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以專項規劃引領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古樸秀麗的湘西隘門。 石維剛 攝

“誰說女子不如男”。 楊鳳菊 攝

“美麗家園”。 滕俊 攝

“情醉苗鄉”。 蔡尚濤 攝

“身在春宵紫氣間”。 林安權 攝

經省人民政府同意, 湖南省民宗委日前印發《湖南省“十三五”少數民族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明確提出了未來5年我省加強民族工作、推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主要任務、政策措施。 對此, 省民宗委黨組書記、主任徐克勤就《規劃》起草過程、主要內容和意義等作了說明。

科學編制《規劃》是深入貫徹中央、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

徐克勤指出,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 在這麼一個歷史時期, 制定和實施好《規劃》, 是深入貫徹中央、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 是全面落實國務院《“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重要步驟, 事關中央、省委一系列戰略部署在我省民族地區的貫徹實施, 事關我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事關我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意義重大, 影響深遠。

徐克勤強調, 《規劃》的編制充分體現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深切關懷。 去年, 國家“十三五”專項重點規劃從“十二五”的95個壓縮到22個,

但仍然保留了民族工作專項規劃;我省在壓縮專項規劃的背景下, 第一次啟動了民族工作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 省委、省政府對《規劃》編制工作高度重視, 省民族工作領導小組專題聽取《規劃》編制工作彙報, 省委、省政府領導多次就《規劃》編制作出指示、提出要求, 有力地推動了《規劃》編制工作。

《規劃》既緊扣中央精神又緊貼湖南實際, 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

徐克勤介紹, 本次《規劃》編制由省民宗委牽頭, 省民族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省民委委員單位、民族地區相關市州人民政府等參加編制。 省民宗委黨組堅持把編制《規劃》作為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 2015年全面啟動《規劃》編制工作, 成立《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和起草工作組,制定了《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安排相關人員參加了國家民委舉辦的規劃編制研討班,及時瞭解掌握國家層面關於促進少數民族事業發展的最新政策和動態,並專題向上級規劃編制工作主管部門彙報我省規劃編制工作進展情況。組織專門班子,圍繞規劃中涉及的區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精准扶貧、特色產業發展、少數民族特色村鎮保護與發展、人才隊伍建設等重大課題,開展調查研究,進行可行性論證,先後完成了《關於我省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調研報告》、《關於我省民族教育發展情況調研報告》、《關於武陵山片區旅遊協作發展的調研報告》等多項課題,為規劃編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省民宗委領導還帶隊深入湘西、張家界、懷化、邵陽、永州5個市州,民族地區24個縣市區和轄有民族鄉的縣(市、區)開展專題調研,認真聽取當地黨委、政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族工作部門的意見建議。《規劃》文本形成後,徵求了省民族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省民委委員單位、民族地區相關市州人民政府意見,並組織專家學者進行了評審論證。

徐克勤介紹,《規劃》是建國以來我省編制的第一個少數民族事業發展規劃,開啟了我省以專項規劃引領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先河,在我省民族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主要有以下4個特點:(1)緊貼中央及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民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在編制《規劃》過程中,堅持用中央、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這根“紅線”貫穿始終,充分體現了中央、省委關於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針和中央、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2)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性。《規劃》以國務院《“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和《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為指導,全面分析“十三五”時期我省民族工作面臨的形勢,結合我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實際,緊扣2020年民族地區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奮鬥目標,力求增強前瞻性和指導性。(3)注重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按照“發展靠項目引領,工作靠項目落實,規劃靠項目支撐”,“抓住大專案、大工程、大政策,就抓住了規劃的牛鼻子”的工作思路,《規劃》充分吸納前期研究成果及湘西州、懷化、邵陽、張家界、永州5個市州,民族地區24個縣市區和部分省民委委員單位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草案)成果,使得規劃實施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4)突出民族特色。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規劃》把加強民族團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涉及民族事務方面的內容有5個大類11項工程項目,這是該《規劃》與省政府其他專項規劃側重點不同的地方,也是《規劃》的特色和亮點。

《規劃》提出了當前及今後幾年我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主要任務

徐克勤強調,《規劃》堅持以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奮鬥目標,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個主題,提出了當前及今後幾年我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十二大任務:一是加強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推進全省民族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三是推進民族地區社會事業發展,四是推進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進程,五是加大民族貧困地區精准扶貧力度,六是加大散居少數民族工作力度,七是大力促進民族關係和諧融洽,八是推進民族地區對外開放力度,九是加強少數民族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十是加強民族理論政策體系建設,十一是加強民族法制體系建設,十二是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務的能力。

徐克勤介紹,為了更好地實現《規劃》目標任務,《規劃》提出了民族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生態環境保護、民族特色旅遊、民族教育扶持、民族文化品牌保護、扶貧攻堅、民生保障改善、少數民族幹部人才培養、民族團結進步、民族政策法規等12個大類,64項重點建設工程,明確了“十三五”時期我省支援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建設重點。

徐克勤認為,一個規劃實施效果如何,政策支撐是關鍵。《規劃》提出了包括財稅政策、投資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產業政策、生態補償政策、對口支援政策等7個方面的政策措施。比如,在財政政策方面,《規劃》提出:“加大省級財政對民族地區轉移支付力度,在計算均衡性轉移支付、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時,給予傾斜和照顧。安排專項經費時,提高因素分配法中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因素的比重。加大財政對扶貧開發的投入,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重點向湘西州傾斜”。在民族地區比較關心的配套資金方面,《規劃》明確:“對民族地區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取消縣以下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市州級配套資金”。這些政策既在頂層設計上充分考慮我省民族地區的實際,又在扶貧攻堅、推動區域發展、改善民生方面明確了政府職責,充分體現了“十三五”時期我省支援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取向。

《規劃》是指導“十三五”時期我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行動綱領

徐克勤認為,從總體上來看,這次《規劃》理念新、品質高、內容實、有特色,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是“十三五”時期指導我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行動綱領。

為確保更好地貫徹實施,《規劃》從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加強督促評估,確保“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落到實處,提出了建立保障規劃實施長效機制、把實施少數民族事業規劃作為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的重要內容,納入績效評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評價體系,加強規劃實施情況監督檢查、建立規劃實施評價監測體系、組織開展實施情況評估等具體要求。

徐克勤指出,《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經過努力是可以如期實現的。藍圖已經繪就,任務已經明確,接下來,省直各部門特別是民族地區各級黨委、政府及其部門要把《規劃》實施作為事關全域的大事來抓,把《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政策措施納入各地各部門的規劃和計畫中,納入具體工作中,分解目標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制定時間表、路線圖、責任狀,確保完成規劃任務。

成立《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和起草工作組,制定了《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安排相關人員參加了國家民委舉辦的規劃編制研討班,及時瞭解掌握國家層面關於促進少數民族事業發展的最新政策和動態,並專題向上級規劃編制工作主管部門彙報我省規劃編制工作進展情況。組織專門班子,圍繞規劃中涉及的區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精准扶貧、特色產業發展、少數民族特色村鎮保護與發展、人才隊伍建設等重大課題,開展調查研究,進行可行性論證,先後完成了《關於我省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調研報告》、《關於我省民族教育發展情況調研報告》、《關於武陵山片區旅遊協作發展的調研報告》等多項課題,為規劃編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省民宗委領導還帶隊深入湘西、張家界、懷化、邵陽、永州5個市州,民族地區24個縣市區和轄有民族鄉的縣(市、區)開展專題調研,認真聽取當地黨委、政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族工作部門的意見建議。《規劃》文本形成後,徵求了省民族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省民委委員單位、民族地區相關市州人民政府意見,並組織專家學者進行了評審論證。

徐克勤介紹,《規劃》是建國以來我省編制的第一個少數民族事業發展規劃,開啟了我省以專項規劃引領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先河,在我省民族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主要有以下4個特點:(1)緊貼中央及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民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在編制《規劃》過程中,堅持用中央、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這根“紅線”貫穿始終,充分體現了中央、省委關於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針和中央、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2)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性。《規劃》以國務院《“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和《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為指導,全面分析“十三五”時期我省民族工作面臨的形勢,結合我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實際,緊扣2020年民族地區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奮鬥目標,力求增強前瞻性和指導性。(3)注重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按照“發展靠項目引領,工作靠項目落實,規劃靠項目支撐”,“抓住大專案、大工程、大政策,就抓住了規劃的牛鼻子”的工作思路,《規劃》充分吸納前期研究成果及湘西州、懷化、邵陽、張家界、永州5個市州,民族地區24個縣市區和部分省民委委員單位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草案)成果,使得規劃實施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4)突出民族特色。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規劃》把加強民族團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涉及民族事務方面的內容有5個大類11項工程項目,這是該《規劃》與省政府其他專項規劃側重點不同的地方,也是《規劃》的特色和亮點。

《規劃》提出了當前及今後幾年我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主要任務

徐克勤強調,《規劃》堅持以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奮鬥目標,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個主題,提出了當前及今後幾年我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十二大任務:一是加強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推進全省民族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三是推進民族地區社會事業發展,四是推進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進程,五是加大民族貧困地區精准扶貧力度,六是加大散居少數民族工作力度,七是大力促進民族關係和諧融洽,八是推進民族地區對外開放力度,九是加強少數民族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十是加強民族理論政策體系建設,十一是加強民族法制體系建設,十二是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務的能力。

徐克勤介紹,為了更好地實現《規劃》目標任務,《規劃》提出了民族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生態環境保護、民族特色旅遊、民族教育扶持、民族文化品牌保護、扶貧攻堅、民生保障改善、少數民族幹部人才培養、民族團結進步、民族政策法規等12個大類,64項重點建設工程,明確了“十三五”時期我省支援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建設重點。

徐克勤認為,一個規劃實施效果如何,政策支撐是關鍵。《規劃》提出了包括財稅政策、投資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產業政策、生態補償政策、對口支援政策等7個方面的政策措施。比如,在財政政策方面,《規劃》提出:“加大省級財政對民族地區轉移支付力度,在計算均衡性轉移支付、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時,給予傾斜和照顧。安排專項經費時,提高因素分配法中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因素的比重。加大財政對扶貧開發的投入,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重點向湘西州傾斜”。在民族地區比較關心的配套資金方面,《規劃》明確:“對民族地區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取消縣以下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市州級配套資金”。這些政策既在頂層設計上充分考慮我省民族地區的實際,又在扶貧攻堅、推動區域發展、改善民生方面明確了政府職責,充分體現了“十三五”時期我省支援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取向。

《規劃》是指導“十三五”時期我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行動綱領

徐克勤認為,從總體上來看,這次《規劃》理念新、品質高、內容實、有特色,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是“十三五”時期指導我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行動綱領。

為確保更好地貫徹實施,《規劃》從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加強督促評估,確保“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落到實處,提出了建立保障規劃實施長效機制、把實施少數民族事業規劃作為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的重要內容,納入績效評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評價體系,加強規劃實施情況監督檢查、建立規劃實施評價監測體系、組織開展實施情況評估等具體要求。

徐克勤指出,《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經過努力是可以如期實現的。藍圖已經繪就,任務已經明確,接下來,省直各部門特別是民族地區各級黨委、政府及其部門要把《規劃》實施作為事關全域的大事來抓,把《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政策措施納入各地各部門的規劃和計畫中,納入具體工作中,分解目標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制定時間表、路線圖、責任狀,確保完成規劃任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