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十八大以來民樂縣旅遊產業發展綜述

李麗

2014年12月26日, 俯瞰甘肅蘭州到新疆烏魯木齊, 一條銀色絲帶盤旋環繞, 甘肅人民翹首以盼的蘭新高鐵全線通車運營, “民樂站”如一顆鑽石鑲嵌其中, 民樂縣一步跨入“高鐵時代”, 樂了民樂人, 也讓民樂旅遊搭上了發展快車。

十八大以來, 民樂縣旅遊業以打造“高原生態旅遊品牌”為目標, 突出“避暑、休閒、度假”功能, 加快扁都口、聖天寺和方舟水世界三大精品旅遊景區建設, 協調“旅遊+”多產業融合發展, 挖掘鄉村特色旅遊資源, 旅遊產業呈現跨越式發展勢頭, 旅遊產業龍頭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到2016年底, 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717.75萬人次,

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8.14億元, 年均增長78.8%、146.8%。

高屋建瓴, 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 民樂縣把發展文化旅遊產業作為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的優先方向, 統籌謀劃部署, 引導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縣委縣政府每年定期召開旅遊產業開發專題研討會議和旅遊產業開發現場辦公會, 進行整體佈局、確定方向;縣政協主席韓延琪親自掛帥, 成立領導小組, 建立聯席會議機制, 協調落實具體工作;縣黨代會、人代會凡提旅遊必大範圍談論, 大篇幅建言;各項旅遊規劃編制出臺, 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中心、發展公司和景區管理辦公室相繼成立, 西安規劃設計院專家多次受邀調研指導……

從縣級領導到各部門單位、各鄉鎮幹部,

再到普通居民, 旅遊發展無一不時時掛記於心, 全縣旅遊發展百花齊放、欣欣向榮, 全域旅遊成為熱詞, 以旅遊為“龍頭”的第三產業發展格局逐漸形成, 旅遊業拉動縣域經濟發展作用凸顯。 2016年, 全縣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9.17億元, 占GDP比重達38.3%。

在頂層設計的指引和政策的鼓勵下, 民樂旅遊從“被動迎客”到“主動引客”, 著力“建景區、拓內容、辦節會、提品質、創品牌”, 旅遊資源趨於多元化、特色化, 旅遊配套服務體現多層次、複合型。 目前, 該縣擁有評級旅遊景區2處, 自駕遊營地2處, 特色旅遊街區3個, 三星級賓館3家, 開發旅遊產品20多種, 旅遊從業人員達到5000余人。

凸顯優勢, 定制特色鄉村旅遊名片

“進農家地、幹農家活、坐農家炕、品農家菜”成為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閒活動之一。

五年來, 民樂縣按照“圍繞旅遊做農業, 圍繞農民抓旅遊”的轉型思路, 利用“扁都口”這一金子招牌, 打造227線精品旅遊線路, 輻射帶動全縣特色鄉村旅遊發展。

民聯鄉東寨村溜冰垂釣、觀光攝影、果蔬採摘、農家特色藥膳美食, 醫養和研學旅遊如火如荼, 篝火晚會和雜技表演精彩紛呈, 半年接待遊客20多萬人次被傳為佳話, 成為該縣鄉村旅遊的“領頭羊”。 六壩農業觀光長廊、三堡錦繡大地、洪水四方休閒農莊、豐樂青龍寺旅遊度假區等鄉村遊覽區、特色農家樂相繼建成;炒麵莊村、新墩村、八卦營村、新莊村、易家灣村、杏園村等旅遊專業村一一湧現;花卉觀光、休閒垂釣、戶外體驗、禮佛朝拜等特色項目不斷發掘;張財國、單波、池軍清等“創業達人”廣為人知。

目前, 該縣已建成1個省級旅遊專業村、3個農家樂發展區域, 星級鄉村旅遊服務店12家, 輻射帶動115戶農戶參與其中, 形成覆蓋全域重要旅遊節點的鄉村旅遊服務系統。 2016年, 該縣鄉村旅遊人數達到150多萬人次, 占總接待遊客的57.8%。

與此同時, 扁都口景區、民樂鄉村旅遊專題片分別上映中央電視臺和甘肅衛視, 東寨村“百人打牛兒”活動在新聞聯播播出。 紫皮大蒜、民聯羊羔肉、蟲草雞等特色農產品以及濱河系列白酒、銀河粉絲等老字型大小產品成為標誌性旅遊商品, “上線”暢銷全國各地。 隨著“電子商務進村”和“全企上網工程”實施, 該縣註冊網店368家, 物流配送覆蓋80%以上的行政村, 86個特色單品上網銷售。

鄉村旅遊如火如荼, 樂了遊客, 富了農家。 “以前單單種地, 一年辛辛苦苦日子還過得緊巴巴。 自從搞起了鄉村旅遊, 收入越來越好, 日子是越過越紅火。 ”東寨村村民韓永奇說。

搶抓機遇, “旅遊+”多產業互融共進

十八大以來, 民樂縣搶抓“一帶一路”和國家向西開放戰略機遇, 充分發揮旅遊資源大縣優勢, 以全域旅遊發展為主線, 加快推進旅遊產業與工業、農業、文化、體育、醫養等多個產業深度融合。

以金陽光生態休閒觀光農業示範園為代表的一批農家樂, 實現了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設施農業、特色畜禽養殖及醫養體育等與旅遊業有機融合。 在景區, 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全國徒步大會、全國民歌大賽等各類品牌賽事及戶外健身活動實現了旅遊與體育深度融合。 “旅遊+文化”領域,自編小品、戲曲,民歌演唱會、集體婚禮等令人耳目一新;油菜寶寶、“醉美民樂”戶外頭巾、“民樂八景”書簽、《民樂風光旅遊畫冊》等旅遊文化商品走俏紀念品市場;百名文化名家寫民樂、畫民樂、攝民樂配合各項體育活動,使遊客樂在其中;民間社團和藝人更是拿出“十八般武藝”,製作出精美的刺繡、香包、剪紙、碟畫等惹人憐愛。

值得一提的是,“旅遊+”拓展到精准扶貧領域,該縣19個村被列入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旅遊扶貧成為精准扶貧的新動力。在春秋兩季,民樂縣開闢東灰山遺址公園至沿山貧困區的農耕文明尋根旅,將旅遊利好延伸到沿山貧困地區。

回顧往昔,民樂旅遊精彩紛呈;展望前路,民樂旅遊前程似錦。2017年新年伊始,該縣召開多次縣級會議,對“民樂·中國農業公園總體規劃”及“絲路梵城”文化旅遊規劃進行多方座談、廣納良策,邀請專業設計研究院專家帶隊進行長期實地走訪,充分挖掘古絲綢之路文化,利用現有旅遊開發資源,“量身定制”出一套系統全域旅遊開發方案並不斷細化。我們有理由相信,民樂旅遊會更樂人民、樂遊客。

“旅遊+文化”領域,自編小品、戲曲,民歌演唱會、集體婚禮等令人耳目一新;油菜寶寶、“醉美民樂”戶外頭巾、“民樂八景”書簽、《民樂風光旅遊畫冊》等旅遊文化商品走俏紀念品市場;百名文化名家寫民樂、畫民樂、攝民樂配合各項體育活動,使遊客樂在其中;民間社團和藝人更是拿出“十八般武藝”,製作出精美的刺繡、香包、剪紙、碟畫等惹人憐愛。

值得一提的是,“旅遊+”拓展到精准扶貧領域,該縣19個村被列入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旅遊扶貧成為精准扶貧的新動力。在春秋兩季,民樂縣開闢東灰山遺址公園至沿山貧困區的農耕文明尋根旅,將旅遊利好延伸到沿山貧困地區。

回顧往昔,民樂旅遊精彩紛呈;展望前路,民樂旅遊前程似錦。2017年新年伊始,該縣召開多次縣級會議,對“民樂·中國農業公園總體規劃”及“絲路梵城”文化旅遊規劃進行多方座談、廣納良策,邀請專業設計研究院專家帶隊進行長期實地走訪,充分挖掘古絲綢之路文化,利用現有旅遊開發資源,“量身定制”出一套系統全域旅遊開發方案並不斷細化。我們有理由相信,民樂旅遊會更樂人民、樂遊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