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京街頭90%梔子花來自浦口?你不知道的浦口冷知識!

1 浦口也有明城牆?

浦口明城牆遺址的第一塊文物標識碑已在浦口原明城東門, 也是現在的東門大街立起。

明初的城牆周長約十六裡,

共有五門:東門“滄波”, 南門“清江”, 西門“萬峰”, 北門“暘穀”, 另有南便門“望京”。

2 新石器時代的舊址居然在泉鄉?

說起浦口的湯泉, 你的第一反應大概就是湯泉的溫泉。 但你知道嗎?其實在湯泉的泉西社區, 還有一個“古韻泉鄉”。

經過江蘇省考古研究所暨南京博物館考古考察,

被確定為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居住地。

3 浦口也有條珠江路?

我們熟悉的南京“珠江路”與新街口比鄰, 珠江路上是林立的電器商城, 而隔江相望的浦口也有一條路叫珠江路, 從龍華路起延伸至康安路、珠泉路交匯處。

這條路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 滿足了很多老浦口人的生活需求。

4 浦口與項羽有關的地名知多少?

項羽是浦口人心中的英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讓人默淚, 你知道, 浦口有哪些地名與項羽有關嗎?

在浦口有21處與項羽有關的地名為:瓢兒井、點將台、飲馬池、高望、蘭花塘、紅繡鞋、失姬橋、胭脂井、魂落鋪、九頭亡、勒馬想、霸王泉、駐馬河、滾馬灘、霸王廟、禦祭庵、鬼門關、晾甲廟、下馬石、霸王鞭、四馬山(又名四潰山)。

有些地名被沿用至今, 有些已被其他音字代替, 但這些地點仍然星羅棋佈地散落在浦口各個區域。

5 全國第一條覆蓋4G網路的地鐵是?

南京地鐵10號線是南京地鐵第一條開通的過江線路, 也是全國第一條覆蓋了4G信號的地鐵線。

6 誰是浦口區最有歷史的街道?

浦口區泰山街道, 擁有歷史保護文物74處, 總量全區第一, 全市名列前茅, 時間跨度最遠觸及5000年前。 走進泰山街道, 就像翻開了浦口歷史的長卷。 浦口火車站、泰山廟會、“金陵先祖”……

7 吳老太小餛飩最早是在江浦賣的?

南京人對於小餛飩是有情節的,在八寶街上有家“黯然銷魂小餛飩”的店鋪,民國風格,搪瓷茶缸裝的小餛飩。

店主的外婆,現已九旬的吳老太40年前曾在浦口火車站開過餛飩店,如今老人包餛飩還很熟練。

這一碗小餛飩,經歷半個多世紀,從北到南,還是那個味道。

8 浦口有南京現存最古老的銀杏樹?

始建於唐朝的浦口惠濟寺,有三株千年古銀杏樹相傳為南朝蕭梁時期昭明太子蕭統在此讀書時手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樹齡。

9 浦口專門開通了一條旅遊通道?

浦口的岔琥路,是浦口區重點打造的旅遊專用通道,按照安全、環保、舒適、休閒而建設,設計理念圍繞“感受綠色生態森林 體驗環保低碳之旅”。

旅遊道路是特色,目的是實現公路建設與自然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

10 林散之的故居在浦口?

當代草聖——林散之,江浦縣烏江鎮人,故居路上林老先生的故居保存完好並對外開放。

林散之,名霖,字散之,號三癡、左耳、江上老人等,生於江蘇南京市江浦縣(今南京市浦口區),著名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

這位老人就在這樣一個遠離城囂的僻靜清幽處為中國的書畫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1 南京街頭90%梔子花來自浦口?

浦口江浦街道響堂村梔子花繁茂,每到梔子花盛開的季節,南京街頭售賣的梔子花基本都是出自響堂村。

12 南京現存基本完整、最長的一條明清歷史老街是哪條?

左所大街又名東門古鎮明清一條街。明清時期,東門古鎮作為南北要衝,東西通道,是漕運集散地,水陸碼頭,聚集了許多南來北往的商賈,船,騾馬,糧食,布匹和物資,商業貿易十分發達。

13 橋林有個寶,火了半世紀?

早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橋林就有個專門生產油布傘的“南京雨具廠”。

到了一九六零年組建成廠,更名為“江浦縣橋林鎮制傘社”,開始生產油布傘。油布傘成為了橋林三寶中響噹噹的一寶。

它過去曾在綿綿雨天或炎炎夏日給他們以庇護,還給他們帶來過榮耀:影視劇《長征》中的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時或背著或撐著的油布傘道具就是橋林製作的。

14 東門小學旁有座吳武壯公祠,吳武壯是誰?

天下共知吳武壯,一生遺憾未封疆。秋風客散平原館,家國瀟瀟一味涼。

浦口東門吳武壯公祠始建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是為紀念清同治十一年至光緒六年(1872——1880年)浦口駐軍統領吳長慶所建。

1905年吳武壯公祠創辦新式私立小學堂。1912年後,該祠改為浦口市高等小學校,解放後為東門小學。

15 不出國也能看見大師級的現代建築群?

南京浦口佛手湖畔有一群由24位中外著名建築師設計建造的現代建築群。

他們的作品陸續展現在南京浦口老山山脈與珍珠泉之間的佛手湖畔700畝土地上,近十年的時間已完成22件作品,這些個性的作品與美麗的山水相映成趣構成古都金陵一道靚麗的風景。

16 浦口的泉眼成了南京市的“地震眼”?

浦口八裡鋪村,老山腳下有口泉是南京“地震眼” ,它叫螃蟹眼泉,地震部門每天從這裡採集泉水,觀測泉水氡和汞含量的微妙變化,為南京市提供研究地震異常前兆資訊。

17 5500萬的拍賣品畫的地點在浦口?

《湘軍九洑洲戰圖》,清人繪,描繪湘軍與太平軍作戰的繪畫很多,場面宏偉。描繪湘軍於同治二年(1863)五月在南京九洑洲大戰太平軍,並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大型戰圖。

九洑洲在浦口,今浦口海事處。該畫以5500萬拍賣成功。

18 浦口有塊石刻五百年,還是皇帝寫的?

浦口九峰寺有塊摩崖石刻 ,上刻著有500年歷史的“佛”字,1984年列為江浦縣文物保護單位。形成於明代,為明世宗所寫。

19 浦口有塊地,大師在此讀過書?

在浦口橋林有個讀書台遺址,因中國唐代詩人張籍(約767~約830)在此讀書而得名。

張籍,字文昌,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世稱張水部、張司業。與韓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作品:《牧童詞》、《夜到漁家》、《秋思》等。

20 “金陵養生第一村”是哪個村?

老山之中,不老之境。不老村位於浦口老山腳下,有著老山的依託,據說住在這裡的人們長壽不老,愛情不老。

隨著歲月變遷,現在的不老村隸屬江浦街道寶馬村,成為一個自然村落,但古樸雅致,娟秀動人的風景依舊被保存著。以徵集戀人們失戀紀念品走紅的“南京失戀博物館”,在不老村有一個實體館。

南京人對於小餛飩是有情節的,在八寶街上有家“黯然銷魂小餛飩”的店鋪,民國風格,搪瓷茶缸裝的小餛飩。

店主的外婆,現已九旬的吳老太40年前曾在浦口火車站開過餛飩店,如今老人包餛飩還很熟練。

這一碗小餛飩,經歷半個多世紀,從北到南,還是那個味道。

8 浦口有南京現存最古老的銀杏樹?

始建於唐朝的浦口惠濟寺,有三株千年古銀杏樹相傳為南朝蕭梁時期昭明太子蕭統在此讀書時手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樹齡。

9 浦口專門開通了一條旅遊通道?

浦口的岔琥路,是浦口區重點打造的旅遊專用通道,按照安全、環保、舒適、休閒而建設,設計理念圍繞“感受綠色生態森林 體驗環保低碳之旅”。

旅遊道路是特色,目的是實現公路建設與自然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

10 林散之的故居在浦口?

當代草聖——林散之,江浦縣烏江鎮人,故居路上林老先生的故居保存完好並對外開放。

林散之,名霖,字散之,號三癡、左耳、江上老人等,生於江蘇南京市江浦縣(今南京市浦口區),著名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

這位老人就在這樣一個遠離城囂的僻靜清幽處為中國的書畫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1 南京街頭90%梔子花來自浦口?

浦口江浦街道響堂村梔子花繁茂,每到梔子花盛開的季節,南京街頭售賣的梔子花基本都是出自響堂村。

12 南京現存基本完整、最長的一條明清歷史老街是哪條?

左所大街又名東門古鎮明清一條街。明清時期,東門古鎮作為南北要衝,東西通道,是漕運集散地,水陸碼頭,聚集了許多南來北往的商賈,船,騾馬,糧食,布匹和物資,商業貿易十分發達。

13 橋林有個寶,火了半世紀?

早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橋林就有個專門生產油布傘的“南京雨具廠”。

到了一九六零年組建成廠,更名為“江浦縣橋林鎮制傘社”,開始生產油布傘。油布傘成為了橋林三寶中響噹噹的一寶。

它過去曾在綿綿雨天或炎炎夏日給他們以庇護,還給他們帶來過榮耀:影視劇《長征》中的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時或背著或撐著的油布傘道具就是橋林製作的。

14 東門小學旁有座吳武壯公祠,吳武壯是誰?

天下共知吳武壯,一生遺憾未封疆。秋風客散平原館,家國瀟瀟一味涼。

浦口東門吳武壯公祠始建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是為紀念清同治十一年至光緒六年(1872——1880年)浦口駐軍統領吳長慶所建。

1905年吳武壯公祠創辦新式私立小學堂。1912年後,該祠改為浦口市高等小學校,解放後為東門小學。

15 不出國也能看見大師級的現代建築群?

南京浦口佛手湖畔有一群由24位中外著名建築師設計建造的現代建築群。

他們的作品陸續展現在南京浦口老山山脈與珍珠泉之間的佛手湖畔700畝土地上,近十年的時間已完成22件作品,這些個性的作品與美麗的山水相映成趣構成古都金陵一道靚麗的風景。

16 浦口的泉眼成了南京市的“地震眼”?

浦口八裡鋪村,老山腳下有口泉是南京“地震眼” ,它叫螃蟹眼泉,地震部門每天從這裡採集泉水,觀測泉水氡和汞含量的微妙變化,為南京市提供研究地震異常前兆資訊。

17 5500萬的拍賣品畫的地點在浦口?

《湘軍九洑洲戰圖》,清人繪,描繪湘軍與太平軍作戰的繪畫很多,場面宏偉。描繪湘軍於同治二年(1863)五月在南京九洑洲大戰太平軍,並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大型戰圖。

九洑洲在浦口,今浦口海事處。該畫以5500萬拍賣成功。

18 浦口有塊石刻五百年,還是皇帝寫的?

浦口九峰寺有塊摩崖石刻 ,上刻著有500年歷史的“佛”字,1984年列為江浦縣文物保護單位。形成於明代,為明世宗所寫。

19 浦口有塊地,大師在此讀過書?

在浦口橋林有個讀書台遺址,因中國唐代詩人張籍(約767~約830)在此讀書而得名。

張籍,字文昌,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世稱張水部、張司業。與韓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作品:《牧童詞》、《夜到漁家》、《秋思》等。

20 “金陵養生第一村”是哪個村?

老山之中,不老之境。不老村位於浦口老山腳下,有著老山的依託,據說住在這裡的人們長壽不老,愛情不老。

隨著歲月變遷,現在的不老村隸屬江浦街道寶馬村,成為一個自然村落,但古樸雅致,娟秀動人的風景依舊被保存著。以徵集戀人們失戀紀念品走紅的“南京失戀博物館”,在不老村有一個實體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