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替孩子做這3件事,你對孩子的好,會變成孩子的毒!

孩子出生後, 一直生活在父母身旁;當孩子長大後, 走出家門去向幼稚園, 家長一離開孩子身邊就顯得心事重重,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分離焦慮症。 家長總想包辦孩子的一切。 這樣造成的直接結果是, 孩子的技能和思想往往得不到施展空間, 遇到事情總是優柔寡斷, 猶猶豫豫。 所以, 為讓孩子取得生活中更好的成績, 家長一定要注意這3點千萬不要替孩子做!

1

替孩子道歉

有一次朋友帶孩子一起去參加飯局, 孩子的腿在凳子上晃來晃去, 不小心踢到對面的阿姨。 但孩子卻覺得這樣很好玩, 並樂此不疲。 阿姨說:“小朋友, 你的腳碰到阿姨了, 不要再動了好嗎?”孩子眼睛瞟了瞟, 確實不再動了。 孩子的媽媽見了, 拍了下孩子, 轉過身說:“不好意思, 我們孩子太調皮了, 不懂事。 ”生活中類似的事情還有許多許多, 仿佛做錯事情的不是孩子, 而是家長自己。 殊不知,

家長一味替犯錯的孩子道歉, 不利於他們認識自己的問題和錯誤, 對他們的性格導向和價值思想的培養也很不利。

孩子雖小, 但做錯事仍需自己擔當, 而主動認錯就是承擔責任的第一步。 要知道, 犯錯不可怕, 可怕的是錯而不自知!

2

替孩子做決定

鄰居家有個7歲的女孩,

她的媽媽特別希望她能學習游泳健身。 但是這個小女孩卻格外喜愛繪畫。 每次因為這個問題兩個人都吵的不可開交。 派派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爸爸媽媽, 他們從自身的角度去考慮, 從多方資訊進行評估, 然後幫孩子做好決定, 完全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 孩子雖然小但是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愛好, 家長不可盲目干預。

如果換作我們聽到醫生的話可能會立馬拒絕孩子, 可馬伊琍卻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講清楚厲害關係,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這樣即使將來後悔, 也能吸取教訓, 不再犯錯。

孩子3-5歲時, 我們可以告訴他們怎麼做, 到7-8歲時, 我們應該給他們一些授權, 給他們選擇的機會。

孩子不應該凡事都由家長為他做決定, 這樣會使孩子變得過於依賴父母, 喪失獨立性和自主性。

3

替孩子收拾

昨晚, 派派跟老師聊到了孩子的教育問題。 老師說, 現在才開學一個多禮拜, 就有家長給我打電話發微信, 問:“老師, 您幫我問問XXX冷不冷, 要不要送衣服去,

上次給他收拾忘帶了。 ”“老師, 我沒給孩子帶蚊帳, 學校蚊子多不多啊?”

說實話, 現在都是獨立子女, 家長都過於溺愛孩子, 凡是包辦, 絲毫不給孩子獨自處理問題的機會。 現今社會有些孩子連地都掃不好, 被子也不會疊。 好像除了學習, 孩子們的一切事物都被家長包辦了。

或許在家長眼裡, 只有凡事包辦, 孩子才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 可家長卻忘了, 這些在包辦教育中長大的孩子, 不僅獨立、自理、生存能力差, 就連性格都是軟糯、嬌氣。 而且, 這樣沒有一點競爭力的孩子, 將來怎麼在激烈的社會佔有一些之地?家長要明白:只有放手, 孩子才有進步的可能。

社會的競爭異常激烈,我們的確應該武裝保護好孩子,讓他們穩當的成長。可愛子心切,我們總會不自覺地忘記,孩子最需要的得力裝備就是清楚地認識自己。愛孩子沒錯,可家長應該把這份愛放到長遠來看。少插手孩子的事,就是多給他們鍛煉的機會,也是多給他們成長的機會。

社會的競爭異常激烈,我們的確應該武裝保護好孩子,讓他們穩當的成長。可愛子心切,我們總會不自覺地忘記,孩子最需要的得力裝備就是清楚地認識自己。愛孩子沒錯,可家長應該把這份愛放到長遠來看。少插手孩子的事,就是多給他們鍛煉的機會,也是多給他們成長的機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