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中興通訊虧損23.6億背後 隱藏的焦慮與恐慌

2016年, 中興通訊(0763.HK / 000063.SZ)遭遇了上市20年來的第二次虧損, 淨虧損達23.6億元, 較上一年同期淨利潤減少173.49%。 致使中興通訊“扭盈為虧”的最直接原因,

是因為中興近期承認違反美國制裁伊朗的相關規定, 並同意支付8.9億美元的罰款。

經過一年的苦心經營交出這樣一份成績單, 絕不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榮譽。 中興通訊對這種現狀也不免焦慮, “公司正在遭遇成立31年來最大的危機, 企業必須面向未來。 ”中興通訊總裁趙先明在2017新年致辭中這樣說到。

檢討之後, 中興通訊制定了一套整改措施, 聚焦主營業務、強化市場和產品組合管理的策略, 並對不符合公司戰略發展方向或者投入產出較低的業務進行“關、停、並、轉”, 以此提升主業的競爭力。

罰單並非虧損問題的全部原因, 即便此次虧損是由外因所致, 但中興通訊2016年經營狀況的窘迫也令人深省。 過去一年多來, 中興通訊出現了手機銷量下滑、集團大裁員、臨陣換帥等眾多難題,

不僅在公司營收上徘徊不前, 而且逐漸與昔日隊友華為拉開距離。

二度虧損背後

3月23日, 中興通訊發佈了2016年年度報告, 報告稱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012.3億元, 同比增長1.0%, 主要是由於運營商網路、消費者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微增;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23.6億元,

較2015年的32.07億元的淨利相比減少了173.49%。

值得注意的是, 中興通訊2016年前三季度都是有盈利的, 分別為9.49億元、8.16億元、10.92億元。 但是到第四季度, 情況卻急轉直下, 虧損多達52.16億元。

不可否認, 這一虧損與3月7日中興通訊與美國政府達成和解緊密相關。 作為和解條件, 中興通訊需向對方支付8.92億美元的刑事和民事罰金。 按照2016年12月31日的匯率計算, 中興通訊需支付約61.87億元, 是美國政府迄今向中國企業開出的最高金額罰單。

這張天價罰單, 可以說讓中興通訊“一夜回到解放前”。 從2016年中興通訊的帳面數位來看, 全年的淨利潤也沒能抵扣這份罰單, 直接導致虧損。 也就是說, 中興通訊數萬名員工經過一年的辛苦付出,

最終卻為他人作嫁衣裳。

擔憂又何止是一年辛苦付諸東流, 去年的這個虧損巨坑, 對於年平均淨利僅有20~30億元的中興通訊來說, 2017年能否填平還是一個未知數。

但這次和解不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利好的一面是, 天價罰單換回了中興通訊在美國出口的相對自由。 據悉, 3月29日中興通訊已被美國商務部移出貿易黑名單。

不能只怪罰單

誠然, 美國政府部門的這張罰單造成了中興通訊的第二次虧損, 但癥結不完全在此。

可能有人不解, 為什麼中國第二大電信設備製造商的中興通訊, 不能承受8.92億美元的罰單?這就與中興通訊的年營收和淨利潤數位有很大關係。

懂懂筆記通過查閱中興通訊近幾年的財報發現, 其成績單並不好看。 曾在2012年出現了虧損的情況, 之後的幾年業績雖緩步上升但泛善可陳, 僅在2015年突破了30億元人民幣大關。 具體數字如下:

中興通訊2012年營收是842.19億, 淨虧損為28.4億元;2013年營收是752.3億元, 淨利潤為13.6億元, 同比增長147.8%;2014年營收是812.42億元, 淨利潤為26.36億元,較上年增長94.17%;2015年營收是1001.86億元,淨利潤為32.08億元,同比增長21.8%;2016年營收是1012.33億元,淨虧損為23.6億元,較上一年下降173.49%。

反觀昔日並駕齊驅的另一個電信設備巨頭華為,其規模已經與中興通訊不在同一個量級,不僅是中國電信設備第一名,在國外也已經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廠商。華為的營收數位如下:

據瞭解,華為2012財年收入2,201.9億元,淨利潤153.8億;2013年收入2390億元,淨利潤達到210億元,同比增長34.4%;2014年收入2882億元,淨利潤279億元,同比增長32.7%;2015年營收為3950.09億元,淨利潤369億元,同比增長33%;2016年營收達到5200億元,同比增長32%,淨利潤暫時沒有對外公佈。

相比之下,業務高度相近的兩家企業,中興通訊在營收和淨利潤兩方面都要明顯落後于華為。尤其是淨利潤方面,華為每年以30%以上的增幅穩步上升,而中興通訊卻始終在20~30億左右躊躇不前。

就算此次不將罰款計入財報,中興通訊2016年的淨利潤也只有38.25億元,這一數字不僅與華為相差甚遠,與愛立信、諾基亞等電信設備製造商也有很大差距。

手機下滑嚴重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中興通訊與華為在消費者業務上越來越大的營收差距,尤其是手機業務的鴻溝已經很難跨越。

據瞭解,2016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780億元,同比增長42%;智慧手機發貨量達到1.39億台,同比增長29%,增速甚至超過行業平均水準。

對於華為消費者業務增速迅猛,餘承東認為主要是得益于其智慧手機的銷售,“華為終端產品增長得力于全系列共同推進,Mate及P系列高端智慧手機增長引領2016年總體增長。其中P9/P9 Plus上市8個月全球發貨超過1000萬台,成為華為首款出貨量破千萬的高端旗艦智能手機。”

同年,中興通訊的消費者業務營收為334.49億元,同比增長3.02%;而智慧手機的銷量,並未在其財報中顯示,其他協力廠商機構的資料中也不曾出現。而中興通訊方面認為,自家消費者業務3.02%的增長,是由於國內手機產品和國內家庭終端產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所致。

然而,中興手機營收真的會有增長嗎?

懂懂筆記發現,在IDC發佈2016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報告時,有一句話模糊的講到了中興手機的銷量,“中興通訊2016年的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與2015年相比銳減了36.5%。”

根據時任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中興終端CEO曾學忠2016年初的內部信獲悉,2015年中興智慧手機全球實際發貨量為5600萬部。以此計算,中興2016年的智慧手機全球出貨總量應為3556萬部,遠沒有達到2016年初定下的7000萬智慧手機出貨量的目標。

在中興手機銷量大幅下跌的情況下,營收有所增長的說法顯然缺少一定說服力。

眾所周知,中興與華為的手機業務在2013年前後旗鼓相當,甚至在2014年中興手機總出貨量曾經超過1億部(海外市場占比超過70%)。不過,轉捩點也正好發生在2014年。在2014年初,中興手機的市場狀況已經出現問題,在國內跌出市場銷量前5名,而海外市場銷量還保持在前五的地位。

當時,剛擔任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終端事業部CEO一職的曾學忠,曾經對媒體表示,“我覺得成績有壓力,包括你們可能也看到去年我們出貨量智慧機跌出前五,功能機還在前五,也可能這個還會下來,但更重要的是要聚焦精品,一步一個腳印做好每一款產品。”

儘管功能機在海外市場還有一些餘威,但是中興沒有想到,2014年開始智慧手機的大潮已經逐步席捲全球。包括華為在內的眾多手機廠商已經放低功能機的出貨量,進而專注利潤空間更大的智慧機市場。與此同時,華為的智慧手機出貨量開始逐年增加。

在2015年初巴賽隆納的MWC上,曾學忠現場對外強調最多的,是中興智慧手機的語音控制和眼紋解鎖創新技術。智慧機市場一步錯步步錯,從2015年開始,砍掉了一般機型,專注於語音手機、安全手機和千元手機三大板塊的中興手機,開始遭遇困境。

反思無法幫助扭轉局勢。2016協力廠商機構對全球手機廠商出貨量的統計結果顯示了一個殘酷事實。今年2月份,IDC發佈的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報告顯示:2016年華為、OPPO、vivo增速明顯,分列第三、四、五名,出貨量分別約為1.39億部、9940萬部和7730萬部。然而,榜單裡的中興手機已經歸在“其他”類了。

開始反思整頓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中興通訊在每一次困難時期,都能夠快速反思並採取整頓措施。

面對2012年的困局,中興通訊選擇了裁員。根據中興通訊2012年財報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興通訊員工從9萬人減少到7.8萬人。而裁員的目的,就是説明中興通訊節省巨額支出。

與此同時,2012年下半年,中興通訊成立了專家“扭虧團”,對部分已簽虧損專案進行優化,著重提升新簽合同的毛利率。同時,轉變發展戰略,收縮手機研發產品線。財經網曾在報導中寫到,當時有分析人士表示,短期的業務收縮有助於改善業績,但是會壓制公司中長期的增長趨勢。

誠然,中興通訊在2013年第一季度就實現了盈利。不過,這種做法是利弊相當,在接下來的幾年,中興通訊及中興智慧手機始終沒能取得很大的進展。直到2016年,因為淨利潤的微薄導致“資不抵債”,再次出現虧損。

同樣,面對2016年的困境,中興通訊再一次選擇了裁員。今年1月初,中興通訊宣佈裁員約3000人,其中五分之一來自表現欠佳的手機業務部門。也就是說,有600名來自手機業務部門的人被裁掉,占到整體手機部門總人數的約20%。面對外界的質疑,中興通訊回應稱,每年流動率約為5%到8%,屬於正常情況。話雖如此,但依然反映出中興手機業務的潛在危機。

不同的是,中興通訊這次沒有成立“扭虧團”,而是採取了一連串的換帥策略。2016年10月,中興通訊發佈人員調整通知,中興通訊執行董事殷一民被任命為手機業務負責人。同年11月,中興通訊內部宣佈俞義方不再擔任中興終端中國區總經理,該職位由中興通訊副總裁白波暫時接管。今年3月14日,殷一民接替趙先明擔任中興通訊董事長一職,趙先明繼續擔任公司總裁及執行董事。

此次執掌帥印的殷一民,在中興通訊擔任執行董事已有20年之久。在2004年到2010年期間,殷一民成功接過創始人侯為貴手裡的大旗,帶著中興通訊不斷發展,更被稱為中興通訊的“關鍵先生”。輿論認為他的回歸,將給手機業務帶來更多可能。運營商世界網總編輯康釗表示:“殷一民有很強的技術背景,在產品研發方面很擅長,擔任終端事業部總經理後,能提升中興手機研發方面的實力。”

中興通訊發佈2017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其預計2017年一季度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將增長10%-20%,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20%以上。根據這份公告的內容,可以理解為中興通訊內部認為,公司已經重新步入正常發展軌道。

只不過,這次危機度過之後,還將有新一輪的挑戰等待著中興通訊。在懂懂筆記與多位元業界人士溝通過程中,接收到同一個資訊,2017年運營商管道將迎來新轉機。曾經因為過分倚重運營商管道而漸漸落寞的中興手機,是否能抓住這次浪潮重回手機行業第一陣營,我們將拭目以待。

—————————————————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資訊豐富,觀點獨到。

發佈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淨利潤為26.36億元,較上年增長94.17%;2015年營收是1001.86億元,淨利潤為32.08億元,同比增長21.8%;2016年營收是1012.33億元,淨虧損為23.6億元,較上一年下降173.49%。

反觀昔日並駕齊驅的另一個電信設備巨頭華為,其規模已經與中興通訊不在同一個量級,不僅是中國電信設備第一名,在國外也已經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廠商。華為的營收數位如下:

據瞭解,華為2012財年收入2,201.9億元,淨利潤153.8億;2013年收入2390億元,淨利潤達到210億元,同比增長34.4%;2014年收入2882億元,淨利潤279億元,同比增長32.7%;2015年營收為3950.09億元,淨利潤369億元,同比增長33%;2016年營收達到5200億元,同比增長32%,淨利潤暫時沒有對外公佈。

相比之下,業務高度相近的兩家企業,中興通訊在營收和淨利潤兩方面都要明顯落後于華為。尤其是淨利潤方面,華為每年以30%以上的增幅穩步上升,而中興通訊卻始終在20~30億左右躊躇不前。

就算此次不將罰款計入財報,中興通訊2016年的淨利潤也只有38.25億元,這一數字不僅與華為相差甚遠,與愛立信、諾基亞等電信設備製造商也有很大差距。

手機下滑嚴重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中興通訊與華為在消費者業務上越來越大的營收差距,尤其是手機業務的鴻溝已經很難跨越。

據瞭解,2016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780億元,同比增長42%;智慧手機發貨量達到1.39億台,同比增長29%,增速甚至超過行業平均水準。

對於華為消費者業務增速迅猛,餘承東認為主要是得益于其智慧手機的銷售,“華為終端產品增長得力于全系列共同推進,Mate及P系列高端智慧手機增長引領2016年總體增長。其中P9/P9 Plus上市8個月全球發貨超過1000萬台,成為華為首款出貨量破千萬的高端旗艦智能手機。”

同年,中興通訊的消費者業務營收為334.49億元,同比增長3.02%;而智慧手機的銷量,並未在其財報中顯示,其他協力廠商機構的資料中也不曾出現。而中興通訊方面認為,自家消費者業務3.02%的增長,是由於國內手機產品和國內家庭終端產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所致。

然而,中興手機營收真的會有增長嗎?

懂懂筆記發現,在IDC發佈2016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報告時,有一句話模糊的講到了中興手機的銷量,“中興通訊2016年的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與2015年相比銳減了36.5%。”

根據時任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中興終端CEO曾學忠2016年初的內部信獲悉,2015年中興智慧手機全球實際發貨量為5600萬部。以此計算,中興2016年的智慧手機全球出貨總量應為3556萬部,遠沒有達到2016年初定下的7000萬智慧手機出貨量的目標。

在中興手機銷量大幅下跌的情況下,營收有所增長的說法顯然缺少一定說服力。

眾所周知,中興與華為的手機業務在2013年前後旗鼓相當,甚至在2014年中興手機總出貨量曾經超過1億部(海外市場占比超過70%)。不過,轉捩點也正好發生在2014年。在2014年初,中興手機的市場狀況已經出現問題,在國內跌出市場銷量前5名,而海外市場銷量還保持在前五的地位。

當時,剛擔任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終端事業部CEO一職的曾學忠,曾經對媒體表示,“我覺得成績有壓力,包括你們可能也看到去年我們出貨量智慧機跌出前五,功能機還在前五,也可能這個還會下來,但更重要的是要聚焦精品,一步一個腳印做好每一款產品。”

儘管功能機在海外市場還有一些餘威,但是中興沒有想到,2014年開始智慧手機的大潮已經逐步席捲全球。包括華為在內的眾多手機廠商已經放低功能機的出貨量,進而專注利潤空間更大的智慧機市場。與此同時,華為的智慧手機出貨量開始逐年增加。

在2015年初巴賽隆納的MWC上,曾學忠現場對外強調最多的,是中興智慧手機的語音控制和眼紋解鎖創新技術。智慧機市場一步錯步步錯,從2015年開始,砍掉了一般機型,專注於語音手機、安全手機和千元手機三大板塊的中興手機,開始遭遇困境。

反思無法幫助扭轉局勢。2016協力廠商機構對全球手機廠商出貨量的統計結果顯示了一個殘酷事實。今年2月份,IDC發佈的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報告顯示:2016年華為、OPPO、vivo增速明顯,分列第三、四、五名,出貨量分別約為1.39億部、9940萬部和7730萬部。然而,榜單裡的中興手機已經歸在“其他”類了。

開始反思整頓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中興通訊在每一次困難時期,都能夠快速反思並採取整頓措施。

面對2012年的困局,中興通訊選擇了裁員。根據中興通訊2012年財報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興通訊員工從9萬人減少到7.8萬人。而裁員的目的,就是説明中興通訊節省巨額支出。

與此同時,2012年下半年,中興通訊成立了專家“扭虧團”,對部分已簽虧損專案進行優化,著重提升新簽合同的毛利率。同時,轉變發展戰略,收縮手機研發產品線。財經網曾在報導中寫到,當時有分析人士表示,短期的業務收縮有助於改善業績,但是會壓制公司中長期的增長趨勢。

誠然,中興通訊在2013年第一季度就實現了盈利。不過,這種做法是利弊相當,在接下來的幾年,中興通訊及中興智慧手機始終沒能取得很大的進展。直到2016年,因為淨利潤的微薄導致“資不抵債”,再次出現虧損。

同樣,面對2016年的困境,中興通訊再一次選擇了裁員。今年1月初,中興通訊宣佈裁員約3000人,其中五分之一來自表現欠佳的手機業務部門。也就是說,有600名來自手機業務部門的人被裁掉,占到整體手機部門總人數的約20%。面對外界的質疑,中興通訊回應稱,每年流動率約為5%到8%,屬於正常情況。話雖如此,但依然反映出中興手機業務的潛在危機。

不同的是,中興通訊這次沒有成立“扭虧團”,而是採取了一連串的換帥策略。2016年10月,中興通訊發佈人員調整通知,中興通訊執行董事殷一民被任命為手機業務負責人。同年11月,中興通訊內部宣佈俞義方不再擔任中興終端中國區總經理,該職位由中興通訊副總裁白波暫時接管。今年3月14日,殷一民接替趙先明擔任中興通訊董事長一職,趙先明繼續擔任公司總裁及執行董事。

此次執掌帥印的殷一民,在中興通訊擔任執行董事已有20年之久。在2004年到2010年期間,殷一民成功接過創始人侯為貴手裡的大旗,帶著中興通訊不斷發展,更被稱為中興通訊的“關鍵先生”。輿論認為他的回歸,將給手機業務帶來更多可能。運營商世界網總編輯康釗表示:“殷一民有很強的技術背景,在產品研發方面很擅長,擔任終端事業部總經理後,能提升中興手機研發方面的實力。”

中興通訊發佈2017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其預計2017年一季度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將增長10%-20%,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20%以上。根據這份公告的內容,可以理解為中興通訊內部認為,公司已經重新步入正常發展軌道。

只不過,這次危機度過之後,還將有新一輪的挑戰等待著中興通訊。在懂懂筆記與多位元業界人士溝通過程中,接收到同一個資訊,2017年運營商管道將迎來新轉機。曾經因為過分倚重運營商管道而漸漸落寞的中興手機,是否能抓住這次浪潮重回手機行業第一陣營,我們將拭目以待。

—————————————————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資訊豐富,觀點獨到。

發佈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