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膽囊息肉,切還是不切?

應讀者要求, 你們想知道的膽囊息肉也來了……

來源|醫學界消化頻道

整理|好大一隻龍貓

通常臨床上所說的膽囊息肉 實 際 上 是 指 膽 囊 息 肉 樣 病 變(PLG), 又稱隆起性病變, 是影像診斷學對所發現的突入膽囊腔內的隆起性病變的統稱。 它是一種常見的膽囊病變, 多數情況為膽囊腔內的良性占位性病變。 由於PLG 缺乏明顯的症狀或體征, 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 易造成患者延誤, 目前認為它是膽囊癌的誘發因素之一。

為什麼會長膽囊息肉?

1.年齡:部分研究發現, 膽囊息肉的患病率最高是40~50 歲的中年男性, 而女性PLG 的高發年齡在50 歲左右。 原因可能是, 隨著年齡增長往往伴不同程度的神經調節和代謝障礙, 影響膽囊的正常排空功能, 使膽汁排泄不暢, 膽鹽濃度增高, 刺激膽囊壁引起病變。

2.性別:目前研究表明, 在所有年齡段男性相比女性有更高的患病率, 男女比例為1.5∶1.0~5.5∶1.0,

可能是因為女性體內雌激素對血脂及肝臟脂質代謝有促進及保護作用。

3.乙肝病毒感染:我國是乙肝感染大國, 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率約占總人口的10%。 HBsAg 感染可能導致急性或慢性肝炎。 可能是因為在急性肝炎期, 膽囊壁增厚、體積變化和膽汁成分異常均可發生, 使得膽囊的正常舒縮功能被破壞。

4. 膽囊結石及膽囊炎:膽囊息肉雖然是一種獨立的疾病, 與膽囊結石的發生密切相關, 並在膽囊息肉患者中經常見到, 但膽囊息肉往往合併有膽囊結石, 分析原因可能與膽囊炎導致的膽汁合成分泌功能紊亂有關。

5.吸煙:吸煙能啟動體內神經末端尼古丁受體, 通過尼古丁受體導致膽囊排空延緩, 使得膽汁瀦留並刺激黏膜上皮增生及肌層增厚,

進而可促進膽囊息肉的生長。

6.不規律飲食及作息:禁食、挑食致維生素C缺乏等不良生活習慣導致膽囊內膽汁不能及時、有效排空, 反復濃縮易形成膽囊息肉。 膽囊壁血管如受到情緒及刺激性食物等刺激時可引起膽囊壁充血, 進一步引起囊壁血管炎症, 造成毛細血管充血水腫、阻塞, 從而促進膽囊息肉的生長。

另外, 有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可以預防膽囊息肉惡性變, 尤其是大蒜和洋蔥。 這可能與新鮮蔬菜水果中富含葉酸、纖維素、抗壞血酸以及胡蘿蔔素等抗氧化物質的抗癌作用有關。

7. 高脂血症:研究發現, 高脂飲食、體質量指數大於24.0 kg/m2與常食葷食組體內膽固醇代謝異常, 使得膽汁中的膽固醇主動或被動轉運至膽囊黏膜上皮細胞的過程增強, 並沉積於膽囊黏膜固有層, 進一步侵及黏膜間隙, 被巨噬細胞吞噬形成泡沫細胞並在間質層及息肉內大量聚集, 進而促進膽囊固醇樣息肉的生長。

膽囊息肉會發生癌變嗎?

通常來說,

膽囊息肉首先分為良性病變和惡性病變兩類, 也就是說膽囊息肉是有癌變的可能的,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膽囊息肉都會癌變。

其良性病變再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腫瘤性息肉,

非腫瘤性息肉:膽固醇息肉、膽囊腺肌症和炎性息肉, 一般認為膽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屬於良性病變, 無惡變潛能。 而膽囊腺肌症被視為癌前病變, 文獻報導其癌變率為 3%~10%;

腫瘤性息肉:腺瘤、血管瘤、纖維瘤、平滑肌瘤和脂肪瘤等。 腫瘤性息肉被認為是膽囊癌重要的危險因素, 膽囊腫瘤性息肉中最常見的是來源於膽囊上皮的腺瘤。 研究認為膽囊腺瘤的大小與其惡性潛能直接相關。 多年的研究一致認為, 膽囊息肉>10 mm時其惡變可能性明顯增大, 建議手術切除並行術中冰凍病理檢查。

除了息肉大小,多項研究發現其他一些因素也和膽囊息肉的惡性潛能密切相關,如:年齡>50 歲、合併膽囊結石、基底寬大、病變快速增大等。膽囊結石合併膽囊息肉的病人,不論膽囊息肉大小和是否有臨床症狀,均建議手術干預。隨著年齡增大,膽囊息肉惡變的可能性隨之增加。無蒂息肉的癌變發生率更高。硬化性膽管炎病人合併膽囊息肉時惡性可能性大,所以推薦手術干預。

膽囊息肉什麼情況下做膽囊切除術?

膽囊息肉手術治療的目的是為了預防息肉癌變和解除臨床症狀等問題,臨床要嚴格把握手術指征。

歸納膽囊息肉手術指征如下:

(1)單發,病變直徑>10 mm;

(2)年齡>50歲;

(3)無蒂性或廣基病變;

(4)病變在短期內基底變寬、有增大趨勢或病灶周圍黏膜有浸潤、增厚表現;

(5)合併膽囊疾病,如膽囊結石、急性或慢性膽囊炎有明顯臨床症狀者;

(6)合併硬化性膽管炎、膽總管結石等膽管病變;

(7)息肉、長蒂或膽囊頸部息肉,影響膽囊排空,有膽絞痛發作等臨床症狀者;

(8)彩超測及血流或CT、MR顯示病變強化;

(9)合併膽囊壁不規則增厚者,超聲等輔助檢查懷疑膽囊惡變可能。

其中第1條為公認的手術指征;對於第2~4條情況,應密切隨診至病灶直徑8 mm;由於一般只有位於膽囊頸部或者長蒂的息肉才會引起不適症狀,對於有臨床不適症狀的 PLG 病人,應小心地除外非 PLG或其他膽道疾病的因素,如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因此,胃腸鏡等檢查很必要,否則術後會仍可能有不適症狀。而對於不滿足上述條件的膽囊息肉,需要3~6個月的定期超聲隨訪,如果隨訪1~2年無明顯變化,可將其隨訪時間間隔適當延長。

懷疑有癌變的膽囊息肉應該怎麼切?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是良性膽囊切除的首選術式,但對於術前懷疑癌變的膽囊息肉病人,是否適合呢?

由於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過程中,如果膽囊破損、膽汁外溢,易導致腹腔和trocar穿刺孔腫瘤種植轉移。此外,不用標本袋取膽囊、CO2氣腹的氣化和“煙囪”效應等,也是引起膽囊癌 trocar 孔種植的因素。一旦發生種植轉移,則可使I期直接轉變成為Ⅳb期,將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後。

對此類病人,有觀點認為可先行腹腔鏡探查,對外觀正常且切除難度不大的可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外觀異常、粘連和炎症明顯、完整切除難度較大的病人則轉開腹手術。同時採取以下措施預防和降低LC術後切口腫瘤種植的發生率:通過應用標本袋取出膽囊;免氣腹狀態下 LC 或用氮氣造人工氣腹;手術結束沖洗切口並縫合腹膜,修復腹膜缺損等。根據術中冰凍切片檢查結果決定進一步處理。

同時,我們注意到上述觀點仍缺乏循序醫學證據,現階段,對於高度懷疑癌變的膽囊息肉病人,仍應首選開腹膽囊切除術。

建議手術切除並行術中冰凍病理檢查。

除了息肉大小,多項研究發現其他一些因素也和膽囊息肉的惡性潛能密切相關,如:年齡>50 歲、合併膽囊結石、基底寬大、病變快速增大等。膽囊結石合併膽囊息肉的病人,不論膽囊息肉大小和是否有臨床症狀,均建議手術干預。隨著年齡增大,膽囊息肉惡變的可能性隨之增加。無蒂息肉的癌變發生率更高。硬化性膽管炎病人合併膽囊息肉時惡性可能性大,所以推薦手術干預。

膽囊息肉什麼情況下做膽囊切除術?

膽囊息肉手術治療的目的是為了預防息肉癌變和解除臨床症狀等問題,臨床要嚴格把握手術指征。

歸納膽囊息肉手術指征如下:

(1)單發,病變直徑>10 mm;

(2)年齡>50歲;

(3)無蒂性或廣基病變;

(4)病變在短期內基底變寬、有增大趨勢或病灶周圍黏膜有浸潤、增厚表現;

(5)合併膽囊疾病,如膽囊結石、急性或慢性膽囊炎有明顯臨床症狀者;

(6)合併硬化性膽管炎、膽總管結石等膽管病變;

(7)息肉、長蒂或膽囊頸部息肉,影響膽囊排空,有膽絞痛發作等臨床症狀者;

(8)彩超測及血流或CT、MR顯示病變強化;

(9)合併膽囊壁不規則增厚者,超聲等輔助檢查懷疑膽囊惡變可能。

其中第1條為公認的手術指征;對於第2~4條情況,應密切隨診至病灶直徑8 mm;由於一般只有位於膽囊頸部或者長蒂的息肉才會引起不適症狀,對於有臨床不適症狀的 PLG 病人,應小心地除外非 PLG或其他膽道疾病的因素,如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因此,胃腸鏡等檢查很必要,否則術後會仍可能有不適症狀。而對於不滿足上述條件的膽囊息肉,需要3~6個月的定期超聲隨訪,如果隨訪1~2年無明顯變化,可將其隨訪時間間隔適當延長。

懷疑有癌變的膽囊息肉應該怎麼切?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是良性膽囊切除的首選術式,但對於術前懷疑癌變的膽囊息肉病人,是否適合呢?

由於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過程中,如果膽囊破損、膽汁外溢,易導致腹腔和trocar穿刺孔腫瘤種植轉移。此外,不用標本袋取膽囊、CO2氣腹的氣化和“煙囪”效應等,也是引起膽囊癌 trocar 孔種植的因素。一旦發生種植轉移,則可使I期直接轉變成為Ⅳb期,將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後。

對此類病人,有觀點認為可先行腹腔鏡探查,對外觀正常且切除難度不大的可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外觀異常、粘連和炎症明顯、完整切除難度較大的病人則轉開腹手術。同時採取以下措施預防和降低LC術後切口腫瘤種植的發生率:通過應用標本袋取出膽囊;免氣腹狀態下 LC 或用氮氣造人工氣腹;手術結束沖洗切口並縫合腹膜,修復腹膜缺損等。根據術中冰凍切片檢查結果決定進一步處理。

同時,我們注意到上述觀點仍缺乏循序醫學證據,現階段,對於高度懷疑癌變的膽囊息肉病人,仍應首選開腹膽囊切除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