戰中表現一般。 而其海軍型號海麻雀, 則大放異彩, 與標準導彈構成高低、遠近搭配組合, 並出口到幾十個國家, 與奧托76炮、魚叉反艦導彈、MK-45魚雷, 成為許多70、80年代建造艦艇的標配。

同麻雀中距彈一樣, 海麻雀服役期也是表現平平, 成功命中驅逐艦戰果的也完全是次意外——準確地說是一次誤擊, 並且不為人所熟知。 誤擊發生在1992年10月2日淩晨, 愛琴海以北海域。 當時處於北約“顯示決心-92演習”中, 美軍“薩拉托加號”(CV60)航母誤射的2枚海麻雀RIM-7M艦空導彈,

命中了3海裡外的土耳其海軍“TCG Muavenet”號驅逐艦(DM-357), 當即造成這艘艦艦長在內的5名艦員死亡, 22名艦員受傷。

“TCG Muavenet”原為美軍於1944年下水的“艾倫.薩姆納”級驅逐艦“USS Gwin”號(DD-772), 後改為佈雷艦(DM33), 1972年由美國移交給土耳其, 參演時已為一艘服役了40多年的古董艦。 誤射原因, 是因為口令理解錯誤,

類比過程演習變成實際發射。 第一枚誤射導彈直接命中了“TCG Muavenet”號艦橋, 摧毀了指揮中心, 爆炸與高速碎片使艦長遇難。 第二枚海麻雀導彈命中艦尾, 這枚導彈並沒有爆炸(另一說為空爆), 但引發了火災。

遭受重創後, “TCG Muavenet”號成功進行了自救, 次年退役拆解, 美國將一艘諾克斯級反潛護衛艦贈予土耳其(F250),以示補償。要說這次誤擊的積極意義,就是在無意識、無準備中成功檢驗了海麻雀導彈的對海打擊能力。艦空導彈對海打擊有其一定優勢,例如系統反應快、備彈量大、飛行速度大、打擊盲區小,在特定情況下,具有艦炮無法比擬的精度與射程優勢,具有遠端反艦導彈無法突破的最小射程優勢。

以海麻雀為例,飛行速度2.5馬赫,最大射程22千米,最小射程僅600米;魚叉反艦導彈射程120千米,飛行速度0.9馬赫,最小射程13千米。但缺點也比較明顯,因為艦空導彈多採用破片殺傷,加上戰鬥部重量較小,海麻雀戰鬥部僅重30千克,導致殺傷效果較弱。但可以對艙面脆弱的雷達天線、通訊天線等設備造成破壞,可使艦艇喪失戰鬥力。

放眼周邊,海麻雀導彈分佈較廣,尤其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為甚,同時裝備了標準、海麻雀導彈。聯繫到他們習慣偷襲、耍小動作的習慣,對這種兼職反艦導彈、誤射防空導彈伎倆還要有所設防。

美國將一艘諾克斯級反潛護衛艦贈予土耳其(F250),以示補償。要說這次誤擊的積極意義,就是在無意識、無準備中成功檢驗了海麻雀導彈的對海打擊能力。艦空導彈對海打擊有其一定優勢,例如系統反應快、備彈量大、飛行速度大、打擊盲區小,在特定情況下,具有艦炮無法比擬的精度與射程優勢,具有遠端反艦導彈無法突破的最小射程優勢。

以海麻雀為例,飛行速度2.5馬赫,最大射程22千米,最小射程僅600米;魚叉反艦導彈射程120千米,飛行速度0.9馬赫,最小射程13千米。但缺點也比較明顯,因為艦空導彈多採用破片殺傷,加上戰鬥部重量較小,海麻雀戰鬥部僅重30千克,導致殺傷效果較弱。但可以對艙面脆弱的雷達天線、通訊天線等設備造成破壞,可使艦艇喪失戰鬥力。

放眼周邊,海麻雀導彈分佈較廣,尤其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為甚,同時裝備了標準、海麻雀導彈。聯繫到他們習慣偷襲、耍小動作的習慣,對這種兼職反艦導彈、誤射防空導彈伎倆還要有所設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