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6億!川大把科研成果“賣”了,還把9成獎勵給了研發團隊,這是為什麼?

本文共2086字, 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對中國高校而言, 科研成果轉化率低是個大問題。 不少非常好的高校科研成果都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如何把科研成果轉化成市場產品, 這是高校科研的“短腿兒”。

昨日, 四川大學生物醫藥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案簽約儀式在成都舉行, 抗腫瘤藥物、基因治療技術等7項成果作價3.6億元轉化, 相關成果研發團隊將獲得價值約3.2億元的股權。

根據協定, 由魏于全院士領銜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團隊, 將以作價入股方式在成都落地轉化包括抗腫瘤藥物、基因治療技術等7項成果,

由3家企業投資近8億元在成都高新區、溫江區註冊7家公司進行產業化開發。

雙方合作中, 預計可立項研發的新藥品種超過50個, 後期投資將超過100億元。 此次簽約項目主要圍繞腫瘤的基因免疫治療與細胞治療等前沿醫學產品,

其轉化專案數和投資金額居全國前列。 四川大學將把7項成果作價入股形成股權的90%獎勵給成果完成人。

據瞭解, 團隊成員在單個合同中獲得的股權獎勵份額最多的達54%, 而獲得股權獎勵的最年輕學者年僅32歲, 其所獲股權比例是40.5%。

看到這, 在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同時, 大學是否都該思考, 如何激發科研人員的興趣, 科學地設置激勵機制, 提高本校的科研成果轉化率呢?

日益緊密的校企合作

高校本身就有教學、科研、服務社會這三大職能。 如今, 把科研與服務社會相結合, 既能為高校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援, 也能提升高校的人才培養品質、科研人員的自主性。 同時, 又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技術創新, 取得互利共贏的大好結果。

2011年1月底, 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片製造商英特爾公司宣佈, 在未來5年內向美國一些高校的科研機構直接投資1億美元, 以鼓勵計算和通訊領域內的創新研究。 作為行動的一部分, 該公司會在全美多所高校開設“英特爾科技中心”。 英特爾公司首席技術官賈斯汀·拉特納稱, 以前英特爾的研究經費主要劃撥給在大學研究中心工作的英特爾科學家, 現在借助這一全新合作模式, 教師和研究生將獲得更多的研究經費, 專注於與英特爾研發計畫相關的特定科技領域。 每所參與該專案的大學每年都將獲得250萬美元的經費, 時長為5年。 3年後, 科研人員會和英特爾公司高管坐在一起討論這些專案是否有繼續開展的價值。

2013年12月, 卡內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紐約大學和倫斯勒理工學院四所大學成為IBM公司的科研合作物件, 合作製造一種類似人類大腦的電腦。 內容包括應用程式如何提高決策過程、如何將處理器能力和演算法用於人工智慧、應該如何設計電腦系統以進行更自然的互動, 以及深入學習如何在科學中影響自動化的方式識別等等。 毫無疑問, 當科學技術成為經濟增長的根基時, 高校與企業在科研上的聯繫只會愈加緊密。

高校科研有“短腿兒”

雖然校企間的合作對高校科研成果的商業化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但對中國高校而言, 科研成果轉化率低是個大問題。 不少非常好的科研成果都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如何把科研成果轉化成市場產品, 這是高校的“短腿兒”。

儘管科研人員是最適合創新創業的人群, 但調查顯示, 只有20%的科研人員表示願意去做科技成果轉化等創業活動。 2016年4月舉行的中國科協學術建設發佈會上, 原中國科協副主席陳章良表示, 科技評價、激勵機制等缺位, 導致科學家不願意創業, 這也是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的原因所在。 (《北京日報》, 2016年4月7日)

一方面企業深知科技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道理, 對高校好的科研成果也是求之若渴, 但另一方面企業對引進高校的科研成果卻也是顧慮重重:不知高校是否願與企業合作、如何合作, 科研成果投入市場後獲得的收益該如何分配等等。 這些都令一些企業在面對高校的科研成果時表現得十分躊躇。

科研與市場脫節,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高校科研與市場之間缺乏真正的對接機制。與其讓科研成果止步於實驗室階段,不如省掉中間繁冗的轉化環節,從科研立項開始高校與企業就展開合作,在專案投入、生產應用上都有企業的參與,這樣科研與市場的對接會變得更緊密。美國高校,尤其是一流研究型高校,通常都與不少世界知名企業有著長期穩定的科研合作關係。

科研合作的多種途徑

在美國,一些企業會在高校內設立科學研究基金,有成熟想法的科研人員可向企業申請科研專案基金,如果項目得到企業的認同,設在校內的科學研究基金就會提供一定金額的科研經費以支援該項目。負責該科研專案的高校科研人員則需向企業定時彙報專案進度,企業也可能會派相關人員深入到校內實驗室一起進行合作研究與開發。

除了在校內設立科學研究基金外,美國一些高校的院系還設有若干由企業承擔費用的教學或研究職位,尤其以醫學、藥理學和化學等院系較多。大多數美國高校的這類職位總數不會超過6個。高校教師如果獲得這類職位,則必須按出資企業感興趣的課題的具體要求進行深入研究。這類教師對高校的益處或許正如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形象比喻“正在授粉的蝴蝶”,可以在課堂與企業間自由穿梭。這類教師能更清楚、直觀地看到許多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和需求,並能夠在此基礎上提供相應的服務。同時這類教師又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讓學生更瞭解企業的發展情況與需求,確定學生應該學習哪些知識與技能更利於其未來的就業與生活。

美國一些高校為充分發揮自身的科研優勢,還會在毗鄰地區或校內設立研究園或創新園,吸引高科技企業。例如普林斯頓大學旁邊就是著名的普林斯頓研究中心。這個研究中心實際上就是普林斯頓大學與企事業合作的中間環節。更典型的代表是美國西海岸的“矽谷”,即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工業園。斯坦福大學輝煌的研究成果,吸引了不少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如美國著名的惠普公司總部就建在斯坦福大學校園旁邊。這些大公司為了增強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僅向斯坦福大學提供大量科研經費,而且派人到斯坦福大學一起進行研究和開發。這樣也推動了斯坦福大學的科研成果商業化,使更多科研專案從這裡走向世界市場。

主要參考文獻:

[1]IBM將製造“類人腦”的電腦[N].科技日報,2013-11-20(11).

[2]英特爾將向美國多所大學投入1億美元研究經費[EB/OL].新浪網,2011-01-27.

科研與市場脫節,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高校科研與市場之間缺乏真正的對接機制。與其讓科研成果止步於實驗室階段,不如省掉中間繁冗的轉化環節,從科研立項開始高校與企業就展開合作,在專案投入、生產應用上都有企業的參與,這樣科研與市場的對接會變得更緊密。美國高校,尤其是一流研究型高校,通常都與不少世界知名企業有著長期穩定的科研合作關係。

科研合作的多種途徑

在美國,一些企業會在高校內設立科學研究基金,有成熟想法的科研人員可向企業申請科研專案基金,如果項目得到企業的認同,設在校內的科學研究基金就會提供一定金額的科研經費以支援該項目。負責該科研專案的高校科研人員則需向企業定時彙報專案進度,企業也可能會派相關人員深入到校內實驗室一起進行合作研究與開發。

除了在校內設立科學研究基金外,美國一些高校的院系還設有若干由企業承擔費用的教學或研究職位,尤其以醫學、藥理學和化學等院系較多。大多數美國高校的這類職位總數不會超過6個。高校教師如果獲得這類職位,則必須按出資企業感興趣的課題的具體要求進行深入研究。這類教師對高校的益處或許正如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形象比喻“正在授粉的蝴蝶”,可以在課堂與企業間自由穿梭。這類教師能更清楚、直觀地看到許多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和需求,並能夠在此基礎上提供相應的服務。同時這類教師又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讓學生更瞭解企業的發展情況與需求,確定學生應該學習哪些知識與技能更利於其未來的就業與生活。

美國一些高校為充分發揮自身的科研優勢,還會在毗鄰地區或校內設立研究園或創新園,吸引高科技企業。例如普林斯頓大學旁邊就是著名的普林斯頓研究中心。這個研究中心實際上就是普林斯頓大學與企事業合作的中間環節。更典型的代表是美國西海岸的“矽谷”,即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工業園。斯坦福大學輝煌的研究成果,吸引了不少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如美國著名的惠普公司總部就建在斯坦福大學校園旁邊。這些大公司為了增強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僅向斯坦福大學提供大量科研經費,而且派人到斯坦福大學一起進行研究和開發。這樣也推動了斯坦福大學的科研成果商業化,使更多科研專案從這裡走向世界市場。

主要參考文獻:

[1]IBM將製造“類人腦”的電腦[N].科技日報,2013-11-20(11).

[2]英特爾將向美國多所大學投入1億美元研究經費[EB/OL].新浪網,2011-01-27.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