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喜迎十九大」“喜迎十九大 夢的中國”誦讀作品展播(四)

“喜迎十九大 夢的中國”誦讀作品展播(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瞭解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對理解中國人民今天的理想和前進道路很重要。

日前, 由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社科聯聯合克拉瑪依文聯戲劇家協會朗誦社舉辦的“喜迎十九大 夢的中國”誦讀活動正式啟動, 今天推出的第四期內容, 是由克拉瑪依人民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江泉誦讀的“習總書記講故事--白馬馱經與玄奘西行”。

讓我們一起來聆聽。

白馬馱經與玄奘西行

西元67年, 天竺高僧迦葉摩騰、竺法蘭來到中國洛陽, 譯經著說, 譯出的四十二章經成為中國佛教史上最早的佛經翻譯。 白馬馱經, 玄奘西行, 將印度文化帶回中國。 中國大航海家鄭和七次遠航、六抵印度,

帶去了中國的友邦之誼。 印度歌舞、天文、曆算、文學、建築、制糖技術等傳入中國, 中國造紙、蠶絲、瓷器、茶葉、音樂等傳入印度, 成為兩國人民自古以來互聯互通、互學互鑒的歷史佐證。

一個多星期前, 印度總理莫迪先生訪問了我的家鄉陝西省, 我在西安同他一道追溯了中印古代文化交流的歷史。 隋唐時期, 西安也是中日友好往來的重要門戶, 當年很多來自日本的使節、留學生、僧人在那裡學習和生活。 他們中的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呂, 同中國唐代大詩人李白、王維結下深厚友誼, 留下了一段動人佳話。

佛興西方, 法流東國。 東漢時期, 漢明帝派遣使者出使西域, 西行求法。 使者一路向西, 到達大月氏(今阿富汗境至中亞一帶),

遇到在此傳播佛法的天竺高僧迦葉摩騰、竺法蘭, 邀請他們入漢傳法。 西元67年, 高僧隨使者一起用白馬將經書馱回洛陽, 歷史上因此稱之為“白馬馱經”。 漢明帝還專門在洛陽城建造了一座白馬寺, 兩位高僧便是在此譯出了著名的四十二章經。 南北朝時的佛教典籍《洛陽伽藍記》稱:“白馬寺, 漢明帝所立也, 佛入中國之始。 ”

與白馬馱經相比, 玄奘西行的知名度或許更高。 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 就是以玄奘取經為藍本創作的。 據文獻記載, 唐代時, 高僧玄奘從長安出發, 向西經西域, 歷經艱險, 到達印度。 在印度學成之後, 玄奘攜帶經書回到長安, 先後在大慈恩寺、弘福寺、西明寺等處翻譯佛經。 玄奘謝絕了唐太宗讓其還俗任相、輔佐朝政的要求,

“專務翻譯, 無棄寸陰”。 因其所依據的印度梵本後來散佚較多, 玄奘的譯本也被視為“第二梵本”“准梵本”。 除了譯經, 玄奘還把他在印度的經歷用文字記錄了下來, 寫成《大唐西域記》。 這部書生動地記述了印度的風土人情, 成為研究中西交通、佛教歷史的重要文獻。 更值得一說的是, 據《舊唐書》記載, 玄奘還把老子的《道德經》翻譯成梵文, 傳入印度。

阿倍仲麻呂是日本奈良時代的遣唐留學生。 他在開元年間參加科舉考試, 高中進士。 阿倍仲麻呂不僅學識淵博、才華過人, 還感情豐富、性格豪爽, 是一位天才詩人, 與詩人李白、王維等相交甚深。 他在回國之前曾寫下《銜命還國作》一詩, 贈答友人。 後來此詩還被收錄在宋人編輯的優秀詩文集《文苑英華》裡, 也是裡面收錄的唯一一個外國人的作品。王維更是提筆寫下《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以“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表達他們之間的深情厚誼。

歷史上那一個個互聯互通、互學互鑒的故事,也正是溝通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的一座座橋樑。習近平講述白馬馱經、玄奘西行、阿倍仲麻呂與中國唐代大詩人結下深厚友誼等故事,目的正是要說明,中國與周邊國家有著割不斷的文化淵源和歷史聯繫。

對於鄰國,習近平有一個精闢的說法:鄰居是搬不走的,人可以擇鄰而居,但國家是搬不走的,所以只有一個選擇——和睦鄰邦。中國與周邊鄰國,古有往來互鑒之情,近有患難與共之交,現有共同復興之業,地緣相鄰、文化相近、歷史相親,睦鄰友好是最佳的選擇。正如習近平所強調的,中國將“誠心誠意同鄰居相處,一心一意共謀發展,攜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共用發展成果”。

本期嘉賓

江泉

克拉瑪依人民廣播電臺《一路暢通》節目主持人,主創的廣播節目曾多次獲得新疆廣播節目作品獎。曾先後在FM92.6主持《生活面對面 》、《百姓嗜好》、《行風熱線》、《夜空依然不寂寞》等欄目。

你有多久沒有誦讀了?

你最喜歡習總書記講的哪個故事?

快來加入我們誦讀活動吧!

徵集時間

2017年8月30日至10月30日

投稿要求

也是裡面收錄的唯一一個外國人的作品。王維更是提筆寫下《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以“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表達他們之間的深情厚誼。

歷史上那一個個互聯互通、互學互鑒的故事,也正是溝通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的一座座橋樑。習近平講述白馬馱經、玄奘西行、阿倍仲麻呂與中國唐代大詩人結下深厚友誼等故事,目的正是要說明,中國與周邊國家有著割不斷的文化淵源和歷史聯繫。

對於鄰國,習近平有一個精闢的說法:鄰居是搬不走的,人可以擇鄰而居,但國家是搬不走的,所以只有一個選擇——和睦鄰邦。中國與周邊鄰國,古有往來互鑒之情,近有患難與共之交,現有共同復興之業,地緣相鄰、文化相近、歷史相親,睦鄰友好是最佳的選擇。正如習近平所強調的,中國將“誠心誠意同鄰居相處,一心一意共謀發展,攜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共用發展成果”。

本期嘉賓

江泉

克拉瑪依人民廣播電臺《一路暢通》節目主持人,主創的廣播節目曾多次獲得新疆廣播節目作品獎。曾先後在FM92.6主持《生活面對面 》、《百姓嗜好》、《行風熱線》、《夜空依然不寂寞》等欄目。

你有多久沒有誦讀了?

你最喜歡習總書記講的哪個故事?

快來加入我們誦讀活動吧!

徵集時間

2017年8月30日至10月30日

投稿要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