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40歲後要戒掉這個習慣!身體健康比什麼都強

40歲後, 不吃過冷

▲宣桂琪, 浙江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 教授, “宣氏兒科”第三代傳人, 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

宣桂琪說:“二三十歲時,

我偶爾吃吃冷飲, 40歲以後, 我就徹底戒掉了這個習慣, 平時只喝溫開水。 有人說老外冬天也喝冰水, 那時因為他們平時高熱量食物吃得多, 體質和我們不同, 不能比較。 ”

40歲後不吃生冷是非常好的習慣。 “胃腎喜溫不喜涼”, 冰冷食物對胃傷害大。

人體的氣血、五穀營養, 都要靠脾胃來吸收運化;靠腎臟排除人體代謝毒素, 所以保護好脾胃和腎臟。

甜——不吃過甜

糖類是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碳水化合物和甜味劑, 消耗量較大。 但對人體而言蔗糖食用過多則弊大利小。

特別是中老年人因胃腸功能漸弱,

多食蔗糖類甜食會腹脹氣滯, 不利消化, 影響食欲及營養的正常吸收, 形成慢性消化不良等胃腸道疾病, 而削弱體質;攝入蔗糖過多與攝入高鹽、高脂肪一樣會導致肥胖、血管硬化, 誘發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

對此我們建議大家用蜂蜜替代蔗糖。

蜂蜜雖也稱蜂糖, 但它的主要營養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這兩種單糖, 雙糖的蔗糖含量僅在4%以下。 單糖類進入人體胃腸道後不需轉化就被直接吸收為營養物質, 不會積累而造成脂肪堆積, 所以不會得富貴病類系列疾病。

況且蜂蜜中富含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芳香物、酸類、酶類及生物界唯有蜂蜜中才獨具的乙醯膽鹼等營養成分, 其含量均符合人體所需的比例,

所以蜂蜜系純天然、綠色、食藥兼備的保健食品(工廠生產的蜜類無此功能)。

鹹——不吃過鹹

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13日刊登的一項新研究說, 吃鹽過多會引發心血管疾病等, 全球每年約165萬人因此死亡。

我們知道:一般人體血液總量為4000毫升, 如果一個人吃太多的鹽(每天超過6克),

血液內的鹽分就會提高, 為了平衡鹽的比例, 人體組織裡的水分就會滲進血液, 4000毫升的血很可能會變成4300毫升~4600毫升, 血液過多就會加重心臟負擔, 並增加對血管壁的衝擊, 從而慢慢導致高血壓。

鹽攝入過多, 還會使腎臟分泌的腎素增加。 此物可啟動體內的血管緊張素。 顧名思義, 這一化學成分能讓血管緊張起來, 引起收縮, 血壓豈有不高之理。

所以腎臟病、腎功能不好的人、肝硬化腹水、心力衰竭、高血壓患者, 不能多吃鹽。 除此之外, 健康的人也不要經常吃過鹹食物, 會使體內水鈉儲留, 心、腎負擔加重, 傷及脾胃, 誘發高血壓。

建議大家隔一天吃一頓無鹽餐, 比如說, 早餐或晚餐完全不吃鹹味的食物。 這個其實很容易做到, 比如以市售早餐穀物片為主食,配一大杯豆漿、牛奶、優酪乳,加點葡萄乾、杏幹、棗肉等水果乾調味,再吃些小番茄和水果就行了。

也可以把穀物片換成燕麥粥,加水果乾和原味的烤芝麻來增味。總之,根本無需放鹽和醬油。

燙——不吃過燙

過燙飲食是導致食道癌等消化道腫瘤發生的重要原因。飲食過熱,會損傷、刺激食道黏膜上皮,長期刺激下將誘導組織惡變。中國人的消化道腫瘤明顯高於西方人,就是與中國人多喜熱食,一日三餐均喜配以熱湯,如菜湯、麵糊等有關。

大家都有不小心吃了燙食的經歷,不想吐出來時通常會讓食物在口腔中快速倒幾下,囫圇吞棗地咽下去。而熱愛燙食的人每頓飯都是如此。這會讓食物在口腔還沒充分咀嚼並與唾液混合,就進胃了,加重了胃的負擔,影響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這些燙食也會讓潰瘍、炎症等在食道紮營。

可食道也不願意整天破破爛爛的,只好不停地增生修復。在這樣一次次的傷害——增生——修復過程中,增生的細胞中會漸漸產生出一些壞分子,也就是形態、功能不正常的“異形性”細胞。當這些不正常的細胞多了,惡變也就發生了。

為此,建議大家每餐吃食的時候不要太燙,儘量以70°以下進口比較合適。 60~70℃煮牛奶、 70~80℃泡茶、50~60℃沖蜂蜜、 70℃炸海鮮比較合適。

飽——不吃過飽

人們喜歡說,吃飽撐著。實際上,吃太飽真的會撐出病:“三高”、大腦缺氧、缺鈣等等。俗話說,要想身體好,三分饑與寒。這饑餓的程度,只要不過度變成饑民,對身體就是有減輕負擔的作用的。

幫助身體飲食不過量,細嚼慢嚥是個看似平常,實則寶貴的方法。佛教裡邊吃飯有個好習慣,每一口飯菜都嚼個26下,把吃飯速度控制下來的同時,充分調動了人體的味覺器官和消化系統,並給脾的運轉吸收留下充足的時間。

40歲後怎麼吃?

1、牛奶不可斷

牛奶含有豐富的鈣、優質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其它礦物元素。牛奶主要能補充鈣質,保護骨骼,防止骨質疏鬆與骨刺增生症等。

因此,中老年人要天天堅持喝。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低脂奶、脫脂奶或優酪乳。對奶不耐受者,可選擇豆漿替代。

2、雞蛋不能無

人體不可缺少蛋白質,雞蛋是最理想的優質蛋白質的來源。所以,中老年人每天必須保證吃一個雞蛋。雞蛋的烹製可選用煮、蒸和燉等方式。有高膽固醇者應以食蛋白為主,也可吃少許蛋黃,這要因人而異。

3、黃豆不能缺

對人的健康而言,大豆賽黃金。因為大豆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這些物質都有助於增強心腦血管的機能。

另外,大豆還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豐富的維生素及其它礦物質,是人心腦血管保護因數。建議每人每日進食3~4兩的豆製品。大豆的食用方法也很多,可以做成豆漿、豆腐食用,也可以與肉、海帶一起燉食,還可以將大豆煮熟加作料涼拌食用。

4、水果不要貪

水果可以提供豐富的水分、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有益於人體健康,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但是,大多數水果都含有很多的單糖物質,如果糖等,因此不能貪吃。建議每天吃水果不要超過3~4兩。

趕緊發給身邊的朋友們瞧一瞧吧!40歲後,用正確的飲食養好我們的身體,比什麼都強!

比如以市售早餐穀物片為主食,配一大杯豆漿、牛奶、優酪乳,加點葡萄乾、杏幹、棗肉等水果乾調味,再吃些小番茄和水果就行了。

也可以把穀物片換成燕麥粥,加水果乾和原味的烤芝麻來增味。總之,根本無需放鹽和醬油。

燙——不吃過燙

過燙飲食是導致食道癌等消化道腫瘤發生的重要原因。飲食過熱,會損傷、刺激食道黏膜上皮,長期刺激下將誘導組織惡變。中國人的消化道腫瘤明顯高於西方人,就是與中國人多喜熱食,一日三餐均喜配以熱湯,如菜湯、麵糊等有關。

大家都有不小心吃了燙食的經歷,不想吐出來時通常會讓食物在口腔中快速倒幾下,囫圇吞棗地咽下去。而熱愛燙食的人每頓飯都是如此。這會讓食物在口腔還沒充分咀嚼並與唾液混合,就進胃了,加重了胃的負擔,影響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這些燙食也會讓潰瘍、炎症等在食道紮營。

可食道也不願意整天破破爛爛的,只好不停地增生修復。在這樣一次次的傷害——增生——修復過程中,增生的細胞中會漸漸產生出一些壞分子,也就是形態、功能不正常的“異形性”細胞。當這些不正常的細胞多了,惡變也就發生了。

為此,建議大家每餐吃食的時候不要太燙,儘量以70°以下進口比較合適。 60~70℃煮牛奶、 70~80℃泡茶、50~60℃沖蜂蜜、 70℃炸海鮮比較合適。

飽——不吃過飽

人們喜歡說,吃飽撐著。實際上,吃太飽真的會撐出病:“三高”、大腦缺氧、缺鈣等等。俗話說,要想身體好,三分饑與寒。這饑餓的程度,只要不過度變成饑民,對身體就是有減輕負擔的作用的。

幫助身體飲食不過量,細嚼慢嚥是個看似平常,實則寶貴的方法。佛教裡邊吃飯有個好習慣,每一口飯菜都嚼個26下,把吃飯速度控制下來的同時,充分調動了人體的味覺器官和消化系統,並給脾的運轉吸收留下充足的時間。

40歲後怎麼吃?

1、牛奶不可斷

牛奶含有豐富的鈣、優質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其它礦物元素。牛奶主要能補充鈣質,保護骨骼,防止骨質疏鬆與骨刺增生症等。

因此,中老年人要天天堅持喝。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低脂奶、脫脂奶或優酪乳。對奶不耐受者,可選擇豆漿替代。

2、雞蛋不能無

人體不可缺少蛋白質,雞蛋是最理想的優質蛋白質的來源。所以,中老年人每天必須保證吃一個雞蛋。雞蛋的烹製可選用煮、蒸和燉等方式。有高膽固醇者應以食蛋白為主,也可吃少許蛋黃,這要因人而異。

3、黃豆不能缺

對人的健康而言,大豆賽黃金。因為大豆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這些物質都有助於增強心腦血管的機能。

另外,大豆還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豐富的維生素及其它礦物質,是人心腦血管保護因數。建議每人每日進食3~4兩的豆製品。大豆的食用方法也很多,可以做成豆漿、豆腐食用,也可以與肉、海帶一起燉食,還可以將大豆煮熟加作料涼拌食用。

4、水果不要貪

水果可以提供豐富的水分、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有益於人體健康,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但是,大多數水果都含有很多的單糖物質,如果糖等,因此不能貪吃。建議每天吃水果不要超過3~4兩。

趕緊發給身邊的朋友們瞧一瞧吧!40歲後,用正確的飲食養好我們的身體,比什麼都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